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暗夜独行客(雷·布拉德伯里短篇自选集)
内容
编辑推荐

雷·布拉德伯里,美国流行文化的缔造者之一,幻想文坛永远的“邻家大爷”

一位曾摘得美国国家艺术勋章、普利策特别褒扬奖、法兰西文学艺术司令勋章的科幻小说家

他是SFWA大师奖、世界奇幻终身成就奖、布莱姆·斯托克终身成就奖得主,一位在科幻、奇幻、恐怖小说三界都获得终身荣誉的类型文学大师。

《暗夜独行客(雷·布拉德伯里短篇自选集)》收录了《刮脸》、《燃烧的人》、《暗夜独行客》、《跳房子》等短篇小说。

内容推荐

性情古怪的祢先生喜好夜间散步,却因此被捕;想一睹上帝真容的老太太,奋不顾身飞向太空;发胖的畸形秀演员为了保住饭碗,往身上文满了图案;避世于山林中的夫妻,在老屋里发现了一扇秘门……

幻想文学大师雷·布拉德伯里回顾自己六十年创作生涯,亲自挑选出100个最喜爱的短篇故事汇集成册。这些曾发表在《纽约客》《花花公子》《时尚》等知名杂志上的短篇小说,以奇诡的想象力和惊人的叙事技巧,勾画出一个个异彩纷呈的幻想世界。

《暗夜独行客(雷·布拉德伯里短篇自选集)》为其中一册。

目录

刮脸

燃烧的人

暗夜独行客

垃圾工

跳房子

狗是怎么死的?

秘门奇谭

拉斐特,永别了

死人

草坪上的女人

奥康奈尔桥上的乞丐

戈尔韦疯狂一夜

四旬斋的第一晚

劳莱与哈代爱情故事

重磅

亨利九世

记得萨沙吗?

许愿

归途

不速之客

图案人

流放

无处躲藏

试读章节

暗夜独行客

公元2053年11月的一个雾夜,晚上八点,祢雷纳先生走出家门,踏进了这座死寂之城。他双手插在口袋里,脚踩着坑坑洼洼的混凝土人行道,跨过一道道长满草的路缝,在寂静之中向前走。夜行是祢雷纳先生最爱做的事情,他会站在十字街角,注视着被月光照亮的四条长街,决定走往哪个方向。其实他怎么选择都一样,因为此时此刻世界上似乎只剩下他孤身一人。终于,祢雷纳先生做出决定,选中了今晚要走的那条人行道,然后迈开大步。身前的一团团雾气被他撞散,就像雪茄飘出来的烟。

有时候他会连续走好几个小时、好几英里,一直走到午夜才回家。一路上他会见到大大小小的房子,窗户都是暗的,暗窗后面有摇曳不定的微光,像是坟地里闪烁的最弱的萤火虫光——祢先生走在这里,无异于在坟地之中穿行。有些窗户的窗帘还没拉开,在黑夜映衬之下,灰色的鬼魅似乎会在室内的墙上突然现形。一些墓碑似的大楼上还有开着的窗户,里面会传出一阵阵呢喃低语。

祢雷纳先生会停下脚步,侧耳倾听,看两眼之后再继续前行。他走在凹凸不平的人行道上,脚下却没有发出声响,因为多年以前他就很聪明地学会了在夜行时穿上胶底运动鞋。如果他脚踏一双硬跟鞋,一路上就不时会有成群结队的狗向着他吠,随即有些房子会亮起灯来,一些人脸出现在窗口。于是整条街就会被他这个走在初冬夜里的孤独行路人吵醒。

今夜他一路向西,直奔隐海。霜冻的空气如水晶般清澈凛冽,利刃般切割着他的鼻子。寒气令他的肺部像圣诞树一样发光,他能感觉到冷光一亮一灭,每根枝条上都压着看不见的积雪。他的软底鞋踢开地上落叶时发出轻微响声,他听着,心满意足地从齿缝间龇出一声低冷的口哨。他偶尔会拾起一片落叶,在寥寥可数的路灯下驻足细赏叶子的脉络图案,还嗅一嗅上面的铁锈气味。

“屋里的人,还好吗?”他边走边向路两旁的每座房子喃喃低语,“今天晚上四频道、七频道和九频道播什么呢?那些牛仔都赶着去哪儿呢?难道我看到的是美国骑兵部队正翻过下一个山头去救人吗?”

