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莫言研究年编(2012)
内容
编辑推荐

张清华编著的《莫言研究年编(2012)》编旨在为莫言研究、文学史以及当代历史研究提供可参考的文献与资料。编选以2012年为时间起点,每年编选一卷,对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中文研究成果进行搜集和整理,以观察和整体呈现中国当代文学在莫言研究方面的方法与成就。

目录

一、莫言声音

 讲故事的人 莫言

 在诺贝尔文学奖答谢晚宴上的致词 莫言

 文学与世界 莫言

 在法兰克福的演讲 莫言

 饥饿与孤独是我创作的源泉 莫言

二、“诺奖”反应

 莫言:来自故乡和大地的说书人 邱华栋

 莫言的创作成就及其获奖的意义 陈思和

 莫言:中国文化隐秘的书写者 孙郁

 始自于边缘的呼唤——大江健三郎评说莫言 许金龙

 世界文学视野中的莫言 陈众议

 刘再复谈莫言 卫 毅,刘再复

 莫言的意义和研究的歧路口——关于莫言作品评价的一封信 张柠

 应该在鲁迅与“五四”文学以来新文学的谱系中认识莫言——答《新华月报》记者问 张清华

 理智对待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陈辽

 莫言获“诺奖”引发的思考 白烨

 莫言作品在日本 卢茂君

 “诺奖”之于莫言,莫言之于中国当代文学 张清华

 莫言、“诺奖”与百年汉语写作的命运 王春林

 从“垃圾”到“圣杯”——莫言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对中国文学的启示 沈杏培

 从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看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 谢 稚

 从莫言热审视今日中国文化生态 叶祝弟

 莫言的美学及其政治性 张闳

 让中国之光穿越巴别塔——莫言作品的译者及其他 沈娴

 说莫言获“诺奖” 於可训

 从丁玲获“斯奖”到莫言获“诺奖” 王彬彬

 莫言获奖的三重意义 李云雷

 莫言的短篇:“自由”叙述的精神、传统和生活世界 张新颖

三、莫言研究

 莫言创作30年主体意识三度跃迁 贺立华

 小说的读法——莫言的《白狗秋千架》 程光炜

 记忆术:代际隐喻、意识幻象与记忆场——读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 王敏

 自由的诉说:莫言叙事的天籁之声——莫言新世纪10年的小说 黄万华

 世界主义的乡土作家 季红真

 从《红高粱家族》看莫言的世界之路 李晓滨

 莫言的启示 黄发有

 面对历史纠结时的精准与老到——再论莫言《蛙》的文学贡献 栾梅健

 论莫言1985年后中短篇小说的叙事视角试验 王西强

 “写在历史边上”的故事——莫言小说的现代质 温儒敏 叶诚生

 为什么写作?——论莫言创作的乡村立场及其意义 贺仲明

四、媒体之声

 莫言创作“世界”: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写在中国作家莫言获 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之际 潘启雯

 莫言归于莫言,文学归于文学 潘益大

 多谈些文学,少炒些“诺奖”——也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关戈

 莫言之于海上文坛的意义 何振华

 黄河一样的莫言 叶子

 一位“政治正确”的作家 吴子林

 莫言该穿什么衣服领“诺奖” 张闳

 让莫言远离喧嚣 万润龙

 莫言小说的根性之美 李有亮

附录

 把“高密东北乡”安放在世界文学的版图上——莫言先生文学访谈录 莫言 刘琛

 莫言孙郁对话录 姜异新 整理

 莫言:“应该把自己当罪人写” 莫言 河西

 2012年莫言研究资料索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莫言研究年编(2012)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清华主编
译者
编者 张清华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58706
开本 16开
页数 30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80
出版时间 2016-12-01
首版时间 2016-12-01
印刷时间 2016-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67
CIP核字 2016314681
中图分类号 I206.7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9
18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7:3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