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故道乡愁
内容
编辑推荐

《故道乡愁》是作者张树国近年来的心血之作,真诚之作,是作者近几年对家乡的思念写出的散记,也有几篇被认为是小说的文字。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中心主题是土地、故乡与爱,记录的都是作者家乡黄河故道上的人和事。书写大地,回望故土,是一个远行游子难合的文学情结。

内容推荐

《故道乡愁》是作者张树国近几年对家乡思念时写出的散记,记录的都是家乡黄河故道上的人和事。作者虽已在城市生活多年,但对家乡的思念却越发强烈,喜欢家乡的田园、河滩、庄稼,喜欢黄河故道上的花香鸟语,喜欢跟父老乡亲拉家常,过平凡生活。故道乡愁,点点滴滴,罗列于纸上,给人留下深深的记忆。

目录

乡村往事

 村主任

 兰花草

 野菜

 乡情

 红薯

 马桥粮行

 梨花灿烂

 种树老人

 故道的春天

 快乐大河湾

 黄河故道上

 燕子河人

 水的故事

 种地大户的鞭炮

 鲜花盛开的村庄

乡村老人

 奶奶

 爷爷

 心愿

 养牛的人

 家乡的菜园

 美丽老人

 藏

乡村孩子

 草姑

 铜锤

 石头

 太阳

 三胖

乡村媳妇

 大群

 巧云

 花蛾

 柳月

 秋兰

 杨兰花

 川莲

 梨花

乡村人物

 官气

 魂灵

 雨季

 王三元

 麻二

 秋宝

 石老头

 王元

 花三思

后记

试读章节

村主任

去年春节,我回到家乡,正赶上村里选举,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劳力都回家过年,乡党委决定,从他们中间选出一个村主任。会开了三天,选谁谁都不干。

我的家乡地处黄河故道沙滩,虽然栽了一些梨树,梨子由于质量不高,价格过低,老百姓的日子过得不好,村里青壮年劳力常年在外打工,沙滩地半种半荒,果树半挂不挂,收成换不来成本,几任村主任都是半路上撂挑子,外出打工一走了之。村里一无钱二无劳力,剩下一些老人、妇女和孩子,村干部吃苦多,作难多,成绩少。因此,我的堂弟春潮刚从部队复员回来,乡亲们像抓住一根救命绳,满票选举他为村主任。

春潮当干部,全家都不赞成,大伯叫我带堂弟到城里打工,我说春潮是个复员军人,又是个党员,撒手走了不好,堂弟年轻有文化,又在部队锻炼了几年,我相信他能干好这个村主任。

春潮面对一群老弱病残和半荒的沙滩,愁眉不展,爹埋怨说:“村里就这个样子,你搞不出个啥名堂来。”春潮早出晚归,忙完东家忙西家,谁家猪跑了,找春潮去;谁家鸡丢了,找春潮去;谁家老人生病,春潮就跑医院;谁家孩子逃学,春潮就跑学校。爹笑儿子说,你一个村主任,成了全村人的保姆和长工了。到了农忙时节春潮更有干不完的活,他家那辆板车,不知道为多少人家拉过种子和肥料,爹喂的两头牛,不知为多少人家拉过犁、耙过地。春潮每天晚上回来,像一捆干柴倒在地上一样倒在床上,浑身酸麻,有时还未合上眼又有人来喊,说家里老人病了,春潮还得硬撑着爬起来,拉老人去医院。娘心疼儿子,每天晚上烧一锅热水让儿子烫脚,嘴里咕哝说:“你在家里穷忙活,没名没利的,图个啥啊!你对象大梅在城里打工,几个月也不见个信来,嗨,八成变了心。”