长街寂静,空无一人,只有他的影子在移动,就像苍鹰的影子落在旷野之中。如果他闭上眼睛,在苦寒里纹丝不动地站着,他就能够想象自己身处平原的中心。他俯瞰荒原,那是一片没有风的美国沙漠,方圆千里之内一座房屋也没有,与他做伴的只有一条条街道似的干涸河床。

“现在播什么节目呢?”他一边问那些房子,一边看手表,“晚上八点半了?是时候来一堆各式各样的谋杀案?问答节目?时事讽刺剧?还是一个从舞台上摔下来的喜剧演员?”

那座月白色房屋里传出的一阵模糊声音是欢笑吗?他迟疑了片刻,没有听到别的动静,于是继续向前走。他的脚步突然踉跄了一下,这段人行道特别凹凸不平,混凝土路面已经湮没在花草丛中。这十年里他白天黑夜都坚持行走,已经走了数千里,却从来没有遇上另一个行路人,一个也没有。

他来到一个四叶式立体交叉路口,两条贯穿本市的主干道在这里相交。这里的夜晚一片寂静,可是白天却充斥着惊雷般轰鸣的车流,路上各个加油站都在营业,整座立交桥像一只巨大的虫子沙沙作响。无数只小金龟子在此处掠过,朝着远方家的方向前进,它们竞相争抢着好位置,排气口懒洋洋地吐出微弱的烟雾。可是此刻,这些高速公路也像旱季的小溪,只有清冷的月光笼罩着河床上的石头。

他转入一条小街,然后掉头往回走,朝着家的方向走去。他已经回到自己的街区了,突然有辆车从一个街角拐进来,射出一道圆锥形的强烈白光,把他整个人罩住了。他顿时呆住了,如同一只夜蛾被强光震慑住,随即身不由己地向前,被越扯越近??

一个金属般的声音向他喝道:“站住!就在原地站定!别动!”

他站住了。

“举起双手!”

“可是——”他说。

“举起双手!否则我们就开枪了!”

这当然是警车了。如此稀有的事情也被他碰上,真是不可思议。在这个拥有三百万人口的城市里,现在只剩下一辆警车了,是吧?去年,2052年,是选举年,警队从三辆警车减员成为一辆。犯罪率持续下降,现在已经不需要警察了。所以他们只保留了一辆孤独的警车,任其在空旷的街道上不停游荡。

“你的名字?”警察发出一声金属般的低语。因为被强光晃着眼睛,他看不到车里的人。

“祢雷纳。”他回答道。

“大声点儿!”

“祢雷纳!”

“商人还是从事专业工作?”

“你可以把我算成一个作家吧。”

“无业游民。”警车似乎在自言自语。他被强光镇住,动弹不得,就像博物馆里被钢针穿胸的标本。

“你也可以这样说。”祢先生说道。他已经搁笔多年,因为书籍和杂志早就无人问津。这些坟墓似的房子里,一到晚上就上演一切娱乐。他的思绪又在天马行空了:这些坟墓内部被电视荧屏的光映得一片昏暗,人们枯坐在里面,如同死人一般。电视机发出的灰色或者其他色彩,只能涂抹他们的脸庞,却不能真正照亮他们的内心。

“无业游民。”电子声音发出嘶嘶的杂音,“你在外面干什么?”

“走路。”祢雷纳答道。

“走路!”

“只是走路罢了。”他回答得很简单,可是脸上冷飕飕的。

“走路,只是走路罢了,走路?”

