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英国文学史纲(精)
内容
试读章节

一古代英国诗——《贝尔武甫》

1.口头文学与书面文学英国人民最初的文学与其他人民最初的文学一样,不是书面的,而是口头的。故事与传说先是口头流传,并在讲述中不断地扩大、改进。人民参与了这一类文学的创作。

自然,这类故事与传说都是由那些能说会道的人复述的,因此每个团体渐渐有了专门讲故事的人,称为“斯可卜”,意为歌曲的制作者。因为这些故事都是歌唱的,都是用一种吟诵体裁来讲述的。他们认为任何好故事,经过说唱或吟诵,就会更为动听。“斯可卜”(即诗人)以及“格利门”(即吟诵者)在氏族和封建社会里享有受人尊敬的地位。

在早期的撒克逊英国,“斯可卜”吟诵人民的英雄事迹的歌曲。他们对这些故事每唱一次就增饰一次,有时把几个不同的故事编成一个长篇纪事。这些故事在“斯可卜”之间通过口耳一代一代地传递下来,最后才有写本。但是写下来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保存下来的又是写本中的一小部分。现存古代英国诗歌中最长最好的一篇就是《贝尔武甫》,它被称为英国人民的民族史诗。

2.《贝尔武甫》的情节《贝尔武甫》讲的是一个冒险故事,一个传奇故事。英雄贝尔武甫是瑞典南部的高特族人,是斩杀妖魔的勇士。他听说有一个名叫格兰代尔的妖魔,一次又一次地夜袭丹麦国王的大厅,掳走在那里睡觉的武士,丹麦人民深受其害。于是,他就带领了十四名伙伴前往丹麦,去打格兰代尔。在一次可怕的短兵相接的夜战中,贝尔武甫扯下了妖魔的一只胳膊,妖魔身负重伤,逃回了他海底的窝窟。

格兰代尔的故事到此就结束了,可是格兰代尔的母亲却出来要为儿子报仇。她又来袭击大厅,贝尔武甫追赶她,一直追到一个荒湖激流下的洞穴里,和她搏斗。他用古时巨人留下来的魔剑砍下了这个妖魔的头。就在那里,他发现了格兰代尔的尸体,把他的头也割了下来。他带着这两个毛发毵毵的头,当作战利品,回到了丹麦大厅,在欢宴和歌声中庆祝胜利。

贝尔武甫回国后做了国王,治理人民五十年。后来竟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条火龙在长眠中受到惊动,开始喷出火焰,焚毁它路过的一切东西。贝尔武甫虽已年迈,却只身和火龙搏斗。龙被斩了,贝尔武甫自己在战斗中也受了重伤。全诗以老英雄的葬礼和人民的哀悼结束:

他们,高特人,哀悼他们的亲人,

哀悼他们的王上;

宣称他是世上所有国王中

最善良的人,最温柔的人,

对人民慈爱,最渴望得到一个好的名声。

3.《贝尔武甫》所反映的生活习俗《贝尔武甫》的题材是条顿族从他们欧洲大陆的故乡带到英国来的一种民间传说。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诗是在8到9世纪期间,由一个英国诗人写定的。它反映了从氏族制到早期封建社会许多世纪中的生活习俗。

主要的故事,即贝尔武甫与格兰代尔、格兰代尔的母亲以及和火龙的搏斗的故事,显然是原始条顿族的民间传说。这些氏族,如我们所知,居住在欧洲大陆东北部沿海一带,从莱茵河口到日特兰半岛。他们居住在一些狭小的地方,后面是一片广阔无边的森林,前面是波涛汹涌的北海。他们必须与野兽搏斗,与神秘莫测的自然界的力量搏斗。当武士冒险远征或航海归来的时候,就会讲述那些住在海底下或大泽森林里的奇异妖魔的故事。他们很英武,但又心有余悸。这就是此类神奇故事的背景。

