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交通建设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中山大道,从下关长江边的码头起,经海陵门、山西路广场、鼓楼广场、新街口广场,向东出朝阳门,直到中山陵。道路全长约12千米,路宽40米,一律以柏油铺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为中国民主革命作出的卓越贡献,大道及其连接的码头、桥梁、城门等,大多都冠以“中山”之名,道路起始的下关码头为中山码头,城内道路则分段取名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城东朝阳门改称中山门,中山门外的道路称作陵园路。经过多年努力,首都南京逐渐成为一座山川秀美、绿树成荫、历史文化古迹与现代化建筑交相辉映的美丽城市。
与此同时,由于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倡导,南京的近代工业与一些传统手工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教育和文化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1930年7月,国民政府实业部在南京成立中央工业试验所,坐落南京的工商企业也因身处近水楼台而得到地利人和之便,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据1934年国民政府经济部资料显示:1927年至1934年期间,南京全市新建各类工厂567家,平均每年新建81家,1933年全市工业营业额为1483万元,1934年全市工厂数为847家,分布于21个行业,资本总额达1084.7万元。另据1937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的一份《中国工业调查报告》中对南京地方工业概况资料的不完全统计,在南京全市16个行业中,拥有工厂678家,工人9853人,各种机械设备1890台,产品总值达2344万元。上述行业不仅包括机械工业、电子工业、化学工业、水泥制造、电力、采矿与炼铁等重工业企业,还包括砖瓦制造、粮食与食品加工、印刷等轻工业企业,以及传统手工业(如云锦业),它们在抗战爆发前夕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以机械工业方面制造企业为例,直属军政部兵工署管辖的金陵兵工厂(即晚清的金陵制造局),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兵工军械企业。该厂于1933年经过整顿后,工厂面貌大为改观,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率与产量有很大提高。到1937年,该厂年产马克沁重机枪626挺,八二迫击炮440门,机、步枪弹2802万发,手枪信号弹154280发,迫击炮弹299840发,防毒面具28980具等。所产马克沁重机枪质量上乘,产品品质精良,定名为“宁造24式”。直属铁道部管辖的浦镇机厂以修理铁路机车、客车、货车为主,1933年,工厂拥有资金171万元,机床37台,化铁炉2个,工人913人,年修机车及车辆826辆,总产值125万元。到了1937年,该厂工人人数已达1500人,成为南京地区一家影响较大的工厂,也是当时中国同行业中规模最大的工厂之一。
在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方面,基于国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城市人口的爆发式增长,南京地区的大、中、小学校数量均迅速增加。抗战爆发前夕,南京有包括中央大学、私立金陵大学和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在内的8所高等院校,是江苏乃至全国高等学校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在办学历史、办学规模、设备条件、师生人数与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在全国名列前茅。在教育方面,1936年南京市有小学231所,学生人数为79372人;中等学校32所,学生13000余人;此外,还有师范学校和初级职业学校等。比较为大家所熟知的如晓庄师范学校、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更有著名的专门培养军政官员的中央军校和中央政校。(P11-12)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研究是抗日战争史研究的两大主要内容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史学界关于抗战正面战场研究从无到有、从略到详,经过30余年的努力,除整理出版了大批有关历史资料外,还出版发表了大批的专著和论文。总体上看,这段历史已经做到全局展现,史实清楚。有关研究工作正在向评价的客观化、论述的精细化、考据的准确化方向发展。
首先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抗战,全国人民不分党派不分民族,全面投入了神圣的抗日救国战争,与日本侵略者开展了浴血奋战。其中执政的中国国民党及其军队,负责了正面战场上对日军的作战。而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与战略上指明了抗战的路线与方向,其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武装担负了敌后战场对日伪军的作战,抗击了全部的伪军及战争后期的大部分日军,发挥了中国抗战中流砥柱的坚强作用。因此,对于全体中国人来说,对日抗战是近百年来中华民族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是中华民族捍卫独立自由、争取民族复兴的开始。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包括国共两党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荣光,值得全民族永远纪念与珍惜。历史的经验证明,只有全民族团结一致对外,才能保证我们民族付出巨大牺牲代价而取得的历史性胜利不至受到轻辱,民族根本利益不至因内部矛盾被人利用而受损害,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东方主战场的国际地位和应有的历史评价不至丧失。
正面战场的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页,它是中日两支不同水平层次军队的正式较量,中国军队依靠正确的战略和官兵们惨烈的牺牲,在盟军合作下最后勉力战胜了强大的对手,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有许多的历史经验教训值得认真思考总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将正面战场的抗战结果称之为“惨胜”,是十分生动而贴切的。而就中国抗战的全局而言,抗日战争为中华民族的反侵略历史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抗战的胜利是伟大而光荣的,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的精神、智慧、毅力和勇气将万世留芳。
为回顾历史,缅怀先烈,中航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与本丛书编写组策划撰著了九卷本《正面战场抗战启示录》,依据民国历史档案,体现最新研究成果,全景式再现中国抗战正面战场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历史过程,以警惕日本军国主义亡灵复活,珍惜维护来之不易的世界和平。
关于正面战场抗战史的全面记载及全新评述,是本套丛书的特点。自1937年到1945年,发生在抗战正面战场的各主要战役,其起因、发展经过与结局,不仅出自敌我双方的军事性战术性因素,而且具有更广泛深刻的战略原因,甚至具有超越军事因素以外的政治、经济、外交、国际战略关系等因素。回顾整个抗战正面战场的作战历史,厘清上述问题是一项很有意义但也很复杂的工作,但也正是本丛书的学术价值所在。
本丛书作者群为抗战史研究领域的档案工作者及史学研究与教学者,对相关历史资料及研究状况较为熟悉,兼具一定研究心得,为本丛书撰著提供了必要的保障。由于本丛书作者均是长期从事于民国档案与民国历史编研教学的专业人士,因专业范围所限,对抗战正面战场作战史较为熟悉,并不涉及对于抗战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关系及两者战略地位的评价。我们坚定地认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在肯定正面战场上中国将士英勇奋战牺牲卫国的同时,我们也试图对国民党与国民政府在抗战中从战略到战术指挥中的成功以及失误与弊端进行全面的分析与公允的评价。
丛书由本人担任主编,杨智友任执行主编,袁炜、薛立若任副主编及策划,学术顾问由郭必强担任。丛书共分9册,以发生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的22次大战役为描述内容,以“会战”与“战役”为专题,分别为“太原会战”“八一三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滇缅会战”“豫湘桂会战”和“湘西会战”,以此构成对抗战正面战场的整体描述。
马振犊
2016年6月30日
罗娟编著的《南京保卫战/正面战场抗战启示录》讲述了南京保卫战是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重要战役之一。国民政府为保卫南京、捍卫民族尊严,奋勇抗敌,显示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决心,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最终以失败告终。本书依托相关档案及资料,结合大量历史图片,全景展现了南京保卫战战事,重温将士英雄事迹,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本书适合广大军事爱好者阅读和学习。
关于正面战场抗战史的全面记载及全新评述,是本套丛书的特点。自1937年到1945年,发生在抗战正面战场的各主要战役,其起因、发展经过与结局,不仅出自敌我双方的军事性战术性因素,而且具有更广泛深刻的战略原因,甚至具有超越军事因素以外的政治、经济、外交、国际战略关系等因素。回顾整个抗战正面战场的作战历史,厘清上述问题是一项很有意义但也很复杂的工作,但也正是本丛书的学术价值所在。
罗娟编著的《南京保卫战/正面战场抗战启示录》是其中的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