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西藏文学
内容
编辑推荐

西藏文学源远流长,是西藏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标志性符号。西藏文学与西藏历史、宗教和艺术相互交融,同时也是中国文学的明珠。诺布旺丹著的这本《西藏文学》阐述了藏族口传文学、书面文学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文类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呈现了各种藏文学形式中所蕴涵的藏民族的生活、思想和审美观念,是千百年来中国西藏历史的真实见证。

内容推荐

具有浓郁高原特色的西藏文学,诞生于西藏雪域高原,在本土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相互交融过程中萌芽、成长、发展,刻录着雪域高原的文化风貌和高原民族的精神世界。

藏族文学史上下几千年,内容涵盖非常广泛。诺布旺丹著的这本《西藏文学》创新编排思路,从历时和共时两个方面,以口传文学类型、书面文学类型划分方式,对西藏文学进行了全面梳理,展示了颇具雪域高原民族特点的瑰丽文学“松石宝串”,以西藏文学发展脉络和各类代表性作品,引导读者穿越西藏历史的尘埃,认识真实西藏。

目录

第一章 口传时代的藏族文学

 第一节 口传文学产生的自然和人文语境

 第二节 口头传统:口传文学的基石

 第三节 藏族文学的三大家底:仲、德乌与苯波

 第四节 藏族口传文学的哲理化表达:谚语

第二章 藏族口头传统的集大成:《格萨尔》史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起源:社会与文化语境

 第三节 故事歌手

 第四节 文本及其演进

 第五节 抢救与保护

第三章 书面文学的基本类型与文本(上)

 第一节 作为书面文学媒介的藏文

 第二节 佛经翻译:书面文学的发端

 第三节 佛经文学

 第四节 历史文学

第四章 书面文学的基本类型与文本(下)

 第一节 传记文学

 第二节 伏藏文学

 第三节 诗歌

 第四节 小说

 第五节 书信集

第五章 介于口头与书面之间的文类

 第一节 道歌

 第二节 格言

 第三节 训诫

 第四节 藏戏

后记

试读章节

在早期的“仲”中,关于飞禽动物的神话故事占有重要位置。在很多历史文献中提到《麻雀的故事》(mChil-pi’i-sGrung)。这些神话往往以简约的方式,通过动物寓言和训谕,表达人生、社会、宗教的相关道理。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藏族先民为了自身的生存和繁衍,在与自然界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创造出了生产劳动方面的丰富神话。这些神话基本上遵循了先牧后农、先为狩猎点后为村落的人类发展史的基本规律。在狩猎时期,人们发现有些较温顺的动物可以饲养,以备后用。这些动物在与人类的频繁接触中变成了家畜,形成了最原始的畜牧业。以家畜为主的原始神话故事也相伴而生。

敦煌古藏文文献中,收录了一则吐蕃时期的《马和野马》的神话:在非常久远的年代,九重天界有两匹马生了一个小马驹。由于天上的水草不够享受它们便来到人间。小马驹在一个名为吉戎定瓦的地方。与那里的马王结合生下了3个马驹。又因为没有足够的水草,马驹三兄弟分别到3个地方。它们所去的地方都有丰美的水草。马驹老大伊吉当嵌在强噶南遇到了名为钟亚噶瓦的野牦牛。野牦牛钟亚噶瓦要求他离开此地。老大伊吉当嵌建议不为草场争夺,马吃草时,牛喝水;牛吃草时,马喝水。野牦牛钟亚噶瓦没有采纳此建议,还用其尖锐无比的犄角挑死了伊吉当嵌。三弟科戎邙达说:“仇恨撕裂了我的心,我要去撕野牦牛钟亚噶瓦的心,为老大伊吉当嵌复仇。”二弟江戎俄扎认为自己不是野牛的对手,无法报仇。两兄弟意见不和,便分道扬镳了。后来,三弟在人的帮助下杀死了钟亚噶瓦,为老大复了仇。三弟为了感谢人类的恩情,成为人类的朋友,变成了家畜。二弟四处游荡成了野马。”这则神话反映了藏族先民从原始蒙昧时代末期的狩猎采集生活,过渡到野蛮时代初期驯养家畜的牧业社会,实现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过程。

