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散文经典》介绍:沈从文的小说自是经典,而其散文亦摇曳多姿,自然流畅,颇为可观。如前面所言,沈从文是一位行走大地的歌者。读者眼前的这本散文选集便是歌声的集萃,它们来自北平的陋室,来自湘西的小船,来自昆明的云影,来自晨曦初露时的憧憬,来自暮色苍茫问的怀念。它们或清圆婉转,令人陶醉;或飘忽渺茫,引人遐思;或别有忧愁。教人怅惘。不一而足,难以枚举,且听歌吟。
图书 | 沈从文散文经典(珍藏版)/中国现代名家经典 |
内容 | 编辑推荐 《沈从文散文经典》介绍:沈从文的小说自是经典,而其散文亦摇曳多姿,自然流畅,颇为可观。如前面所言,沈从文是一位行走大地的歌者。读者眼前的这本散文选集便是歌声的集萃,它们来自北平的陋室,来自湘西的小船,来自昆明的云影,来自晨曦初露时的憧憬,来自暮色苍茫问的怀念。它们或清圆婉转,令人陶醉;或飘忽渺茫,引人遐思;或别有忧愁。教人怅惘。不一而足,难以枚举,且听歌吟。 内容推荐 沈从文的小说自是经典,而其散文亦摇曳多姿,自然流畅,颇为可观。沈从文是一位行走大地的歌者。渎者眼前的这本散文选集便是歌声的集萃,它们来自北平的陋室,来自湘两的小船,来自昆明的云影,来自晨曦初露时的憧憬,来自暮色苍茫间的怀念。它们或清圆婉转,令人陶醉;或飘忽渺茫,引人遐思;或别有忧愁,教人怅惘。不一而足,难以枚举,且听歌吟。 《沈从文散文经典》共分五辑,分别为:“生命自述”、“北平怯步”、“湘西摇橹”、“云南看云”和“暮色怀人”。第一辑“生命自述”,文章均取自《从文自传》,是沈从文对自己早年生命经历的讲述。第二辑“北平怯步”,所选取的是沈从文早期的散文,以其20世纪20年代的创作为大端。第三辑“湘西摇橹”,文章选自《湘行散记》和《湘西》两本散文集。这两本集子成书于30年代,是沈从文两次还乡的产物,颇负盛名,堪称经典,被一致认为是他散文的最高成就,故而从中选录的篇目最多。第四辑“云南看云”,所选取的是沈从文在昆明时期的创作,以20世纪40年代中前期为主要,是为沈从文散文风格变异的时期,其走向了“抽象的抒情”。 世间人心自是不易辨识,而认识自我却又谈何容易。先生天赋卓越,常怀悲悯,一生坎坷,漂泊各处,所闻颇广,所思极深,人世这本“大书”怕是早已读破,其人其文都是值得信赖的。 目录 导论 生命自述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辛亥革命的一课 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 女难 一个大王 北平怯步 一封未曾付邮的信 狂人书简——给到×大学第一教室绞脑汁的可怜朋友 到北海去 小草与浮萍 一天 生之记录 游二闸 由达园致张兆和 湘西摇橹(湘行散记·湘西) 湘行散记 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 桃源与沅州 鸭窠围的夜 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 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 箱子岩 五个军官与一个煤矿工人 老伴 虎雏再遇记 滕回生堂今昔 湘西 常德的船 沅陵的人 沅水上游几个县份 凤凰 云南看云 昆明冬景 云南看云 水云——我怎么创造故事,故事怎么创造我 绿魇 白魇 黑魇 暮色怀人 三年前的十一月二十二日 一个传奇的本事 不毁灭的背影 悼靳以 忆翔鹤——二十年代前期同在北京我们一段生活的点点滴滴 友情 沈从文年表(1902—1988) 试读章节 辛亥革命的一课 “小东西,怕不怕人头,不怕就同我出去。” “不,我想看看。” 于是我就在道尹衙门口平地上看到了一大堆肮脏血污人头。还有衙门口鹿角上、辕门上,也无处不是人头。从城边取回的几架云梯。全用新毛竹作成(就是把一些新从山中砍来的竹子,横横的贯了许多木棍),云梯木棍上也悬挂许多人头。看到这些东西我实在稀奇,我不明白为甚么要杀那么多人。我不明白这些人因甚么事就被把头割下。我随后又发现了那一串耳朵,那么一串东西,一生真再也不容易见到过的古怪东西!叔父问我:“小东西,你怕不怕?”我回答得极好,我说不怕。我原先已听了多少杀仗的故事,总说是“人头如山,血流成河”,看戏时也总说是“千军万马分个胜败”,却除了从戏台上间或演秦琼哭头时可看到一个木人头放在朱红盘子里托着舞来舞去,此外就不曾看到过一次真的杀仗砍下甚么人头。现在却有那么一大堆血淋淋的从人颈脖上砍下的东西。