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生易经
内容
试读章节

解读《易经》的三条原则

整个对《易经》的解读注释,几千年来,要数《易传》的作者胆子最大。他们可以说是装修六十四卦的第一代大师。他们发现《易经》在殷末周初兴起,是时代政治讨伐殷纣的产物,第二是《易经》作者有忧患有困惑,所以,他们大胆按照自己的设计装修六十四卦,采用的只是六十四卦的框架。

如果说《易传》值得代代相传,那并不是因为他们找到了《易经》作者的原意,而是他们创立了新意。这些新意对当代和后世都有启发,所以,《易传》本身是独立的著作。他们的功勋不仅是他们发挥了自己的思想,还在于他们开创了发挥《易经》的基本方法。

这些方法,简单归纳为三条:

第一条原则,引申联想,触类旁通。

《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触类而长之,那个长,可以是延长的长吧?触类而长之,可以说是,触类而延长,放飞想象的翅膀,引申,联想,比喻,比附,附会,只是不要牵强附会。只要对人生、社会有启发,无从考证《易经》那句话的原意,也不要去考证那句话的原意,也考证不出那句话的原意。《系辞》写得何等精彩,但它是新的创作。它像放飞风筝一样,把线延长再延长。

朱伯昆先生说:‘《易经》的卦爻辞,使你获得某种启示。它往往是异类相推,形成比附和联想。”

解《易经》的书,也是比附得出奇。例如那个噬嗑卦,明明谁都说那像嘴巴,上下各一条实线,象征上下嘴唇;中间三虚一实,三虚象征牙齿,一实象征塞在嘴里的异物。噬,就是食,就是咬;嗑,就是合。噬嗑,就是咬合,咀嚼。上下的实线象征的是上下嘴唇。这不是刚刚解说了吗?可是,在解每一爻时,联想马上变了,变得与刚才的嘴唇咬合风马牛不相及,那上下两条实线,变成了枷锁刑具。最下面一条实线,算初犯,小时偷针,关了禁闭,不让出门;最上面那条实线,算是屡教不改,大时偷金抢银行,带了大枷。中间的三根虚线,不代表牙齿了,象征意义也变了,最下面那根虚线算是吃嫩肉,中间那根虚线算是吃腊肉遇毒,上面那根虚线则是吃干肉里面有黄金。

所以,《易经》的卦爻辞本身就充满矛盾,何况历代解卦的人自由联想,《彖》《象》解卦爻辞的文字,至少可以不用当成经典。

我们学习《易传》,首先是要学习那种敢于放开想象,甚至敢于以孔子的名义,发挥自己的思想。这些思想,并不见得低于孔子,或者甚至是孑L子所不及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系辞下》,子日:“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我们虽然不算智慧,但我们可以百虑,然后可以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为《易经》写出新的一页。

第二条原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句成语原来出自于《易传》,这是中国学术思想的普适原则。这个原则在世界上都是非常著名的,被广泛地接受。

发生过一个这样的故事。我在日本讲学时,被日本学校临时安排给学生上电影课。我给他们上了一堂《哥伦布》的电影课。除了看电影外,我安排学生自组织分组诘难。问题出自学生,再由学生指定别组学生回答。举一例,学生问,哥伦布航海的动机是什么?有学生说是为了黄金;另一名学生说,不,恐怕是为了爵位;第三名学生说,他是一个地理学者,他有一些猜想,他想去证明自己的想法。课堂欢声笑语,非常热烈。家长和教师都坐在周围。我并没有做课堂总结,只是建议他们去计划一次真正的在保险前提下的探险旅行。课后,日本企业家藤井先生代表校长和教师来问我,你怎么没有做结论就下课了,效果却那么好。我就告诉他,中国有一个成语叫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恍然大悟,立即拿来宣纸板和笔墨,请我为他写下来。原来日本对中国的这句成语,只有少数研究中国的学者知道,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的。第二年,当我又带着中国电影课校长代表团访问日本时,藤井先生很神秘地请我和教育部官员进他的办公室,指着墙上挂着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会心地笑了。

在我们读《易经》,解《易经》时,见仁见智,是最重要的原则。读《易经》没有标准答案。因此,我们在评论别人的《易经》心得时,最好不要说“你那观点不符合《易经》”这样的话。你只要看他的说法对你有没有启发就行了。

