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残梦
内容
试读章节

我听了十分不安,是我使妈妈身体有病,落到眼下的地步。

受到病痛最大打击的还是妈妈自己。她从军十年,一九五五年复员到北京,一直想找一个工作,有一次就安排在我们胡同电影院卖票,真是又清闲又近便;可是妈妈脱不开身,她带着我们五个孩子,上学、吃饭,还有种种家务活,要工作是根本不可能的。妈妈有时感叹:“全是你们把我拖累住了!”到了一九六三年,一是为了给家里增加收入;二是妈妈不甘心一辈子只当个家庭妇女;三是我们多少都长大了一些,还是毅然走出了家门,在北京齿轮厂找到了一份工作。

从我们家到北京齿轮厂相当远,要换两次车。妈妈天黑黑的就得起来,弄早饭,安顿得差不多了,匆匆去上班。工厂管得严,是不能迟到早退的。晚上我们放学回来后很久,妈妈才下班回来。应该说,自从妈妈有工作上班后,我替妈妈承担了更多的照顾弟弟妹妹的家务。

妈妈虽然起早贪黑,但对她找到的工作很满意。北京齿轮厂是个国营大厂,挺正规的。这在那个全民所有制经济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时代是很值得自豪的。

……人生的命运有时是多么不公平,如果就照这么下去该多好啊!

可惜好景不长,妈妈才工作不到一年就发现了癌症,唯一幸运的是妈妈有了工作,是公费医疗。看病,手术,都是公家掏钱;如果没工作,那情景会如何,真是不敢想象!

妈妈在医院做了手术,整个左乳房被切除掉了,斜长的刀口结成不平的疙疙瘩瘩,仿佛是大地板块的断裂层。妈妈用布和棉花缝制了一个假的乳房戴在左边,以保持对称,女性的爱美之心由此可见一斑。

治病最痛苦的还是电疗,每星期妈妈都要到附近的指定的医院去接受放射,说是把体内剩余的癌细胞杀死。被放射的部位往往被烤得糜烂,又要擦药,稍稍好点又得去化疗,妈妈显得十分痛苦,恶心,吃不下饭,却也没办法……

对我来说,不管怎么着,妈妈的存在就是我的最大安慰和幸福。

妈妈动了手术,身体虚弱,却仍然支撑着干各种家务活儿。九月份的太阳有了点凉意,快入冬了。我放学回家,见妈妈在院子泡了一大盆的床单、被里、被面。

“妈,你洗它干吗。”我愤愤然,嫌妈妈不好好养病。

“再不洗太脏了,没事,我慢慢地揉,每天洗一点,累不着的。”

房东蔡大妈过来串门,也说:“这一盆东西,咋洗得出来,千万别累着。”

蔡大妈是我在北京四合院中唯一存有好感的大妈,但也不是没有毛病,蔡大妈爱串门,爱传闲话,谁家的事情她都了如指掌,东家长李家短的事也都是从她嘴里说出来的。我们住的这个四合院共有四家人,与我家并排住的一家有个整天吊着脸、阴沉沉、话语不多的耿大妈。据说耿大妈的男的属“历史反革命”,解放初期被镇压了。蔡大妈家的成分也不好,男的是国民党的旅长之类,也不在了。北屋里住的姓袁的。我们刚进此院时,袁家的男主人尚在,喜欢点美术,屋子里挂着自己画的油画小景,没多久,男的便消失了,好像是“现行反革命”。于是,我们住的院子的四家房主,都是没男人的女人。

我们一家六口人浩浩荡荡进驻此小小的四合院肯定是不会受欢迎的,首先人多这一条,怎么也会使同院的几个邻居侧目而视,加上我父亲是共产党的高级军官,与对共产党有仇的人共处一院,也是难以受欢迎的。最明显的当属耿大妈,有一次,她在院子里就说过:“毛泽东是土包子的头。”

有一次弟弟们在院子里玩,不知哪点触犯老耿家,耿大妈便骂弟弟们为“土包子”。

有一次,弟弟宝军不知好歹,不知从哪儿学了几句顺口溜,想往耿大妈的头上按:“我们家穷,你们家阔,你们家尿盆一大摞。”

耿大妈撇撇嘴,哂然道:“谁们家尿盆一大摞?”

妈妈从屋子里出来,朝着宝军的后脑勺子一拍,哭笑不得地说:“回家去,不许跟耿大妈这么没礼貌。”

真正尿盆子一大摞的是我们家。我们家的睡觉是这样的:妈妈和妹妹宝琴睡大床。另有四张木板床,每两张上下罗起来,如同集体宿舍的上下铺。为了半夜里小便方便,每天晚上,在床前放一把大椅子,大椅子上放一把小椅子,小椅子上放一个小凳子,小凳子上放上一个尿盆,成宝塔状。地上又放一个大尿盆子。小尿盆的尿满了,倒进大尿盆子。北京人习惯天天晚饭喝稀的,尿尿特别多,每天早晨几乎都是端满了一大盆子倒进地沟。

