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师修养课
内容
编辑推荐

翻开由金鸿儒著的这本《大师修养课》,聆听大师们的智慧,感受大师的魅力。

在本书中,作者概括总结了以下十一个方面的个人修养,具体包括:自省自觉、方圆机变、取舍有度、思行合一、仁爱之道、修业立世、简以养心、以义合者、藏锋敛迹、见贤思齐、善辩之术。

内容推荐

古往今来的大师们,其人格风范影响着代代国人。在他们身上,体现着中国人的人文修养。如今,传统文化精神日渐复苏,与此同时大师的身影日益鲜明;今天,也许你无缘与他们在同一个时代,但大师们的修养智慧和成功经验同样可拿来分享,为成长成功助力。强大的物质包裹不住内心的空虚,被现代人遗弃的修养和信仰,正是一个人的真正的归属。

金鸿儒著的这本《大师修养课》基于传统,从修德、修才、修业、修心、为人处事、恋爱婚姻、朋友、艺术地生活、人生的价值等几方面,再现大师的修养风采,以启迪今人。

目录

第一章 自省自觉:独乐乐远比不上众乐乐

 1.曾子:自省贵在自觉

 2.萧乾:人生是用来反思的

 3.梁漱溟:自信中自省,明辨中笃行

 4.齐白石:不骄不躁,时时自查

 5.吴昌硕:谨慎做人,谦虚恭敬

第二章 方圆机变:安时顺势,乐天知命

 1.王维:坚持本真 享受其中

 2.晏殊:诚信做人 一丝不苟

 3.辜鸿铭:朴素做人,特立独行

 4.丰子恺:尊重事实,心中存善

 5.李可染:认真做事,心无旁骛

 6.曾国藩:刚柔并济,不可偏废

 7.张之洞:慈禧眼中的实心人

第三章 取舍有度:得之淡然,失之坦然

 1.庄子:清静无为,淡泊名利

 2.陈省身:一生只要做好一件事就够了

 3.茅以升:人贵自立,刻苦钻研

 4.班超:志在千里,精明果敢

 5.范仲淹:忧国忧民,刚正不阿

第四章 思行合一:思者善行,慎思笃行

 1.张广厚:矢志不移,锲而不舍

 2.王充:博览群书,楷切明理

 3.徐霞客:不畏艰险,一生游历

 4.童第周:水滴石穿,鞠躬尽瘁

 5.万斯同:慎独修身,名垂千古

 6.曾国藩:做事要有如履薄冰般的谨慎

第五章 仁爱之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星云大师:点亮你心里的明灯

 2.孔子:仁爱是孔子的思想精髓

 3.季羡林:仁爱精神长存 道德力量警世

 4.孟子:讲仁爱,重民本

 5.南怀瑾:与人为善,善莫大焉

 6.冯友兰:仁者爱仁,人恒爱之

第六章 修业立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熊十力:“惑”与“疑”是做事的大忌

 2.陈寅恪: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之事业

 3.梁启超:恢宏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4.傅斯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5.汪辉祖:坚守本心,廉政爱民

 6.钱学森:奉献、求真、创新

第七章 简以养心:修己以清心为务,涉世以慎言为先

 1.余嘉锡:点亮一支蜡烛胜过诅咒一切黑暗

 2.严复: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3.蔡元培:宽厚平和,虚怀若谷

 4.马幼渔:责己重而责人轻

 5.李大钊:立身不忘做人之本

 6.启功:淡看六尘绿影,修炼一颗禅心

 7.于右任:坚守自我,静待一壶茶香

第八章 以义合者:周而不比,平淡如水

 1.陶行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2.钱钟书:物洗则洁,心洗则清

 3.吴宓:责己宜严,责人以宽

 4.沈从文:淡名如水,自强不息

 5.颜回:爱师敬师,与世无争

第九章 藏锋敛迹:清静无为,居后不争

 1.章培恒:藏而不露,并非真的不露

 2.王国维:谦虚为怀,大师风范

 3.老子:太刚则折,以柔克刚

 4.弘一法师:忍无可忍,继续再忍

 5.梁启超:学会低调与隐忍

 6.梁启超:宽容是精神良药

 7.南怀瑾:人的至高修养:得意不忘形

 8.曾国藩:在紧要关头急流勇退

第十章 见贤思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南怀瑾:慕直不怠,即是坦途

 2.南怀瑾:君子应以节俭为德

 3.陈寅恪:具备战略眼光,才能统领全局

 4.博学的人都喜欢孤芳自赏吗?