苏东坡发明了一个“八面读书法”,一本好书要读八遍以上。每读一遍,从不同的角度去吸收营养。又好比,同一块土地,你可以种辣椒,也可以种冬瓜。都是用根去吸收那块土地里的营养,长出来的辣椒很红,而冬瓜很大,各具特色。

我们在学校开设电影课的试点,有的学校强调每一部电影,都要有教师认真备课,生怕学生吸收到不好的东西。在众多的校长论文中,内蒙古包钢第一实验小学校长宋建东女士的论文用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做标题。她的论点非常中肯,后来影响了整个电影课学校的观看原则。

第三条原则:借题发挥,各抒己见。

《周易大传新注》(齐鲁书社,徐志锐著)第464页:“以上第五章。此章记述孔子议论爻辞十一条,为学《易》用《易》之事,皆属《系辞传》作者托孔子之名而发议论。”

请注意,我引用这一段,是想特别强调一下‘《系辞传》作者托孔子之名而发议论”。  《系辞传》作者托孔子之名而发议论,说明《系辞传》作者那时还很不出名,一是要借《易经》之题说自己的话,二是要借孔子之名说自己的话。他或者他们说得好哇!尽管直到现在也不知道《系辞传》作者是谁,但是我觉得应该独立地纪念他或者他们。

现在借《易经》的名是太多了。起名的,算命的,看风水的,全都打上《易经》的招牌。其中,有假冒伪劣的,有假冒不伪劣的。

借名的事是不出名的创造者经常不得不做的事情。最传为美谈的有两个音乐界的故事。一个是一位很有天赋的女钢琴手,她弹得一手好钢琴,但是因为不出名,所以推广不开。她想到了一个馊主意,说自己是当时最有名的钢琴音乐家李斯特的学生,于是她的演奏音乐会红火起来。李斯特听说有个自己的女学生很受欢迎,又想不起来有这么个学生,便赶到这个城市,去听了一场。他发觉他根本没有这个学生,是假冒但不伪劣。他生出爱才之心……

P19-21

目录

自序

引子1:易经不是算命,易经改变命运

引子2:借题发挥读《易经》

1.乾卦:当头儿的哲学

2.坤卦:当配角的哲学

3.屯卦:开头的哲学

4.蒙卦:启蒙蒙学的哲学

5.需卦:欲望的哲学

6.讼卦:打官司的哲学

7.师卦:办新学的人们

8.比卦:加入哪个团伙?

9.小畜卦:肥水不流外人田吗?

10.履卦:人生的路,该怎么走?

11.泰卦:阴阳交泰,三阳开泰,国泰民安

12.否卦:看透了,活得更积极

13.同人卦:谁是自己人?

14.大有卦:你到底要拥有什么?

15.谦卦:谁是你的终身保护神?

16.豫卦:快乐的哲学

17.随卦:应该傍谁?

18.蛊卦:我们到底要不要变“坏”一点

19.临卦:见大世面,生大抱负

20.观卦:用几只眼睛看天下

21.噬嗑卦:当你遇到小人

22.贲卦:包装自己

23.剥卦:面对衰老衰落衰败

24.复卦:腐朽中复生,再一次兴起

25.无妄卦:要做真人,不做假人

26.大畜卦:小蓄蓄财,大蓄蓄人

27.颐卦:管好嘴巴,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28.大过卦:暴君奸臣,罪过罪过

29.坎卦:水的哲学,师法自然,上善若水

30.离卦:火的哲学,正火光明,负火灾难

31.咸卦:试探的哲学,丢个石头试水深

32.恒卦:永恒不变的公理,普遍适用的常识

33.遁卦:打不赢要走,打赢了更要走

34.大壮卦:你想当个巨子吗?

35.晋卦:升官晋级,有何秘密

36.明夷卦:光明埋地下,思想在民间

37.家人卦: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38.睽卦:众目睽睽,舆情民意,人心向背

39.蹇卦:命蹇不放弃,穷途志不短

40.解卦:谁来为我解困惑?

