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美国另一种生活
内容
编辑推荐

《美国另一种生活》是一部散文集,文章贴近现实,与时代背景紧密相关,也跟作者孟悟的经历有关。书中有美国职场的勾心斗角和残忍无情,有跨文化交融的斑斓和迷离,更有人在异乡的体验和感悟……各种风景纵横交错,作者愿同有缘的读者一起分享她在美国的点点滴滴。

内容推荐

职场中的上司怎么变成了下属?美国阿拉伯的算命师会告诉你什么秘密?生第二胎有怎样的烦恼?一个美国文盲怎么当上了老板?在美华人一定要培养孩子上常春藤大学吗?在美国的房子外种果树,房价是增值还是贬值?美国为什么没钱参加世博会?美国的佛教徒为什么不烧香礼佛……

《美国另一种生活》的作者孟悟以在美旅居20年的亲身经历,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在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涵盖美国职场、文化冲突、教育理念、体育政治等真实状况。告诉你一个与众不同的美国,它错综复杂的好处和坏处。呈现一个立体的美国,万花筒般的美国,它的光怪陆离和色彩斑斓。

目录

第一章 缤纷美国职场

 职场惊变

 报税季节秋色浓

 办公室的装饰品与职场悲剧

 当下属变成了老板

 打扫卫生间的职场文化

 深夜的世界

 职场的又一次颠簸

 25美元与105美元

 世上没一件轻松的事

 职业改变了生活方式

 心甘情愿

 我的老板不识字

 孩子和老人:一树桃花和几个残果

第二章 美国的另一张面孔

 一切都在改变:美国的另一张面孔

 金牌之后,还要上税吗?

 为什么美国这次不申奥?

 美国没钱去世博会

 喂不了细胞种萝卜

 果树与房地产

 100多岁的老奶奶跳肚皮舞

 急诊和医改

 当不当义工?

 没有钱,一切都是梦想

 美国的计量单位干嘛不接轨国际?

 油价大跌后的风雨同舟

第三章 琳琅交错:东西文化篇

 宁古塔的美国外教

 阿拉伯的算命师

 敢不敢生第二胎?

 我看芭蕾

 被美国人喊了一声姐

 她爱中国,没有理由

 变与不变

 承载亲情的茴香

 “不爬藤”的成功

 梦回故乡的香雪海

 依然没变

 东西合璧做美食

 美食是舌尖上的乡愁

 物价上涨,去农贸市场

第四章 岁月纵横:异乡的体验和感悟

 跨过生命的暗影

 果缘和人缘

 陪我们长大的植物

 因缘而聚

 生命的杏花

 收获

 神奇的红豆杉

 “玫瑰美人”成了路标

 我羡慕的,我面对的

 飞机上的各种状况

 橡树果仁

 巧克力高跟鞋和糖观灯大龙

 多功能车库

 我的高中同学们

第五章 人在美国写中文

 那些细节,那些植物

 文学是件奢侈品

 电影和书

 不得不做斋汉堡

 感心动耳,绮丽难忘

后记

 顺其自然写下去

试读章节

职场惊变

那个黄昏,夕阳笼罩大地,呈现出一种悲壮的美丽。我站在一棵死去的蓝莓树下独自感叹。这棵蓝莓树曾经枝繁叶茂,每年的六月,都奉献出芬芳的果子,让我口齿留香。但是我却害死了它!今年春天,我在蓝莓树下种了一棵苦瓜苗。我懒,不想给苦瓜搭架子,只想就地取材,让蓝莓树给苦瓜当当梯子。

整个夏天,我都看见蓝莓和苦瓜和平相处,蓝莓树上挂满了玲珑的苦瓜,在微风中得意地摇晃。我很开心,觉得只要有创新,就能从这个世界收获惊喜。可是在这个中秋的黄昏,我发现蓝莓树死了,它枯萎的枝干被繁茂的苦瓜叶掩盖,它临终前的挣扎和冤枉,我是不知道了。

手机突然响了,是老朋友安的电话,谈及下周去某个艺术家的工作室参观时,她随口问了我一句,希拉你还记得吗?就是很多年前的那个实习生,她现在已经是保险集团的金融总监了。

