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小恩、葛晓弘著的《中国与东北亚服饰文化交流研究》分上下两篇。上篇主要论述了中国古代与古朝鲜、三国(高句丽、百济、新罗)、高丽、李氏朝鲜之间的服饰文化交流情况;下篇主要论述了中国古代、近代与日本服饰文化交流情况。迄今为止,还没有研究者对中国与韩国、朝鲜、日本服饰文化交流问题进行系统地综合的研究。所有的相关研究,都是断代的、零星的研究。因此,本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图书 | 中国与东北亚服饰文化交流研究 |
| 内容 | 编辑推荐 竺小恩、葛晓弘著的《中国与东北亚服饰文化交流研究》分上下两篇。上篇主要论述了中国古代与古朝鲜、三国(高句丽、百济、新罗)、高丽、李氏朝鲜之间的服饰文化交流情况;下篇主要论述了中国古代、近代与日本服饰文化交流情况。迄今为止,还没有研究者对中国与韩国、朝鲜、日本服饰文化交流问题进行系统地综合的研究。所有的相关研究,都是断代的、零星的研究。因此,本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录 上篇 中韩(朝)服饰文化交流 第一章 箕氏朝鲜与卫满朝鲜 一、箕氏朝鲜——衣冠制度,悉通中国 二、卫满朝鲜——魑结蛮服,东走出塞 三、汉四郡与乐浪汉文化 第二章 高句丽、百济与新罗 一、高句丽与中国的文化交流 二、高句丽服饰文化主要源流 三、百济:中日文化交流的前导与桥梁 四、新罗与大唐服饰文化交流 第三章 高丽 一、宋、辽、金时期与高丽的文化交流 二、元丽“舅甥之好”及两国人员往来 三、中国服饰文化对高丽服饰的影响 第四章 朝鲜 一、李氏朝鲜的“事大”国策 二、明代对朝鲜的赐服 三、明代赐服对朝鲜服饰文化的影响 下篇 中日服饰文化交流 第五章 绳文、弥生、古坟时代 ——中日服饰文化交流形成第一次高潮 一、绳文时代:中日服饰文化交流发生期 二、弥生时代:中日服饰文化交流发展期 三、古坟时代:中日服饰文化交流形成第一次高潮 第六章 飞鸟、奈良、平安时代 ——中日服饰文化交流形成第二次高潮 一、隋唐服饰文化新气象 二、唐日交往与日本“唐风化” 三、中日服饰文化交流形成第二次高潮 四、日本服饰制度与中国服饰制度的渊源关系 五、和服体系——外来服饰本土化 第七章 平安中后期至江户时代 一、明代对日本的赐服 二、贡赏制度与虾夷锦文化现象 三、朱舜水与明朝服饰文化在日本的传播 第八章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 ——中曰服饰文化交流形成第三次高潮 一、明治维新成功与日本服饰的变革 二、日本服饰西化对中国服饰变革的影响 三、孙中山的日本情结及其服饰变革思想与实践 四、红帮裁缝:中西服饰文化交流融合的践行者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国与东北亚服饰文化交流研究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竺小恩//葛晓弘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8151283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07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75 |
| 出版时间 | 2015-12-01 |
| 首版时间 | 2015-12-01 |
| 印刷时间 | 2015-1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52 |
| CIP核字 | 2015216839 |
| 中图分类号 | TS491.1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9.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浙江 |
| 长 | 230 |
| 宽 | 160 |
| 高 | 17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