夏收后,大梅给春潮来了一封信,说在城里帮他找了个工作,要是不去,她就对不起他了。春潮和大梅从小一块长大,又是同学,春潮很爱大梅,大梅的最后通牒不能不叫他心里打鼓,爹娘也劝儿子进城,怕夜长梦多,乡下人找个媳妇难啊!春潮心里十分苦恼,想想自己一天到晚尽忙些婆婆妈妈的事,没有报酬不说,有时候还惹一肚子气,看来在黄河滩上很难实现自己的理想,到城里打工一样为国家做贡献。大梅的来信,像一声催阵炮,容不得他多想,连夜写了辞职报告,一大早就跑到了乡政府。乡党委书记没接他的辞职报告,只是冷冷地说:“村民选你当村主任,你向村民辞职吧。”春潮碰了钉子,回来的路上,脚步声伴着心跳,沉闷伴着烦恼,口问心,心问口,不知什么时候回到了村里,村口上黑压压站满了老人、妇女和孩子,一个个都用渴求的目光看着他,五保户李三爷走过来说:“春潮,我们这些人给你添累赘了,耽误了你的前程,你要是能走还是走吧……”老人说着,眼里流下泪来。面对父老乡亲,春潮脸红了’心里有说不出的愧疚,慢慢地从口袋里掏出辞职报告,狠狠地把它撕碎,那纸片飞落了一地。

春潮想发展村里经济,到处寻找老人、妇女适合干的营生,他跑了几趟县城,战友的父亲是一家大型养猪场的场长,正想把猪崽分散在农户家饲养,防病、饲料、销售均由场里负责,春潮当即签订了承包饲养生猪的合同,他还拿出自己的复员费,成立了由养猪场技术员参加的中年妇女服务队,为全村饲养户服务。到年底,村里有一千头生猪出栏。

说着新年又要到了,春潮写信给我,一定要叫我回家过年,看看家乡的变化。我毫不犹豫地登上了回家的列车,外出打工的也像傍晚小鸟归巢一样回到家里,鞭炮烟雾笼罩着村庄,油炸烹饪煮大肉,香气呛人心扉,到处是欢声笑语。于庄出现了历史没有的气象,在外面劳累了一年的汉子忙着年货,孝敬着老人,亲热着老婆孩子,诉说着外面的世界;年轻姑娘,穿着时尚的衣裳,挤在一堆嬉闹,诉说着自己的见识和爱情,家人一遍又一遍地讲述春潮对他们的帮助。有的妇女笑着向男人示威:少了你个臭男人,地球还得}留溜转,你看俺家理得怎么样?猪喂得怎么样?不论是外出打工的,还是在家留守的,都有一个心愿,于庄没有村主任春潮就没有今天的喜庆。

大年初一,春潮家拥满了拜年的人,有提鱼肉的,有拿烟酒的,还有人送来了米面,摆了一大片,家乡人情重,欠你一分情会补你一分情,看来堂弟一年没白辛苦,我心里也有说不出的欣慰。伯父伯母看到儿子这样受人尊重,高兴得合不拢嘴。富顺在北京搞装修,拿出一万元给春潮说:“春潮兄弟,我们在外打工,你给我们打工,我爹不是你夜里送医院,我回来恐怕见不到他老人家了。”春潮推不过说:“好吧,这钱放村里用,我打算年后开发沙滩地。”春潮一年的辛苦,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一听说开发沙滩地,你三千我五千,—下子凑了好几万。一声汽车喇叭叫,走下了场长王大明,他高兴地对大家说:“今天我来,一是给乡亲们拜年,二是给于庄饲养一千头生猪送奖金,三是投资开发你们村的沙滩地,建设饲料基地。”院子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人已散去,村里时常响起鞭炮声,春潮看着乡亲们送来的年货,看着几万元入股资金和沙滩地联合开发合同,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好像还少了点什么,他正在发愣,一阵噔噔的脚步声走来,春潮抬头一看,“哦!大梅。”

