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福聚著的《汉光武帝/读鉴小说轩》讲述了汉高祖九世孙,远支旁庶一平民。王莽篡汉,义军蜂起。刘秀审时度势,汇入洪流。他率十三精骑突围,带万七铁军杀回。昆阳城下喋血战,旗红刃卷笑夕阳。莽军横尸万余,滍水为之断流。亲兄死于更始帝,他口称将巨功补兄过。万乱之中,他定军河北,方与更始帝相抗。灭绿林,剪赤眉,平关东,所向披靡,战陇西,下荆州,收蜀中,克定天下!偃武修文整吏治,裁冗减员法文帝。好一派风华锦绣后汉江山,好一个建武盛世贤明圣君!
图书 | 汉光武帝/读鉴小说轩 |
内容 | 编辑推荐 宋福聚著的《汉光武帝/读鉴小说轩》讲述了汉高祖九世孙,远支旁庶一平民。王莽篡汉,义军蜂起。刘秀审时度势,汇入洪流。他率十三精骑突围,带万七铁军杀回。昆阳城下喋血战,旗红刃卷笑夕阳。莽军横尸万余,滍水为之断流。亲兄死于更始帝,他口称将巨功补兄过。万乱之中,他定军河北,方与更始帝相抗。灭绿林,剪赤眉,平关东,所向披靡,战陇西,下荆州,收蜀中,克定天下!偃武修文整吏治,裁冗减员法文帝。好一派风华锦绣后汉江山,好一个建武盛世贤明圣君! 内容推荐 宋福聚著的《汉光武帝/读鉴小说轩》讲述了刘汉帝国在刘秀手上重新矗立起来的伟大过程,展开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和历史文化切片,小说颇具社会认识价值的同时,又具有是通俗作品的可读性优势。 目录 第一章 内忧外患翩翩一少年 第二章 上下求索出路在何方 第三章 世事纷扰中情窦初开 第四章 美人落难时大显智勇 第五章 山雨欲来隐忍藏大志 第六章 危乱仍沉稳牛刀小试 第七章 骑牛将军万里征途远 第八章 家破人亡的悲惨局面 第九章 联兵暗酿着内讧杀机 第一〇章 突然而至的致命内乱 第一一章 风雨飘摇中步履薄冰 第一二章 突重围成就一世英名 第一三章 以少胜多创千古奇迹 第一四章 胜败瞬间因小人逆转 第一五章 另谋出路坎坷费踌躇 第一六章 大智若愚荣辱置身外 第一七章 出巡河北如潜龙飞天 第一八章 延揽豪杰似雪中送炭 第一九章 离奇道人引来的祸端 第二〇章 万难齐至生死悬一线 第二一章 顾全大局痛做负心汉 第二二章 时机难以把握的决裂 第二三章 残山剩水群雄竞逐鹿 第二四章 反反复复英雄多磨难 第二五章 曲曲折折汉室得重建 第二六章 纳仇敌再显宽宏胸怀 第二七章 吉凶逆料战祸起边庭 第二八章 刺客行凶纷争生内官 第二九章 儿女情长难息后宫怨 第三〇章 柔术治国再唱大风歌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内忧外患翩翩一少年 鹅黄姹紫,落英缤纷,阳光明媚。这一天在暮春季节里应该算是比较晴朗了,大街小巷沉浸在暖风和畅中,昏昏欲睡。汝南郡郡所南顿县街头,行人寥寥,白中透着黄晕的阳光下,杨柳迎风拂摆,枝叶婆娑,静寂而空旷。 走过一个十字街口,路东头有株苍翠的柳树,亭亭如盖的柳枝下,掩映着一侧的红墙碧瓦。这里就是南顿县县令刘钦的署衙。衙门不大,小巧精致的飞檐斗拱上,琉璃瓦熠熠闪光。从门口直走进去,就是平日审案的公堂。公堂旁侧有个角门,一条曲折幽径通向里院。里院方方正正,面积不大,却自有一番天地。处处树木叠翠,相映成趣,正中有幢两层小楼,坐北朝南,一缕缕红光遍洒屋脊,屋脊两端的飞鱼似乎跃跃欲飞,整个小院简洁而明快。 刘钦今天公务不忙,大清早起来,沿院落溜达了半个时辰,在院子正中的石头方桌前坐下,招呼妻儿一块儿吃饭。刘钦在南顿县当县令已经有些年头,日子过得本也富裕,但他崇尚墨家学说,向来主张节俭,每天的饭食和平常家庭并没什么两样,不论长幼尊卑,都围在一张桌子上狼吞虎咽,丝毫看不出大老爷派头。 刘妈从旁侧厨房中端出饭菜,一样一样地摆在石桌上。刘妈是刘钦的远房亲戚,因家乡连年天灾,丈夫、儿子外出逃荒,一去再无消息,自己无依无靠,便来投奔刘钦,干干家务活打打下手,平日里慢声细语地讲讲乡下趣事,倒也颇受孩子们喜欢。 