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詹姆斯·奥斯汀是著名的神经科专家,译者朱迺欣也是台湾地区著名的神经科医师
本书获得过1998年科学和医学网图书奖。
我们正的能了解我们最深层的精神冲动吗?
《预见--沉思与冥想的力量(精)》告诉所有读者,我们在黑暗中漫步,继续寻找遗失的钥匙。其实,钥匙就在我们两脚所站的地方。
图书 | 预见--沉思与冥想的力量(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作者詹姆斯·奥斯汀是著名的神经科专家,译者朱迺欣也是台湾地区著名的神经科医师 本书获得过1998年科学和医学网图书奖。 我们正的能了解我们最深层的精神冲动吗? 《预见--沉思与冥想的力量(精)》告诉所有读者,我们在黑暗中漫步,继续寻找遗失的钥匙。其实,钥匙就在我们两脚所站的地方。 内容推荐 詹姆斯·奥斯汀所著的《预见--沉思与冥想的力量(精)》是关于一位神经科医师的个人探索,及其专业研究的故事。全书共分八个部分,总结呈现最新的证据,从概念、定义入手,提供几种不同意识状态的特殊实例,接着讨论意识于何处与何时在人类大脑的深处浮现。最后介绍的是超越短暂经验的澄清持续阶段和它对社会的影响。 目录 中文版序 译序 Part 1 开始直指禅 01 禅与脑之间有任何共同基础吗 02 禅的简史 03 但是,禅是什么 04 神秘主义、禅、宗教与神经科学 05 建立自我 06 自我的I-Me-Mine 07 禅认为它来自何处? Part 2 打坐 08 打坐是什么? 09 打坐期间的生理变化 10 打坐中的脑波 11 剥夺感觉运动的影响 Part 3 神经化 12 脑的综观:巨观 13 脑的综观:微观 14 脑的综观:协调网络,合成高等功能 15 朝向反射和激活 16 网状结构及其他唤醒路径 17 乙酰胆碱系统 18 中隔与快乐 19 扣带回的执着 20 杏仁核与恐惧 21 记忆与海马 22 内脏驱力与下视丘 23 生命胺:三种系统 24 GABA与抑制 25 脑自己的类鸦片 26 味觉的特例 27 小老鼠的胜利与失败 28 中央灰质:攻击、防御和丧失痛感 29 第三条路径:脑的压力反应 30 大的视觉脑 31 它在哪里?顶叶路径 32 它是什么?颞叶路径 33 我应该怎么处理它?额叶 34 大系统的涟漪:记忆的储藏与检索 35 视丘 36 网状核 37 视丘枕部 38 注意的高层机制 39 觉知、注意、新奇和惊奇的实验关联 Part 4 探索意识状态 40 心识:语言文字的问题 41 意识觉性的一般形式 42 意识主题的变化 43 睡眠的结构 44 去同步化睡眠 45 制约:学习和去学习 46 潮汐节奏与生物时钟 47 情绪的根源 48 受苦与解脱受苦 49 联结两个大脑半球 Part 5 加速 50 打坐的副作用:魔境 51 火中脸孔:错觉与幻觉 52 刺激人脑 53 笑的根源 54 迷幻药如何影响脑? 55 LSD幻觉经验的层次与后果 56 激发 57 涌现 58 第一次禅—脑问答 Part 6 人定:专注 59 三摩地的语意 60 纵身:空白,然后黑暗 61 空间 62 林德伯格的升空:周遭幻象 63 打坐专注的周遭幻象 64 寂静的声音 65 在清明持续的觉知中失去自我 66 时间的何时与何地 67 矛盾之门 68 第二次禅—脑问答 Part 7 出定:觉醒 69 广阔界限的真实意义 70 开悟多久出现? 71 般若:观照智慧 72 真如 73 时间的建立 74 时间的消融 75 恐惧的死亡 76 空 77 客观视觉:月观 78 有潜能的序曲:黑夜与抑郁 79 专注与观照智慧之间的运作差别 80 开悟反观:个人与神经学 81 见性的选择性机制 82 第三次禅—脑问答 Part 8 朝向持续开悟的阶段:存在与超越 83 究竟清净 84 寂静的力量 85 超越顿悟 86 以行动表达禅 87 结语 与脑相关名词中英对照 与禅相关名词中英对照 试读章节 事实上,关于禅,至今尚未有真正令人信服的说法。它只有许多世纪老旧的、柔性的相同证据;但是这些证据却传递了了不起的信息:多年的修行,可以调整、镂刻和转变人类的脑。为了什么目的?就是要产生感觉、见解、态度和行为的惊人组合。它们与社会秩序和谐地混合。 被人们称呼为佛陀的人,用这种方式开悟后,仍然将自己视为人。对他而言,他只是最近许多开悟人当中的一位而已。他的传奇成就,可以作为我们的原始榜样;他一个人的头脑转变,使整个社会产生了大规模的真正改变。以今日的日本为例,佛教的信息融入国家的文化,已经经过很多世代了。 不过,谈到东方宗教让我们感到不安,甚至对佛教这个名词,我们似乎也是陌生的。我们的语言,会在哪里遇到错位?我们西方对钉在十字架上流血的基督像,认为理所当然;但对东方宗教也强调受难,却认为奇怪。我们的神的形象,倾向于符合米开朗琪罗的一神论见解。