 5.南怀瑾:修养“不动心”

 6.张居正:磨练心智,厚积薄发

第十一章 善辩之术:善辩者默,不以一言以为先

 1.钱穆:沉默是大智慧

 2.汪辉祖:谨言慎行,才能远离祸殃

 3.林语堂:幽默使你的生活更快乐

 4.汪辉祖:报德莫如尽言

 5.房玄龄:为人处事圆润,说话谨慎

 6.李鸿章:直言进谏

试读章节

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梁漱溟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

梁漱溟在自省的道路上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早年的时候他就有记日记的习惯,而且他的这个习惯从来没有间断过。在他的日记中就记有很多关于反躬自省的话,其中“独立思考,表里如一”就是他的名言。在他十三四岁的时候,他秉承了有“向上心”的理念,开始认真读书,钻研知识。他一直认为自己有两件很重要的事情一定要达成,一个是追求自我不无苛求的反思和体悟,另一个是在学问以及学问以外事情上的努力探索。他曾说过:“在人生的时间线上须臾不可放松的,就是如何对付自己。人能够管得住自己的很少。”正因为这种自省的态度,才让梁漱溟对人生抱有一种执着的态度,对他人的不足抱以同情。在这些基础上,他才能做学问,才能把自己的所学用到实际的地方,才能有所领悟。

粱漱溟更独特的一点是他是自学成才,而后又被蔡元培请入北大教书(梁漱溟的自学成才源于他父亲梁巨川的家教)。梁巨川在梁漱溟小的时候,没有过多干涉他的兴趣爱好,给予他的是十分的信任和支持,让他顺着他的天赋自由发展。梁巨川认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天性,不应抹杀,在他们成长的阶段,就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这一点,让梁漱溟得到了很好的教育,而后,他也经常能反思父亲的话,用以鞭策自己。

在梁漱溟青年时期,读书看报是他每天的必做功课,一天不看书,他认为就如同“未曾吃饭,饮水”。在梁漱溟的一生中他认为自己“不是学问中人,而是问题中人”。他十分善于思考和反思,博采众长,做到共通有无的境界。在他年迈的时候,为撰写书稿,他多次前往北京图书馆去阅览图书,查阅资料,从来不曾停歇,并且为不受年老支配,他做了“力行不打车”之决定,每天晨起出去锻炼身体,保持头脑清醒。

而梁漱溟从来都只认为自己是一个思想家,不是一个学问家。他曾说过:“思想家与学问家不同,学问家是知道的东西多,吸收的东西多,里面当然也有创造,没有创造不能吸收。可思想家不同于学问家,虽然他也知道许多东西,但他不知道古今中外的一些知识,他也没法成为思想家。”

在一次公开演讲中,一名学生向梁漱溟提了一个问题:“梁老师,人的一生中总是难免会遇到失败。关于成功和失败,您有什么好的理解吗?”梁漱溟说:“成功是什么?成功是巧,是天,不是我。失败是什么?失败是我,是我的错误,我有缺漏。成功是侥幸,失败是我值其咎。”从这段对话中,能看出梁漱溟善于反思、善于自查的特点。他认为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脚踏实地获取成功,可怕的是不敢自信地面对自己的失误。他认为,在发现自身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纠正,不能拖拉。他说过:“人一辈子首先要解决人和物的关系,再解决人和人的关系,最后解决人和自己内心的关系。”

在梁漱溟的著作《我的努力与反省》中,梁漱溟讲述了自己许多儿时的事例,以及求学的经历。他说,自己在年幼的时候并不是一个聪颖的孩子,很多事情都是靠后天的努力,而其实每一个人都是有天赋的,只是还未被挖掘出来而已。他认为每个人做事情的时候,不单单要做到认真,还要做到自觉自省。在他自学期间,他的书和资料就是他的良师益友,每日的读书自省也是他的必修功课。在反思中,他也得到了很多的启迪,以至于他在学术上取得了很大成就。