41.损卦:减法的哲学

42.益卦:加法的哲学

43.夬卦:做决定的哲学

44.姤卦:扩大缘分场

45.萃卦:聚天下精华,求善举发达

46.升卦:长得慢的活得长

47.困卦:怎样走出困境

48.井卦:矿井油井水井,饮水资源的现实

49.革卦:革命改革,洗心革面

50.鼎卦:用鼎煮肉养贤

51.震卦:敬畏的哲学

52.艮卦:停止的哲学 仁者乐山 仁者爱人

53.渐卦:做大事要有耐心

54.归妹卦:妹妹找归宿,怎样嫁人

55.丰卦:天人感应的哲学

56.旅卦:观世界而后形成世界观

57.巽卦:空气风尚与自由的哲学

58.兑卦:谈论快乐的艺术

59.涣卦:聚散离合与自由的命运

60.节卦:气节、变节、节制节约的哲学

61.中孚卦:诚信的哲学

62.小过卦:不走,闻过则喜

63.既济卦:保守的哲学

64.未济卦:未来的未知的梦想的哲学

序言

《易经》可以联想到政治、军事、商业等等,本书只是联想人生,看看对人生的困惑有没有什么启发。所以还是叫《人生易经》吧!

我解读《易经》的想法是在和朋友聊天中形成的。朋友中有做主编和编辑工作的,禁不住他们美意的鼓动,把聊天的内容拉拉杂杂记录下来,先在《竞争与谋略》上每月一卦,总共写了二十四卦,渐渐竞有了接近一本书的容量,分别在台湾和大陆出版了两个版本。2006年年底,陆莉娜、袁正光主编《生命文化丛书》,编委会决定在丛书中收入我的这本书,增加我新解的几卦,一共有了三十六卦,当时的责任编辑,是在中医古籍出版社谋职的高福庆,现在他到另外一家出版社当了总编辑,仍然惦记着我已经放手的读卦工作。他给予我超乎想象的鼓励,甚至近乎怂恿。他要我继续写下去。因为我本已不打算再写,就此打住了。

我曾经拼命寻找不写下去的理由。其中最大的理由就是,如果《易经》是个大超市,那么我只是一个挑选货物的小顾客。我不是超市营业员,不是采购员,更不是总经理。我只挑选我需要的、我喜欢的。我不要做超市专家。后来,我又觉得说《易经》是超市并不恰当。它只是建筑超市之前的一块地皮。你可以盖住宅,也可以建工厂。或者说是毛坯房,任由你去装修。《易经》没有标准答案,《易经》没有原意可考。写《易经》的人,没有想那么多。我们后人总想去注解它。至于《彖》《象》《系辞》,都是《易经》的读者写的,没必要一定要去注解它。你只要把这些当做读友之间的交谈,也就很对得起它们了。

这里有一个“六经注我”,还是“我注六经”的问题。我现在差不多是借题发挥,纵横联想,六经注我,只求对自己有启发,那就行了。

很多的大师都不去当“易学”专家,何况我呢?

比如说老子,他的《道德经》里有很多地方可以说是与《易经》不谋而合,殊途同归,异曲同工。有些地方甚至超越《易经》,高于《易经》。我现在无法考证是不是老子也读过《易经》,但是人家老子不注解《易经》,不做《易经》学者,更不是卦卦必解。

例如,《易经》第三卦是“屯”,讲万事万物怎样开始。可是没有一句话可以引用,没有一句话可以作为名言让我们记住。只有《彖传》的作者说:“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序卦传》说:“屯者,万物始生也。”后来有个叫做项安世的学者解说道:“有丧者,为家难;有兵者,为国难;女生者,为产难。屯者,始难之卦也。”

而老子在第一章就开门见山,说:“无名,万物之始也。”接着又说:“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六十四章)老子直接发表自己关于开始、怎样开始的思想,只字不提《易经》。他讲的比《易经》好多了。

再例如,孔子尚且没有写一本他自己的解读六十四卦的专著,他自己发现的东西,自己就说出来,由学生记下,于是取名为《论语》。他的有关《易经》的言论只有零零星星的传说,还有些则被考证出是后人假托孔子之名所写就算是后人写得好,尤其是那个《易·系辞》,重点发挥,语出惊人,但也不是卦卦都解,更不是爻爻都解。他们基本上采取了“有话就说,没话闭嘴”的方针。这是多么明智的方针。

但是到了后来,解《易经》的人风起云涌。北京大学教授、国际易学联合会会长、东方易学研究院院长朱伯昆先生一部四本《易学哲学史》,记载、评论、概括了几千年来读易解易的流派及其观点,其中包括历代最著名的哲人在内。

