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巴格达警报
内容
编辑推荐

要是朝着光明走,就不会孤独——在废墟般的巴格达,年轻人将如何面对废墟般的人生?

当代罕见的作家雅斯米纳?卡黛哈,作品畅销三十余国——他曾是阿尔及利亚军官,退役后直面误解与暴力之源:“我在部队被当成怪物,因为我是个诗人;如今文学界的人也把我当成怪物,因为我曾是军人。”

以妻子之名写作,向所有阿拉伯女性致敬:“我用妻子的名字当笔名,就像是戴上了桂冠。”

关注冲突与战乱中的普通人,解答“这个世界怎么了”。

《巴格达警报》由雅斯米纳·卡黛哈著。

内容推荐

年轻的男孩来到首都巴格达。大学生活刚刚开始,美军的炮火却骤然降临。他被迫离开曾经繁华的都市和一见倾心的姑娘,返回沙漠深处的贫穷村落。然而战争紧追不舍,平静的生活难以复原。当尊严也散落一地的时候,除了踏上复仇之旅,他再也想不出别的对策。

《巴格达警报》由雅斯米纳·卡黛哈著。

目录

贝鲁特

卡拉姆村

巴格达

贝鲁特

试读章节

美军占领巴格达前几个月,我才刚进入大学。我欣喜若狂,因为我的大学生身份让父亲感到骄傲。他,一名不识一丁、衣衫褴褛的凿井工人,儿子竟然可能成为医生,说不定还是未来的文学博士!这可不是对一切不幸的最佳复仇吗?我对自己保证绝不让他失望。这辈子我可曾让他失望过?我想为了他而成功,看见他骄傲地抬起头来,我想在他蒙尘面容的双眼里看见收获的喜悦:他种下的种子,一颗身心健康的种子终于发芽了。当别人的父亲急于使后代像祖先一样为承担家计而服苦役时,我的父亲却为了供我读书,竭尽所能勒紧裤带。不论他或我,都不确定是否读了书就一定能出人头地,但他深信穷而有知识,总比又穷又无知来得好。读书识字,能自己填写各种表格,就已使他感到很有尊严了。

第一次迈入大学校园时,尽管生来就具有鹰般的锐目,我还是戴上了近视眼镜,以显示自己的博学,纳瓦勒也才会在教室门口对我一见倾心。看到我,她的脸就红如罂粟花。尽管我还不敢接近她,她的笑容却足以让我感到幸福。当我正在幻想中为她构筑更多美好前景时,巴格达的上空却亮起异常的烟火,警报声划破黑夜,建筑物冒出浓烟。隔天,最美妙的田园牧歌全化作眼泪与鲜血。我的讲义档案夹和爱情都在地狱中烧毁,大学成了文物破坏者横行的天堂,美梦也跟着埋葬。我回到卡拉姆村,精神恍惚、不知所措,并且再未重返巴格达。

回到父母家,我没什么可抱怨的。我要求不多,很容易知足。我住在由洗涤间改建的房间,用旧箱子充当家具,床则是用四处捡来的木板拼凑而成。我对自己构筑的这个包围私生活的小宇宙感到很满意。我没有电视,但有一台声音朦胧的收音机,为我的孤独生活带来一丝暖意。

我的父母住在二楼面对院子的房间。走廊尽头的另一边,面对院子的两个房间,由我的姐姐们共享。那两间房里堆满了旧物和许多从巡回市集买来的宗教绘画,有些是拼写如迷宫般的阿拉伯书法,有些则描绘领主阿里重创恶魔或痛宰敌军的英姿。画中,他握着传说的双刃圆月弯刀,像一阵龙卷风般扫过那些不信神者的头。房间、客厅都有这些绘画,门窗上也挂了一些,不是为了装饰,而是因为它们就像护身符,保护我们免于诅咒。有一天我在踢球时,不小心踢中了其中一幅画。那是一幅很美的画,黑色背景上用黄线绣满《古兰经》的经文。被我的球砸中后,它立刻像镜子一样破了。母亲看到差点没中风。至今我仍清楚记得她当时的模样:手压着胸口,双眼突出,脸色像混凝土一样灰白。就算要遭逢连续七年的厄运,恐怕都不会让她如此惊恐。