反复思索梁漱溟的话,我们可以看到当代大儒的风范,不时感叹,人生中,要多多反思自己的行为。在他的日记中,同样记录了很多关于自己积累知识,反思自己,对人生的观点以及理论实践,他的日记不仅限于自身的观点,也记录了古代一些文人好的习惯、好的作风。对于孔子的儒家思想,梁漱溟也是十分推崇的。他认为,孔子的“见贤思齐”,与自己自信自省的观点很相符。在这点上,他也进行了深入研究,而在每目的学习中,多多瞻仰前人的思想,与自己身边的人探讨,也是他很乐意做的事情。

P5-7

序言

如今,人们缺少的不是衣食无忧,也不是学历和才赋,而是人性的修养,人格的魅力。

其实,国人最不缺少的就应该是修养。因为中国人的修养课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身边的哲学。如孔子云:“仁者爱人”;曾子云:“吾日三省吾身”;庄子云:“清静无为”;孟子云:“反求诸己”;老子云:“为而不争”。每个朝代的儒学家都强调修身,因此创造了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为了国家舍身取义。可是,为何到了现如今,修养却成了重大的问题和稀缺的品行呢?

因为现在多数的人们都不太重视“修养”。成功取决于人内在的修养和品行。而失败者总是逆其道而行。

生活在这样一个嘈杂的世界里,我们的心也要保持如水的平静。虽然每天都有各种声音传递到耳中,但是如果内心像在云端一样洁净、舒适,世界上就会免去极多的纷扰。带来极多的平和。

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面对着困难、痛苦、诱惑,难免会心生烦闷,如果你被这些外界的事物所拖累,那么说明你的内心还不够坚韧和强大。如何能保持一份豁达开明的胸襟,一份平淡如水的情怀,对于一个人来说很关键。总的来说,生活像一把磨刀石,它会把你的一生磨出许多形状。越是在困难中坚强地战斗,就越能磨练出你的意志。当然,生活也会带给你好的一面。所以说,你不必过分地计较得失,计较成败。只要你努力去做了,它就一定不会亏待你。

人的不幸和不如意来自于急剧增长的渴求。各种诱惑使你的内心变得灰暗,变得满目疮痍。淡泊名利,清静无为,既不感叹自身的贫困和落寞,又不过分地留恋钱财和名利,这才是当下我们要做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

心灵是一个人看待外界的窗。只有你净化了自己的内心,使自己的内心保持纯净,才可以取得更大的进步。当你真正领悟了心灵的强大力量,才会不断增加你自身修养和人格魅力。

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点,或许你诚实,但缺少耐心;或许你坚韧……即便如此,你还是有你的可爱之处。因而可以得出结论:只要你有一颗真诚的心,并且做到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坚持做自己,那么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人生最大的拥有是感恩,这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修养”。贫穷也好,富有也罢,只要你在得到之后,懂得感恩给予你的人,那么你就成功了。人生最大的收获是满足,当你满足于你的现状,不再抱怨,那么即使你生活得多么落魄,你也是心灵上富有的人。人生最好的美德是慈悲,慈悲就是你一定要有怜爱生命之心,即使是树木和花草也不能任意践踏,毁坏。人一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当你战胜自己内心的恐惧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一切是那么的美好。战胜自己就等于跨越了人生一道重要的关卡,攀上了人生的巅峰。

有人将修养简述为这20个字:“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悌慎廉,勤正刚直勇。”但是,其实不然。修养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每天都在约束着我们的日常行为。如果你养成了良好的自身修养,你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而“修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历史的变迁,科技的进步而改变。但是,唯一不变的是养成良好修养的精神。只有你持有这样一种积极向上、持之以恒的精神,你才能够顿悟“修养”的真谛。

修养是所有的人都应具备的,而不是特定人群才应该具备的。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不要盲目地去做,还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它教育后人要从行动中得出真正的理论和道理,不应该只是口头上说说,而不落于行动。

修养就像一枚种在土壤里的种子,你灌溉它的是阳光雨露,它就会积极地生长;你浇灌它的是阴暗的污垢,它就会枯死。所以说,让你的内心阳光起来吧!这样你的世界才不会被阴暗笼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师修养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金鸿儒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493491
开本 16开
页数 2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9
出版时间 2016-05-01
首版时间 2016-05-01
印刷时间 201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
CIP核字 2016048318
中图分类号 B825-49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7:4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