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贝多芬传/星汉传记
内容
编辑推荐

扼住命运咽喉的乐圣

正是顽强让一位音乐天才成为人生榜样

美国著名传记作家、普利策奖得主埃德蒙·莫里斯

传递贝多芬追求自由、进步与创造力的超凡力量

讲述假贵族成长为真英雄的人生历程

他的生活之路曲折而坎坷。他从小被父亲逼迫进行高强度钢琴训练,以“神童”闻名;师从海顿,得到海顿大力赞许,后来却与恩师分道扬镳;曾当上宫廷乐师,受到王侯贵族争相追捧,也曾主动隐退改做自由职业;不擅与女性交往,几段恋爱都惨淡收场;与家人关系紧张,唯独对侄子视若己出,甚至为争夺侄子的监护权与弟媳对簿公堂;长期被耳疾和孤独折磨,晚年丧失听力,却保持着强大的创造力……《贝多芬传》带你走近贝多芬这位始终不向命运低头的艺术家。

内容推荐

贝多芬堪称有史以来伟大的一位音乐家。《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他创作的大量乐曲至今仍广为流传,被视为人类艺术瑰宝。而他一生中经历的无数不幸以及与之斗争的非凡勇气更令人称奇:远离祖国、情场失意、疾病缠身、精神孤独……这个腼腆而不擅表达的人以超出常人的毅力克服了这一切苦难,在音乐中宣泄并完善自我,用作品传达心声。《贝多芬传》作者埃德蒙·莫里斯依据丰富的资料和专业知识,以细腻生动的笔墨完整描摹贝多芬的人生,揭开他广受欢迎的作品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莫扎特之魂

第二章 海顿之手

第三章 普罗米修斯的生民

第四章 冰冷的囚牢

第五章 不朽的爱人

第六章 心灵的山峰

第七章 渡鸦母亲

第八章 在寂静的另一边

告别词

尾声

音乐专业术语汇编

文献注记和致谢

试读章节

他这种所谓的“装出来的贵族感”将在另一个章节中讨论。但在这里我们可以说,就算他宁愿要一个跟约翰‘凡’贝多芬不一样的父亲,他也始终将那位老乐长视为榜样(“我那卓越的祖父,我是如此像他”),尽管小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的名气早已抹去了老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的名气。

在他的孩童时代,波恩是座小城,四周是城墙,黑白分明,从科隆逆河而上十五英里就到了。这座城市奇特的明暗对比源自它黑色岩浆一般的街道和几乎统一的白色墙壁刷浆。甚至连选帝侯的宫殿也是白色的,在夏天很耀眼,到了冬天则给人冰冷的感觉。刷了金的市中心大厅给集市广场增添了些许的光彩,但在其他地方,普通的灰泥墙主宰了这城市。少数躲过粉刷的建筑包括古老的石头大教堂。在五个世纪中,它那巨大的尖塔在莱茵河上投下闪动的倒影,抵御着河流银色的波浪。更加古老的是城周围的古罗马遗迹。通过探索波恩黑色的街道、聆听教堂传来的钟声和格里高利圣咏,路德维希感知到了遥远的过去,真实可感却又难以重建。

面对这种冲突,他得平衡好他所处的国家的状态。起初,他的世界观当然不比位于波恩巷里约翰租的那间有后院的小公寓。宽广。很快,他就会发现父母说的“德意志”其实不算个国家,说是一个概念还差不多,而它的主要存在逻辑不过是语言。它包括了奥地利,还有其他约三百个说德语的王国、公国、选帝侯领地以及小封地。从政治上讲,如果不把宗教算进去的话,它仍然是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虽然离罗马已经很远,而且由于从其权力中心维也纳开始的反封建改革,它松散到几乎分裂的状态。

“维也纳”——这个词恒久地响彻那个选区,路德维希很早就对其印象深刻,维也纳在他心中永远是“德意志”的精神、政治、音乐中心。在那个遥远的首都里,生活着两位“开明专制君主”。,分别统治着奥匈帝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王与和她共同执政的儿子约瑟夫二世。鉴于老女王的健康状况,约瑟夫继承全部的权力只是时间问题。他被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选帝团包括贵族和教会两方面的势力,直接对教皇负责。选帝侯则是由奥地利之外的民间或教会组织选出。其中的一位选帝侯就是科隆的大主教。

在路德维希生命早期的君主,也就是他父亲和祖父去取悦服侍的那位,被认为一半是王侯,一半是牧师。大主教马克西米利安‘弗里德里希是个年近七十、性情平和的小个子男人,对哈布斯堡风格的某些改革并不那么反感。他自己也开始减少耶稣会会士对教育的影响,计划在波恩建立一所世俗大学。尽管如此,他始终是一位神职人员,他那“选帝侯式的天主教教义”意在表明教会拥有自我调整的能力,能在不损失道德权威的情况下进行统治。P4-5

序言

连续四十个小时,大雪不断地下,把新英格兰地区。的每座城市、每片森林、每条结冰的河流都覆盖在六英尺的积雪之下。1978年2月7日,一个星期二,暴风雪达到了顶峰,卡特总统宣布麻省沿海地区成为联邦受灾地区。在第二个创纪录的大雪之夜后,州长命令所有不参加救灾的市民待在家里。93号州际公路像冰川一样雪白,它的坡道一直弯曲进看起来像冰碛石一般的波士顿城区。

就在世界看起来要被淹没的时候,最后一场雪终于下完了。但是雪很快就结成了冰,积雪的重量变得无法承受。电网断了,医院启动了应急用电,商店、餐馆一片漆黑。被困在哈佛附近的传记研究人员发现他们没有吃的了,到处都买不到食物。在近乎死寂的环境中又过了一个晚上。这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被埋葬的感觉。

