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08年3月14日10时57分,一颗跳动了近一个世纪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西北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新中国的开国将领,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为新中国的建设和改革做出重要贡献的王世泰,在海南省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8岁。
王世泰的一生,经历的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翻天覆地的世纪,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百折不挠,探索出了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不仅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而且使中国人民也富起来了。
请看由王世泰传编委会编的《王世泰传》。
王世泰(1910~2008),男,汉族,出生于陕西省洛川县一个农民家庭。192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冬参加刘志丹领导的游击队。1947年1月任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率部参加了“宜瓦”、“关中”、“扶眉”、“兰州”等重要战役,为解放大西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甘肃省政协主席、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王世泰是西北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王世泰传编委会编的《王世泰传》是对王世泰革命、建设生涯的客观叙述,是一部个人传记。
第二章艰难求学
王世泰的求学之路并不顺利,但总算幸运。
按理说,有了王炳南的命价钱,王世泰上学是不会为学费发愁的,可事实却并非如此。王炳南亲兄弟二人,他父亲去世后一直没有分家,哥哥身强力壮,是个务农好手,王炳南除了农忙时干点庄稼活儿,平时只料理一个小中药铺,并义务为人把脉开方。家中还设有私塾,义务为邻里孩子授课。这个小康家庭,自王炳南逝世后便失去了昔日的和谐,财权完全由王炳南的大侄子王世全夫妻掌控,他们迟迟不让王世泰上学,他的亲大哥王世兴在县政府当书记(相当于现在的文书),省吃俭用积攒了些钱交给堂兄王世全,作为雇工工资,才换得王世泰脱离农活儿入学读书的权利。
1921年,王世泰11岁才开始上学。由于村里没有学校,他不得不到离家二十多里的贝郊村去上私塾。
这一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嘉兴秘密召开了成立后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对此,远在山沟里的少年王世泰当然无从知晓,但他此后的成长道路,却与这次大会的召开发生了密切联系。
在贝郊私塾,王世泰读了两年。此后三年,他先后在石泉乡私塾、槐柏镇和白家咀村小学读书。70多年后,王世泰回忆起启蒙老师——贝郊私塾先生王炳彦时,动容地说:他是我小学时期最好的老师。有学问,书教得好,字写得好,态度和蔼,从来不打人。
1926年春,王世泰进入县立第一高级小学附属小学(当时学制称完全小学为高级小学,其附属小学相当现在的初小)。1927年春,高小还未毕业的王世泰和世交王培元结伴步行三天到延安,报考学费较低廉的陕西省立第四中学(简称延安四中)。结果王培元考取,王世泰名落孙山。
王世泰回到洛川后,跟随大哥王世兴住进百益镇县立第二高级小学(简称二高)借读。由于王世兴是二高的创办者之一,王世泰虽非该校的注册学生,但能随时得到大哥辅导。他集中精力,刻苦学习高小课程,半年后,考入延安第四中学。
1927年春节前家里为王世泰完了婚,新娘是相距五华里女孺村的卫巧,当时只有16岁,王世泰也不足17岁。
王世泰自1930年参军后,只回过一次家,那是1933年南下失败后护送刘志丹回延安路经黄连河村的时候。1936年底,二哥王世瑞赶着毛驴,驮着卫巧到安塞县西营村,让王世泰夫妻相见。王世泰时任陕北省苏维埃政府军事部副部长,重伤还未痊愈,行动离不了双拐,考虑到自己献身革命,结婚10年,夫妻俩在一起的日子不足半年。安定的日子遥遥无期,牺牲时时会发生,卫巧继续等下去,会误人终身。面对卫巧,王世泰诚恳劝慰、鼓励她选择新的生活。王世瑞和卫巧回到老家后,母亲和兄长同意王世泰和卫巧解除了婚姻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王世泰公务繁忙,无暇探望老母和家人。1950年冬委托妻子魏乃专程回老家探亲,特地嘱咐她代为探望卫巧的母亲并用自己的军残津贴为老人买了礼物,魏乃回来后告诉王世泰:“卫巧母亲身体健康,我认她为妈妈,我还陪妈妈住了一夜。”王世泰埋在心里的一桩心事,终于了却。(P4-P5)
引言
公元2008年3月14日10时57分,一颗跳动了近一个世纪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西北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新中国的开国将领,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为新中国的建设和改革做出重要贡献的王世泰,在海南省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8岁。
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到相关平民百姓,无不怀着沉痛的心情,为这位黄土地的儿子送别。海口、兰州、北京分别为王世泰举行了悼念活动。
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决定编写出版王世泰传记、王世泰纪念文集,召开王世泰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
哀荣如此,王世泰当之无愧。
王世泰的一生,经历的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翻天覆地的世纪,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百折不挠,探索出了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不仅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而且使中国人民也富起来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长期被瓜分掠夺、备受屈辱历史的结束。由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千疮百孔、积弱积贫的“东亚病夫”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制度被彻底推翻,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人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社会风气根本好转。抗美援朝、援越战争的伟大胜利,对第三世界的无私援助,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席位的最终认可,宣告了西方霸权主义孤立新中国企图的破产。两弹一星的成功试爆与腾飞,展示了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农业、科技、国防事业的巨大成就。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和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进一步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和民族复兴,具有坚韧不拔的雄心壮志,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敢于探索、敢于胜利的英雄气魄。
毋庸讳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探索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上,也曾经有过巨大失误。中国共产党不怕失败,正视错误,从血的教训中吸取经验,不断创新,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屈辱的民族历史已经改写,腾飞的民族历史正在续写。
历史之所以不能忘记,就因为是血书写的,极富营养。营养足,就能长出希望的花朵。我们每个人不只生活在历史中,也生活在未来的希望中。只有充分地吸收了历史的营养,未来的花朵才会光彩夺目。
百年梦想,百年荣光,百年牺牲,百年辉煌。你可曾知道在中华民族从梦想走向辉煌的英雄纪念碑上,镌刻着王世泰的名字和功绩。
相信中华民族的后起之秀,不会忘记老一辈革命家的巨大牺牲和无私贡献,也一定能继承他们的光荣梦想,学习他们的伟大精神,为全面实现中华民族的自由平等、繁荣富强而奋斗不息。
后记
《王世泰传》历时数载,经反复修改,终于定稿付梓。
王世泰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著名将领,是西北红军和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为王世泰同志撰写传记,既觉得十分光荣,又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求真务实的精神,让事实说话,力求客观公允,力争为党史研究者提供一部详实的史料。
习仲勋同志的夫人齐心同志2010年春欣然应允为“王世泰画传”(后因故改为“王世泰传”)题签。王世泰同志的夫人魏乃同志和子女为本书搜集、提供资料并审阅,提出许多中肯意见和建议。魏其荣(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原编审处处长,甘肃重大史志文献撰写人)作为执笔人,倾心竭力完成初稿。杜玉林为本书提供了资料性照片。
中共甘肃省委对编写《王世泰传》十分重视。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以及读者集团、甘肃人民出版社、兰州新华印刷厂的领导和同志从各个方面给予关心支持。
在此,深表谢忱!
总观全书,比起波澜壮阔的历史本身,比起王世泰同志的辉煌人生,本书还难以做到尽善尽美,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足,都是存在的。我们希望得到广大读者的批评指正。
《王世泰传》编委会
2014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