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良纲著的《问道科普》是作者多年来从事科普工作的经验总结和反思,主要包括科普之感、科普之路。科普之思、科普之行、科普之余五篇,分别对科普工作的感悟、科普工作的发展历程和走过的道路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书中所收录的文章,都是作者在多年工作中在不同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在集结成书时又做了相应的完善和补充。这本书适合从事科普工作的人员,例如从事科普工作的管理者、实践者、研究者等参考,也适合一般公众阅读。
| 图书 | 问道科普 |
| 内容 | 编辑推荐 季良纲著的《问道科普》是作者多年来从事科普工作的经验总结和反思,主要包括科普之感、科普之路。科普之思、科普之行、科普之余五篇,分别对科普工作的感悟、科普工作的发展历程和走过的道路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书中所收录的文章,都是作者在多年工作中在不同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在集结成书时又做了相应的完善和补充。这本书适合从事科普工作的人员,例如从事科普工作的管理者、实践者、研究者等参考,也适合一般公众阅读。 目录 科普之行——记录科普行程,展示科普精彩 加强科协工作规范性研究的若干思考 科协组织特点的再认识 “互联网+”与科普信息化 科普:以法律的名义 科普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弹指50年科协谱新篇 牢牢把握科学素质建设机遇期 大力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科学会客厅:科普新亮点 社会救灾理念的新标志 重视“新居民”科学素质提升 企业科普场馆建设刍议 感受科普场馆建设的强劲力度 俄罗斯科学传播考察散记 美国旅游散记 琉球旅行观感 科普之思——梳理科普思绪,探求科普奥秘 奥谢罗夫们的启示——谈中外科学家展示的人文之美 城市化背景下的社区科普 大众传媒与科技传播浅议 发挥高校科普资源优势 做好科技传播的若干思考 推进科普与产业的融合 科技工作者是科普主力军 做敲开科学“坚果”的松鼠 “资源枯竭城市”的联想 从“李培刚事件”看科学新闻报道的责任 “日全食”带来的启示 扬起海洋科普的风帆 一场调查引发的思考 低碳:科学生活的新追求 科普之乐——回味科普乐趣,追寻科普梦想 大运河的畅想 我眼中的新加坡 感受吴哥文化魅力 游欧洲五国记略 我喜欢我期待 西柏坡与山海关 感受精彩融入伟大 读懂历史的真实 洗礼 读书之乐 国门的随想 理想之光永放光芒 天安门的联想 老家的回忆 父亲的故事 网络盛开文明之花 生活在有品格的社会 生命微光值万金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问道科普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季良纲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科学普及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10093849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06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00 |
| 出版时间 | 2016-06-01 |
| 首版时间 | 2016-06-01 |
| 印刷时间 | 2016-1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506 |
| CIP核字 | 2016078103 |
| 中图分类号 | N4-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9.75 |
| 印次 | 2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40 |
| 宽 | 169 |
| 高 | 15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6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