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同编著的《岭南心学(从陈献章到湛若水)》详细阐述了明代学者陈献章及其弟子湛若水,上承濂溪之学,糅合二程、朱陆等诸家之说,兼融儒、释、道为一体,提出了“以道为本”、“心具万里”,且又“天地一气”、“道通于物”的哲学思想,创立了独具特色的岭南心学。开启了中国文化由宋代理学向明代心学转换的契机。其学影响了王阳明及王夫之。
| 图书 | 岭南心学(从陈献章到湛若水) |
| 内容 | 编辑推荐 黄明同编著的《岭南心学(从陈献章到湛若水)》详细阐述了明代学者陈献章及其弟子湛若水,上承濂溪之学,糅合二程、朱陆等诸家之说,兼融儒、释、道为一体,提出了“以道为本”、“心具万里”,且又“天地一气”、“道通于物”的哲学思想,创立了独具特色的岭南心学。开启了中国文化由宋代理学向明代心学转换的契机。其学影响了王阳明及王夫之。 目录 序言 导言 岭南心学——不该遗忘的国粹 第一章 岭南心学孕育与产生的环境 一、自然环境:五岭之南 二、社会环境:盛衰变化 三、社会改革:迈向转型 第二章 岭南心学的创立:陈献章拉开帷幕 一、老庄家学,道家氛围 二、会试受挫,临川求学 三、“静养端倪”,创立学派 四、“名震京师”,岭学北播 五、“随处体认”,衣钵传承 第三章 岭南心学的基本内涵:白沙心学的主要命题 一、心学之旨趣:“自得”而“作圣” 二、心学之法门:“静养端倪” 三、心学之境界:“宗自然” 四、心学之本色:“心开万世” 五、心学之关键:“贵疑” 第四章 岭南心学之创新:白沙心学的理论突破 一、“道与气为体”的本体论 二、“道通于物”的道物论 三、“会道”而“宇宙在我”的主客关系论 四、检讨宋儒的“支离” 第五章 岭南心学的完善:甘泉心学的继续推进 一、终生守道与弘道 二、从“静养端倪”,到“随处体认” 三、从“虚实参半”,到“主于一” 四、“合一论”的创立及发展 五、“万事万物莫非我心”,凸显心学色调 六、“贵疑”精神之高扬 第六章 岭南心学与阳明心学 一、白沙阳明,同中有异 二、甘泉阳明,异中有同 三、两派关系,历代关注 第七章 岭南心学与早期思想启蒙 一、商品经济与社会转型 二、时代思潮与岭南创新 三、岭南心学与时代呼声 第八章 岭南心学的传承与转换 一、史料的深入发掘 二、学理的重新解读 三、文化精神的传承 四、科学时代的思考与学科交融 五、进入社会的传承 后记 附录 一、陈献章年谱简编 二、湛若水年谱简编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岭南心学(从陈献章到湛若水)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黄明同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644834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51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46 |
| 出版时间 | 2015-11-01 |
| 首版时间 | 2015-11-01 |
| 印刷时间 | 2015-1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538 |
| CIP核字 | 2015229403 |
| 中图分类号 | B244.8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2.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30 |
| 宽 | 170 |
| 高 | 18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