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片叶子
内容
编辑推荐

《一片叶子》是一部以第一人称为叙述主体,以日记体方式完成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作者王旭烽在充分的田野考察基础上,以安吉白茶为叙述纵线,从深山中那株唯一的母茶说起,以历史的叙述为起点,直到十万茶山的现状;以作者有关生活中的茶事为横断面,全面解读茶在人类生命历史进程中的文化呈现。

内容推荐

王旭烽编著的这本《一片叶子》以农历二十四节气为建构,以“茶人·茶事”为线索,通过茶人与茶的关系,来展开对安吉白茶历史及现状的叙述。一片集万千灵气为一身的叶子,是如何象征大自然的使者,给人类带来那无尽的爱与体贴?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又如何从一片叶子中体现出来?本书涉及各个不同层面的茶人,包括:世代守茶的茶农,勤政爱茶的政府官员,在茶园里滚打的一线农技服务人员,白手起家的安吉白茶企业家,巧手侍茶的茶民……全书既通过“人”的故事来讲述“茶”的故事,又通过“茶”来看“一片叶子”是怎样“富了一方百姓”的,最终将作品内涵提升到天人合一,万物共生,物与民胞的境界之上。

目录

春茶事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夏茶事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秋之茶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冬之茶

 立冬

 小雪

 大雪

试读章节

亲人们全都不在身边,这是我一个人的立春。昨日已经做了准备,去超市买了杭白菊,立春开始喝花茶,那可是个传统。虽然茶专家们给的饮茶思路很宽,建议在立春后,除花茶之外,可适当喝点红茶、黑茶等,说是有利于祛散冬天积蓄在体内的寒邪,促进人体阳气的生发,兼具暖胃、养肝之功效。但我选择花茶,并非完全因为它浓郁芬芳、清香爽口、提神醒脑、消除睡意——我图的更多的是它的美。

我的花茶是临时搭配的,白茶加白菊。但仅仅有那“白”的平方可是不够的,得加上茶点。茶点现成有,老祖宗早就为我们定好了食谱——咬春。立春之日,咬的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南方还流行吃春卷。奇怪,为什么要吃萝卜?民间说是可以解春困。专家们可不那么说,他们认为除解困外,主要是通气,使人保持青春不老。还有那五辛盘,则是用葱、蒜、椒、姜、芥五种辛辣食材调和而成的,作为佐餐的调味品。春卷则是现成的,超市买就成,我会做蛋饺,却做不好春卷,只知道这是传统杭食,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书中曾提到过“薄皮春卷”和“子母春卷”。春卷在立春日吃,是最名正言顺的。五辛盘得自己做了,这个不难,少年时,父母分居两地工作,我负责照顾父亲,虽然不是李铁梅,算不上是穷人的孩子,但照样早早地就当了家,衣食住行,无一不操心,做饭烧菜,不在话下。

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水,我选了桶装的虎跑水。还是不够虔诚啊,杭州很多爱茶人凌晨两点就跑到虎跑去汲泉水。我将就着用桶装虎跑水了,阿弥陀佛,菩萨保佑,千万别给我来一桶冒牌货。器,我是可以自己选择的,家中茶器不少,且待细细观来。我放弃了紫砂壶,它太深刻了,我怕它耻笑我的“浮躁”,留着冬藏日吧。今天,我选择了一种浮在水面上的生活,并且要让这生活泛起一些美丽的小涟漪,那可是苏东坡的“水光潋滟晴方好”般带有印象派风格的西湖生活呢。

我选择了玻璃壶,作壶泡法;同时我又选择了青瓷杯,作杯泡法。壶泡法就是在壶里泡好了,将茶水倒人盏中,看到茶汤看不到茶叶;杯泡法则是使茶叶与水相融一器。这两种喝法是很不一样的,一种是清澈剔透型,重于味;一种是秀色可餐型,重于色。可我两样都要,我就轮着喝。

玻璃壶必须洗干净,要“烹茶尽具”,这不是我说的,是两千年前的汉代儒生王褒说的;青瓷杯要选择得讲究一些,刚开了封的新器,豆沙绿的杯色,“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这不是我吟的,是晚唐与皮日休齐名的诗人陆龟蒙作的。

有水有茶有食有器,还不行,还得有盆花。昨日,舟山花农作家方平君来看我,他从前送我两盆兰花,我就一直养着,从不上心,因为从前我上心的兰花,全让我养死了,这不上心的花,却长得生机勃勃。他走后我突然觉得对不起那兰花,虽然它们全活着,但犹如灶下婢,赶紧洗盆、擦叶、修枝,君子就是君子,略一抚拭,气质沛然。