关于种植方面的神话,有《青稞种子的来历》《种子的起源》《青稞歌》和《斯巴形成歌之种植篇》等。其中较为典型的是流传在四川省阿坝和马尔康一带的《青稞种子的来历》:远古时期有一王国,地广人多,可是这里的人们从来没吃过青稞,只吃牛羊肉,只喝牛羊奶。善良勇敢的王子阿初为了让百姓吃上香喷喷的青稞,在山神的护佑下冒着生命危险到人世间唯一种庄稼的蛇王处偷青稞种子。蛇王发现后,用魔法让其变成了一只狗,并准备吃掉他。多亏有山神送给他的风珠护佑,他才带着青稞种子成功地逃了出来。后来,王子阿初还了人形,与美丽可爱的土司姑娘额曼结为夫妻,过上了幸福生活。藏族人民为了报答阿初王子给他们带来青稞种子的恩情,每年收割完青稞吃新糌粑时,人还未吃之前要先捏一把糌粑给狗吃。这个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此类神话属典型的父权神话或英雄神话,神话中出现的“王子”“土司”等乃是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后,在传承这则神话时通过增加情节而形成的,因此可以说这是一则次生神话。

关于建筑等方面的造屋神话,《七兄弟星》较为典型:在古代,雪域高原由格萨尔王掌管,他骁勇善战,打败了四方劲敌,消灭了山涧猛兽,铲除了河妖湖魔,使人们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那些被打败了的妖魔鬼怪却纠集在一起,变成猛烈的风沙肆虐草原、席卷庄稼和牛羊。有七个兄弟为大家修筑了很多坚固的三层楼房,人住在中层。牲畜关进楼下,最上层晒粮食、供佛神,从此人们过上了安宁日子。天神们听说七兄弟故事后,便把他们请到天上去,替天神盖楼房。这七兄弟就是七颗明亮的北斗星。这七颗星经常变动位置,那是他们在一处盖完房子后,又被请到另一个地方的缘故。这则神话反映了藏族先民在游牧种植时代,从居无定所、住天然洞穴到修建房屋,逐渐趋于定居生活方式。这一时期的神话基本上不再是以血缘家族为纽带,而是以地缘氏族为纽带,所反映的道德观念自然充满了政治色彩,或将人类的社会结构带进了神的社会结构,神的社会属性逐渐代替了神的自然属性。

P23-25

后记

一个长期从事学术研究的学者,要为读者撰写一部严谨的普及读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则难度不小。藏族文学史上下几千年,内容涉及面广,而且已有多部相关作品出版。欲写出风格迥异、内容全面、适合国内外大众口味的著作,实属不易。按照藏族传统文人的学养标准,对于一位名副其实的学者来说,论、辩、著是一种最基本的学术修养。过去的文人墨客往往拥有丰富的声明音韵学知识,对诗词歌赋有着全面的训练和把握,并用心将这种能力应用到自己著书立说的实践中。历史上不同时代的高僧大德为后人所留下的丰富文献著作,均含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从广义上说,它们都可归纳到藏族文学的范畴,应成为本书关照的对象。但由于篇幅所致,加之本人学疏才浅,在区区数万字的册子里难以包罗万象,只能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择其要点概而论之。

自打接受撰写任务伊始,作者在业务工作之余阅读大量相关读物,借鉴前人成果,对藏族文学从历时和共时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梳理,力图打破以往文学史写作惯例,采用新的编排思路,从口传到书面对藏族文学作了提纲挈领式的介绍和展示。令作者所欣慰的是,本书篇幅虽小,但从体例到结构、再到叙述方式均概括性地表达了作者一直以来对藏族文学史的总体性思考。

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所做访问学者的山东鲁东大学王景迁博士的无私帮助。他在资料的收集、筛选以及部分初稿的草拟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另外,本书插图绝大多数由高莉博士提供,她在完成个人学业之余,将自己手中保存的相关图片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为本书的付梓给予了无私帮助,作者在此一并深表谢意!祝愿同道好友们平安健康,扎西德勒!

由于本书系普及性读物,为行文方便,没有严格按照学术论著要求对资料的引文出处做详细的说明,部分引文只提原文作者,没有标注具体出处。在此特作说明,并深表歉意!

诺布旺丹

2015年岁末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西藏文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诺布旺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五洲传播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534916
开本 16开
页数 13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4
出版时间 2017-01-01
首版时间 2017-01-01
印刷时间 201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24
CIP核字 2016169514
中图分类号 I209.975
丛书名
印张 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5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3: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