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少年维特之烦恼(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内容
编辑推荐

《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出版进一步奠定了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在文坛的崇高地位,从此,他也像自己笔下的著名人物维特一样,成为人们崇拜和敬仰的偶像。《维特》不仅使歌德名扬四海,而且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变了歌德的命运。魏玛公国的年轻公爵卡尔·奥古斯特慕名邀请歌德去他的国家,并委以重任。随后的10年中,年轻的歌德在政治上大显身手,成为魏玛宫廷里举足轻重的人物。

内容推荐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著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介绍:主人公维特是一个出身市民阶层的青年,向往自由、平等的生活,保守腐败的官场、庸俗屈从的市民、势利傲慢的贵族,使他和周围的现实不断发生冲突,他自己又陷入毫无希望的爱情之中,这使得多愁善感、愤世嫉俗的主人公为理想的破灭而悲伤哭泣,愤而自杀,以示抗议。

目录

上卷

1771年5月4日至30日的信:

到达并入住乡下——春天——荷马——老百

姓——画画——田园风光——可爱的青年农民

1771年6月16日和19日的信:

乡村舞会——绿蒂

1771年6月21日至7月26日的信:

渴望——同绿蒂一起拜访牧师——多次同绿

蒂在一起——日益增长的情欲

1771年7月30日至8月12日的信:

阿尔贝特到达——内心动摇——同阿尔贝特

谈自杀——一个姑娘自杀的故事

1771年8月15日至9月10日的信:

渴望永恒和死亡——日益绝望——决心离

开——夜间与绿蒂、阿尔贝特谈死亡

下卷

1771年10月20日至1772年5月5日的信:

在特使馆——对繁文缛节和贵族傲慢不满——

绿蒂和阿尔贝特结婚——对绿蒂的激情不减——

贵族社会里的病态——递交辞呈——离开

1772年5月9日至6月侣日的信:

重游故乡——在侯爵处;令人不满的现状——

决定向感情让步,去见绿蒂

1772年7月29日至9月15日的信:

再次拜访绿蒂和阿尔贝特——爱给予人权力

吗?——不幸的青年农民——砍掉胡桃树

1772年10月10日至12月6日的信:

莪相——只还有感受和激情——持续的自杀

念头——冬天找花甚荒唐——死亡和宗教的存在

编者致读者(12月12日至20日的结果)

转向悲惨结局的报告:

维特内心孤独——长工是杀人犯——“我们

都没救了!”——“我的神志紊乱如麻”——决心

自杀——准备过圣诞——绿蒂请求他在圣诞节前

不要再来——但是维特仍然去找她,晚上同绿蒂

单独在一起

念莪相诗

关于维特生命的顶点和结束:

维特拥抱绿蒂——分别——维特请求借手

枪——阿尔贝特与绿蒂不和——绿蒂根据阿尔贝

特的指示给手枪——维特给绿蒂的诀别信——维

特之死和安葬

试读章节

1771年5月4日

要离开了,简直太高兴了!我亲爱的朋友,人心是个什么玩意儿!离开你,我的挚爱,让我这般难以割舍,又无比快活!我知道你会原谅我。莫不是命运的有意捉弄,让我产生其他依恋,而这些依恋每时每刻都困扰着我的心,让我心生恐惧?可怜的利奥诺!我是无辜的。我喜欢她妹妹任性时的洒脱,那种别样的魅力,但这股热情又让那可怜的心忧郁纷繁,难道是我的错?可是——我真的很无辜?难道我就没有顺水推舟似的默许她对我的情意?每次她向我袒露真情,我何尝不是满心欢喜?虽然这事不尽好笑,但总引得朋友们哄笑。难道我真的没有……唉,人啊,到底是个什么生物,竞能惹得如此埋怨!亲爱的朋友,我保证,我保证彻底改变,不再像以前那样,不再动不动就怨天尤人地唠叨命运馈赠的那点不幸。我很享受现在的时光,过去的已经结束,就让它过去吧。当然,我亲爱的朋友,你是对的。莫不是人们费尽心力地发挥想象,拼命地回忆往日的不幸,上帝就不会知道为什么把人造成这副样子,倒不如心平气和地着眼于现在,人们的痛苦自然也会减少许多。