P5-6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序言

我这辈子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过早地确定了当作家的理想,而且固执、偏执地走过了一生。我那年十四岁,正上初二。我这个想当作家的念头没有一点由来,你说你从小爱写作文,写出的东西透出那么一点才气,受到老师、同学的夸奖,你自己也觉得有从这方面发展的空间,下定决心往这方面发展,没有,一点没有。正是在我想当作家的时候,我最头疼的就是作文,一上作文课就忐忑不安,不知又出什么题目,写起作文来也是敷衍了事,能及格就行。我能记住自己的最大“文采”就是小学五年级时,写的一篇作文《开学了》,凡是上过学的人估计没有没写过这篇作文的。老师夸我有一句写得不错,就是看刚上学的小孩如何小时,没直写,而是写了一句“书包快拖到地了”来反衬小孩的小。这句“文采”让我记了一辈子,那也就是我在想当作家时唯一可称道的才气。

我,一个其貌不扬、深度近视的小子,被房东大妈形容为“杨柳细腰大高挑”(有点像形容女人),总是耸着双肩,驼着背,天一冷,像老北京人那样双手拢在袖子里,活脱脱的一个少年老汉。最糟糕的不是身子单薄,而是上小学五年级就配上了近视镜,一配就是三百五十度。我的近视受妈妈影响,妈妈一只眼睛好,一只眼睛近视,遗传到我,却两只眼睛都近视了。

正是想到自己弱不禁风的瘦麻秆身体和已有的深度近视,有许多方面的理想是难以实现的,其实按照我当时具有的特长,我应该定位当一个画家,我在画画方面倒是有点天分。我也不是没想到当画家,可是两者相比,觉得当作家,更能通过作品深刻地反映人的思想,还是当作家好。

自从有了当作家的理想,我也就给自己背上了沉重的枷锁。

现在看起来,自己实在太单纯幼稚,好像完成一个理想像喝凉水一样容易,有人说过,风平浪静的幸福生活虽然是人人希望的,但对想成为作家的人并不完全是好事,因为生活的艰难曲折更能成就一个作家。我当时想当作家时,哪有这个思想准备!难道我想把自己的人生弄得很不幸吗?虽然,我后来半生坎坷,可当时想却没往这上想。再有一点,我不善于调整自己,也就是说,理想是可以改变的,正如一篇文章所说,人在确定理想时不能太偏执,不要太死心眼,如果不具备实现的条件,不如放弃,改换别的,不要硬负担自己无法承受的角色。我缺乏写作的才气,写作成了一件吃力痛苦的事情;我如果有自知之明,迷途速返,改换别的,也就没有几十年的灵魂煎熬和生命时间的无端耗费;可是当我明白这个道理已经晚了,已经积重难返,已经饮鸩止渴,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偶尔看到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认为人能成大事者,必须经过三个阶段。

一、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记得最初看到把人生用这三句诗词高度概括,不禁拍案叫绝,真的,谁的人生追求能跑出这个框子呢?我回顾自己走过的追求当作家的人生之路,比照这三条,第一条“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自己上了想当作家的高楼,自以为志存高远,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要成就大事呢;第二条“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四十多年,为追求这个作家的梦想,付出的实在太多,一言难尽,悔也无用;我想说的是第三条“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现在最痛苦的就是寻也寻了千百度,回首也回了无数次,灯火阑珊处也见了,就是见不到“那人”。

“那人”应该是追求的结果,是理想的实现,为找到“那人”我把生命中别的追求都放弃了,都做砸了;如果不是把生命的精力集中到这上,而是用在别的上,我也许活得轻松得多、快乐得多。

我一生做着大梦,现在到了梦醒时分,乘着现在还有精力,就想把写的东西赶快整理出来,给自己做个了结。其实我早已知道找不到“那人”了,我只是写追求“那人”的过程,也就是写一写那些追求理想不成功的小人物。这一点在科学家中最为明显,每一项科学发明,其实都有好多人在研究,研究成功的人,辉煌荣耀、世人皆知;而没有登顶的人,就只能湮没无闻;虽然他们付出的绝不比成功的人少,但也没办法,人的社会就是如此。我看写作也跟这差不多。我同情那些为文学默默奉献,终因才气不足或其他原因而难成大器的人。到了我这个年纪,因为实现不了自己追求的目标,也就有了一种自我安慰的“阿Q精神”,强调“不以成败论英雄”,说什么最终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追求的过程,是生命的体验。我甚至总结,人生是什么?人生的终极目的是没有的,只不过是七情六欲的情感的体验。你体验过了,你这个生命来世一场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这也许是一种自欺欺人,可是对我们这些付出与结果不成比例,蓦然回首,“那人”不在灯火阑珊处的寻梦人来说,也只能如此了。

内容推荐

一个人十四岁有了作家梦,一生追逐梦想,直到老年。但因为才气不足,一直未能写出理想中的作品来。于是他以自己的追梦过程,写了这本《残梦》。写了新疆五十年的个人体验;写了经历的终生隐痛;写了灵魂塑形的上下求索;写了才华不足的难成大器。

本书由周俊儒著。

编辑推荐

《残梦》是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周俊儒从十四岁开始的人生追求——成为作家,他一生孜孜不倦地追逐梦想,本书详尽描绘了他的逐梦过程。书中描述了作者十六岁时,母亲去世后,他从北京到边疆五十年的个人体验,也写出他灵魂塑形的上下求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残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俊儒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848278
开本 16开
页数 57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96
出版时间 2017-04-01
首版时间 2017-04-01
印刷时间 2017-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794
CIP核字 2016255218
中图分类号 I247.53
丛书名
印张 3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71
3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7: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