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木兰与木兰传说
第二章 大城潭与木兰传说
第三章 将军庙与木兰传说
第四章 木兰山与木兰传说
第五章 地方文化标识与木兰传说
后记
| 图书 | 黄陂木兰传说与风物/中国民间文化影像志丛书 |
| 内容 | 目录 第一章 木兰与木兰传说 第二章 大城潭与木兰传说 第三章 将军庙与木兰传说 第四章 木兰山与木兰传说 第五章 地方文化标识与木兰传说 后记 内容推荐 张静著的《黄陂木兰传说与风物》为《中国民间文化影像志丛书》之一。 木兰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在多地都有流传。湖北黄陂的木兰传说的历史可追溯到唐朝,至少在明朝已经有了相关的民间信仰,持续至今。在黄陂的传说中,木兰生于大城潭,学艺木兰山,葬于将军坟,围绕木兰生平,演绎出大量的地方传说,同时与木兰山、将军庙、将军坟、双龙戏珠、朱家台子等自然景观和文化遗迹相结合,形成了大量的风物传说。景观、遗迹为传说构造了空间,传说为景观、遗迹增添了文化内涵,成为当地珍贵的文化资源。 编辑推荐 张静著的《黄陂木兰传说与风物》分为五个部分,首先简单介绍中国木兰传说的概况,包括木兰传说自《木兰辞》开始在古典文学中的记载和演绎,以及木兰传说地方化后,河南虞臧、安徽亳州、河北完县、陕西延安以及湖北黄陂等地木兰传说的相关文化遗迹、方志记载。然后,本书以黄陂木兰传说的三处遗迹为重点,以木兰生于大城潭、学艺木兰山和葬于将军庙的生活轨迹为基本顺序,分三章介绍三地的木兰传说和相关风物传说。最后一章,本书关注木兰传说在当代的流传和演变,特别是木兰被塑造为文化品牌、地方标识和进行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当地的一系列文化建设,如旅游景区的创建、新的木兰文化景观的修建以及新的风物传说的创作和出版。关于这部分新的传说和风物,笔者认为,它们在过去三十年的旅游开发和文化建设中已经与原有的木兰传说和遗迹成鼎足之势,木兰的雕像、相关旅游景区的牌楼与宣传栏等矗立在显眼的位置,各种当代的文本通过大众传媒向当地人和外界讲述新的木兰传说甚至比传统的木兰传说更广为人知。在现实中,它们与古老的木兰传说及风物共同作为黄陂木兰文化的一部分而存在,因此本书专辟一章。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黄陂木兰传说与风物/中国民间文化影像志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张静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2272632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165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22 |
| 出版时间 | 2016-03-01 |
| 首版时间 | 2016-03-01 |
| 印刷时间 | 2016-03-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288 |
| CIP核字 | 2016018697 |
| 中图分类号 | K296.3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1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湖北 |
| 长 | 239 |
| 宽 | 171 |
| 高 | 14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