屋子一楼是厨房,对面就是阿法芙的小工作间,隔壁则是两间紧邻的客房,还有一间宽敞的起居室。起居室里的落地窗则正对着外面的一片菜园。

我一整理好东西,就下楼去向母亲问安。她是个结实快活、眼神坦率的妇人,家庭杂务或岁月的耗损都不能消磨她的勇气。只是亲吻她的脸颊,就已经为我注入一股来自于她的充沛活力。母子连心,轻触一下或眼神交会就足以使我们理解彼此。

父亲盘腿坐在内院一棵大得几乎看不到边际的树下。每天在清真寺做完必要的晨祷后,他就回到内院这棵树下开始拨捻念珠,手边放着一杯咖啡,受伤的那只手藏在衣袍的凹陷处。他在重建一口水井时,因为工程坍塌受伤,一只手于是残废。受伤让父亲一下子衰老许多,过去他身上那股老成持重的光彩衰退,身为一家之主的眼光也变得短浅。之前他曾经加入过附近一个团体,在聚会上大家各抒己见;刚开始大家的言论还算得体,但话题渐渐变成毁谤和中伤,父亲就退出了。每天早上他一离开清真寺,在街道都尚未醒来之前,他就已经回到内院的树下坐定,手边搁着一杯咖啡,开始专心倾听四周树梢随风摆动的呢喃,仿佛想从中辨析出什么真谛。父亲是个好人,一个没什么钱的贝都因人,节俭、克制,饿了不一定就要吃。除了父亲的身份之外,他也一直是我最尊敬的人。然而每次看到他坐在那棵树下,我就忍不住深深地同情起他来。没错,他严肃而正直,但生活的困苦却悄悄破坏了他竭力想维持的庄严神态。我想他永远都不可能从手臂受伤的意外中恢复过来了,而且依赖女儿的缝补活计度日,也正在压垮他的自尊。

我记不起上次与他亲近或者靠在他胸口撒娇是多久以前的事了。不过我确信只要我先踏出第一步,他不会拒绝我。问题是:怎么才能冒险踏出第一步呢?他总像一幅永恒不变的图腾,毫不透露一丝情绪……小时候,他的存在对我而言经常有如鬼魅。清早晨曦微现时,我就朦胧听见他窸窸窣窣整理包袱准备上工的声音。等到我起床的时候,他早已出门了,而且总是工作到很晚才回来。我不知道他算不算是好爸爸。也许因为谨慎,也许因为穷困,他从来不曾给我们买过任何玩具。而且不论我们大吵大闹,还是吵闹后突然安静,他似乎都不当一回事。有时我会思索他到底有没有爱人的能力?仅在血缘上还带有父亲身份的他,会不会有一天突然变成一根僵硬的盐柱?在卡拉姆村,父亲总是刻意和孩子保持距离,因为他们深信亲密会有损父亲的权威。多少次我都看见威严的父亲眼中确实闪过渴望,但总是马上恢复往常的模样,清清嗓子,让我吓得逃开。

这天早晨,父亲如常坐在那棵老树底下。当我严肃地拥抱他,亲吻他的头顶,向他问安的时候,他也如常清了清嗓子,却没有立刻抽走我握着亲吻的手。我明白这表示如果我在那里陪他待一会儿,应该不会打扰他。但独处时该说些什么好呢?我们甚至无法直视彼此的脸。有一次我在旁边坐着陪他,结果好几个小时我们两人都没能说出一个字。他只是拨弄念珠,而我则一直不安地拧着席子的一角。要不是母亲过来叫我去跑腿,父亲和我可能会一直沉默地坐到天黑。  “我要出门一趟。要不要帮您带什么回来?”

他摇头表示不用。

我赶紧趁此机会借故离开。

P19-23

书评(媒体评论)

罕见的文学作家,为当今的苦难赋予了意义。

——《新闻周刊》

这个故事有着纪录片式的细节……充满警示性,如同真实的历史一般。

——《纽约时报》

作者没有给出答案,而是以精妙的技艺让读者去观察和理解。

——《观点》

雅斯米纳?卡黛哈的小说刚刚出版时,法国文学界以为发现了来自阿拉伯女性的声音。但作者实际上是个男人……他极为专业地还原了一座气氛癫狂、被任意毁坏的城市。

——《卫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巴格达警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阿尔及利亚)雅斯米纳·卡黛哈
译者 陈姿颖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8611844
开本 32开
页数 2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1
出版时间 2017-04-01
首版时间 2017-04-01
印刷时间 2017-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8
CIP核字 2017012841
中图分类号 I341.55
丛书名
印张 8.6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3
14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由台湾木马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授权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7: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