其绪论中说:“《易经》用蓍草算命,要经过排列组合,进行数学推演,含有逻辑演绎成分和人谋因素,相对龟卜,体现着人类思维的发展。后人将《易经》中的两种萌芽引向了两个方向:一个是从《易经》中引申出有关天地人生的种种道理,从而形成了易学;一个是从《易经》中引申出数字变化、阴阳生克等算命方法,从而形成术数。前者将人类引向理性,引向智慧;后者反其道而行之,将人类引向迷信,引向愚昧。这两种倾向的分野,在汉代已经明显。”朱伯昆先生带的博士水平都很高,不得了,他们知道几千年来每一个易学研究者的观点。

历史上那些易学者的书,他们每个人又都要把前人解《易经》的话分卦分爻地对应起来,整理出来。这样,我感到海量的著作就把最有创意、最有发挥的地方淹没了,看不见了,找不到了。他们的几千册书,我是看不过来的,广大的读者也是看不过来的。

我们不可能去当朱伯昆先生的博士、硕士,我们在社会,在人生旅途中,我们各有自己的职业,我们读《易经》不是要当一个专业“易学者”,只是想从《易经》中“淘”一点点启发,偶尔得点猛然省悟之类。所以,我终于还是找到了不当《易经》学者的理由。

进而,我再看当代另一位国学大师南怀瑾,他没有去注解《易经》,只是给学生讲课整理以后出了一本讲记《易经杂说》。联想他别的书《老子他说》《孟子旁通》《论语别裁》,光看这些书名就知道,他为什么不“全说”,不“通说”,不“系统说”,却要“杂说”呢?我想这正是南先生高明,他不束缚自己,他不背起沉重的包袱,他也可能采取了“有话就说,没话闭嘴”的方针。

在这样的大师、学者面前,我们难道不该“闭嘴”吗?难道我们还想班门弄斧吗?不!我连“班门”的“门”在哪里都找不到,门在哪里?斧头也没有,只能徒手捡点柴烤烤火罢了。易学的门进不得,进去以后水深火热。千万别让易学界的专业人士来读我这书,千万别拿专业易学来盘诘我。千万别让我去读几千本别人写的《易经》。我只是一个胡乱联想的读者,自由而散漫。你们读我的书,只当是遇到一个门外汉,当作聊天吹牛好了。正统《易学》分两大派,一个义理派,一个象数派。我的书不能列入其中任何一派,属于门外散客无党派。

我的《人生易经》完全是朋友之间瞎侃的东西,是编辑朋友鼓动出来的茶余饭后的闲聊。所以,我写的顺序,也没有按照那六十四卦的顺序,而是写了哪一卦,先来后到,排列上去,没有理由。如果有,就是当时好像觉得这一卦我正好勉强容易写得出,那就先写这一卦吧。牵强一些说,也是应了老子的话:“图难于其易也”。

我的第三版《人生易经》出版后,高福庆和我由编著关系成为朋友,他动了撺掇我修改再版的念头,不断地游说策动,我不忍拂其美意,只好勉力为之。他是我写第四版的唯一动力,唯一心理能源。以前好像听谁说过:“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老雷已经死过,重新回到人间。“我从死亡里爬了出来,审判非我的历史,将心血点燃当作火把,又向死亡跑去。”我不经意问往往会说出“你们这些人类”这样的话,好像我自己不是人类一样。所以,在我死之前,将来到人间的观感,借《易经》之题,借题发挥一下,也当是“老雷来此一游”。因此,高总编辑建议将书名改为《老雷说易》。当时只增加了四卦,到目前为止,才写了四十卦。今生能不能写完,实在不可预期。但愿,但愿!。

按照高总编的创意,每卦前面增加了卦图,还选了一幅或几幅图画或者照片,希望生动一点,希望增加读者的兴趣。

下面来说是谁终于让我写完了六十四卦。

2008年,那时我才写了四十卦。我几乎认为此生写不完六十四卦。我找了很多理由,不想再继续写。此后6年之中,一卦也写不出来。我想,这本书也许就这样了。算是未了的心愿吧!

