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连接与融合(移动互联时代的战略创新)
内容
编辑推荐

《连接与融合(移动互联时代的战略创新)》由赵剑波著。移动互联的本质在于实现连接后的融合。企业必须了解互联网所带来的变化,构建新的能力,并打造新的组织和文化。“互联网+”不是让每个企业都变成互联网企业,请首先做好自己,或多或少利用互联网进行业务流程优化,只要好上一点点,就是互联网思维,就是成长和成功。企业实施互联网战略创新的最终目标是通过连接实现融合,忘却自己身上的互联网痕迹,一定要让别人觉得“我们很像”,而不是距离很远。但是,最终请别忘记“企业即人”,请记得微笑,只有微笑才会提供完美体验。

内容推荐

赵剑波著的《连接与融合(移动互联时代的战略创新)》立足于移动互联与战略创新的视角,从互联网思维出发,通过描述多家企业的互联网发展案例,从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商业模式中的用户体验和产品创新、企业的战略联盟、互联网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等诸多方面做出了深入浅出的思考。

目录

第1部分 互联网生态演化

 互联网生态的演化

 传统产业的困境与效率压力

 大数据驱动商业变革

 推动“智能制造”

 “数字化商业”:实现线上线下虚实融合

 用户创新

 以用户体验“拉动”企业创新

 移动浪潮下的数字化商业

第2部分 互联网战略创新

 平台战略创新

 “连接”的本质

 移动互联时代的价值创造与传递

 互联网思维的系统性

 互联网竞争:定位还是跨界?

 “核心能力”还有用吗?

 互联网战略创新

 制造业企业的互联网转型

 “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的新动向

 创新的“境界”

 把握“跳跃”的时机

 互联网的包容性呢?

 开放式创新究竟有多开放?

 文化驱动企业长久创新

 “轻资产”不等于“零资产”

 共享的治理

第3部分 互联网创新实践

 战略联盟的“共赢”维度

 海尔的网络化战略

 互联网时代的制造业企业转型与创新

 用友软件的互联网转型

 海尔的“平台生态圈”

 苏宁云商的互联网转型

 特斯拉“开源”之问

 Uber启蒙“共享经济”

 看Uber如何颠覆打车软件

 智能医疗的机会

 互联网创新的持续与振兴

 乐视的“全屏实力”

 互联网创新的成功与失败

 当企业家精神遇上资本

第4部分 互联网创新政策

 创新政策并不具有排他性

 连接与融合:“互联网+”的价值创造

 传统产业“互联网+”的路径选择

 “互联网+”引导政策

第5部分 互联网创新案例

 平民化的小米:“让人人皆可享受科技的乐趣”

试读章节

传统产业“+互联网"

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尤其是在文化产业、网络零售和互联网金融领域更为突出和明显。

文化产业“+互联网”

互联网的发展一方面激发了文化消费需求,推动了文化产品供给;另一方面改变了文化产业的传统形式,打通文化领域产业链,催生出文化产业的诸多新形态,促进文化产业整体业态升级。同时文化产业的发展又为互联网注入创新的活力和灵感。互联网与文化产业融合产生互联网文化产业。

互联网文化产业价值超越传统文化市场价值,深刻地改变着文化产业的内在结构和人们的文化消费习惯。由于互联网与文化产业在某种程度上都属于信息经济,所以相比于其他产业来说,互联网与文化产业开始融合的时间早,融合早已开始向纵深发展。它们的融合首先是从传媒开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也呈现出不同的趋势和特征,同时或先后呈现网络媒体、网络文学、网络广告、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网络教育等多种文化产业新形态,并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

◇网络媒体

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网站先后成立,人民网、新华网上线,传统媒体开始拥抱互联网。之后报社、杂志社、出版社等纸媒开始了数字化转型。互联网与传统媒体的交融发展到今天,经历了网络媒体、社交媒体、自媒体等阶段。