八九年前,我在一家保险集团做财税分析,安跟我是同事。我们有个共同的上司:女老板格瑞斯。那年夏天来了个实习生,一脸的稚气,怯生生的样子,还是我亲口告诉她,卫生间在哪儿,咖啡厅在哪儿。初来乍到,业务上遇到不懂的问题,她也曾向我和安请教。谁也没有想到许多年后,她摇身一变,变成了集团公司的风云人物。

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希拉刚来我们部门的时候,因为是实习,享受不了员工的停车位。格瑞斯特地跑了一趟运营部,据理力争,给她争取到了停车位。希拉似乎很合格瑞斯的眼缘,两个人经常在公司的休息室里亲密交谈,格瑞斯在工作上也对她委以重任,两个月后,就把重要报表交给她完成。那时我和安是公司的正式员工,但在格瑞斯的眼睛里却微不足道,连实习生也不如。

我和安都是天性敏锐的人。那些年公司经营不善,效益滑坡,兼并和重组是迟早的事。格瑞斯的压力很大,常对我们的工作吹毛求疵,但见了希拉,依然是一脸的慈祥。职场的郁闷让我下定了决心:与其被格瑞斯借故炒掉,还不如自己潇洒离去。我离开公司不到三个月,安也离开了。安曾经对我说过,她(格瑞斯)既然那么信任希拉,就让她们两个人抱成一棵树一辈子扭在一起。

两个人到底没有抱成一棵树。当希拉大学毕业后,正式进入公司,职场之路有贵人扶持,很快就提薪升职,跟格瑞斯平起平坐,又过了几年,居然一跃坐上了金融总监的座椅。也就是说,希拉成了格瑞斯的顶头上司,格瑞斯必须听命于希拉。

当集团面临第二次重组时,大权在握的希拉大刀阔斧,冷面无情地让一帮元老下岗,下岗的名单里就有格瑞斯。那年格瑞斯刚满60岁,还期待着多干几年,拿满公司的退休金就回家,可是半路上一番折腾,退休金足足缩水了大半,往后的面包还得自己去找。她后悔吗?后悔当初重用希拉,希拉的野心勃勃,是我和安所欠缺的,平庸的雇员办事效率低,让上司看着不爽,但玩不转利剑和大刀的人,绝对不会觊觎上司的宝座。

我是在惊愕中听完了这个故事。我不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因为希拉的新婚丈夫,正好是安的表弟。她们居然成了亲戚!世间就有这么巧的事!我的眼睛一直落在被苦瓜缠死的蓝莓树上。在苦瓜最初的成长过程中,蓝莓树无私无怨,扶持它到有阳光的地方,等到苦瓜根深叶茂、果实累累时,蓝莓树却是凄凉而去的晚景。大自然也好,人类社会也好,总有太多相似的一幕。

P2-4

序言

回头一望,自己都忍不住吓了一跳,我在美国都生活了20年,20次花开花落,春华秋实,呱呱落地的婴儿也长成了生龙活虎的青年。人在他乡,日子是忙碌而充实的,先在学校读书,拿学位,考证书,然后是上班、跳槽、换专业……什么样的职场机构都走过了,政府部门、非营利组织、上市公司、私人公司,所从事的职业从网络程序到财务金融,这几年又当了舞蹈健身老师,四处走课:健身房、图书馆、社区中心、舞蹈室……哪里有召唤就去哪里,我不能挑肥拣瘦,因为所有的教舞工作都是短期合同。

这个夏天我在两家夏令营当舞蹈老师,酸甜苦辣,其味自知。当初谁会料到?我面临的学生是颇有舞蹈天赋的非裔儿童,而我要教他们跳拉丁运动舞,其中的艰难挑战,我必须一一面对。要知道,黑人一出生就自带韵律感,一舞一动自成风景,而我们黄种人的舞蹈技巧大都是后天修炼的。虽然我曾经想过逃跑(辞职),但还是咬牙切齿坚持了下来。教舞之余还去参加各种义务演出,因为我的工作都是短期的合同,而演出会带来就业的新机会。我总是安慰自己,虽然辛苦,但与众不同的经验就是财富,任何财富都不会轻易落在你的手上。

