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和他的史记》收录了作者姚大力的三篇长文:《谈古论今第一人》、《把过程植入历史书写》、《漫谈读书》。其中前两篇围绕司马迁的生平及其撰写《史记》中诸多待解之谜而展开,第三篇则讨论如何读书的问题,皆用笔平实,言之有物。对司马迁及其《史记》撰写,从外围的政治、文化、社会、人事、地理及历史境遇,到《史记》一书如何给中国历史编撰学带来革命性突破,前两篇文章给予了抽丝剥茧式的细密阐发,可谓见地独到,目光如炬。在如何读书的问题上,作者多援借古人读书事例及体会,发亲切有得之言,可谓启人良多。
图书 | 司马迁和他的史记(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司马迁和他的史记》收录了作者姚大力的三篇长文:《谈古论今第一人》、《把过程植入历史书写》、《漫谈读书》。其中前两篇围绕司马迁的生平及其撰写《史记》中诸多待解之谜而展开,第三篇则讨论如何读书的问题,皆用笔平实,言之有物。对司马迁及其《史记》撰写,从外围的政治、文化、社会、人事、地理及历史境遇,到《史记》一书如何给中国历史编撰学带来革命性突破,前两篇文章给予了抽丝剥茧式的细密阐发,可谓见地独到,目光如炬。在如何读书的问题上,作者多援借古人读书事例及体会,发亲切有得之言,可谓启人良多。 内容推荐 有关司马迁的历史资料其实很少。要想了解司马迁,最好的办法是用心去阅读他的《报任安书》和《史记》;要想真正享受蕴含在《史记》里的古朴雄伟以及它无法言传的美,只有自己从“耳食之人”变成原始文本的阅读者。姚大力著的这本《司马迁和他的史记》收录的就是能助你深入了解司马迁及其《史记》的文章。 目录 谈古论今第一人——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一、被下狱的太史令 二、艰难的抉择 三、从耕读龙门到走进长安 四、壮游万里,观想古今 五、做郎中官的十年 六、从封泰山 七、痛诉辛酸报任安 八、“无韵之离骚” 九、“史家之绝唱” 十、生死之谜 把过程植入历史书写——论司马迁对中国历史编撰学的突破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外一篇 漫谈读书 一、前言:书贵熟读 二、“读书须成诵”的启示 三、“不动笔墨不翻书” 四、专一与善疑 五、入味而贵自得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司马迁和他的史记(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姚大力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911667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26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11 |
出版时间 | 2016-05-01 |
首版时间 | 2016-05-01 |
印刷时间 | 2016-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02 |
CIP核字 | 2015171484 |
中图分类号 | K204.2 |
丛书名 | |
印张 | 7.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192 |
宽 | 138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