他就是那位伟大的、白胡子的长老,由天上下凡,仅仅碰触他的食指,就以他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类。总是一位白人男性,总是大写的H(指Human)。尽管我们自己的文化孕育这么一句“上帝已死”,无神论者仍感觉不自在。任何摒除“上帝”的外来宗教,一定有某些地方不对。 在我们的文化中,任何神秘的事情虽然会产生困扰,我们不会不承认,神秘主义存在于拿撒勒的耶稣、圣十字若望、普罗提诺和其他人的事迹。不过,佛陀以奇怪的双盘腿莲花坐姿打坐。如果自己没有亲身体验,谁会知道它所代表的真正意义?我们都是后来的打坐者。在乔达摩.悉达多前的好几个世纪,东方早已发现一个神奇的事实:一位以这种姿势,安静地、完全觉知地坐着的人,可以唤醒特殊的意识状态。在亚洲,这种知识经由瑜伽传统传承下来;接着在印度、中国和日本,通过新形成的佛教传统进一步演化。 这种安静的打坐姿势,如何培养出有观照的精神状态?在本书中,我们会回答这个问题。当我们知道更多有关禅的精微机制,我们将会发现另一项奇特的事实:对西方而言,禅的信息并不是那么陌生。正像许多章节开场引用的话,我们自己的艺术与文学,已经有好几个世纪,都在讲述着相同的东西。在它们的源头,东西方人类的脑,是否皆朝向相同的方向,寻找相同的自然信息? 特殊的意识状态,被赋予特别的经验特质。许多比较小的事件,例如加速,也有它的特殊性。我们将会挑选这两种类型的经验,并检视其个别的形式与内容。然后,我们会发现,它们的特质包含神经学的基本意义。事实上,书中的几个病例都是有用的模式,说明头脑的功能。为什么这本书如此野心勃勃,想要同时探讨禅与神经科学呢?因为这两个领域是这么紧密地相互关联,并彼此相互辉映。 所以,禅不只是个人改变的媒介。在本书里,禅的主题也将演变成产生科学改变的途径。书中的假设会不会在不久被证实,并不重要。比较重要的是,当它们以后被证实时,始料未及的新机制或许会被发现。 不过,探究启发是一件艰难的工作。在这个观点上,禅可以像牛顿的棱镜,协助我们将光线分解成它的波谱。然而,当西方人研究禅的时候,我们必须用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方法。禅或人脑,无法在一个空间、一个时间、一个层次去了解。我们必须注意:要探究这两大主题的复杂界面,我们将进入费解之道。这趟旅程将会带领我们走进相当起伏不平的新奇平原。精神启发抵抗被切割分离。 P3-P4 序言 本书中文版的面世,得益于朱遁欣教授的编辑、学识和翻译的专业和能力。遁欣是我器重的朋友和神经科同仁,我们认识已经超过三十年。我感谢他长久以来尽心尽力想让本书中文版问世。我信任他会保留原书的精神、风格和内涵。原书在1998年初版,如今已再版6次。 禅可说起源于中国。它的产生,是由一群有理想的天才,为了探索一个问题的深层世俗根源,并寻找实际的解决方法。由于这项传统,我寄望于中文读者会重视这个古老的遗产,进而了解类似本书所呈现的禅的复杂内容。另外,一些读者也许会有足够的好奇心,想追求打坐训练,并超越蒲团,进入生活禅的日常生活修行。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预见--沉思与冥想的力量(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詹姆斯·奥斯汀 |
译者 | 朱迺欣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084108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42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289 |
出版时间 | 2016-10-01 |
首版时间 | 2016-10-01 |
印刷时间 | 2016-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38 |
CIP核字 | 2015307295 |
中图分类号 | B845.1 |
丛书名 | |
印张 | 2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7 |
宽 | 157 |
高 | 2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01-2016-5814 |
版权提供者 | 由台湾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授权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