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曹汝霖一生之回忆
内容
编辑推荐

这部《曹汝霖一生之回忆》,是曹汝霖晚年寄居美国时完成的,原名《五四运动始末》,连载于香港《天文台报》。可见他写这部回忆录的初衷,就是想澄清与五四运动的关系,洗刷卖国贼的罪名。但后来经过扩充,“将清末民初经历之事,择要纪录,以明实情”,内容已经涉及他的一生,故亦更名为《曹汝霖一生之回忆》。曹汝霖一生经历复杂,又长期处在敏感、关键的地位,这部回忆录的史料价值,因此也是十分少见的。40多年前,这本书在香港初版时,立刻受到史学界的高度重视。

内容推荐

“百科史学”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规划并陆续出版的一套大型学术书系,是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的重点图书项目。“百科史学”坚持严格的学术标准,坚持原创性、权威性、独特性的出版理念,选题多为近现代重要历史人物的口述史、传记、回忆录及史学著作,绝大部分图书系首次在中国大陆出版,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曹汝霖编著的《曹汝霖一生之回忆》史料价值之高,在众多回忆录中十分少见,其精彩、隐秘之内容层出不穷。在香港初版后,40多年来,一直受到史学界的高度重视。

目录

前言

陈序

李序

李序

一 幼年景象老去未忘怀

二 完姻后适值戊戌变法

三 游学汉皋拳匪闹北京

四 鬻附郭田赴日本留学

五 蔡钧升官吴氏被放逐

六 学校毕业见习裁判所

七 同范静生商办速成班

八 日本明治时代之一瞥

九 联军和成老臣薨于京

十 日俄战争引起亲日感

十一 毕业回国派商部行走

十二 北京市政今昔之改观

十三 殿试中式引见授主事

十四 东三省会议调充随员

十五 会议完毕奏调外务部

十六 两宫回銮慈禧行新政

十七 修订官制袁宫保晋京

十八 袁兼外尚革新外务部

十九 初次召见奏陈立宪事

二○ 地方自治先设咨议局

二一 预备国会设立资政院

二二 两宫宾天仅相隔一日

二三 嗣君登极一语竟成谶

二四 随伦贝子赴日本答礼

二五 设邮传部筹赎回路权

二六 遭弹劾想起端方革职

二七 罢免袁世凯铸成大错

二八 调查东三省条陈十事

二九 开跳舞会酬治疫会员

三○ 补左侍郎使法未成行

三一 武昌起义星火竟燎原

三二 起用项城为总理大臣

三三 唐绍仪奉旨南下讲和

三四 受优待条件清帝逊位

三五 民国改元北京起兵变

三六 业律师领第一号证书

三七 选举总统公民团起哄

三八 出任外次加仪同特任

三九 修新华宫竖子出风头

四○ 承认民国各使递国书

四一 政事堂成立厘定官制

四二 日使面递廿一条觉书

四三 外交大楼中日开会议

四四 召大会讨论最后通牒

四五 总统感国耻气忿发奋

四六 清华大学周寄梅奠基

四七 帝制运动先设筹安会

四八 我父花甲项城赠彩金

四九 借谢寿进最后之劝告

五○ 逢场作戏贻终身之憾

五一 撞车受伤住医院治疗

五二 项城禁赌一场没结果

五三 滥捕乱党乘机进忠告

五四 保举顾少川闲话使才

五五 设中央医院又修汤山

五六 英使劝进误尽了项城

五七 蔡松坡人滇声讨帝制

五八 取消帝制项城薨于位

五九 黄陂继总统张勋复辟

六○ 马厂誓师合肥讨复辟

六一 合肥组阁征余长交通

六二 兼长财部西原谈借款

六三 冯河间阻挠合肥征南

六四 奉军入开张作霖干政

六五 新国会举东海为总统

六六 青岛撤兵换文之经过

六七 巴黎和会失败拒签约

六八 五四运动终身受冤诬

六九 漫谈财交任内两三事

七○ 旧居被毁北京盖新宅

七一 交通银行闹挤兑风潮

七二 梁士诒组阁昙花一现

七三 皖直开战北洋始解体

七四 靳云鹏设计谋毒同僚

七五 直奉火并竟殃及池鱼

七六 痛遭大故一怒散两姬

七七 徐蔚如讲经达铨办报

七八 靳云鹏忘恩不愿师门

七九 暗杀之风蔓延到天津

八○ 徐东海下野曹锟贿选

八一 邂逅女学生竟成眷属

八二 三角联盟奉直又启衅

八三 冯玉祥回京逼宫盗宝

八四 还乡葬父合肥任执政