“是的,警官。”

“去哪里?为什么要走路?”

“为了呼吸空气,为了四处看看。”

“你的地址!”

“圣詹士南街十一号。”

“你的房子里面就有空气。你有空调机吧,祢先生?”

“是的。”

“你的房子里面有屏幕用来看节目吧?”

“没有。”

“没有?”警车沉默了,只发出噼啪的杂音。这种沉默本身就是对他无声的指控。

“你结婚了吗,祢先生?”

“没有。”

“单身人士。”炽热强光后的警察声音说道。这时月到中天,在疏落星光的映衬之下更显清亮,而地上的房屋却灰蒙蒙的一片死寂。

“没人要我。”祢雷纳笑道。

“不要主动说话!”

祢雷纳于是在寒冷的夜里等待着。

“只是走路那么简单,祢先生?”

“是的。”

“可是,你还没有解释你这样做的目的。”

“我已经解释过了。我要呼吸空气,四处看看,还有就是,我想走一下。”

“你经常这样做吗?”

“我每晚都出来走,已经许多年了。”

警车停在路中心,它的喉咙——对讲机——发出微弱的嗡嗡声。

“好了,祢先生。”它说道。

“没事了吗?”他彬彬有礼地问道。

“是的。”那个声音说,“过来。”接着是一声叹息,然后啪的一声,警车的后门一下子弹开了。“上车。”

“等一下,我什么也没干啊!”

“上车。”

“我抗议!”

“祢先生。”

他像一个突然醉酒的人,摇晃着向警车走去。他经过车前窗的时候往里瞄了一眼,不出所料,前座没有人,警车里面一个人也没有。P14-19

序言

自序

真不敢相信,我在这短短数十载中竟然写下了如此之多的故事。可另一方面,我也时常好奇其他作家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时间的。

对我而言,写作就如同呼吸一样自然,无须做任何计划或安排,完全是靠本能的驱使。收录在这部短篇集中的所有故事,其灵感都是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刻爆发出来的,我必须立即坐在打字机跟前趁着热乎劲儿把它们一股脑儿地转化成文字。

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报丧女妖》。当时我在爱尔兰为约翰·休斯顿导演的电影《白鲸记》撰写剧本,我们经常在深夜围坐在壁炉前,品尝爱尔兰威士忌。我其实并不很爱喝酒,但他对那酒很喜欢,所以我也跟着喝点儿。有时休斯顿会在把酒言欢时突然停下来,闭上双眼,听寒风在屋外呼啸。然后他会一下子睁开眼睛,用手指着我大喊,说爱尔兰的天空上盘旋着好多报丧女妖,也许我应该出去看看是不是真的,并招呼她们进来。

他总是这样吓唬我,那一幕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里,等我回到美国家中时,最终根据他那怪异行为留给我的灵感写下了这篇小说。

写《汤因比暖房器》则是由于当时我们经常在报纸标题或电视报道中感受到绝望的轰炸,全社会都弥漫着末日将至的气氛。这种情绪不断发酵,可人们却没回过头去想一想它究竟从何而来,又究竟对我们造成了哪些改变。

后来有一天,我终于再也抑制不住这种感觉,决定要做些什么,于是我创造了一个角色来说出我心中的想法。

《劳莱与哈代爱情故事》则是源于我对这对完美喜剧组合一生不变的热爱。

很多年前抵达爱尔兰时,我打开一份《爱尔兰时报》,发现里面有这样一则小小的广告:

今日

仅此一次!

为爱尔兰的孤儿们义演

劳莱与哈代亲自献艺!

