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轮回(从亚洲到全球的金融危机第3版)》作者沈联涛全面生动地回顾了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各国(地区)的遭遇和危机发生前后的经济金融状况,并对危机各国(地区)采取的应对措施及国际金融机构的救援措施进行了反思,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日本抵抗通缩的零利率政策诱发了利差交易,利差交易催生了亚洲的泡沫,而泡沫的破灭则摧毁了亚洲的经济。
本书揭示了目前的金融政策和监管是无力应对全球泡沫的,并对需要变革的领域提出了建议。
图书 | 十年轮回(从亚洲到全球的金融危机第3版) |
内容 | 编辑推荐 《十年轮回(从亚洲到全球的金融危机第3版)》作者沈联涛全面生动地回顾了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各国(地区)的遭遇和危机发生前后的经济金融状况,并对危机各国(地区)采取的应对措施及国际金融机构的救援措施进行了反思,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日本抵抗通缩的零利率政策诱发了利差交易,利差交易催生了亚洲的泡沫,而泡沫的破灭则摧毁了亚洲的经济。 本书揭示了目前的金融政策和监管是无力应对全球泡沫的,并对需要变革的领域提出了建议。 内容推荐 从历史上看,大致每十年,金融危机就会冲击一次世界——。1987年的拉美债务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随后的欧债危机,以及在2017年可能发生的另一场全球金融危机。 作为亚洲及全球金融界的资深监管者,作者沈联涛曾亲身参与过有关监管政策和国际金融体系设计的重要讨论。在《十年轮回(从亚洲到全球的金融危机第3版)》中,他结合自身经历,从制度及其演进的角度,在历史、宏观、微观三个层面审视了导致20世纪90年代后期和2007~2009年全球危机的种种原因:陈旧的思维模式、市场原教旨主义、宽松的货币政策、利差交易、松懈的监管、贪婪、裙带关系以及金融工程等。 本书部分描写了历史事件,部分用20世纪的理论进行了分析。亚洲金融危机主要是一个地区性危机,但是有着全球性根源。我们需要从21世纪的视角去关注21世纪的问题。而亚洲拥有全世界55%的人口,无论是好是坏,对世界的影响力都是巨大的。要观察世界,仅从西方的视角出发远远不够。 本书披露了相当多的重要文献,并涉及国际金融界的许多重要人物,他们在历史重要时刻的言行堪称本书的一大看点。 目录 致谢 导论 第一章 分崩离析 第二章 日本和亚洲危机 第三章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第四章 银行业:最薄弱的环节 第五章 华盛顿共识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第六章 泰国:全球化的业报 第七章 韩国:外强中干 第八章 马来西亚:特立独行 第九章 印度尼西亚:从经济危机到政治危机 第十章 中国香港:非常之时需用非常之策 第十一章 中国:龙的腾飞 第十二章 从危机到一体化 第十三章 金融工程的新世界 第十四章 金融监管出了什么问题? 第十五章 全球金融崩溃 第十六章 治理危机 附录一从亚洲到全球的金融危机:大事记 附录二缩略词英汉对照表 参考文献 索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十年轮回(从亚洲到全球的金融危机第3版)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马来西亚)沈联涛 |
译者 | 杨宇光//刘敬国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远东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761047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17 |
版次 | 3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33 |
出版时间 | 2016-01-01 |
首版时间 | 2016-01-01 |
印刷时间 | 2016-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94 |
CIP核字 | 2015255985 |
中图分类号 | F831.59 |
丛书名 | |
印张 | 28.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3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沈联涛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