八五 合肥嘱赴奉邀张作霖

八六 在病中闻徐又铮被戕

八七 老母古稀静真生一女

八八 子女出洋谈婚姻问题

八九 冯玉祥阴谋逼段下野

九○ 张作霖开府称大元帅

九一 张作霖殉国于皇姑屯

九二 张学良怀疑杀杨宇霆

九三 北伐告成东北亦易帜

九四 九一八事变震动全国

九五 吉田茂请合肥商停战

九六 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

九七 日军设立冀东伪政权

九八 逊帝出关成立满洲国

九九 西安事变种下了祸根

一○○ 禳灾弭兵建金刚法会

一○一 合肥南下受蒋公礼遇

一○二 侍母到杭建水陆道场

一○三 庐山应召蒋先生邀请

一○四 合肥留遗嘱逝世沪滨

一○五 老母八旬我又得一女

一○六 七七事变平津遂易手

一○七 十九军抗日战争开始

一○八 南京失守德使出调停

一○九 天津日宪兵横行无忌

一一○ 抱不平遭日宪兵疑忌

一一一 坚辞华北伪政府主席

一一二 与王叔鲁病床一席话

一一三 华北临时伪政府成立

一一四 就公司董事长的开始

一一五 坚辞联准银行董事长

一一六 贝岛会社收买正丰矿

一一七 明治矿业开发磁县矿

一一八 汪组伪政府竟称还都

一一九 游青岛访老友章仲和

一二○ 徐东海高龄病逝津门

一二一 吴佩孚设宴硬拉交情

一二二 王揖唐继任伪委员长

一二三 松冈洋右急功反误国

一二四 日袭珍珠港掀起大战

一二五 收容协和医生之经过

一二六 四十七年夫妻竟永诀

一二七 王克敏再起实行统制

一二八 雷电一霎慈母痛归天

一二九 王荫泰任末代委员长

一三○ 释放教授冈村践诺言

一三一 雅尔达协定中俄诡计

一三二 波茨坦宣言日本乞降

一三三 太和殿受降盛极一时

一三四 胜利后平津形形色色

一三五 肃奸工作北方亦开始

一三六 蒋先生关垂戴笠道歉

一三七 老友受累达铨尽友谊

一三八 摒挡还乡葬先母亡室

一三九 追述汇业倒闭之经过

一四○ 父老相劝还乡度晚年

一四一 徐蚌会战国军受重创

一四二 和谈不成金融总崩溃

一四三 共军渡长江直下上海

一四四 庆稀告奋勇陪我远行

一四五 中共通缉穷途走香港

一四六 避居日本感旧雨温情

一四七 日暮穷途友情之可贵

一四八 留日时间种种之接触

一四九 日本五十年之今昔观

一五○ 盟军占领日本之闻见

一五一 故人云亡四女亦病故

一五二 卧病东京庆颐成婚礼

一五三 留日八年别时多感慨

一五四 来新大陆就养女儿家

一五五 米特兰市巡游之所见

一五六 游览都市泱泱大国风

一五七 故旧凋零我亦撄小极

跋语

试读章节

一幼年景象老去未忘怀

余家清贫,亦为书香之家,向住在上海城内。我生于清光绪二年(丙子)十二月初十日,生时难产,历三昼夜,始产生,母氏劬劳,慈恩罔极。生后六个月,又出天花,脆弱小体,遍身都是,连眼耳鼻嘴里,满是天花,时逢炎暑,势极危险。我母昼夜看护,继祖母及外祖母,亦勤劳护持,一条小命得以保全,至今思之,铭感不已。先祖父以我八字五行缺水,故命名汝霖字润田。余终鲜兄弟,只有两妹,二妹名汝金,小我三岁,适曾志忞(泽霖),三妹名汝荃,小我八岁,适王稚虹(守善)。

先祖载山公,讳钟坤,国子监生,无昆季。喜绘山水,有人求之,辄绘以赠。又研究中国营造法。余幼时尚为我绘山水于团扇及扇面,惜未携出。人江南制造局,主工程处,凡有营造,悉经其手。性极节俭,平时布衣布履,履袜都由家制,出门多步行。又极和善,从没有疾言厉色。常宿于处中,自煮简单饭食,有时工人代煮,即与工人同食,边吃边说工作,照现在说法,可称为平民化,没有官场习气,又没有阶级思想之人也。局例有劳绩保举,三年一次,分寻常异常,先祖总人异常。先祖母姚氏早卒,生先父;继祖母厉氏,生叔成祺;庶祖母生叔成稣。及长,我父为娶妇,生二子一女,长名右民,次名祖光,女适袁惕。先父豫材公,讳成达,附贡生,五岁丧母。自我幼时,已人制造局。主材料库事。库设总所分所,总所设正副两主任,正主任为张和卿(鼐),后张出任邑宰,我父即承其乏;分所有七八处,每处设司事一人,司各分所之事,由总所总其成,事至繁琐,我父处之井然。每见他老人家回家后,尚稽核复算,辄至深夜。制造各厂购料事,都由总所经理,时有竞卖贿购情事,我父倡议设议价处,价由标决,货由公认,贿竟之风遂绝,公家可省费而可得佳料矣。