我一路狂奔到剧院,幸运地买到了最后一张票,还是前排正当中!大幕卷起,那两位可爱的人儿在台上表演着他们最伟大剧目中最经典的场景。我坐在台下,被惊异和快乐深深地冲击,泪水滑过脸颊。

回到家后,那些情景仍然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我想起有一回一个朋友带我去了一段阶梯旁,就是劳莱和哈代扛着钢琴爬上去的那段,结果他们却是被钢琴赶了下来。于是我让故事继续。

《暗夜独行客》是《华氏451》的先兆。我在五十五年前曾经和一位朋友共进晚餐,饭后我们决定沿着洛杉矶的威尔夏大道走一走。可是没过几分钟,我们就被一辆警车拦了下来。警官问我们在做什么。我回答他:“把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的前面。”我显然回答错了。警官怀疑地看着我,因为当时人行道上空无一人——整个洛杉矶都没人会在这条道上散步。

我回到家,为此事恼火不已,想不通为什么连散步这么简单而自然的行为都会被制止。于是,我写下了一篇发生在未来的故事,某位行人因为散步而遭到拘捕,并被处决。

几个月后,我又让那位独行客在晚上散步,并安排他在拐角处遇见了一位名叫克拉丽斯·麦克莱伦的女孩。九天后,中篇小说《消防员》诞生了,它后来被扩展成了《华氏451》。

《垃圾工》的灵感来源于1952年初洛杉矶报纸上的一则新闻,当时市长宣布,如果有原子弹击中洛杉矶,那么死难者的尸体将由垃圾清扫工负责处理。他的这番言辞令我怒不可遏,于是我坐下,抒发出胸中怒火,写成了这个故事。

《军令如山》也源自现实。许多年前,我有时会在下午跟朋友一起到国宾酒店的泳池里游泳。那位泳池看管者严厉得几乎不近人情,总会让他年幼的儿子站在泳池边,向他灌输关于人生各式各样的死板规矩。我一天天看着那无止无休的说教,忍不住幻想在未来的某一天,他那乖巧的儿子会突然奋起反抗。我坐在桌前,脑海里酝酿着这似乎注定要出现的一幕,写下了这个故事。

《拉斐特,永别了》基于一个真实而悲惨的故事,那是我家隔壁的一位老电影摄影师讲给我听的。他偶尔会到我家来做客,喝上一杯红酒。他告诉我,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最后几个月里,他曾是拉斐特飞行队的成员。回想起自己曾经击落德国双翼飞机时他不禁潸然泪下,那些年轻帅气的士兵死前的面容多年以后仍然在他心头徘徊不去。我无力帮他做任何事,唯有用手里的笔让他获得些许慰藉。

《夏天奔跑的声音》的诞生也实属偶然。我当时正坐在大巴上穿过西木村,一个小男孩突然跳上车,把钱塞进投币箱里,从车厢前头跑到我对面的座位上一屁股坐了下来。我无比羡慕地看着他,心想,天哪,要是我有他这身活力就能每天都写一个短篇故事,每晚写三首诗,每月完工一部小说。我低头看向他的脚,发现那活力是有原因的,他穿了一双显眼的新网球鞋。我突然记起在自己成长中的那些特殊的日子。每年刚一入夏,父亲就会带我到鞋店,给我买一双崭新的网球鞋,让我焕发出全世界的能量。我当时在车里就恨不得能马上到家,坐下来写个关于小男孩盼望一双新网球鞋,好在夏日里纵情奔跑的故事。

写《上周一的大碰撞》是因为我当时在都柏林随手买了一份《爱尔兰时报》。报上登着一条可怕的新闻——1953年全年,爱尔兰总共有375名骑车人在事故中丧生。我想,这是多么不可思议啊。我们在美国很少会读到这样的新闻,通常是人们在汽车类交通事故中遇难。接着读下去,我发现了原因所在。在爱尔兰境内有一万多辆自行车,人们总是会以每小时四十至五十英里的速度骑行,然后迎面相撞,所以当头部受到撞击时,必然会遭受严重的颅骨损伤。我想世界上没人知道这一点!也许我应该写个故事出来。于是就那样做了。

