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井君、田宇原主编的《中国戏曲如何走向未来》由首届“西湖论坛”会议论文结集而成,这些评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中国戏曲如何走向未来”这一议题,真实反映了当代中青年戏剧评论家对戏曲的现在与未来的思考,揭露了戏曲当下的理论现状和未来走向的距离。
| 图书 | 中国戏曲如何走向未来 |
| 内容 | 编辑推荐 庞井君、田宇原主编的《中国戏曲如何走向未来》由首届“西湖论坛”会议论文结集而成,这些评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中国戏曲如何走向未来”这一议题,真实反映了当代中青年戏剧评论家对戏曲的现在与未来的思考,揭露了戏曲当下的理论现状和未来走向的距离。 目录 序一 庞井君 序二 罗怀臻 中国青年戏剧评论家“西湖论坛”倡议书 戏曲的美学传承与转换 如果只有模仿,戏曲终会怎样 ——就“张火丁现象”与傅谨先生商榷 张之薇 当下的传统是改良的传统 ——中国戏曲当下传统来路回顾与讨论 蒋晗玉 戏曲传承的现代生态逻辑 ——兼谈“继承与创新”之辩 郑荣健 从戏曲的“表情”谈起 ——兼谈现当代戏曲评论话语构建 罗 丽 传神写意:中国戏曲的多元化发展路径 郑永为 多元文化视域下的“昆曲新美学” 张辰鸿 戏曲的生态与传播 在当代传播中“失真”的中国传统戏剧 沈 勇 现代语境下中国戏曲的传承困境 李红艳 以观演为中心建设当代戏曲 智联忠 从京剧“票房”热看戏曲的传承问题 胡凌虹 传播与提升: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戏曲的命运与出路 传统戏曲如何走进现代观众:时代性、趣味性、可视化 剧本“荒”还是剧本“慌” 颜全毅 戏曲的民间与地方 坚持戏曲的地域性特征 ——从“海派戏曲”的“海派”特征说起 金 莹 地方戏曲院团的角色定位与价值多元化刍议 ——以重庆市川剧院为例 黄 波 桂剧还会是桂剧吗 ——广西地方剧种传统戏传承与发展个案 韦 玺 山西戏台联折射出的民间戏曲演出生态的启示 刘 涛 古调新弹,探索戏曲传承之道 ——以易俗社复排《双锦衣》为例 雷琳静 戏曲在当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从山西实际情况看戏曲传续与院团生存 王 嘉 后 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国戏曲如何走向未来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
| 译者 | |
| 编者 | 庞井君//田宇原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3069628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11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67 |
| 出版时间 | 2015-11-01 |
| 首版时间 | 2015-11-01 |
| 印刷时间 | 2015-1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18 |
| CIP核字 | 2015269430 |
| 中图分类号 | J809.27-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4.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浙江 |
| 长 | 240 |
| 宽 | 169 |
| 高 | 13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