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场后青春期的出走
内容
编辑推荐

《一场后青春期的出走》讲述臧书第,一个80后的银行小职员,因为受不了父亲的教育沟通方式和对生活的迷茫,决定来一场净化心灵、寻找自我的长途旅行。在旅行途中,她看到了许多美景,遇到了许多有趣的人,产生了许多心灵的碰撞,并且在旅行途中与父亲达成和解、见证了各个国家的城市化和民族文化的保留和流失,在陌生的国度探险、与当地人和旅行者们打成一片,从而获得超越国界的友谊。他还到修女之家做义工,体会到慈善的真谛;在瓦拉纳西烧尸场看烧尸,领悟到人生的真相等。总之,她一路走着、看着、感受着,从一个年轻人的角度出发,记录了自己一次不寻常的旅行。

内容推荐

臧书第所著的《一场后青春期的出走》》讲述一个后青春期女孩历时半年,游历泰国、柬埔寨、越南、老挝、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印度、尼泊尔八国,在不断行走的旅途中用心寻找着最真实的自我。由于自我意识的觉醒,作者为对抗父亲的传统之爱与固有的生活方式,将自己放逐到未知的世界中。一路行走,作者除了欣赏异域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也体味着异国不同文化、习俗所带来的内心冲撞;同时,作者将内心的情感进行释放与积淀,在空灵、沉静的心灵状态下对自我、人生、社会、责任有了新的认识,并最终回归。

目录

推荐序

前言

引子

父女之间的冲撞

一 徜徉在佛的国度——泰国

 贴着面膜在曼谷机场过夜

 见识亚洲最大的背包客聚集地——考山路

 家庭旅馆里结识新朋友

 落雨天气蜗居读书

 告别曼谷,启程继续上路

二 原生态的柬埔寨

 与人结伴,入境柬埔寨

 时光静止在洞里萨湖上

 废墟里的沧海桑田——吴哥窟

 三个来自不同国家的城里人

 西哈努克市的酒保生活

 他乡遇同胞——玉珍

 难忘的深夜浮潜和莎莎舞之夜

三 匆匆越南

 似曾相识的城市

四 可爱的老挝人

 琅勃拉邦的不快与意外

五 重返泰国

 开往清迈的巴士

 梦回曼谷

六 马来西亚,想说爱你不容易

 吉隆坡唐人街

七 美丽的斯里兰卡

 初到斯里兰卡古怪见闻录

 父母的短信

 冲浪圣地希卡杜瓦

 香蕉海滩午夜惊魂记

 世界尽头的灯塔

 汉班拖特——总统的故乡

 异国他乡过春节

 另一个世界尽头——霍顿国家公园

 大象孤儿院

八 印度,我来了!

 印度初印象

 背包客最后的天堂——果阿

 修女之家做义工

 神话般的瓦拉纳西

九 与想象中不一样的尼泊尔

 加德满都短暂停留

 费瓦湖——我的瓦尔登湖

尾声

 父亲在拉萨等着我

后记

试读章节

梦见什么了呢?好像有高山、瀑布、草原、海岛、沙漠……山上绿草丛生,叮咚的泉水声从山谷中传来,掠过萋萋的芳草地。蝴蝶起舞,虫乌鸣唱,溪水欢快地向着远方奔去,越汇越多,终于在悬崖峭壁处陡然垂落形成一道瀑布,在山底的巨石上激起震天的声响和数丈远的水雾,顿时淹没了周围的人声。迷蒙的水雾尽头是湿漉漉的旷野,长满了茂盛无边的蒿草,微风抚过柔软的草叶,漾起阵阵波浪。在这样的草丛中打滚想必惬意之极吧。总之,那是一片美丽神秘的土地,我的心深深为之牵动,驻足良久也不愿离去,只身陶醉在那自然美景当中。

不过机舱里真真切切的声响将我的思绪彻底拉回。乘客们开始伸着懒腰活动身体,广播里也适时响起节奏舒缓、应情应景的萨克斯音乐——肯尼·基演奏的《回家》。一曲过后,乘务员以轻快的语调开始播报飞行信息。窗外,飞机正从跑道缓缓驶向停机坪,已经能看见航站楼玻璃上倒映的蓝天白云了。中文广播播报完毕,乘务员又改用英文播报一遍,周围的人们纷纷打开手机联络亲友,说些“我到拉萨了,刚落地”等报平安的话语。

这一切都在告诉我,这里是西藏,是中国——没错,我回家了!和父亲已经快一年没见面了。自从上次我和他大吵一架后,我就出门远游了。在我生命的二十多年里,父亲经常对我提出各种严格的要求,对不符合他期望的言行毫不留情地予以批判和打压。在人生最初的十几年里,因为对世界的好奇和对父亲的崇拜,对此我并没有感觉受不了。然而,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和自我意识的觉醒,越是长大,我的窒息感就越强烈。