网络新闻是网民的基础应用之一,首先,随着微博、社交网站等社交媒体的盛行,网民可以通过更多的渠道接触到新闻资讯,并在对新闻的分享和转发过程中提升新闻的覆盖量。其次,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更多网民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且不受场地限制阅读新闻,极大促进了网民对网络新闻的阅读。

◇网络文学

文学通过网络载体真正变成了大众的文学,一批优秀的网络写手脱颖而出,如李寻欢、安妮宝贝等。2008年,盛大文学成立。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与3G、4G网络的迅速发展,网民可以通过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阅读,使网民的碎片化阅读需求被大大满足,最近几年网络文学使用率又开始呈缓慢增长态势。2015年1月腾讯收购盛大文学,从此完成了影视、文学、动漫游戏三大内容行业的大布局,创建文化产业链的航母编队,网络文学市场的主导地位已经确立。

网络文学自出现以来,以其低门槛和内容的非传统性,迅速获得了广大网民的认同并蓬勃发展,目前已经有了一条相当成熟的产业链。由热门网络文学作品培养大量用户、制造口碑,再通过影视剧改编、游戏改编、实体书出版等连带产生一系列衍生产品,实现了文学、游戏、影视、动漫等产业的交叉融合,不断在原有内容上创造出更多价值。  ◇网络广告

网络广告形式繁多,从旗帜、图标广告,到多媒体动画、在线影视等多种多样。从收费的方式来看,现在比较受欢迎的是按点击次数收费,百度搜索引擎网站都是主要采取此类广告方式。

网民们在网上浏览新闻、使用搜索引擎、收发电子邮件、参与网络游戏、网上购物、读写博客、即时聊天等,为广告创造了巨大的空间,网络广告甚至开始蚕食传统媒体的广告。网络广告形式多样,消费者已经从被动接受广告转变到主动控制信息,手机、电影等时尚品也更愿意选择网络推广其产品业务。

◇网络游戏

网络游戏产业,尤其是手机游戏已经成为异军突起的力量。现在,网络在线游戏、各种游戏软件产品,加上数量庞大、花样繁多的电子游戏机,共同构成当今世界发达和繁荣的电子娱乐游戏产业。

客户端网络游戏一直占据中国游戏市场最主要的位置,而其发展也为其他游戏类型的发展奠定了巨大的用户基础,从市场趋势来看,目前中国的游戏行业已经逐步进入高质量、多元化的发展时期。

P13-14

序言

“互联网+”的本质在于实现连接后的融合。人们经常纠结于“存在互联网思维吗?”这样的问题,重制造思维的人们认为,“德国制造”没有互联网,但他们却忽视了阿里巴巴2000亿美元市值;而重互联网思维的人们则认为互联网是万能的,BAT没有边界,但毕竟互联网不能保证质量。最根本的错误在于两者把自己分别和对方对立了起来。现在,“互联网+”万能还是无用的争论已经变得毫无意义,如果过分纠缠于“互联网+”还是“+互联网”,企业经营将变得“形而上学”。传统企业和互联网的融合已经变得深刻而固化。

中国已成为主要的互联网市场,其消费者日趋成熟。根据IBM商业价值研究院的研究,截至2015年,中国新增网民2亿人左右,互联网用户总数超过7亿人,是日本和美国互联网用户之和的两倍。从2011~2015年,网络零售销售额增长两倍,达到3600亿美元以上。“网上的用户”基本已经覆盖了几乎所有的人群,包括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教育程度。对于这些不同层次的用户,互联网所能够提供的也不再仅仅限于游戏和娱乐,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社区、以网购为代表的电子商务正成为主要的网络活动内容。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正变得更加智慧、更加多样化、需求更加苛刻,他们希望获得更高的价值、更好的质量和多样化的产品。

