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国际金融危机与可持续发展
内容
目录

第一部分 国际金融危机:缘起、性质、判断国际金融危机五年回眸:美国房地产泡沫如何触发金融危机

一 寻找增长出路如何埋下危机种子

二 证券化如何大规模释放流动性

三 杠杆运用如何急剧放大市场规模

四 对冲违约风险如何将风险扩散至金融系统的纵深领域

五 市场预期如何触发自我实现式的预言

六 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如何联结成“双危机”模型

七 小结:美国经济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国际金融危机形势的若干基本判断

一 在这场金融危机中,美国进行了空前规模的政府干预,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打算放弃自由市场经济的基本理念,自由市场经济仍将是美国国家“软实力”的核心组成部分

二 本次金融危机重创了美国经济,特别是高度发达同时投机过度的国际金融行业,但是,就此判断美国已经处于走向“衰落”的“拐点”为时尚早

三 美国是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发源地,遭受损失首当其冲,但并非损失最重,在相对意义上,美国可望保持甚至可能在危机中巩固其所谓的全球“领导”地位

四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与金融体系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但从当今世界相互依赖的程度与大国关系基本格局看,提出“推倒重来”的理念与主张仍然缺乏现实依据

五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的巨大转变,但中国的“赶超战略”远没有结束,保持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本身也是中国对国际社会做出的重要贡献

 国际金融危机的全球应对及其影响

一 国际合作的新进展及其局限性

二 全球治理的新动向及其矛盾性

三 可持续发展的新机遇及其复杂性

四 权力转移的新趋势及其长期性

第二部分 经济刺激与泡沫经济

 国际金融危机与泡沫经济学

一 泡沫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破产”

二 泡沫经济的可知性与不可知性

三 马斯金教授错在哪里:政府与泡沫经济

四 “特里芬难题”批判与美国债务危机

 刺激刺激再刺激——美国“泡沫经济”的回顾与前瞻

一 “新经济”的沉浮

二 “金融创新”和房地产兴盛

三 继续刺激与新泡沫

四 前景:破裂还是软着陆

五 美元的命运

六 再看“同舟共济”

 新兴经济体应警惕泡沫经济风险

一 拉美债务危机

二 亚洲金融危机

三 强劲复苏与问题和挑战

四 反思与应对

五 小结

第三部分 长期停滞趋势及其出路

 产出缺口理论与美国经济的出路

一 本轮危机的“双危机”解读

二 从奥肯定律看产出缺口

三 重新构建增长模式

四 金融的不确定性与确定性

五 小结

 美国如何定位经济增长引擎

一 如何在美国创造良好的工作岗位

二 如何以这些工作岗位所要求的技能“武装”美国人

三 如何确保辛勤的工作能够赢得体面的生活

 从减税看美国在金融危机中往哪里花钱

一 奥巴马政府采取了何种税收减免政策

二 规模庞大的减税行动将资金导向何方

三 减税引出的话题

第四部分系统性风险与超越防范风险

 国际金融整合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一 金融领域的整合与国际化

二 系统性收益vs系统性风险

三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四 小结: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与系统性风险

 系统性风险与决策困境

一 欧美在金融危机中的形势研判与应对决策

二 传导效应:如何研判金融领域的系统性风险

三 道德风险与决策困境

四 小结:研判、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难度和复杂性

 金融监管改革新趋势与改革开放新空间

一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监管改革的基本方向

二 破解“大而不能倒”的困局

三 监管边际效用递减与超越防范风险

四 小结:金融体制改革与“第二次异军突起”

第五部分战略新边疆

 从气候变化问题看新时期大国博弈

一 新时期大国博弈更加强调占领道德高地,理念竞争能力直接影响大国道义感召力,在应对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时要进一步打造中国理念

二 新时期大国博弈更加强调占领科技前沿,产业升级能力直接影响大国经济竞争力,在应对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时要进一步创新中国产业

三 新时期大国博弈更加强调占领多边舞台,议程设置能力直接影响大国政治影响力,在应对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时要进一步推动中国议程

四 新时期大国博弈更加强调占领舆论阵地,公共外交能力直接影响大国形象亲和力,在应对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时要进一步传播中国声音

 “管”窥能源政治

一 新“石油大亨”初露锋芒

二 一条管道如何撬动中亚地缘政治格局

三 不断延伸的博弈

 博弈蕴合合作——试论如何运用博弈论解析中美关系

一 从“囚徒困境”看基本博弈模型

二 从游戏规则看“囚徒”能否合作

三 大国与国际社会游戏规则的建立

四 博弈论视野下的中美关系

第六部分 中国的国际环境与战略选择

 可持续发展为什么要求法治经济

一 法治经济与改革动力

二 法治经济与稳定预期

三 法治经济与统一市场

四 法治经济与产业升级

五 法治经济与交易成本

六 法治经济与社会脱困

 变革与稳定:后“冷战”时代如何建设新型大国关系

一 大国关系:国际战略研究的基本课题

二 大国关系调整的基本模式和多重可能性

三 新型大国的本质与新型大国关系的核心内涵

 从“中国崩溃论”到“同舟共济论”——评析西方涉华“六论”

一 “崩溃论”

二 “威胁论”

三 “机遇论”

四 “责任论”

五 “管理论”

六 “同舟共济论”

 从国家形象到国家品牌——九组概念解析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

一 “国家形象”与国家的“国际形象”

二 “自视形象”与“他视形象”

三 直接印象与国家形象

四 间接印象与国家形象

五 验证与“选择性验证”

六 “误读”与“歪曲”

七 “事实”与“抽象”

八 总体印象、群体观念及其模式化

九 国家形象与国家品牌

结束语

 让中国的“意见领袖”走上国际舞台

一 理论基础:“意见领袖”在舆论形成与管理中的关键作用

二 现实需求:积极影响国际舆论的课题不可回避

三 工作方向:让中国的“意见领袖”走上国际舞台

编辑推荐

由刘明著的《国际金融危机与可持续发展》分为6部分,第一部分研究美国房地产泡沫如何触发国际危机、对际金融危机形势的若干基本判断、国际金融危机的全球应对及其影响;第二部分研究国际金融危机与泡沫经济学、刺激—刺激—再刺激——美国泡沫经济的回顾与前瞻和新兴经济体应警惕泡沫经济风险;第三部分产出缺口理论与美国经济的出路、美国如何定位经济增长引擎和从减税看美国在金融危机中往哪里花钱;第四部分研究国际金融整合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与决策困境和金融监管改革新趋势与改革开放新空间;第五部分研究从气候变化问题看新时期大国博弈、“管”窥能源政治和博弈蕴涵合作——试论如何运用博弈论解析中美关系;第六部分研究中国的国际环境与战略选择,提出从国家形象到国家品牌——九组概念解析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

内容推荐
本书分为6部分, 国际金融危机: 缘起、性质、判断、经济刺激与泡沫经济、长期停滞趋势及其出路、系统性风险与防范风险、战略新边疆、中国的国际环境与战略选择及结束语让中国的“意见领袖”走上国际舞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国际金融危机与可持续发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177013
开本 16开
页数 2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4
出版时间 2016-03-01
首版时间 2016-03-01
印刷时间 201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446
CIP核字 2016041316
中图分类号 F831.59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7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8: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