父性豪爽,不斤斤与人较量,亲友来求助者,无不量助。时因物价低廉,家用又省,故虽所人菲薄,尚有余力助人。每次保举,总列异常,保至教谕。此是循例公事,固不足道,不过表示我祖若父,皆能靖恭厥职而已。

父淡于仕进,喜杯中物,惟饮不及醉。有力者招之他就,终辞谢,任事二十余年,未尝他调,谓能温饱事蓄足矣,不求进取也。江南制造局,创于洪杨平后,曾文正公奏请设立,位于上海城外黄浦江边,有船坞,能造二千吨之兵舰,又有小型炼钢厂,此外有枪炮子弹火药修机等厂,是一小型兵工厂,出品不多。材料库者,即储藏制成品,及收购应用物品之所也。局中附设广方言馆,及翻译西书馆,还有化学研究馆。广方言馆,招考年幼生徒入学各国语文,译书馆专译西书,学生人馆并授汉文,毕业后择优送北京同文馆深造,成就出使人才甚多,中西文均可观,如陆徵祥、刘镜人、唐在复、胡惟德、戴陈霖、刘式训等,其尤者也。译书馆则请西人傅兰雅主其事,傅精算数,并能华语,择有关算学格致西籍,由傅口授华员笔译,刊行于世,裨益士林匪鲜。化学研究馆是后新设者。

高昌庙又名高昌乡,沿黄浦一片荒地,农田亦少,居民无多。自设制造局后,始造石子马路,东达南门,西至斜桥,渐成市县,住家增多。交通工具,只有独轮人力推车或骑驴,自修马路后,始有人力车称为东洋车。我祖若父皆供职斯局,故于黄浦江近边,购地亩许,建屋数椽,我于六岁时由城内迁居新屋。屋前有一小河,时有小船驶进,院内有果木树及菜畦,久居城内之屋,逼窄无空地,一到郊外,空气一新,童心喜悦。我祖爱我,时挈我逛城隍庙,告我城隍等于阳间的官府,判断人间善恶。上海城隍姓秦,生前有功德于上海,故上海人立庙奉祀,列代皇帝亦有封号。庙内地甚广,我不喜欢到庙内,喜欢在庙外的豫园游玩。池塘蓄金鱼近百尾,大的长七八寸,凸眼扇尾,有红白色的,有黄白又有黑白,且有全红全黄金紫的,游泳池中,悠然自得。又有大假山,层峦叠嶂,恍若真山。入山洞后,曲折盘旋而上,其中有亭有桥,花木扶疏。登山巅而望,浦江帆影,隐约可见。最高有五老峰,五石矗立,形若老人,形态不同,故以此名。下山即到九曲桥,平铺石板,围以石栏,水不深而清。桥之中心,有湖心亭,作品字形。我祖告我,这亭有柱无梁,互相钩连而成,是中国旧营造法,视之果然无梁。依窗品茗,幽静之至。有卖小吃的人,托盘兜售,有甘草黄连头、五香豆腐干、五香蚕豆等,我小时都喜欢吃。园中厅事有好几所,都是各商业集会之所,都有命名,不能记忆。有点春堂者,春天为艺兰家赛兰花会之所,各家携蕙兰之佳种竞赛,都是珍品。我祖曾携我参观,见兰花佳种,种在深紫泥盆,紫檀盆架各式不同,陈列雅致,有名梅瓣者,有名荷瓣者。我祖告我,这都是有闲阶级,每年买了数十篓兰草,其中偶有二三种特别的,用心培植,开花后拿到这里来比赛,奇葩异种,幽香扑鼻,真雅观也。又有四美轩,为珠宝商摆摊陈列求售者。P1-3

序言

曹汝霖(1877~1966),因五四运动“火烧赵家楼”事件,成为近现代史上尽人皆知的人物。他1900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即人清政府商部、外务部供职,清朝末年位至外务部副大臣。民国以后,先后供事袁世凯与段琪瑞,担任过外交部次长、交通总长,后兼署外交总长、财政总长,是新交通系的首要人物。五四运动后他虽然被迫离开政坛,转入实业界,任中国通商银行总经理,但并没有放弃政治活动,同安福系仍然来往密切,是段琪瑞帷幄中的重要人物。华北沦陷后,他又凭借这种背景,担任过华北政府的高级顾问等职,身份上有暖昧不明之处。 早在清末之际,他就是有名的亲日派,一切昭昭在人耳目。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西方列强因为忙于内战,无暇东顾,北洋政府的外交活动只剩下了对日外交。因此北洋政府的对日交涉,后来也主要由他处理,他事实上已经成为亲日派的领袖。而他经手的事务,还不限外交一项。北洋政府几次对日借款,也是由他一手经办的。