你若能告知我的母亲,我会处理好她交代的事,并且尽快给予回复,那便再好不过。我和姑姥姥①已经谈过,我发现她远不是家里讲的那个邪恶的妇人。在我看来,她为人善良,身材健美,很有精气神儿。我向姑姥姥转达了母亲的抱怨,关于那部分暂扣下来未分配的遗产,姑姑也向我解释了理由和动机,以及她在什么条件下才肯将全部遗产尽数交出,其数量远比我们要求的更多——总之,我现在还不打算就这件事讲点什么,但请告诉我母亲,一切都会好起来。亲爱的朋友,我再次发觉因为一件小事造成的误解和无奈可能会比世间的诡计和恶毒来得更为复杂。但至少,后两者的确少见。

接下来在这里度过的时光,倒让我觉得挺满足。徜徉在这乐园里,孤寂好似治愈我心灵的一剂良药;丰富多彩的青春佳季时常为我颤抖的内心送去温暖。每棵树,每排灌木簇拥着朵朵盛放的花儿,真想变成金龟子,飞落到芳香四溢的花海中,采撷蜜汁,汲取养分。

小镇本身并不讨人喜欢,但从另一方面看,却有着妙不可言的天然美景。或许正是如此,已故的M伯爵才决定在山丘上建一座花园②,山丘的斜坡各式各样,相互交错,形成一座座惬意静谧的山谷。花园装饰简单。走进去的一刹那,你的整个身心都会为之愉悦,或许正是这颗孤寂落寞的心造就了此番美景,而不是出自什么设计精良的园艺工人之手。看着这个破旧不堪的亭子,我不免潸然泪下,这里曾是伯爵最爱的地方,而今亦成为我的牵挂。不久之后,我将拥有这座花园。这些天,园艺工人也渐渐和我亲热起来,他也没有借口不这样做,毕竟这事儿,他也不吃亏。

5月10日  一种平和的安逸占据整个心灵,亦如甜蜜的春天的早晨一般,我的心彻底为之折服。孤独的我尽情地享受生活的美好,而这些快乐和美好就像特意为我准备似的。亲爱的朋友,我很快乐,完全沉浸在岁月静好的年华里,结果我的艺术创作出现了困境。现在的我不能画画,连一根线条也勾勒不出,即便如此,我还是觉得这时候的我比起任何时候,更有资格成为一名画家。当可爱的山谷蒸腾出袅袅青烟,太阳高悬在天边,几束光线不动声色地穿过黑暗的森林,调皮地潜入山中圣地时,我静静地躺在溪边的草地上,俯身低下头,耳朵紧贴着地面,小心翼翼地观察各种各样的小草丛;每当我细心体味这个丰富多彩的小世界,不计其数的小虫子和飞蛾随风飘来,它们的外形各式各样,其中很多我连名字都叫不出,但这一切仿佛与我的心灵更为契合。我感受到造物主的存在,他按照自己的样貌创造了我们,感受到他的气息,充满永恒的欢愉,正是这些温暖的力量将我们聚集在这里,我亲爱的朋友!如果眼前之景略显暗淡颓唐之意,那我周围的世界和心中的天堂则像爱人一样安静地躺在我心里——但我心里仍充满渴望与幻想:啊,要是你能表达出来,要是你能把深埋在心中的这份丰富温暖的情意化作一股神气吹到纸上就好了,这感觉宛若照亮心灵的镜子,好像你的心灵是万能的上帝的镜子一般!——亲爱的朋友,你若真的这样做,我便会失去生命。这些壮丽的美景,无限的威严终将带我走向毁灭。

5月12日

我不知道是不是有股邪恶的精神笼罩在周围,还是心里总想着那种温暖美好的感觉,竟犹如置身于天堂一样快乐。小镇外的那口水井着实让我魂牵梦萦了好久,好像美人鱼①和她的姐妹一样不能释怀这份情感。——走下小山坡,来到拱形亭子旁,再往前走二十步,便能欣赏到大理石岩壁上倾泻而下的清泉。水井旁的矮墙,遮荫庇佑的大树,映照在地上的点点斑驳透着丝丝凉意,所有的一切令人着迷欣喜。我每天都会去坐上一个小时。镇里的姑娘们都到这儿来取水②,这件事简单必要。就算从前皇帝的女儿们也要亲自来取水。每回我坐在这儿,旧时宗法社会的生活状态便活灵活现地从我眼前掠过,我看到老祖先们在水井旁交友聊天,联络婚姻,自然也感到一种仁慈善良的精神伴随着水井绵延至今,清泉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啊,若有人经历炎炎夏日的徒步行走后,未有同感,必定是井水的清凉没有让他消除疲惫。