父亲经常告诉我:你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我的人生只能是A→B而不能指向其他目的地,连A→C→B都不行。甚至有时他完全以自己的喜好来决定我的行为和选择。他就好似一个行军打仗的将军,拖着我的手臂大步往前走,而我却一路东张西望地想多看一看沿途的风景。我身心疲累,早已跟不上他的脚步,而他却从不曾问过我是否真正快乐与幸福。我钟爱的艺术和文学书籍被他换成了成功学教科书,有些书还被他反感地扔掉。

他一直在以爱之名,行使着自己当家长的控制欲,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我,以命令的方式对待我的成长,说“你应该怎么样,否则会摔得很痛”。相反,这种怕我受伤、过分保护的教育方式更激发了我叛逆的心理。

这么多年了,我感觉和父亲之间始终缺少有效、必要的沟通。不是我不愿意沟通,而是他的方式和他的态度让沟通几无可能。甚至,我心中对他有种怨十艮。可以说,他的强势和不容置疑给我的成长带来了另一种痛苦。我似乎停止了自己的成长,在成人的外表下,隐匿着一颗巨大的童心。

然而,成长的原始本能又在我体内激烈冲撞。我试图反抗,可每次都在父亲的强势中败下阵来,不得不妥协,其结果当然是我在他给我规划的路上越走越逆反。

一次次的反抗和妥协让我们父女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深,我甚至屡屡从父亲愤怒、抱怨的表情中解读出一丝丝的厌弃。我感到被深深地伤害了,前所未有地萌生出一种被抛弃的感觉。我再也找不到以前那个让我崇拜和敬爱的父亲,再也找不到以前那个阳光灿烂的自己了。好像有只无形的大手扼住了我命运的咽喉,使我动弹不得。站在茫茫宇宙中的我是那么迷茫、无助、孤独,就像一个游魂。

失去了所有内心的灵性和生活的激情,我不知道奋斗的目标和生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面前似乎有条一眼就能看到尽头的路,道路虽笔直,路上却乌黑一片,什么都看不见,让人心生绝望。人若是无法找到成长和滋养自己的力量,活着便是一种消耗。我一次又一次站在星空下,思索着那些哲学大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反抗的意识越来越强烈。

以前有个同事对我说,在平静的外表下,你心里住着一只小狮子。后来,那只狮子终于跑了出来。“战争”在我和父亲之间爆发,持续不停的争吵和冷战。我们就像两只靠在一起的刺猬,在自己被刺伤的同时又刺痛着对方,于是不得不在一次次遍体鳞伤之后远离彼此。我告诉父亲,人生这条路是我在走而不是他来替我走,他无法永远替我做所有的决定,也没有权利去改变别人的自我。

P2-P4

序言

内心敏感丰富的人,大抵都需要一个情感的出口,尽管形式不同但都非同寻常。有人写小说,有人拍电影,我选择了旅行。其实都是自我意识的需要,非做不可。童年对一个人影响深远,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是谁以及未来的走向,因为青春期没过透彻,成年以后的叛逆于我来说似乎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我的爸爸从来没有把我当成女孩,我从小是被他当作假小子忽悠大的,我的童年充满了爬高上低和奇趣探险,从小学开始即被要求在晚饭的时候喝啤酒,此外的记忆,一半是和父亲一起郊游时夕阳下的乡村公路和夏日雨后的迷蒙山头,一半是严酷的家教的教育。青春期之后,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我日渐感受到由父亲带来的压抑和混乱,那时的我很想在冬日的早晨和他再去打次猎,可在他眼里我已经是一个他再也无法掌控的怪物。

曾经读了一本关于旅行的书,孙东纯的《迟到的间隔年》,然后我给作者写了一封信。当时孙东纯问了我两个问题:是心想去吗?就算失去一切也要去吗?我给了他肯定的答案。同年,我背上背包坐上了开往曼谷的飞机,由此开启了我在亚洲的旅行。我用了半年时间,走过泰国、柬埔寨、越南、老挝、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印度、尼泊尔8个国家,用心在路上去寻找那个最真实的自我。而旅行仿佛一双冷静而又温暖的手,缓缓触动并抚平心底最深处的伤痛,并且使我找寻到人生本来的意义。

长久以来,我与父亲之间似乎隔着些什么,他的强势、他的说一不二,让我从来不曾和他有过真正意义上的沟通,而旅行使这种沟通成为可能。在路上,我卸下枷锁,通过短信和他进行过深度的交流,而他也终于接受他给我造成的伤害这个事实。旅行结束,我们也最终达成和解。后来,父亲再三鼓励我把旅行的故事写出来,于是,我写了一个后青春期女青年关于旅行、父女关系和自我探索的出走故事。