夫人樊娴都是南阳郡望族樊重的女儿,性情温和,知书达理,是刘钦的贤内助。他们共有六个儿女,年龄不大不小,正是读书求学的时候。不过,刘钦并没请私塾先生,六个儿女和侄子刘嘉的礼仪诗书,都出自她手。或许是受了她的影响,孩子们也都遇事谦恭明理,个个文质彬彬,全无纨绔气息。 刘钦很少有时间照顾孩子。这天,一家人吃着饭,他边吃饭边漫不经意地询问他们近来在忙什么。 小儿子刘秀最为调皮,他扭动着身子,不时伸手抚弄一下身边的小草。刘縯看在眼里,心中老大不痛快。身为长兄,刘绩虽然疼爱几个弟弟,但遇到他们有不对的地方,他教训起他们来也不留情,因此,几个弟弟都敬怕他如同敬怕爹爹。唯独这个最小的弟弟刘秀,软硬不吃,碰到他做错事,你刚拉下脸来要训斥几句,他却看着你哧哧地笑,满脸稚气无辜,弄得你再发不成火,好像一拳打在棉花上,无声无息,自己反倒觉得没趣,最让刘縯头疼。今天正好趁父亲在,心情也不错,赶紧参他刘秀一本,也好解解自己的怨气。 “爹爹,近来几个弟弟都勤于修文习武,长进不小。可刘秀总是偷懒,还老爱侍弄稼穑坪里的几根破禾苗,好时光都给荒废了。照这样下去,玩物丧志,连家业也继承不了,更别说什么光宗耀祖!”刘縯到底年轻,颇有几分义愤填膺。 刘钦频频点头,听他发完了牢骚,缓缓放下碗筷,叫着刘秀的字轻声问:“文叔,你是不是不听你大哥的话了?你自己说,你每天都干些什么?” 刘秀听父亲问到自己,眨眨眼睛却不开口。 樊夫人见老爷要训刘秀,生怕闹得大家都不痛快,赶紧打圆场:“老爷,孩子还小,现在还不明白那些大道理,过些时日,他自会通晓的。” 刘钦看看刘秀,又看了看刘縯,知道刘绩性情刚毅,已经明白刘家此刻所处的尴尬境地,故此雄心勃勃,时刻准备建功立业,对弟弟刘秀可能过于期待,便不动声色缓缓地说:“秀儿,以后千万要听你大哥的话,勤于修文习武,学成一身本事。常言说得好,贫不足羞,可羞的是贫而无志;贱不足恶,可恶的是贱而无能;老不足叹,可叹的是老而无成;死不足悲,可悲的是死而无补于世。人生一场,应当树立雄心壮志。至于稼穑之事,还是少去耽误时间为好。”(P1-2) 后记 中国两千多年帝王史上,刘秀可以说是最为独特的一个开国皇帝,真正称得上是帝王中的翘楚。毛泽东曾多次称赞他是善于创造奇迹的中庸大帝。 刘秀虽然出身皇族,但家道屡遭变故,生活已经与平常百姓没什么差别。然而,作为皇室成员,他又有着普通百姓感受不到的痛苦。王莽篡权,大汉江山变色,刘氏皇族备受猜忌压制,危险时刻潜伏在他们身边。 在这样的环境下,刘秀自小便显露出深不可测的城府。他埋头稼穑,安于平淡,就连他的胞兄刘绩也连连慨叹,没想到弟弟竟如此胸无大志!然而正是外表的胸无大志,使刘秀从王莽爪牙的视线中淡出,化解了许多祸患。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能如此深沉老练,历代帝王中,并不多见。王莽当政后,接连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结果愈改愈乱。朝野上下,人情汹汹,大江南北,弱者饿死道旁,强者啸聚山林,动荡之势,风起云涌。地皇三年,刘秀终于等到时机,乘势起事,组建春陵汉军,走上了反莽复汉的道路。 起事之初,为了增强实力,他们联合绿林、新市、下江等各路义军,逐渐成为反莽义军的中坚力量。特别是昆阳之战,刘秀以惊人的勇略,率领十二骑兵突出重围,调集救兵,以三千人马大败敌军四十三万,一举摧垮王莽主力,创造了历史上的奇迹,也奠定了刘秀勇武之首的地位。 然而,随着形势的好转,内部矛盾逐渐浮出水面,刘秀面临着更为复杂也更加血腥的考验。刘秀、刘绩兄弟的杰出表现,招致义军内部的猜忌和攻讦。他们先是拥立软弱无能的刘玄为更始皇帝,借此压制打击刘氏兄弟,继而残忍地把刘绩杀害,并进一步寻找借口除掉刘秀。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刘秀的韬光养晦再一次得到充分展现。面对胞兄被杀,他非但没有丝毫怨言,反而主动请罪。初步获得对手信任后,他深居简出,装聋作哑,一副没有出息没有血性的模样。