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星夜》、《向日葵》、《有乌鸦的麦田》这几幅作品大家都看过,没错,这都是出自荷兰后现代画家凡·高之手!凡·高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他的作品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然而……
维多利亚·索托·卡巴著的《凡·高》主要讲述了梵高生平、他的创作经历、个人作品、家族背景和他的绘画成就,并对他的经典名画进行了赏析和索引。
| 图书 | 凡·高(精)/名家画传系列 | 
| 内容 | 编辑推荐 信《星夜》、《向日葵》、《有乌鸦的麦田》这几幅作品大家都看过,没错,这都是出自荷兰后现代画家凡·高之手!凡·高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他的作品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然而…… 维多利亚·索托·卡巴著的《凡·高》主要讲述了梵高生平、他的创作经历、个人作品、家族背景和他的绘画成就,并对他的经典名画进行了赏析和索引。 内容推荐 只需要浏览一下文森特·凡·高的生平纪年,就可以了解他的作品对世界绘画史的重要性。正如同时代的其他画家——保尔·塞尚、保尔·高更、乔治·修拉、亨利·图卢兹·劳特雷柯、埃米尔·诺尔德、爱德华·蒙克、瓦斯里·坎丁斯基,他的命运只能是反叛学院派,反对当时既有的自然主义的印象派,也反对起始于八十年代初那些将象征主义和后现代运动推为时尚的风格…… 维多利亚·索托·卡巴著的《凡·高》主要讲述了梵高生平、他的创作经历、个人作品、家族背景和他的绘画成就,并对他的经典名画进行了赏析和索引。 目录 凡·高生平 悲伤而模糊的童年 讲经师和布道者 学习和绘画 伴侣和家庭 织布工人,农民和土豆 在德伦杜的心情 接触巴黎开朗又自由的环境 到巴黎找提奥 凡·高的点描法 亚尔的果园 绿葡萄园的创作 凡·高进入疗养院 名画赏析 试读章节 只需要浏览一下文森特·凡·高的生平纪年,就可以了解他的作品对世界绘画史的重要性。正如同时代的其他画家——保尔·塞尚、保尔·高更、乔治·修拉、亨利·图卢兹·劳特雷柯、埃米尔·诺尔德、爱德华·蒙克、瓦斯里·坎丁斯基,他的命运只能是反叛学院派,反对当时既有的自然主义的印象派,也反对起始于八十年代初那些将象征主义和后现代运动推为时尚的风格。但是最让人感到好奇的是,经证实凡·高一生中最重要和广泛的创作期,就集中在从1880年到1890年7月29日他饮弹而亡的这最后10年。他的作品与印象派被接受和取得成功,或者与新印象派开始发展是同一时期。他的一生也处在欧洲社会和历史动荡时期。 这位荷兰艺术家寻求的是最出其不意,也许是最极端、最接近十九世纪的浪漫风格和世纪末艺术家们的恶劣特性。他总是树立新的目标,总是在艺术中寻求自身的风格,这种特质造就了凡·高革命性的画风。 对于成为艺术家、成为画家的执着,将凡·高变成一个传奇和神话,而正是这种执着和痴迷将他推向绝境、疾病和疯狂。这个神话的冲击力有多大很难测量,今天只有在他描绘的向日葵的黄色中,在阿尔他的房间不可思议的空间中,在那些夜空下令人惊异的美景中显现出来。有一点是肯定的,凡·高的声誉得益于艰辛困苦的生存条件,充满孤独、凄凉、疯狂和误解。与高更不同的是,凡-高从不寻求失落的天堂。他给弟弟提奥的信中反映出他寻找的是内在的天堂,一个造型艺术的天堂,而上帝的承诺,则是光与色彩。面对他一生中所遭遇到的艰难困苦,他的作品从二十世纪初所得到的承认、接受和好评,几乎是一直折磨这个男人、这个天才的艺术家的命运反复无常的症状表现。 也可以看到历史本身是如何伪饰形象,创造出一个个的神话。凡·高一生中只卖出一幅画,还是在他去世的那年(这是民间流传的版本),但是在拍卖行他的作品早已经卖到天价! 疯子艺术家、天才、英雄等等,这些都是纯粹商业面孔下凡·高的代名词。但是毋庸置疑,这些形容词在一个世纪以来,已经深深地浸润到这个艺术家的现代模式中,使得今天褪去画家身上的神话依然困难重重。悲伤而模糊的童年 布拉班特省是荷兰潮湿而多雨的省份,土地肥沃的农业区,也开始受到早期工业化的威胁。