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李桦日记一九四四
内容
编辑推荐

李桦、李抗编著的《李桦日记一九四四》写于1944年,详细记录了受战争影响,作者及身边的人从长沙撤离至良田,又至宜章的全过程。日记记录了生活的点点滴滴,对战争、对社会现状的感悟。本书李桦日记写于1944年,详细记录了受战争影响,作者及身边的人从长沙撤离至良田,又至宜章的全过程。日记记录了生活的点点滴滴,对战争、对社会现状的感悟。

内容推荐

作为一名亲历者,李桦目睹了日军轰炸和难民撤退等种种场景,李桦、李抗编著的《李桦日记一九四四》用文字与画作记录下当时的点点滴滴,记录了战争带给人们的种种磨难与不幸。让我们跟随一个爱国者最真切的经历,去触摸这段抗战历史的真实温度。

目录

烽火岁月:一段历史的温度

身边杂记

日 记

图 版

试读章节

给朋友寄去一封信,说我现在过的是和尚的生活,只是住的不是清净的山寺耳。近日很寂寞,倒想利用寂寞的环境多读点书。因此也就自甘寂寞了!我又这样写着:“近来像‘东风螺’似的整日躲藏在自己狭小的隐室内,甚少与外界接触,我不善应酬,害怕应酬,甚至避免应酬。于是隐者似的过着寂寞的日子!”每周也许进城一两次,看看新旧书店有没有可以买的书。此外,不大找朋友,因为没有可谈的朋友,谈业务,谈陆官,谈生意经都不感兴趣。所以,索性不找他们。我实在是患着歇思特里病,有时诅咒着自己的孤独,却有时候赞羡着自己的孤独。一滴清水被放在油里怎能使它们融和呢?生活在不愉快的不相投的环境的人,怎能不感到寂寞呢?

三月间到桂林,看到田汉先生,偶谈及这样的生活,他说:“能甘寂寞的才能做大事!”这显然是一句鼓舞我的话,但是,再想下去,许多做大事的人确曾过着寂寞的生活!

我去信鼓励芦荻写作,希望六月底完成他的《诗论》之后,即开始《新美学》的研究。我和他约好,本年内我可以将读书散记辑成七八万字,看谁完稿得快。今春下了决心要多读点书,补偿过去懒惰的过失。我打算写一本《中西绘画的比较及其思想的根源》,所以读书的范围比较的偏了,近来读的大抵是《中国哲学史》、《中西哲学基本精神的分析》、《新美学》、《艺术论》、《新哲学的认识论》、《中西绘画技术及思想的比较》、《东洋艺术考古学》、《中国美术史》、《画论》以及《中国绘画真迹的研究》,更为了要多一点了解中国过去社会的生活及文化概况,特别爱读唐、宋、明、清各代的随笔、杂记。每读书到有兴趣处,札摘记下有关的章段以供日后的参考;不正确的理论更予批判。这种札记工夫,我做的很少,今后决以恒心做下去,看看日后的成绩如何!

绘画的成功不是只靠技术,主要还是要有思想。这句话许多人能够说,能够理解,却不易做到。

近来天气晴朗,每日晚饭后,我在寓所附近向老百姓找寻画材,写了好些他们日常生活:种菜啊、喂鸡啊、纳凉啊……多写了就觉得平淡无奇,好似只有技术的表现,后有中心思想,缺乏内容了。所谓内容是什么?我常在追寻着。

后来我想,内容就是艺术的质。比方说,苹果有色有香,这是形式,也就是艺术上的技术表现,但苹果更有一种特有的质——美味,就是它的内容。所以艺术品在表现上不管是怎样平淡,只要有美质,仍是有价值的艺术品。米勒不是写了许多农民生活素描吗?它们的形式都是平淡无奇的,然而它们都是有价值的艺术品。因为他们有美质,就是说它们都有内容。在米勒的画面上出现的每个法国农民,是充满着法兰西19世纪以后的自由血液的,那种淳朴、虔敬、忠厚的灵魂是逼人似的被表现着的。因此,不论写上千上万的同是一样的农民,都是有生命的,都是有内容的。艺术上的内容,不是狭义地指主题的内涵意义,即使是肖像画,而能把一个人的身份、思想、性格、情感表现在这样单调的一个构图的时候,还是一张内容充实的画。艺术上的内容,不只是狭义地指作者思想的表现,即使是一张风景、静物,所描写的是一种简单的抒情,还可以说有充实的内容。

我这样似乎是想自辩写得十分雷同的老百姓生活的画幅都是一些成功的创作了,不是的,然而,也不能认为像我这样的创作方法是不对的。我的创作之所以单调雷同,只在自己内在认识的不够和表现能力的薄弱罢了!

P12-15

序言

1935年时,李桦就创作了不朽之作《怒吼吧!中国》。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时年30岁的李桦已经不满足仅仅用手中的刻刀作为抗战的武器,他带着木刻刀毅然参军,在第九战区做文职军官,在国民党战场随军经屯溪、徐州,参加兰封战役和武汉外围作战,后长时间驻长沙,从事抗日文化宣传。这本被李桦称为“身边杂记”的记事本正是1944年第四次长沙会战前后的抗战日记。

1944年的第四次长沙会战是抗战以来最为惨烈的一场战争。日本动用了全面侵华以来对一个地区进攻使用最多的兵力,参战日军约为36万人,守势国民党军队约为3O万人,日军基于前三次长沙会战的失败经验,改变战术,集中优势兵力,全力逼近长沙,以图打通大陆交通线加大其战略优势。李桦在第四次长沙会战前夕,在长沙负责部队的印刷设备向后方转移,这本日记正是记录在这个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李桦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就深受鲁迅思想的影响,并前后五次与鲁迅先生通信交流思想,是一个具有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的进步青年。

作为一名亲历者,李桦经历了日军轰炸和难民撤退等种种场景,他用文字与画作记录了当时他们经历的点点滴滴,记录了战争带给人们的种种磨难与不幸。通过阅读让我们跟随一个爱国者最真切的经历,感受在那场攸关国家命运的战争中的种种。

在这段抗战历史的描述中,李桦带着强烈的民主自觉意识和人文关怀,来审视和看待身边所发生的人和事。从开篇不久的码头装运和场景的描写就可以看出他对当时普通市民境遇的担忧,对当时国民党军队里大发国难财的不满和愤慨,对身边同事和自己的亲人在抗战时期的一些做法都保持了自己独立的见解。在他的心里最牵挂的就是民族的危亡,而对于个人享受和财富的拥有则是一种不屑。日记记录了李桦在抗战后方对时局的牵挂的同时,仍然保持对艺术的思考和探索。这段日记的记录虽只是李桦先生人生的一个片段,但在我们眼前呈现的是一个在民族危亡之际,积极投身抗战中发挥着自己作用的爱国热血青年,让我们在了解李桦先生为人、从艺的思想之外,也跟随这位经历者的感受,在这些文字里去触摸这段抗战历史的真实温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李桦日记一九四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桦
译者
编者 李抗
绘者
出版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02073453
开本 32开
页数 1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5-11-01
首版时间 2015-11-01
印刷时间 2015-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1
CIP核字 2015274535
中图分类号 I266.5
丛书名
印张 6.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80
13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4: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