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乡愁》是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诗人、文化学者熊召政在北京大学、人民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大等知名学府、故宫博物院以及各类文化活动中演讲稿的结集,文章有《楚人的文化精神》《权谋文化的批判》《历史观与主旋律创作》《重建诗意的生活》《禅是中国的智慧》等篇章,议题涉及历史、文学、人生、社会、生活等方面,充满着真知灼见,闪耀着智慧的火花,渗透着忧患的意识。
图书 | 历史的乡愁(中国文化演讲录) |
内容 | 编辑推荐 《历史的乡愁》是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诗人、文化学者熊召政在北京大学、人民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大等知名学府、故宫博物院以及各类文化活动中演讲稿的结集,文章有《楚人的文化精神》《权谋文化的批判》《历史观与主旋律创作》《重建诗意的生活》《禅是中国的智慧》等篇章,议题涉及历史、文学、人生、社会、生活等方面,充满着真知灼见,闪耀着智慧的火花,渗透着忧患的意识。 内容推荐 《历史的乡愁(中国文化演讲录)》是熊召政先生在北京大学、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知名学府进行演讲的讲稿结集,涉及历史、文学、人生、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这些演讲,是作者多年来读书与思考的成果,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渗透着忧患的意识,比如作者对当今社会拜金主义的盛行、传统文化的断裂、敬畏感的丧失等社会问题的深切忧虑,传达出一位历史学家与作家的担当意识:让历史复活,使今天的人们能够从遥远的过去审视当下,洞察未来。 目录 楚人的文化精神 重建诗意的生活 权谋文化的批判 紫禁城与皇家文化 让历史复活 张居正与万历新政 张居正悲剧的意义 我的忧患人生 文人与商人 作家的责任 史实精神与当代意识 历史观与主旋律创作 关于辛亥革命的几点思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中国的读书人 禅是中国的智慧 试读章节 权谋文化的批判 一 同学们,我今天在这儿和大家交流,谈谈文学,我觉得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刚才校领导给我介绍地质大学,他非常自豪地告诉我,地质大学自成立五十三年以来,出了二十三个院士。现在我们国家年纪最大的院士有九十三岁高龄,就是我们学校的。所以我想在地质大学给你们这些学工科、理科的学生们来谈文学,可能会有一些智慧的火花出现。为什么呢?我从初学写作时开始,就一直喜欢倾听文学圈外的意见,他们往往是客观的,纯粹以读者的身份来阅读你的文学作品,谈他们的看法和他们欣赏的一些人物、一些故事。昨天校领导问我来给同学们讲什么,我想了想,便说讲一讲中国的权谋文化。这个题目对同学们来讲,可能有点生疏,但我想,谈一谈还是有现实意义。我谈权谋文化,当然不是泛谈,而是结合我创作《张居正》这部历史小说的感受来谈这个问题。 近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即如何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里面有很多很多分支。权谋文化属于政治的范畴,是其中一个分支,而且是重要的分支。这两年,“国学”这两个字被知识界谈得多了,国学与传统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回事。只不过国学更偏重于形而上的思辨的学问,而传统文化却要宽泛得多,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民俗风情、典章制度等等,都可纳入传统文化的范畴。这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的国学是逐步衰落的状态,这种衰落是有很多原因的。所以我有一次讲,国学的日渐式微,表示了传统文化的断层的出现。这对于实现我们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甚至于我们两岸的统一,都是不利的。大陆与台湾,虽然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现在存在着两个政治实体,但两岸文化的脐带却是相同的,都是炎黄子孙,都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我经常说,只要文化是趋同的,任何分裂行为最终都不会得逞。认祖归宗,首先认的就是文化。振兴中华,首先就应该振兴中华文化。这个题目很大,今天就不在这里多讲了,我还是通过《张居正》来谈谈中国的权谋文化。 我先给同学们讲一讲张居正这个人,就是我的小说《张居正》的主人公。我曾经在西安交通大学与同学们做过一次交流,有一个女同学说:“你来之前我还不知道张居正是谁。”我听了以后,觉得这位女同学很可爱,因为她很率真。现在的年轻人,大都不读历史了。为什么呢?她不必要知道张居正,她可以知道超女,因为这是电视上每天都有的。电视一宣传,超女的粉丝就多了。张居正不可能在现代传媒中每天与观众见面,他只能藏身于我们的线装书中。但是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功绩非常之大,他领导了1572年开始的一场万历新政改革。这一场改革同今天的改革有很多相似之处,就是非常关注老百姓的利益,关注经济领域中的诸多弊端,以及如何去解决这些弊端,从而让老百姓在改革中真正得到实惠。这是一个封建时代难得的有清醒认识的政治家,也是从商鞅开始,一直到清代光绪这两千多年来,所有封建时代政治家进行的改革中最成功的一次。完全可以说,张居正推行的万历新政为今天的改革提供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范例。因此我在长期研究过程中,觉得张居正这个人了不起。另外还有一点乡情在起作用,因为张居正是湖北人,我也是湖北人。我们之间隔了四百多年,可是这并不要紧,心与心的相契,是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我在写他之前,曾到他坟前去凭吊,那是1998年清明节,他的坟在荆州城外,非常破败。我们在清明节祭扫祖先,会把祖坟整理得很好。可是,他却被历史、被人们遗忘了。所以当时我有一种苍凉感,我觉得我有责任让张居正复活在中国的历史中。当时在他坟前,我就想到了唐代诗人杜甫经过荆州的时候,写下的缅怀宋玉的诗。宋玉的故居传说也在荆州,可是杜甫什么都没有找到,所以他吟唱道:“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什么意思呢?他说我现在想寻找宋玉,可是我什么都没有找到。我所有的想法,对他的追思,也像这些落叶一样漂泊无依。尽管这样,但是你宋玉的风流儒雅,你当年的忧患意识,依然是我的楷模。当时,我站在荒坟前对张居正的追念,如同杜甫对宋玉的追念,是隔代的精神交流,是心灵的碰撞。 在《张居正》这部书中,我除了浓墨重彩地描绘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的种种艰难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侧面,就是我始终是以清醒的态度来批判皇权的。我的志向是为中国所有的有利于民族复兴、为人民谋福祉的人树碑立传。《张居正》之所以能获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大约与我的这种追求与写作态度有关。因此,我非常珍惜专家与读者对我的肯定。我在写作《张居正》时接触并研究了大量的史料,其中作祟于政坛的以皇权专制为主导的官场的权谋文化,引起我长久的反思和批判。 P28-31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历史的乡愁(中国文化演讲录)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熊召政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138652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3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50 |
出版时间 | 2016-10-01 |
首版时间 | 2016-10-01 |
印刷时间 | 2016-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42 |
CIP核字 | 2016224969 |
中图分类号 | C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陕西 |
长 | 250 |
宽 | 170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