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论孔子
内容
试读章节

  学而篇第一

(共十六章)

1.1

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

孔子说:“人先学,然后适时练习所学的知识,这不也是很愉悦吗?朋友从远方来访问我,这不也是很快乐吗?他人不理解我,但我不怨恨他人,这不也是君子吗?”解析

一、学习。

1.谁在学习?这当然是人。人不是靠本能而是靠学习才能成为人。学是学为人,人是学成人。这可见学习对于人之为人的重要性。但此处的学习之人并非一般的人,而是特别的人,即要成为君子之人。

2.何谓学习?学是仿效,学生仿效老师,把不知道的变为已知道的,从而获得知识。习是反复练习已学习的知识,使之熟悉和巩固。习尚不是行。当所学习的知识转化到生活当中去的时候,它就成为了行,也就是实践。

3.学习什么?这包括了一切可学的知识,也就是关于万事万物的知识。但孔子所传授的知识主要是六艺,亦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有术也有道,但道是学习的根本。

4.所悦何事?悦是喜悦。它既是一种肯定性的情态,如兴高采烈;也是一种主动性的意向,也就是为某物而喜悦。这里指的是学习的喜悦。人通过学习获得了知识,达到了人与道的合一。人之所以乐道,是因为爱道。乐是爱之乐。

二、朋友。

1.谁是朋友?同窗为朋,同志为友。朋友是友爱之人。人之所以成为朋友,是因为人是同道。道为朋友共同所爱,是朋友之间的纽带。正是道使陌生的人成为了相爱的人。

2.何谓远来?远来是远离者的走来。所谓远就是分离,所谓来就是聚集。

3.所乐何事?乐是快乐。快乐与喜悦相较,后者是内在的,前者是外在的。快乐的情态是由内形诸外的喜悦,其意向是远来的友人。所乐何事?人与友人相聚。

三、他人。

1.谁是他人?他人是与我相关的人,但不是与我同道的人,因此他人不是朋友。

2.不知什么?他人不知道我,也就是不理解我的所作所为。不知甚至会导致误解和曲解。

3.不愠何意?愠是怨恨,是与爱、喜悦和快乐相反的否定性的情态和意向。当他人不知道我时,我的一般反应就是怨恨。但作为一个君子,人就应该与这种一般的反应相区分,不去怨恨。通过对于怨恨的否定,人能够自己规定自己,而成为自己的主人。

四、君子。  君子既可指位高者,也可指德高者。孔子一般指德高者,即具有仁、智、勇等美德。君子是孔子的理想人物。

1.2

有子日:“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

有子说:“一个人为人,能孝敬父母和尊敬兄长,但他喜好冒犯上级,这是很少的;一个人不喜好冒犯上级,但喜好作乱,这是没有的。君子从事于根本,根本建立了,道路就生成了。孝悌就是实行仁道的根本吧!”解析

一、孝悌。

1.孝是子女对于父母的爱。悌是弟妹对于兄姊的爱。这种爱都是基于血缘关系的爱,同时也是一种由下对上的爱。因此,孝悌包括了顺从。

2.一个孝悌的人顺从父兄,也会服从上级和规则,因此不会犯上作乱。犯上是下级对于上级权威的冒犯,作乱是个人对于社会规则的破坏。

二、为仁。

1.仁是爱。它不仅是爱之心,而且也是爱之言、爱之行。仁是人的本性的最高规定。为仁是实践仁,是爱之行。

2.孝悌是为仁之本。这在于为仁包括了三个基本环节。第一,亲亲。这是爱自己的亲人,其中尤其是孝悌。第二,仁民。(P3-6)

后记

关于本书的问世,我要感谢人民出版社乔还田先生、陈鹏鸣先生和洪琼先生,他们为本书纳入出版计划付出了努力;感谢孔子第七十四代孙孔可立(繁儒)先生,他为本书题写了书名;感谢湖北美术学院肖世孟先生,他为本书搜集了图片;感谢湖北社会科学联合会高思新先生,他为本书的打字稿进行了校对;感谢武汉雷春龙先生和雷利平女士,他们为本书的写作和出版提供了许多帮助;感谢武汉张凡枝女士、徐忠玉先生、姚海泉先生、彭卫国先生、杨凯军先生、黄腾先生、荣先明先生、左艾甫先生等,他们以不同的方式为本书作出了贡献。

彭富春

2016年春于武汉大学

目录

第一部分 《论语》译解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日篇第二十

第二部分 《论语》论述

 第一章 道

 第二章 天命

 第三章 礼乐

 第四章 学习

 第五章 知

 第六章 言与行

 第七章 为仁

 第八章 为政

 第九章 成人之道

 第十章 边界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由彭富春所著的《论孔子》一书创造性地对孔子的思想及其代表性著作《论语》进行了新的诠释,图文并茂,痞言优美,以清晰明白的方式阐发出深刻的哲理。首先,基于《论语》原文,对其进行了忠实的现代汉语翻译,译文注重了语法、逻辑和修辞的完美表达。其次,对于《论语》篇章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不仅阐释了各章的核心思想,而且揭示了其内在关联。再次,在解读《论语》的基础上,富有新意地重构了孔子怠想的整体。孔子学说的核心是道。其道分为天道和人道。天道是天命。人道的根本就是仁爱之道。但仁道的意义实际上是生成之道。人不仅要学道,思道,而且要行道,最终要成为有道之人,亦即君子或圣人。最后,还指出了孔子思想的边界,分辨了其死的东西和活的东西。其死的东西是无个人自由,其活的东西是让天下仁爱。当代思想的任务之一,就是让活着的孔子说出我们时代的智慧箴言。

全书共分为两个大的部分:第一部分《论语》译解,第二部分《论语》论述。其中,译解部分包括:1.原文。2.译文。3.解析。论述部分包括:1.重构。本书将揭示孔子思想整体。《论语》二十篇作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显然具有碎片的性质。本书将寻找出贯穿整个文本的主线,并重构其内在结构。2.区分。本书将描述孔子思想的边界。孔子思想作为儒学的主干,影响中国历史两千多年。但其思想有死的东西和活的东西。本书将分辨其精华和糟粕,从而为当代思想的建设提供思想源泉。3.创新。对于孔子思想的继承的关键是创新。这就必须考虑到在二十一世纪,孔子还能给我们言说什么。

编辑推荐

由彭富春所著的《论孔子》一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诠释了孔子的思想及其代表性著作《论语》。本书特色:1.本书的现代汉语翻译将参照古今《论语》译注本,但显现自身特性。译文力求信达雅,做到语法、逻辑和修辞三方面的完美。2.本书的解析将揭示《论语》每一篇章的话语的关键和结构,尤其是要分析其关键语词的意义。如什么是仁?什么是智?本书将非常明晰地将其意义揭示出来。3.本书的论述不同于时下关于孔子或儒学的两种立场:片面的肯定(保守主义)和片面的否定(自由主义)。本书将去掉各种偏见,如实地描述孔子思想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论孔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彭富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158341
开本 16开
页数 4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20
出版时间 2016-04-01
首版时间 2016-04-01
印刷时间 2016-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74
CIP核字 2016029840
中图分类号 B222.2
丛书名
印张 28.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2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3:3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