P1-P3

目录

第一章 乔叟以前的英国文学

 一 古代英国诗——《贝尔武甫》

 二 古英语的散文:比德和阿尔弗雷德

 三 骑士制度与传奇

 四 民间故事与民间歌谣

第二章 乔叟与15世纪

 一 朗格兰、威克利夫与罗拉德派

 二 乔叟和他的《坎特伯雷故事集》

 三 民谣

 四 早期戏剧的形式

第三章 文艺复兴

 一 英国的人文主义

 二 诗剧以外的诗歌

 三 都铎王朝时代的散文

 四 莎士比亚的先驱

第四章 威廉·莎士比亚

 一 莎士比亚与文艺复兴

 二 早期的悲剧和喜剧

 三 历史剧

 四 伟大的悲剧

 五 莎士比亚的艺术

第五章 17世纪早期

 一 弗兰西斯·培根

 二 本·琼生和约翰·邓恩

 三 弥尔顿和英国革命

 四 《失乐园》和《力士参孙》

第六章 17世纪后期和18世纪早期

 一 约翰·班扬和约翰·德莱顿

 二 艾迪生、斯蒂尔和蒲伯

 三 丹尼尔·笛福

 四 乔纳森·斯威夫特

第七章 18世纪中期

 一 理查森、斯摩莱特和斯特恩

 二 亨利·菲尔丁

 三 约翰逊和约翰逊的游从

 四 诗歌:从新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

第八章 浪漫主义时期(上)

 一 激进主义和浪漫主义

 二 华滋华斯和柯勒律治

 三 华尔特·司各特爵士

 四 简·奥斯丁

第九章 浪漫主义时期(下)

 一 乔治·戈登·拜伦

 二 珀西·比希·雪莱

 三 约翰·济慈

第十章 维多利亚时期(上)

 一 “残酷的30年代和饥饿的40年代”

 二 查尔斯·狄更斯

 三 威廉·梅克庇斯·萨克雷

 四 勃朗蒂姊妹和盖斯凯尔夫人

第十一章 维多利亚时期(下)

 一 丁尼生、勃朗宁以及诗歌创作思想上的后退

 二 卡莱尔、罗斯金和赫胥黎

 三 乔治·艾略特和塞缪尔·勃特勒

 四 莫里斯及社会主义浪漫文学

第十二章 一些现代作家

 一 托马斯·哈代

 二 约翰·高尔斯华绥

 三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

 四 乔治·萧伯纳

序言

《英国文学史纲》原是范存忠先生在1954年至1955年期间,在南京大学为英国语言文学专业英国文学课程撰写的英文讲授提纲。这部教材在英语界影响很大,同行们一致认为是一部简明扼要并具有特色的好教材,有些兄弟院校还将其翻印作为教材。为了使更多的英语爱好者受益,1981年,范先生采纳了同行们的建议,着手将这本教学提纲整理为英文专著,于1983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为了便于更多的读者阅读,对范先生的英文版本添加了中文翻译。

范先生这本专著的一个特点就是把英国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放在其特定的历史和社会条件下进行考察,站在哲学、历史和社会学的高度来剖析;不只是讨论作家的文学成就,而是进而指出他们在当时的社会意义和历史局限性。这对英语专业的学生和英国文学爱好者去深入了解作家的创作背景,以及去分析和理解文学作品有着很大的帮助。正如范先生自己所指出的那样:“英国文学史是英国人民的文学史,这个课程就从这个观点来讲述它的发展,重点讨论揭露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群众的情感、思想和意愿,而对社会起进步作用的大作家与大作品,从而说明这份文学遗产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一定的局限性。”

范先生这本专著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它别具一格的文体。英国文学的发展,从英国古诗《贝尔武甫》到萧伯纳的戏剧,纵横几千年的历史,范先生提纲挈领,在短短的12章里,将每个时期的文学代表人物和作品、其文学贡献,及在各自时期的历史和社会意义,剖析得清清楚楚。他的语言不仅简明扼要、深入浅出,而且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在译林出版社的努力下,范先生这本《英国文学史纲》重新再版了,作为范存忠先生的家属,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我们衷心希望范存忠先生的这本专著,能对更多的英语专业学生和英国文学爱好者,有所裨益。

范家宁 王英

2014年7月

内容推荐

《英国文学史纲(精)》分十二章展现各个时期的文学代表人物和作品。作者范存忠从“英国文学史是英国人民的文学史”这个观点出发,站在哲学、历史及社会学的高度,讲述英国文学的历史发展,重点讨论剖析社会现实,反映人民情感、思想和意愿,而对社会起进步作用的伟大作家与卓越作品,从而说明这些文学遗产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一定的局限性。

编辑推荐

《英国文学史纲(精)》悉心收录范先生六十多年学术生涯中散落各处的著作、论文和学术报告,系统呈现跨文化研究先驱的学术成就,以及开创比较文学影响学派的重要思想及其历史观、文学观、文化观。作为宝贵的学术熏陶与研究资料,“范存忠文集”为当代文学研究者的研究方法提供范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英国文学史纲(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范存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757126
开本 16开
页数 189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15-11-01
首版时间 2015-11-01
印刷时间 2015-11-01
正文语种 中英对照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22
CIP核字 2015192290
中图分类号 H319.4:I561.09
丛书名
印张 25.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0
152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7: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