这部《曹汝霖回忆录》,是他晚年寄居美国时完成的,原名《伍四运动始末》,连载于香港《天文台报》。可见他写这部回忆录的初衷,就是想澄清与五四运动的关系,洗刷卖国贼的罪名。但后来经过扩充,“将清末民初经历之事,择要纪录,以明实情”,内容已经涉及他的一生,故亦更名为《曹汝霖一生之回忆》。

曹汝霖一生经历复杂,又长期处在最敏感、关键的地位,这部回忆录的史料价值,因此也是十分少见的。40多年前,这本书在香港初版时,立刻受到史学界的高度重视。所以尽管时隔多年,我们还是决定将本书纳入“百科史学·回忆录丛书”,重新排录出版,希望这部史料能够再次满足国内读者的需要,成为近现代史研究的重要参考。

需要说明的是,曹汝霖在回忆录中,对自己做了许多辩解。从他的回忆看,他因为参与“二十一条”谈判,最后落得卖国贼的下场,的确有些代人受过。首先,在整个谈判过程中,他与陆徵祥一再向日本人据理力争,对可能成为亡国条款的第五条,始终没有退让,“会议结果,虽不能自满,然已尽最大之努力矣”。其次,他参与谈判时还是外务部次长,部长为陆徵祥。谈判结束后的议结条款,也是由陆徵祥签字的,而外界却误以为是他。只是这些辩解能不能洗刷他的罪名,还有待于读者做出正确判断。

后记

复阅前稿,以五四运动亦为我过程之一,不应另立一篇。因依次编人,更加入巴黎和会之经过。又以前稿急就,遗漏者尚多,重为整理,加以补充,时作时辍,又因卧病,几经一年,才行阅竣。惟只凭记忆,年月无稽,前后倒置,亦仍难免。余因之有感焉,我幼受戊戌政变之刺激,后见日本立宪而自强,故醉心于君主立宪。当我从政,已在清季,以书生之见,只知理想,不察实际,以为清廷经甲午庚子两次大动乱,元气虽伤,国基尚未破坏,民党起事十余次,卒能随起随平。我并不是保皇党,犹以德宗尚在盛年,虽遭幽禁,终有亲政之一日,重行立宪,以继戊戌未竟之功。民党或能改变宗旨,共图国是,免伤元气,“中兴之业,未始无望。孰意慈禧狠毒,摄政昏庸,始知天运有终,即无武昌起义,亦难保其长治久安矣。

民国肇兴,政府共和,人民望治,全国统一。以袁项城之雄才大略,若能实行民主,真是千载一时之机会。乃不此之图,凭藉武力,镇压民党,后更惑于佥壬,帝制自为,遂启兵戎,南北分裂。合肥虽为中流砥柱,亦不能挽既倒之狂澜,军阀割据,而战乱频仍,北洋政权,从此瓦解。北伐告成,新陈代谢,以中山先生毕生未竟之大业,蒋先生竟一举而成之,可云伟矣。南北统一,欣欣向荣。虽以党治国,亦有行宪之准备,宜若可望升平矣。曾几何时,外患内忧,相继迭乘,经八年抗战,四年内争,其中错综复杂,千千万绪。非我一知半解者所能道其万一,只好付之阙如矣。

余历经变乱,感慨兴亡,每观政权之隆替,莫不由于民心之向背。人民不满现实,即寄期望于未来。若未来者仍不能满足其期望,则仍不能得民心之归附。得民者昌,失民者亡,古往今来,莫不如是。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也。

余所记者,都是家常琐屑,卑不足道,无关宏旨。惟关于及身之事,必求真实,不自隐瞒。偶涉时事,即身历其境者,亦凭记忆,语焉不详。若非亲历之事,或承友告,或据传闻,信笔拈来,难免错误,深盼阅者直接赐告,指摘更正。自知谫陋,又不能文,写此怀旧之作,不过为家人茶余饭后谈助之资,不足为外人道也。承北涛兄覆阅校勘,不胜铭感,敬此志谢。夫以平凡之人写平凡之事,以之面世,能不汗颜,因袭松雪老人句,以为结束。

八十九年一瞬间,一生事事总堪惭。惟存笔墨情犹在,留与人间作笑谈。

一九六四年八月岁次甲辰八十九

老人曹汝霖手记于美国米特兰市寄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曹汝霖一生之回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曹汝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097105
开本 16开
页数 491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372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612
CIP核字 2016003245
中图分类号 K827=7
丛书名
印张 3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5
147
3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4: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