凡·高的童年时代就是在布拉班特省北部的风景中度过的。凡·高出生于1853年3月30日,一个很平淡的日子。对于他的母亲安娜·科妮莉娅·卡本特斯来说则不同,因为前一年的同一天,她生了一个儿子,可是婴儿一出生就死了。他的名字是文森特·威廉姆。安娜是一位宫廷手工艺人的女儿。她的父亲是专门做书籍装订的,高尚文雅,具有一定的经济地位。她就在位于比利时和荷兰边界,靠近安特卫普市的葛鲁特——丛德镇第二次分娩生下了画家,他们给他取了和夭折的长子同样的名字。 这所房子是一座两层小楼,在1903年被拆毁了。这里曾经是教区礼拜堂。凡·高的父亲提奥多鲁斯·凡·高就在这所住宅工作,他是基督教新教喀尔文教派的牧师,属于荷兰教会革新派的一支。他是个严肃严谨的男人,对自己家族的祖先引以为傲。八岁时,凡·高开始在当地一家天主教派的学校接受教育,这当然让他的父亲不满意,第二年他就从学校退学,改为由一位家庭教师授课。两年后这个孩子被送进一所基督教新派的住宿学校,那是属于让·普罗维力的资产。他于1866年在这所学校读完了小学课程。在寄宿学校的生活,与家庭每日的分离,为凡·高的童年蒙上最初的痛苦记忆,似乎这是这位艺术家经历的最早的童年创伤。 不过,看上去大自然的景色和农村生活还是占据了那些悲伤记忆中最快乐的时光,这是从凡·高的小妹妹伊丽莎白在1910年写的回忆录和个人叙述中推测出来的。她写这部书也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消除文森特·凡·高传的坏影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护父亲的形象,并塑造出一个更加和善的家庭形象。 1866年秋天,凡·高开始在哈尼科学院接受中学教育,这一所由卫理公会教派主持的学校,位于提尔堡市。凡·高在那里学习各种语言,也很可能透过康斯坦丁·惠斯曼老师的教育发现了绘画。惠斯曼老师曾经在安特卫普和巴黎接受过正规绘画教育,也具有一定的名气。在1868年的春天,文森特离开了寄宿学校回到葛鲁特——丛德镇,和父母一起生活了一年。他放弃了学业回到老家的原因不是很清楚,但是一切都似乎指向他在学业上的毫无进步。在耕种的平原上散步,与大自然的接近,成为凡·高和严厉的父亲相处之余的放松和发泄。清教徒式的阴沉,继续学业或是学习一项其他职业的迫切要求,让这个时期的家庭处在焦急等待中,回忆起来气氛非常“阴冷而贫瘠”。P1-3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凡·高(精)/名家画传系列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西班牙)维多利亚·索托·卡巴 | 
| 译者 | 刘闻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9655017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09 | 
| 版次 | 1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250 | 
| 出版时间 | 2015-12-01 | 
| 首版时间 | 2015-12-01 | 
| 印刷时间 | 2015-1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662 | 
| CIP核字 | 2015189231 | 
| 中图分类号 | K835.465.72-64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3.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安徽 | 
| 长 | 248 | 
| 宽 | 174 | 
| 高 | 21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12151518 | 
| 版权提供者 | Editorial LIBSA.Madrid.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