在移动互联时代,中国企业的发展战略必须重新估量互联网对于自己的影响,寻找自己在网络领域的定位,与用户互动,就能够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因此,许多企业将不得不改变自己原有的业务运营和组织结构,并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那么,中国企业必须首先明确互联网能够带给自己的变化,或者在互联网时代,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哪些?在互联网时代,网络首先使用户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具体表现为三方面:交易成本将大幅下降,对用户定制化需求的满足,以及优化精确的客户细分。

首先,在网络上,企业和用户之间的交易信息变得更加透明,一方面,产异化战略的实施将更加困难,另一方面,交易成本将大幅下降。“一淘”比价网是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对于所有的用户而言,在互联网上京东、亚马逊等网站的价格都是透明的,无论订单下达,还是物流的及时送达,这些网站所提供的服务越来越趋同。互联网能够给企业带来的益处,是大大降低了各种企业用户的交易成本。

其次,互联网将满足用户定制化需求。互联网所能够提供的价值,是对于用户长尾需求的有效满足,这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定制化产品相契合。企业必须找到用户,并明确用户的需求。在传统大规模制造模式下,企业通过规模化制造,将无差异的产品通过分销渠道出售给用户,而用户则“等”在原地被动地接受企业生产制造产品。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选择则具有主动权,用户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特征。互联网资源所能够提供的是对于这些多样化需求的满足,根据长尾需求理论,当商品储存流通展示的场地和渠道足够宽广,任何以前看似需求极低的产品,只要有人卖,都会有人买。这些需求和销量不高的产品将拥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最后,作为一个平台,互联网提供了多样化的用户体验。在互联网世界中,品牌建设将有赖于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良好的沟通,所以,“体验”将成为有效的沟通方式。例如苹果公司则十分重视与客户之间的情感连接。苹果有一个“网络化的市场”。除了保持企业产品“到达”用户的销售渠道,企业“触摸”用户的方式在变化。苹果公司除了App Store平台支持和直营店的“体验”之外,还通过与Facebook的深度整合来向用户交付更好的体验,在发现Twitter(或者Weibo)将是未来所有人最重要的“频道”后,苹果公司与其展开合作,原因在于Twitter能完美地迎合用户兴趣。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第三次工业革命”、“移动互联”等为标志,本质上是一次“产业架构”的革命,是价值链或价值网络重新架构的过程。这也就要求我们跳出现有产品、产业,甚至现有用户的边界去思考为用户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在互联网时代,中国企业必须了解互联网所带来的变化,企业必须构建新的能力,并打造新的组织和文化,以管理其多样化的业务和渠道,并建立其合作伙伴关系以弥补在能力、技术和分销领域的差距。

互联网时代请“做好自己”。正如美国创新史上的那些创业者一样,它们服务全人类,这种使命也构成了所有“两创”时代中国的企业家精神。正如小米、淘宝等这样的互联网企业,把物美价廉的产品与广大人民结合在一起,成为改变历史的救赎者,把从前上层社会才能享受的产品提供给所有人。他们一天天学会做好P门、搞好发布会,作为大众化的推行者,“他们有利他精神,但无疑也掺杂了虚荣心,还渴望成为受赞美的施恩者,渴望得到同行的认同”。现在,每个企业都在讨论“互联网+”,但是“互联网+”不是让每个企业都变成互联网企业,“做好自己”,或多或少采用互联网技术或者互联网思维优化自己的业务流程,只要比以前好上一点点,就是“互联网+”、就是成功。

让人们忘记自己是互联网企业。不管是真正的互联网企业,还是实施“互联网+”比较成功的创业企业,融合的结果就是让人们忘却自己身上的互联网痕迹。互联网本身,乃至“互联网+”让企业和用户都觉得畏惧。乐视远离中关村、远离互联网、远离投资人等,凝聚了一大批创业者的乐视有多成功不敢讨论,至少乐视让娱乐圈、企业家,乃至煤老板都觉得很亲切。