我并不怕,可不明白为甚么这些人就让兵士砍他们。有点疑心,以为这一定有了错误。 为甚么他们被砍?砍他们的人又为甚么?心中许多疑问,回到家中时问爸爸,爸爸只说这是“造反打了败仗”,也不能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我当时以为爸爸那么伟大的人,天上地下知道不知多少事,居然也不明白这件事,倒真觉得奇怪。到现在我才明白这事永远在世界上不缺少,可是谁也不能够给小孩子一个最得体的回答。 这革命原是城中绅士早已知道,用来对付镇箪镇,和辰沅永靖兵备道两个衙门里的旗人大官同那些外路商人,攻城以前先就约好了的。但临时却因军队方面谈的条件不妥,误了大事。 革命算已失败了,杀戮还只是刚在开始。城防军把防务布置周密妥当后,就分头派兵下乡去捉人,捉来的人只问问一句两句话,就牵出城外去砍掉。平常杀人照例应当在西门外,现在造反的人既从北门来,因此应杀的人也就放在北门河滩上杀戮。当初每天必杀一百左右,每次杀五十个人时,行刑兵士还只是二十人,看热闹的也不过三十左右。有时衣也不剥,绳子也不捆缚,就那么跟着赶去的。常常有被杀的站得稍远一点,兵士以为是看热闹的人就忘掉走去。被杀的差不多全从苗乡捉来,胡胡涂涂不知道是些甚么事,因此还有一直到了河滩被人吼着跪下时,才明白行将有甚么新事,方大声哭喊惊惶乱跑,刽子手随即赶上前去那么一阵乱刀砍翻的。 这愚蠢残酷的杀戮继续了约一个月,才渐渐减少下来。或者因为天气既很严冷,不必担心到它的腐烂,埋不及时就不埋,或者又因为还另外有一种示众意思,河滩的尸首总常常躺下四五百。 到后人太多了,仿佛凡是西北苗乡捉来的人都得杀头,衙门方面把文书禀告到抚台时大致说的就是“苗人造反”,因此照规矩还得剿平这一片地面上的人民。捉来的人一多,被杀的头脑简单异常,无法自脱。但杀人那一方面知道下面消息多些,却有点寒了心。几个本地有力的绅士,也就是暗地里同城外人沟通却不为官方知道的人,便一同向道台请求有一个限制。经过一番选择,该杀的杀,该放的放。每天捉来的人既有一百两百,差不多全是四乡的农民,既不能全部开释,也不能全部杀头,因此选择的手续,便委托了本地人民所敬信的天王。把犯人牵到天王庙大殿前院坪里,在神前掷竹筊,一仰一覆的顺筊,开释,双仰的阳筊。开释,双覆的阴筊,杀头。生死取决于一掷,应死的自己向左走去,该活的自己向右走去。一个人在一分赌博上既占去便宜四分之三,因此应死的谁也不说话,就低下头走去。 我那时已经可以自由出门,一有机会就常常到城头上去看对河杀头。每当人已杀过赶不及看那一砍时,便与其他小孩比赛眼力,一二三四计数那一片死尸的数目。或者又跟随了犯人,到天王庙看他们掷筊。看那些乡下人,如何闭了眼睛把手中一副竹筊用力抛去,有些人到已应当开释时还不敢睁开眼睛。又看着些虽应死去,还想念到家中小孩与小牛猪羊的,那分颓丧那分对神埋怨的神情,真使我永远忘不了。也影响到我一生对于滥用权力的特别厌恶。 我刚好知道“人生”时,我知道的原来就是这些事情。 第二年三月本地革命成功了,各处悬上白旗,写个“汉”字,小城中官兵算是对革命军投了降。革命反正的兵士结队成排在街上巡游。外来镇守使,道尹,知县,已表示愿意走路,地方一切皆由绅士出面来维持,并在大会上进行民主选举,我爸爸便即刻成为当地要人了。P20-21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沈从文散文经典(珍藏版)/中国现代名家经典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沈从文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682230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3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5 |
出版时间 | 2016-10-01 |
首版时间 | 2016-10-01 |
印刷时间 | 2016-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84 |
CIP核字 | 2016212674 |
中图分类号 | I266 |
丛书名 | |
印张 | 2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西 |
长 | 240 |
宽 | 165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