没有想到,2013年接近年底,杨晓明先生来电话,说是想由他任职的出版社再版这本书。他说他是黄亨煜的舅父,而黄亨煜是我的学生辈朋友,他读人才学研究生时,他的导师要求他到我这儿来问学。所以我也算是他的老师。但是更重要的是后来一直有亲密的交往,包括他结婚、生女、女儿考上大学。他还把他的车借给我练习开车。杨晓明先生是从他那儿看到我的《人生易经》,鼓励我继续写。

我掐指一算,这本书已经写了20年。还差二十四卦,我勉强答应下来。好在杨晓明兄没有强求我一定要写完。我开工以后,发现有一件事大大地帮助了我。那就是2013年全年,我和儿子雷霆主编了一套99本的图书《学生电影课纲目》。我们也是20年来研究全球电影,陆续在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570多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及一所大学实验实证,看哪些电影更适合学生看。  这99本书的内容,大大丰富了我对《易经》的联想。我发现,原来世界电影和中国古文是如此地相通。中国古人和世界大导演的思维如此地相通,中国人和世界人的人生困惑也是如此地相通。《易经》里的人生困惑,外国人也有,而且一直在探索如何解惑。有些解惑的思路和方法非常有启发。这些好电影是现代的老子,有些经典台词和人物也像古文一样,经久不衰。

这样我们就找到了一座桥梁,在求学时期,要更多地让学生吸收全人类共同承认的思想成果和文化成果,到了研究生阶段及毕业以后,有兴趣的人再选择更多地去研究他们之间不同的部分。我们于是想出了最简单的广告词:好电影也是书,好电影也是饭,好电影也是药!我们没有办法把学生带到全世界,但是电影课可以把全世界带给学生。

从6年写不出一卦,到3个月写了二十四卦,这是因为有了灵感的源泉。所以我建议出版社用一句话作为本书的广告词:用中国古文和世界电影解读人生的困惑。

写完六十四卦,产生了新一轮的冲动,那就是对以前写的四十卦重新补充推荐世界电影。这是很美妙的事情。当我们的人生遇到困惑时,看看全世界的朋友,古人和今人,有同样困惑的人,他们是怎样试图解决这些困惑的,肯定会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大有启发,大有帮助。

最后,我建议朋友们一定看看丰卦和未济卦,我在那里找到一种感觉,就是不要忘了我们的地球是飘在空中的,我们生活在天上。哈勃望远镜在太空回过头来拍摄的地球是真的,这个时候,我们的自我就变成了两个。一个自我在地球上被拍摄,尽管小得看不到,那个就是凡人的我;另一个站在哈勃望远镜的一端,看着地球上渺小的我。那个就是上帝的眼光。太阳的重量占了整个太阳系所有星球总重量的97%还多,地球就像是它不小心甩出来的碎渣。银河系有一千亿个太阳,吓死人了。蚂蚁看得见我们,他们未必没有研究我们,就像我们想研究宇宙。

祝读友们快乐!

雷祯孝

2015年1月29日于深圳

内容推荐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它的古老和深邃使它当之无愧为“经典中的经典,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的智慧”。

《人生易经》与传统易学研究不同,本书作者雷祯孝另辟蹊径,以全新的视角来解读《易经》,巧妙地将《易经》与电影联系起来,进而引申到如何化解人生的种种问题与困惑,深入浅出地将古老而又神秘的智慧之言娓娓道来。语言精辟,通俗易懂。全书共包括六十四卦的卦文解析及联想电影的推荐,例如归妹卦、姤卦是讲婚嫁缘分的问题;困卦是讲怎样走出困境的问题;履卦是讲人生之路该如何走好的问题;豫卦是讲怎样才能快乐的问题等等。  

易经不是算命,易经改变命运。易经没有标准答案,易经没有原意可考。联想比附,借题发挥,只要启发自己,感动他人,即可受用无穷。

编辑推荐

《人生易经》共包括六十四卦的卦文解析及联想电影的推荐,作者雷祯孝以全新的视角来解读易经,进而引申到如何解答人生的种种问题与困惑,该书巧妙地将易经与电影联系起来,语言精辟,通俗易懂。例如归妹卦、姤卦是讲婚嫁缘分的问题;困卦是讲怎样走出困境的问题;履卦是讲人生之路该如何走好的问题等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生易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雷祯孝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735637
开本 16开
页数 4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02
出版时间 2016-04-01
首版时间 2016-04-01
印刷时间 2016-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88
CIP核字 2015170173
中图分类号 B221.5
丛书名
印张 30.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4
168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23:0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