《夏伊洛之战的鼓手》的灵感来源于《洛杉矶时报》上刊登的某个小演员的讣告,那个演员名叫奥林·豪兰,我看过他出演的很多部电影。讣告中提及他的父亲是夏洛伊之战的鼓手。那些言辞伤感而充满魔力,引我回想起往日岁月,使我立即决定用打字机把心中的感悟写下来,于是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我写出了这篇故事。

《亲爱的阿道夫》的缘起则更加简单。我在某天下午路过环球影城,遇见一位身穿纳粹制服,脸上还黏着希特勒胡须的群众演员。我不由得设想当他在影城附近或大街上走来走去时会发生什么事,人们看到跟希特勒相貌如此相仿的人会作何反应。当晚那篇故事写成了。

从来都不是我支配我的故事,而是那些故事支配着我的双手。每当新的灵感出现时,它们都会命令我赋予它们声音、形态与生命力。正如我在这些年中对其他作家建议的那样:大胆从悬崖上跳下去,在下落的过程中再想法给自己插上翅膀。

在过去六十多年的岁月里,我跳过无数次悬崖,在打字机前头苦思冥想如何给故事加上结尾,好让结局不至于太过突兀。而在刚刚过去的那几年里,我回顾了自己少年时站在街角卖报纸,每天写作的日子,意识到自己当年竟然那么努力。我为什么会那么做呢,为什么会不厌其烦地一次次从悬崖上跳下去?

答案还是那句陈词滥调:出于热爱。

当时的自己不顾一切往前冲,全心全意地热爱那些书籍、作者和图书馆,专注于练就自己,而根本没留意到我只是个身材矮小、其貌不扬、天赋欠缺的少年。也许,在脑海中的某个角落里,我是知道的。可我仍然坚持不懈地去写,去创造,那动力就像血液在我体内奔涌,至今未怠。

我总是幻想着有一天,当我走进图书馆在书架上翻找图书时,能看到印着自己名字的书跟莱曼·弗兰克·鲍姆或埃德加·赖斯·巴勒斯的作品摆放在一起,上层书架上还有其他名家的著作,比如说埃德加·爱伦·坡、赫伯特·乔治·威尔斯还有儒勒·凡尔纳。我深深地热爱着他们以及他们笔下的世界,而其他作家像是萨默塞特·毛姆和约翰·斯坦贝克则使我热情满满,在这些贵客的陪伴下,我早已忘记自己是《巴黎圣母院》里的那个驼背的钟楼怪人。

然而随着时间一年又一年流逝,我褪去青涩,终于成了一位短篇小说作家,成了散文家、诗人和剧作家。我花了几十年的时间不断褪去旧的自我,是热爱在一路上召唤我前行。

在这本短篇集中,你将读到在我漫长写作生涯里颇具代表性的故事。我深深感念往昔岁月以及激励我不断前进的那份热爱。当我看着这本书的目录时,眼里充满泪水,这些亲爱的朋友们啊——这些活在我想象中的恶魔与天使。

他们都在书里了。这是一本精彩的合集,希望你们也能喜欢它。

雷·布拉德伯里

2002年12月

书评(媒体评论)

布拉德伯里的叙事才华重塑了我们的文化,拓展了我们的世界。

——巴拉克·奥巴马,第44任美国总统

在科幻、奇幻和想象力的世界中,他是不朽巨人。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著名电影导演

如果没有雷-布拉德伯里,我们生活的世界便少了一道风景。

——尼尔·盖曼,著名奇幻小说家

将现代科幻领入主流文学领域的最重要人物。

——《纽约时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暗夜独行客(雷·布拉德伯里短篇自选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雷·布拉德伯里
译者 夏笳//曹浏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320337
开本 32开
页数 3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1
出版时间 2016-03-01
首版时间 2016-03-01
印刷时间 201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6
CIP核字 2016029904
中图分类号 I712.45
丛书名
印张 10.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0
14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Don Congdon Associates Inc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4:2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