是为序。

后记

2007年起我和长江商学院滕斌圣教授开始一些学术合作,滕教授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研究战略管理的海归学者,向他学习令我受益匪浅。尤其在职业道德和学风方面,他一直向我传递着两个原则,即不抄袭和言之有物。首先,在写作的时候尽量避免学术不端的嫌疑,引用他人论文但是不能抄袭,尽量避免给自己和单位带来负面影响。其次,写文章要有实在的内容、要言之有物,而不是洋洋洒洒几万言,文章写得漂漂亮亮。但是读者读过之后又觉得文章似乎什么都没有说。滕教授说,哪怕写得晦涩一些,文章也要有企业实践,别人读了能够了解一些管理启示。我自己的内心深表赞同,尽量满足这两方面的要求,但有时还很难做到。

和滕教授认识快十年了,我很享受目前的这种师生之交、君子之交的状态,并希望能够保持下去。滕教授是一位非常细心、非常关爱人的师友。记得2009年,我和另外一个同学与滕教授一起在郑州白象集团调研。白天的访谈很累,晚上吃完饭回到宾馆已经快十一点了。司机把我们三人送到华美达宾馆大堂。我的同学突然提出,滕教授,我有个事情向您汇报一下。我见状,没敢多想,就赶紧说先回房间。走回房间的路上,心里很不是滋味,三个人出差,这么晚了,你们二人还要私下谈谈。时间不长,刚回到房间门口,滕教授的电话打了过来。安慰说,剑波,我们什么事情也没说,你早点休息。我心下释然。多年后,那个同学去了美国念博士、做教授,据说学有所成,小有名气。我到了中国社科院工经所工作,并将自己和滕教授的友谊保持至今。我想,其中的原因,正是因为那份细心和关爱吧。当然,也许是我自己想多了。

去年,我和我的同事们做了很多有关“互联网+”的工作,今年还将继续做下去,已经有很多地方提出要做“互联网+”的行动计划。在调研和工作的过程中,我发现马云所说的“原始人”在现实中比比皆是。是的,这是一个抢钱的时代,你跟原始人还磨叽什么!有一次我到一家著名的老字号企业访谈,进门后前台的三个小姑娘持怀疑的目光打量着我,我想她们一定把我看成是税务局的人了。去年,“青岛大虾”事件让人们看到“以用户为中心的全流程体验”还是一种理想状态,山海关景区被取消4A资格后当地政府的反应也没有展现出“互联网思维”……总之,互联网时代离我们很近,互联网思维却离有些人很远。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浅显易懂,尤其让企业家和管理者能够领会什么是互联网和互联网思维,并能够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流程优化。

互联网思维一定是开放、透明、公平的,一定先是管理心智的提升,然后才会是物理系统的信息化。在餐饮领域,两个西北人给了我很多启示,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是西贝莜面村和西少爷引领了过去一年的餐饮创新?在我们的印象里西北人不是一向思维落后吗?为什么不是上海或者广东餐厅?西贝莜面村让每个员工有了工作的尊严,不会有“开水浇头”的冲动。西少爷则把信息化或者“互联网思维”用在卖肉夹馍上。企业实施“互联网+”的最终目标是通过连接实现融合,互联网企业一定要让别人觉得“我们很像”,而不是距离很远。但是,最终请别忘记“企业即人”,应用“互联网+”的同时,不要忘记微笑,机器人不会提供完美体验。

有关本书的资料,我自己的贡献只是做了些整理工作。前文大都是最近两年和滕教授讨论过程中形成的一些观点,当然大多是他的见解和管理洞察。我自己只不过是在讨论的过程中做了一些笔记和整理,所以只是“编著”,我希望能够和朋友们一起分享这些观点,所以才集结成册。文中的资料和图片尽量注明来源,观点或有不确切,希望能够和大家讨论。

作者

2015年12月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连接与融合(移动互联时代的战略创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剑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643471
开本 16开
页数 26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2
出版时间 2016-03-01
首版时间 2016-03-01
印刷时间 201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图书小类
重量 0.45
CIP核字 2016074962
中图分类号 F713.36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2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2: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