更有甚者,在兄长大丧期间,他热热闹闹地迎娶了心仪已久的美人阴丽华,耽于酒色,让亲者痛仇者快。靠着深藏不露的忍耐力,刘秀最终金蝉脱壳,争取到离开洛阳出巡河北的机会。他不仅逃脱虎口,摆脱了对手的羁绊,更可以利用更始政权的威望,打着更始的旗号,独立创业。 刘秀不仅有极深的忍术,更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韧性。在群雄割据竞相混战的河北,刘秀历尽艰险,屡次被王郎追杀,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他痛苦过,彷徨过,但从不曾有过放弃。经过上下周旋,宽厚待人,刚韧并用,终于取得河北豪强的支持,实力不断扩大,最后成为广袤的河北大地上实际的统治者。 除了能忍耐有韧性之外,刘秀还深谙应变之道。他虽是性情中人,当年与阴丽华一见倾心,曾有过“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的豪言,可是当局势需要时,他又能以大业为重,甘愿背上“负心”的情债,用联姻的方式,化敌为友。而在两个妻子之间,刘秀则巧妙应付,左安右抚,出人意料地维持了家庭的和谐,这和历朝历代后宫的醋海惊涛形成鲜明对比。能把感情和事业处理得如此协调,刘秀深为后人所称道。 刘秀登上东汉开国皇帝的宝座后,他秉承一贯特色,坚持以“柔术”治国。前后九次下诏释放奴婢,提高奴婢的社会地位,使大量奴婢成为庶人,对于广大流民返乡耕田,促进生产,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他加强整顿吏治,起用大批敢于秉公执法的官吏,使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发展。原本气息奄奄的大汉帝国不仅得以延续,而且再现盛世,史称“光武中兴”。刘秀之功,功不可没。 笔者翻阅史书,深为这位独特的皇帝所吸引,感到很有必要把这个成功男人的一生描绘下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考。如果读者能通过这部小说,开始熟悉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能从中感悟出人生中更多的东西,并由此迫切地钻修研阅更多的史籍经典,进而更加了解祖国的传统与文化,那对笔者挥汗苦耕的抛砖之心将是最好的报偿。 在此,我要感谢在我此书的写作及出版过程中给予我关心与帮助的朋友杨箫、王成君,还有华夏出版社的高苏先生。谢谢。 宋福聚 2008年11月12日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汉光武帝/读鉴小说轩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宋福聚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华夏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808967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6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24 |
出版时间 | 2017-01-01 |
首版时间 | 2017-01-01 |
印刷时间 | 2017-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2 |
CIP核字 | 2016231030 |
中图分类号 | I247.5 |
丛书名 | |
印张 | 17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