户外依旧是湿冷的,温度不会在十摄氏度以上,前几日晴了些许,今天又开始阴云密布,但总算不至于遭遇北方的雾霾。一楼小院的方寸之地,山茱萸和石榴光秃秃地伸着枝丫,沉着脸不动声色,红梅绽出米粒大的似有似无的花苞。院子里有一株绣球花,光秃秃的老枝干上跳出些许芽头,而养在水仙盆里的水仙,已经雄壮地如扎在泥土中的蒜苗一般,厚叶瓣中挺出了花蕊。春天的序幕并未拉开,但前奏已经响了。从现在开始的十五天将被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东风送暖,大地解冻,蛰虫苏醒,河冰融化,鱼负浮冰,睡眠一冬的茶蓬们就要醒来了。

社区里安静极了,院中没有人,不知有谁会想到今日立春。“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从前的农耕时代,今天是要热闹死的。《事物纪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原来这一日,天子要亲率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行布德施惠之令、鞭春之礼,意在鼓励农耕。彼时万人空巷,老百姓全出来看天子作秀了。杭州郊外至今还有从前供皇家耕种的八卦田,只是一百多年前的辛亥革命,使中国从此不再有那装模作样鞭春牛的天子,皇上不知何处去,此地空余八卦田。

我曾好奇:为何非要到都城东郊祭礼?查资料才知道,原来祭礼活动中那位句芒神是居住在东方的。这人面鸟身、手执规矩、主掌春事的春神和生命之神,早在周代就生活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了。

句芒神也管着茶事吧。立春,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茶树由休眠期逐步进入生长期,茶树开始缓慢萌动,它少不了阳光、雨水,少不了春耕。我虽不是茶农,但习茶多年,也算是知道了茶叶种植的诸多环节。老话说,立春前十八天,春气就开始转了。立春一过,人们就得开始给茶树施肥。当然,施的是肥效长且不会让土壤板结的农家肥。春天给茶树上肥是做基肥的,催发出肥效,茶树就能够萌芽了。此时着手的茶事,还包括茶园的浅耕锄草、茶蓬修剪。我听说,有一年,立春过后,湖北省竹山县城关镇刘家山村的茶农孟吉武,曾专门聘请了八名安吉白茶修剪工,为三百亩老茶蓬统一修剪、施肥呢!看来安吉茶农的那一套技术已经很吃香了。

不知那株山中的白茶祖今年如何,只记得2011年冬天一场大雪,竟然冻坏了她。茶学家们不得不拿一把大剪刀,以壮士断腕之心,剪去了她左边那片僵死的茶枝。我亲眼看到看守茶树的桂家杂屋门口那一蓬长长的枯枝,好大一堆,桂家的女主人说,她舍不得拿来当柴烧,整整一年了,还搁在那里呢。

山里寒,白茶祖年纪也大了,总要比山下的儿孙们晚醒十天半个月的,然而茶农们可不会因此省心。二月春风似剪刀,是春打六九头的日子,春寒料峭,防寒抗冻、防风避霜,一样都不能少操心。还有,千万别以为那些害虫都冻死了,它们的生命力顽强着呢,什么虫囊(蓑蛾)、虫苞(卷叶蛾)、卵块(茶毛虫),你要不赶紧地刮除蚧类、苔藓、地衣,清洁茶园,修剪枯枝,天气稍稍暖和,它们就钻出来了,到那时再对付它们就晚了。今年立春又赶在春节前一个星期,想必茶农们过年时节就惦记着山上的茶树了。

P9-11

序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这的确就是关于一片叶子的故事,或者说,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生发的与大千世界的对话。

这片叶子,长在一株独一无二的茶树上,从前她或许还有过一些亲戚朋友,渐渐地越来越少,最终似乎就只留下了这一株。好在她有幸地遇到了人类——在江南,有高高的山冈、深深的溪涧、孤独的山民,更有善良的人家。这家人姓桂,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缘分——赵钱孙李周吴郑王都不姓,却姓了桂花树的“桂”,与茶树的“茶”是多么天造地设的一对。姓桂的人家,用了十三代的时光虔诚地将她守住。这究竟是植物与人之间的惺惺相惜,还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恩赐。

这片叶子,在大多数世人眼中,曾经是一种残缺怪异的事物,因为当别的叶子在特定的季节里正常地绽放绿色时,她却绽放了银白,况且她还是只开花不结果的,有多少人看得上她呢?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历史,一向就将祥瑞异端征兆视为天意,如这片白叶般不合时宜,原本是经不起一些“正人君子”的推敲的,幸得勤劳勇敢善良智慧的安吉人民的守护,否则谁说得准她能否活到今天!

