法国的《小日报》曾经是法国社会重要的传声筒,在十九世纪末发行量达到百万份。《小日报》曾经用大量的版面和新闻图画报道了当时发生在中国的历史事件。张逸良用了整整四年的时间,两次赴法国寻找,集齐了散落在一千多份《小日报》之中近七十段中国故事,集成《另一种表达(西方图像中的中国记忆)》一书。
图书 | 另一种表达(西方图像中的中国记忆) |
内容 | 编辑推荐 法国的《小日报》曾经是法国社会重要的传声筒,在十九世纪末发行量达到百万份。《小日报》曾经用大量的版面和新闻图画报道了当时发生在中国的历史事件。张逸良用了整整四年的时间,两次赴法国寻找,集齐了散落在一千多份《小日报》之中近七十段中国故事,集成《另一种表达(西方图像中的中国记忆)》一书。 内容推荐 百多年前,正当战火弥漫摇摇欲坠的中国,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徐徐展开。记录这段历史的方式有很多,例如历史遗存、照片、文字,其中不能忽视的,便是西方人对于这些事件所进行的图像报道。 从1891年开始,法国的《小日报》(Le Petit Journal)在封面和封底增加彩印图片,图文并茂,生动性、故事性与艺术性并存。那个时候,正值西方对中国觊觎之心强烈膨胀的时期,这种关注,直接表现在西方报纸对于中国报道题材与内容的增多上:刺杀德国公使克林德、德国水兵火烧总理衙门、义和团起义、八国联军从塘沽登岸直逼北京等等。这些图像中,既有与事件发生密切相关的重大人物,例如慈禧太后;也有普通的事件参与者,例如义和团民;既有记载重大历史节点的故事,也有埋没在浩大声势中渺小的片段。但无论它们以何种状态呈现,都得到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另一种表达(西方图像中的中国记忆)》作者张逸良两度远赴巴黎,到处寻访,收集了近80张报道了中国话题的《小日报》,为大家解读图像中的历史。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凝视历史的背影 Chapter I 导论 Chapter II 被列强瓜分的蛋糕 Chapter III 硝烟与鲜血的中国 Chapter IV 差异与交融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另一种表达(西方图像中的中国记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逸良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265620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3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80 |
出版时间 | 2016-10-01 |
首版时间 | 2016-10-01 |
印刷时间 | 2016-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92 |
CIP核字 | 2016135480 |
中图分类号 | K250.6-64 |
丛书名 | |
印张 | 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30 |
宽 | 165 |
高 | 2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