5月13日

你问该不该寄书给我?——亲爱的朋友,我求你,拜托看在上帝的面上,别让这些东西打扰我!原本我的心已被骚乱搅得不得安生,所以我再也不想被引诱刺激。我需要的是宽慰心灵的催眠曲,荷马史诗①里的众多作品便是一首首动人的曲子。多少次我想让这腔沸腾的热血平静下来,因为你从未曾见过有什么东西和我的心一样这般变化无常。亲爱的朋友!还需要我告诉你吗?多少次你看到我从悲伤到狂喜,从甜蜜的忧郁到近乎疯狂的热情。我把这骚动不安的心当成了生病的孩子,每时兴起的怪想法总能得到满足。请不要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免得他们误解我。P3-7

序言

1774年,《少年维特之烦恼》(以下简称《维特》)在沉闷的德国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人们被那个热情、有才华、但运气不佳的小伙子维特深深地感动了。一时间,蓝色的燕尾服、黄色的背心和长筒靴成为年轻人的时装,有些冲动的读者甚至模仿维特的自杀方式,追随自己心中的偶像离世。当时只有25岁的作者歌德,面对如此令人震惊的轰动效应可能既喜出望外,又难免有几分担心,所以在小说的第二版为上、下卷各增加了一首短诗,劝慰世人不要“步我(维特)后尘”。歌德在写作这篇小说之前,就曾经以一些诗篇和剧本《葛兹·封·伯利欣根》赢得了诗人的声誉,《维特》的出版进一步奠定了歌德在文坛的崇高地位,从此,他也像自己笔下的著名人物维特一样,成为人们崇拜和敬仰的偶像。《维特》不仅使歌德名扬四海,而且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变了歌德的命运。魏玛公国的年轻公爵卡尔·奥古斯特慕名邀请歌德去他的国家,并委以重任。随后的10年中,年轻的歌德在政治上大显身手,成为魏玛宫廷里举足轻重的人物。

事实上,《维特》故事的原型的确源自作者本人的一些情感体验,虽然我们不能把上述二者简单地等同起来。歌德22岁那年遇见了一个单恋对象“绿蒂”,不过,那个姑娘不像小说中所写的那样,没有回报给歌德同样的激情,而是始终与他保持着合乎礼仪的普通朋友关系;此外,歌德处理自己情感上的失意的方法显然与维特有极大的差别,否则我们也就不可能读到这部小说了。歌德之所以让他的维特自杀,似乎也不是凭空虚构的,而是另有一个原型故事:歌德的一个好朋友耶路撒冷因为爱上一位美丽的有夫之妇,绝望之极,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在歌德的时代,人们仍然非常重视小说中故事的原型,似乎它们具有增强艺术作品真实性的特殊功能。歌德本人也毫不讳言自己与书中主人公的微妙关系,他在《诗与真》中满怀深情地回忆道:“与友人的妻子不幸的恋爱而导致的耶路撒冷之死,把我突然从梦中撼醒。我不只静观冥想,我与他共同的遭遇是什么,而且把现在恰好碰到的使我热情沸腾、焦灼不安的同样的事情加以观察;因此,我禁不住把正要动笔来写的作品灌上炽烈的热情,以至诗的情景与实际的情景的差别丝毫不能分辨出来。”歌德甚至在小说出版之后,立即给自己的“绿蒂”和她的丈夫寄上一本。遗憾的是,那位受了委屈的丈夫当即暴跳如雷,写了一封言辞激烈的信,强力指责歌德歪曲了“事实”(不过,在歌德的一番解释之后,他也心平气和地接受了自己的“角色”)。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无论小说中的故事与生活中的原型有怎样密切的关系,它们始终都是两个世界里的事件,过分地拘泥于“生活事实”不仅不利于我们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反而会严重地干扰我们对它的接受。而从文学艺术创作的角度看,如果歌德没有对生活原型做任何整合和虚构等再创造活动,只是“真实地模仿”了生活,忠实地记录下自己私人的情感波澜,那么,这部小说也就不可能拥有如此大的艺术感染力。