物以稀为贵,这片叶子的确是真正的人间珍宝,她终于被山外的人们发现了,安吉真是一个安且吉兮的好地方啊,和谐的生态环境中,这片叶子被呵护了下来。接着,她被这一方土地的守望者点石成金,她被开发了,利用了,普及了。数百年的石女生涯一朝结束,她成为多子多福的母亲,再回头养育这方土地的男女老少。这个大自然与人类相互感恩、相互促进、共生共荣、生死相依的过程,是多么令人感慨啊……

一片叶子的故事,可不是一个虚构的传说,而是一个真实的事件。许多年前,身为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了安吉,见证了那片叶子的神奇。他看到,因为一片叶子,光棍村的人娶上了媳妇,泥脚板的人开上了轿车,绿水青山就此变成了金山银山,穷山恶水变成了美丽乡村。习近平同志说:“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就是这样,一片叶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它的世界如神话一般地被改变了。如今的中国,凡能种茶的地方,常常就有这一片叶子的身影。

我常常这样想,以前在别的地方,真的就没有这样的白茶了吗?应该也是有的吧!或许因为稀少,没被人发现;或者发现了也不被人重视;或者重视了也不得法;或者得法了也不具备天时地利人和:或者什么都有了,就是晚了一步,晚了一步就有可能步步都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总之,缺了哪一点都难让那一片叶子生成万物。而我们安吉桂家十三代人保护下来的这株白茶树真是好幸运啊!在无涯的时空里,不早不晚,她被发现了,从一变成二,从二变成三,从三变成万万千。  而我,现在就将以每一个节气为点,来叙述因为这片叶子而生发的故事了。需要申明的是,我爱安吉白茶,我也爱天下一切茶,因此,这既是安吉白茶的故事,也是天下之茶的故事,更是所有茶人的故事。当然,我不否认,这也是我自己的故事。

后记

今天您喝茶了吗

我是带着这部书稿赶到广西昭平的奇山异水间去的。因为事务实在是太忙,最后的校订只能在飞机上和旅途中完成。好在此次公务也与茶事有关,我和我的茶文化团队将为昭平这一产茶大县进行一次茶产业规划。同去的还有安吉龙王山茶叶开发有限公司的老总潘元清,特意请上潘总,是因为安吉和昭平这两个县有一些可以类比的地方,尤其是在茶产业的发展道路上。

昭平县有一家颇有影响的茶企,名叫故乡茶业有限公司,茶的品牌就叫故乡牌。这样浪漫的品牌名称,还真是独树一帜。就在他们的接待室里,我喜出望外地发现了一条横幅,绿色底,白色字:“全民饮茶日,今天您喝茶了吗?”一下子,我的心被拎了起来:茶啊,了不起的茶啊,您真是太伟大了!七年前,我们在小小办公桌前讨论出来的口号、标识、色彩、字体全都通过茶的空间穿越时间的厚幔与空间的千山万水,一丝不变地传送到如此遥远的地方,让我们这些爱茶人在这样的口号下相逢——这个世界因为茶而编织出了怎样的中国结啊!

我的这部作品,想讲的正是这样的茶故事。茶的意义,在于其对人们生活与心灵的慰藉,正如茶圣陆羽所言:“饮啄以活,饮之时义远矣哉!”

有必要强调,安吉白茶能够走到今天,与政府一开始的重要决策、实际支持、大力推动是分不开的,这是安吉白茶得以成功的重要经验和模式。但安吉县领导们集体讨论决定,除直接参与者外,在此都不进行点名记叙。恭敬不如从命,我挺佩服,他们有茶人品相。

至于用节气与茶来做一个配套,不但是本书的结构,也是我们平时在努力的茶的实践。马上就要到大雪的节气了,这些年来,我们在创建一个名叫“节气与茶”的新民俗活动,已经轮回了好几年。明天下午,我将要去参加的便是专门为残疾人朋友设立的“温暖茶会”活动,就是在每年大雪节气,请残疾人朋友一起来喝茶。这个活动完全是志愿者行动,经费来源于我的《茶语者》的稿费。这次是杭州“你我茶燕”茶馆提供的场地和茶食,会上将为残疾人朋友送书吟诗。

我不厌其烦地说这些鸡毛蒜皮的事,仿佛与此书的宗旨不符,其实却正切要义。茶汤是由一片片叶子浸润的,人生也是由一点一滴构成的。本著虽然以安吉白茶为主题,但其实讲的还是浸润在茶中的人生,而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主要是以日常生活构成的。有茶的生活,就是贴着日常岁月,诚恳善良地去经历每一天。一片叶子要长好,一个人也要做好,一天的日子更要过好。这些话听上去就像茶泡饭一样淡,但我还是越来越喜欢吃。

按惯例,当然一定要感谢所有对此书做出重要贡献的朋友。安吉茶人们的支持协助自然不在话下,我的学生和同事们对此书资料的整理和田野调查的参与,都对此书的成稿起到了重要作用。节气与茶的大量知识,是无法创作的,那是前人的结晶,感谢前人。我还要由衷地感谢本书的出版方,包括编辑和装帧设计者,尤其是直接关注此书的邹亮总编辑。我们合作多年,一直是好朋友,他的耐心等待和细致安排,尤其是他对我们茶人事业的支持,都令我深为感动。

书中的一些图片,承蒙安吉方面提供,还要感谢前辈姚国坤先生的大力支持。

行文至此,我还是忘不了向读者们这样问候一句:“今天您喝茶了吗?”

当然,喝什么茶都可以,不管是不是安吉白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片叶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旭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939533
开本 16开
页数 3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5
出版时间 2015-12-01
首版时间 2015-12-01
印刷时间 2015-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08
CIP核字 2014054889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20.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59
179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6: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