没有这笔财富,我的文字世界不会如此五光十色、斑斓灿烂。我不是那种特有天才想象力的作家,闭门在家,也能造出一艘精致耀眼的高档游艇。我必须投入到鲜活的现实里,才能发现令我满意的原材料。我常问自己,如果有一天我不工作了,跟社会脱节了,我还能写吗?如果真到了那个境况,我相信我还是会写,写童话,写穿越小说,或者把想象倾注给某个喜欢的朝代,比如汉唐和南北朝。

这是一部散文集,文章贴近现实,与时代背景紧密相关,也跟我的经历有关。有美国职场的勾心斗角和残忍无情,有跨文化交融的斑斓和迷离,更有人在异乡的体验和感悟……各种风景纵横交错,我愿同有缘的读者分享。

后记

顺其自然写下去

亲爱的读者,当翻到这页与我相遇,我猜您已经浏览过此书的正文,谢谢您的时间和阅读。我很欣慰,我们有缘相聚在书香墨影里。

如果您读完了这本书,您一定知道我在美国职场的颠簸晃荡。但是我的写作没有中断,始终如一地习惯和坚持。文字承载了我的理想,还有生命中的悲欢与哀乐。回看我的职场简历,换工作,换专业,频繁跳槽,大家会怎么想,这个人没有定性,不值得信赖,多少轻视的目光扫过来,但是我挺得住,因为写作给了我自信,就算跌在人生的低谷,也不灰心放弃。

除了创作,我也是个喜欢阅读的人,我总觉得读者和作者是讲缘分的,彼此之间若有和谐的气场,那阅读便是一场心旷神怡的灵魂之旅。我相信,文字自有它的思想和生命。我八岁就读了《小灵通漫游未来》,神秘的未来世界让我无比向往,从此便与阅读结下不解之缘。回头来看,那书应该是中国的第一部穿越小说,虽然当时定义为儿童科幻小说。年少的我是个喜欢幻想的孩子,面对天边舒卷的云霞也能想象出一个故事,然后动手记在日记本上。十六岁那年我在《拉萨晚报》发表了一首诗,关于送别一个远赴西藏的同学,文字第一次变成铅字,那份欣喜至今还能想起。

虽然身在英文的世界,但汉语已经侵肌透骨,深入了我的灵魂深处,用中文创作已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从上个世纪末到现在,岁月如流,稍纵即逝,十六年的创作坚持,难以计数的文章发表在海内外纸媒,在中国大陆常规出版了几本书,偶尔想想,感觉自己还算一个比较勤奋的写作者。

美国华文大刊《侨报》,其副刊一直是海外作家成长的家园。因常见我在《侨报》副刊上发表小说和散文,有文友笑称我是多产作家,我不知道是否有资格戴上“多产作家”的帽子。在英文里,多产作家被称为“prolific writer”,我很喜欢“prolific”这个单词,每次读它的音,恍惚咬了一口多汁的蜜桃,它总让我联想起田野的富饶、植物的繁茂、果实的丰满芬芳、青青草原上的牛羊成群……

我心目中的“高产大王”是美国作家欧·亨利,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也是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奠基人。欧·亨利一生写了381篇小说,故事跌宕起伏,结尾出人意料,是欧·亨利小说的特征。当年他搬去纽约写作,纽约一家周刊(New York World Sunday Magazine)的编辑赏识他,他得了鼓励,创作井喷,一周一个短篇,坚持了一年多,成就了最后的辉煌。他的故事贴近现实,跟那个时代的人和事紧密相关。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去年的新年伊始,我计划“山寨”欧·亨利,一周写一个短篇,当我在《侨报》连续发表了25个短篇小说后,才思枯竭,我把持不住了,不得不转笔写散文。  顺其自然写下去吧,散文也好,小说也好,母语的阳光一直在照耀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美国另一种生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孟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煤炭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2051389
开本 32开
页数 1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16-05-01
首版时间 2016-05-01
印刷时间 201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12
CIP核字 2016044042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5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1: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