不记得是在哪儿看到过一句话:“这点人生际遇,远远比不上我从一个懵懂少年、逐渐打开心智、找到自己、定义人生的心灵之路的瑰丽大观、美妙神奇。”我想,用这句话来形容我的旅行,再好不过。

后记

如果后记只写一句话,那么我会写:“谨以此书献给我的父亲。”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不是父亲,我也不会有这次旅行,更不会有本书的落成。

写作的确是个力气活,最后一章写完之后,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没再写过文字,似乎有种完全被掏空了的疲惫。其实,我还是很怀念那些忙碌工作之余、在深夜的台灯下写出密密麻麻的文字的日子。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写东西,无论是博客还是微博,都可以在一个有限的圈子里分享。朋友们知道我、了解我,我无须解释,也无须迎合,可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完全彻底地自然流露。然而,公开发行一本书,却是第一次。刚开始动笔的时候,我也在犹豫该怎么写,也怀疑自己写不写得下去,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坦白深藏于内心的那些细枝末节的感触。最终,我决定跟随自己的内心一路写下去,就像旅行一样,重温一遍走过的路。现在,读着一页页的文字,熟悉的人和熟悉的故事,好像读着流逝的时光,那些笑容和眼泪、欢尔和美好,终被揉乱,打碎,重组,呈现,并打上个人的烙印,成为过往的回忆。

记得村上春树在《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里写过一段话:“人这东西本身就具有导向能力,那才成其为自己。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否则你就将随波逐流地置身于莫名其妙的场所。”我很庆幸自己有勇气踏上这样一段旅程,去经历生命之路上必不可少的成长,定义一段特殊的人生。也更庆幸自己终在路上找到了真实的自我,明白了现实人生的真谛。

也许是青春期过得实在不透彻,我与这个世界的连接似乎总不够强烈,不能很好地打成一片,但这一切都在旅行之后发生了改变,至少我看到自己现在的样子,我会觉得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不敢说自己内心已变得非常强大,但是那些变化,那些成长,那些坚定,自己是能看得到的。这种变化来自于自己心态的开放,来自于对现实世界的接纳,更来自于对这个世界更多的理解。它们让我更加客观和真实地看待这个世界,也给了我无穷的勇气和动力,去经历我所不敢经历的一切。

文字并不代表太多,这些不是全部的我,却是真实的我。我特别赞同西蒙·波伏娃的一段话:“女人从孤独和隔绝之中领悟出她的生活含义。她对于过去、死亡和时间的流逝比男人的感受更为深切。她对心灵、肉体和思想的冒险有着无比的兴趣,因为她明白这就是她在人间所获得的全部。”

我要感谢父母给了我生命,养育了我这么多年。旅行之后我和父亲也聊过很多,60岁的父亲看起来还是活力四射,只是头上的白发让我心酸。父爱如山,我对这爱的理解却来得这么迟,实在是很对不起他。这么多年来原来我们一直在以自己的逻辑和想法解读对方,猜疑对方,以至于产生了那么多的误解和抱怨。现在看来,我们是用错了方式,太缺少沟通了。人年纪大了也会越来越缺少安全感吧,担心被社会抛弃,被生命抛弃,对子女的情感需求反倒会越来越强烈。以前,我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做得也很差劲,从现在开始,我要努力改变。

回来以后陪母亲住过一次院。医院病房是一个“人间炼狱”的场所,在这种地方我才知道自己有多软弱。这里还是个让人立刻丧失自尊的地方,无论身居高位还是腰缠万贯,在手术刀下都不过是一具肉身而已。

所以你问我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会回答,外在的世界并没有内在的意义,是我们把意义灌注在生命里头,意义是自己设计的。亲情和责任就是其中一种。在人生的长河里,总有很多温暖和感动,有爱着我们的人,有跟爱有关的回忆,有亲友对我们的支持和帮助,还有哪怕是一棵小树的昂然生机带给我们的触动。这些温暖和感动,正是在苦难的时候可以摸一摸自己的心告诉自己的,总有东西在支撑着你。这种爱,不矫情。

最后,感谢蒋鹏飞先生和陈小翠女士,感谢所有帮助和鼓励过我的人,没有你们,便没有本书。

翻开日记本,我第二次去尼泊尔时在费瓦湖畔写下这样一段文字:

我的瓦尔登,你还在这里。那梭罗可好?那阳光可明媚?那宁静的心是否还灵动不已?那些狂风暴雨还会再来,电闪雷鸣却已消失不见,冰雹砸起的扬尘也已落定。拍一拍身上的灰尘,然后,上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场后青春期的出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臧书第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旅游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732982
开本 32开
页数 2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9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
CIP核字 2015312794
中图分类号 I267.4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48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7:3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