周四的早上迎来了阳光,一线生机重回大地。阳光穿过冰挂碎成了一道一道的。第一批铲雪的人开始在宿舍门口干起活儿来。踏着滑雪板的学生们接连穿过哈佛庭院。行人艰难地跟随在其后,每走一步都陷进齐腰深的雪里。仍然没有任何声音:只有脚踩在雪上的吱吱声和偶尔传来的一声喊叫。这时,不知什么人打开二楼的一扇窗户,在窗台上放了一对喇叭,对着凛冽的空气大声地播起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最后乐章。

没有任何声音像那段C大调的号角声一样嘹亮,以老忠实间歇泉。的全部冲击力突破了长号的声音。那是DGG公司②发行的唱片,由卡洛斯。克莱伯③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录制——那时刚出来,现在已是传奇。滑雪的人、铲雪的人,还有在雪地蹒跚的人都一下子呆住了。在那激烈的三声跳进之后(最后一声需要一个额外的节拍去释放它的所有声音),和弦退去,但那只是为了积蓄力量,渐次高涨,达到音阶的最高点甚至更高,直到像喷泉一样,它们一起进发,进入欢腾的切分音。

如今,人们还没听过哪段旋律或和声是不能被口琴吹出来的。然而当这段旋律出现,由三只号角一起以最强音吹奏出来时,这听起来其实还有点平庸。所以,当音乐十分钟后以四十八声雷鸣般的c大调结束时,为什么有的听众哭了起来呢?

在所有伟大的作曲家中,贝多芬对于音乐爱好者和学者拥有最经久不衰的魅力。巴赫和莫扎特都有被误解的时期——前者甚至在他自己在世时就被嘲讽“过时了”,而后者则被维多利亚时代的人小众化了。亨德尔。,相反,则被巨人化,但仅是作为《弥赛亚》的作者,他在歌剧方面的成就却被忽略了。海顿——贝多芬的老师——更多的是为行家而不是大众所欣赏;舒伯特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很久都还被讽刺成写歌的白痴天才;勃拉姆斯。在法国从来就没得到青睐;布鲁克纳。在德语世界之外只符合少数人的口味;西贝柳斯。虽然曾经看起来一定能在帕尔纳索斯的圣山上占据一席之地,但被好自慰的马勒。给挤掉了。众口难调嘛。

贝多芬在十几岁时就被公认为一流的天才。他不比莫扎特和门德尔松那样的神童,但他的志向比他们远大得多。在他二十一岁到达维也纳时,这座音乐之都就为他献上了欢呼。王爵们争相以请到他到府邸演奏为荣耀。(莫扎特几年前来的时候,用餐排序还是“在男仆之下,厨子之上”。)海顿1809年过世之后,不到四十岁的贝多芬成了世界上最著名的作曲家。近两百年之后,他仍然保持这个位置。当你在他住过的最昏暗的楼里爬上有霉味的楼梯时,你可能会遇上威尔士的合唱团或一些虔诚的日本人。

……

此外,他精于打造音乐结构的能力既是本能,也极具创造性。这一点上,阅读障碍的可能性又出现了。一些拼写有障碍的人有一种接近立体化的能力,能同时从不同的角度把平面和维度视觉化。贝多芬的声音结构充满了比例失调的房间和内部空间,有水平面的突然变化、塞满了天空的窗户;但是,最终它们都还是完整的建筑,不管其规模有多么大。难怪贝多芬是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和路易斯。卡恩。最钟爱的作曲家。

贝多芬的“大”所带来的悖论在于它并不总能以时间或分贝去衡量。他能够并确实写出了长度空前的交响乐和奏鸣曲。但是,他也是一位“微缩艺术家”。他的一些钢琴小品曲,就是那些知名的“大师工坊里的碎片”,长度只在一分钟左右。有一曲甚至只有九秒钟。也许它们是碎片,但是拿起来对着光,它们就会发出贵金属般的光泽。它们的结构也并不零碎。他的空间感既像显微镜也像望远镜:与它们一样精准,他既能造音乐的细胞,也能造音乐的大教堂。他第119号作品中的最后一首小品曲与《第九交响曲》的第三章慢板乐章调性相同,也同样是一连串不间断的旋律,音调上升到一个平静的高度之后,转向简单的终止。它只有二十二个小节,而交响曲的那个乐章有一百六十六个小节。即便它很短,但就如雪莱所说,也是在“给不朽的白色圣光染色”。

不管是谁选择用那嘹亮的音乐,在暴风雪之后给哈佛庭院那不逊色的耀眼白色来点色彩,那个人都知道——负责温斯顿。丘吉尔葬礼的人和见证柏林墙倒塌的人们也知道——有些时刻只有贝多芬才行。没有别的作曲家能在年轻的滑雪者当中实现如此迅速而共通的反应,这些年轻人就算知道他是这曲子的作者,可能也无法说出哪怕一部他另外的作品。一些比个人身份更宏大、比天气更重大、比旋律与和声更伟大的东西,唤醒了他们对清晨的展望和对自身力量的关注。音乐史上最宏大的头脑在1978年与他们对话,就像两百年前小贝多芬在科隆首次登台的时候一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贝多芬传/星汉传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国)埃德蒙·莫里斯
译者 王维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763486
开本 16开
页数 2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4
出版时间 2016-06-01
首版时间 2016-06-01
印刷时间 201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04
CIP核字 2016092656
中图分类号 K835.165.76=41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4
149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10-2013-101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3:4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