100多年前,欧洲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勃兰兑斯在其六卷本的巨著中高度评价了《维特》。他认为,《维特》“包含了《新爱洛伊斯》的一切优点,却没有它的任何缺点”。在勃兰兑斯看来,卢梭和歌德两位天才对于欧洲的浪漫派运动产生过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上述两部作品事实上开启了浪漫派文学的先河。讴歌深沉的爱情,表达对美的崇敬,这两者构成了19世纪欧洲浪漫派运动的基本因素。从这个意义上看,“《维特》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呢”?勃兰兑斯宣布:“下任何定义都不能确切地说出这本富有想像力的杰作无限丰富的内容;但是我们可以简要地说,这篇描写炽热而不幸的爱情的故事,其重要意义在于,它表现的不仅是一个人孤独的感情和痛苦,而且是整个时代的感情和痛苦。主人公是出身市民阶级的青年人;他在艺术上有天赋,为消遣而画画,职业是公使馆的秘书。歌德不由自主地使这个青年具有他年轻时的看法、感情,赋予他以自己全部丰富卓越的才智。这就把维特变成了一个伟大的象征性人物;他不仅代表了时代精神,而且代表了新时代的才智。他的宏富伟大的程度几乎和他的命运不相称。”勃兰兑斯把维特这个为爱情而献身的青年人视为“伟大的象征性人物”,究竟有什么理由呢?这里我们就需要结合作品的时代思想来进行一番剖析了。

《维特》这部小说在艺术形式上并没有很大的革新之处,它主要采用了欧洲传统的书信体小说格式,与卢梭的《新爱洛伊斯》属于同一类型。但是这部小说在篇幅和情节结构上显露出歌德自己的特色。这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其一,歌德虽然借用了传统的书信体形式,但是并没有完全被它所束缚,而且是运用得非常灵活。几乎所有的书信都各自独立,但同时又在时间和叙事上起着结构单元的作用,它们不仅仅是随笔式的书信,而是一篇篇精致优雅的散文片断;其二,小说短小、紧凑,故事情节结构具有相当的戏剧性:即提出矛盾、展开矛盾并引向高潮,最后是矛盾的解决和结局,而且,在高潮和解决之间有一个出入意外的转折,这正是歌德晚年所提倡的新型中篇小说“Novella”的萌芽形态。此外,小说中还采用故事套故事的技巧,紧扣主题,简洁地叙述了另外两个爱情故事:一个是关于一位不幸爱上女主人的长工的悲惨故事;另一个是莪相的诗《塞尔玛之歌》中道拉和阿马尔的悲剧性命运。这两个故事与维特和绿蒂的故事遥相呼应,对于小说主题的展现都有所贡献:前者暗示了维特不可避免的悲剧结局;后者提升了这个爱情故事本身的艺术情调,渲染了强烈的感伤色彩。小说开头和结尾处都引用了莪相的诗,这些诗的主题都是关于死亡的,它们对于作品的整体结构也具有相当大的辅助功能。

200多年过去了,世界已经进入信息化和全球化时代。虽然我们内心关于爱情和自由的体验依然与维特曾经感受到的极为相似,但是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不得不面对各种激烈的竞争和无形的生存压力,以至于几乎无暇顾及自己的精神生活。爱情和美不再是当代年轻人最需要的东西,不再是人们终身的追求,它们已经成为人们无法轻言的奢侈品。而文学艺术的奇特之处就在于,它永远寄托着我们的梦想、我们的希望,是对我们自身狭隘世界的巨大拓展和丰富。因此,无论我们的生活距离诗意和激情有多么遥远,只要我们能够暂时排除世事的纷扰,翻开《维特》,我们就一定能够从这部曾经风靡欧洲的小说中解读出我们自己的意义来。

南京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副教授

昂智慧博士

2006年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少年维特之烦恼(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德国)约翰·沃尔夫冈·歌德
译者 贾晓晶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77133
开本 32开
页数 162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94
出版时间 2016-02-01
首版时间 2016-02-01
印刷时间 2016-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4
CIP核字 2016006465
中图分类号 I516.44
丛书名
印张 5.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8
147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