P003-005

序言

序 黄河故道上的风情画

当张树国把《故道乡愁》的打印件给我时,虽然不太成型,但我觉出其中的分量或者说看到了它在作者心中的分量。

这是作者近年来的心血之作,真诚之作。数十篇作品,长短不一,中心主题是土地、故乡与爱。书写大地,回望故土,是一个远行游子难合的文学情结。更何况,像树国这样,与那块土地有深厚的亲缘联系,与那里的人们有着腹心相照、声气相求的关联。一有机会他都会回家乡住上几天,数十年不辍。这块给了他生命和知识的地方,是他心中的文学原乡。那悠悠的黄河故道,清澈的南河、燕子河边的花草树木、田园滩涂,那于庄的年味、马桥的集市,或者劳作的牛犊、暮归的宿鸟、母亲的炊烟和儿时的玩伴,以至村头邻里的嫁娶丧病,乡谊亲情,男女情事,幻化为他心中一个个梦境,成为他笔下的故事I青节。地处皖北这方水土养育了他,黄河文化厚重深沉,大地慈母般的无私、厚德,皇天后土,荫庇子民。作为这块土地上走出来的作家,树国以感恩之德、反哺之心,书写对故土和大地的热爱,表达一往情深的眷恋。这份情与爱,是真诚的,不可代替的,也是无私的。当然,这份情感,这份爱,不是顽愚迂执的,他以一个离开家乡故土生活在大都市的现代人的视角,回望这块土地的变化,其挚爱与忧思交织并存。因此,树国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一件件活灵活现的生活场景,以及一出出令人思索的生活悲喜剧,描绘出大河故道上真实的人生风景和市井风隋,揭示了那些胼手胝足的人们在大地上的坚韧与豁达,在对物质的创造与精神的追求中本真的生活状态。他们是庄稼汉、农妇,平凡草民,文化水平不高,多数人没有离开过家门,但是,平淡日子,水波不兴,家长里短,不乏滋味,虽是日复一日,岁岁年年,却也在大变化的时代中,展示了生命的别样情状。当故道文化与现代文明碰撞与融合,面对传统的消失和文明的变异,以及文化风习的变化时,也面l临着精神情感上的困惑烦忧。树国通过这些,描绘出一幅黄河故道上有如清明上河图式的风俗画。

着重于人物的描绘,对性格的传神勾勒,描绘他们平实沉稳的人生态度,自在自为的生活方式,是树国这部作品的突出特点。作品中的人物,是作者熟悉的故友乡邻,或亲人友朋,在他的心中占有重要位置。如养牛的玉振大爷,种树老人木桩爷等。在他的笔下,无论是外在形貌,还是内心情感,无论是年长的父辈,还是年轻的后生,他们性格鲜明,形象传神到位,喜怒忧烦,跃然纸上。他们的行为方式,也许是守旧的,也许不乏陈腐,或者也有点私心,但是真实的,也是这个时代文化的一种别样风景。而且,有些人物在不同的篇章中屡屡出现,或许,树国执著地描绘那些了然于心的乡亲故人,通过他们的行为做派,或音容笑貌,情感心理,传递出作者浓浓的家乡情怀,表达出对变革时期农村新生活的期待。

有意思的是,树国擅长写女性,活跃在他的人物画幅中最为生动的多是妇女,包括大姑娘和小媳妇们。作品有《乡村妇女》一辑,其中描绘的人物有大群、巧云、花蛾、柳月、秋兰、杨兰花、川莲、梨花等,另外,也有他着墨不多却情感至深至尊的母亲和奶奶。作为女人,她们里里外外,忍辱负重,人生经历比男人更为坎坷,特别是在落后的农村。所以,女性是乡土文学关注的最大亮点。作品描绘了不同的女性形象,柔弱、隐忍、谦让,坚韧而豁达。他也描写那些个性倔强,不见容于俗流,不拘守传统礼数和规范,成为闻名一方的人物。尤其是,通过这些与人生命运抗争,与旧风习抗争的人物,展现出农村的变化形势和时代前行的足迹。他描写的兰花草最为典型,体现了作者的思考。在当年的困难时期,阶级斗争的年月,兰花草的命运一如草芥。她早年守寡,饱受欺侮,改革开放后,也有“泼皮”纠缠,但是,她性格坚韧,勤奋刻苦,尔后在乡亲们的帮助下,率先开办了家庭托儿所,带动一方,成为乡里名人。作者通过这个典型,描写了社会变革对草根人生的影响,对女性命运的改善,对人的尊严的认同和呵护。树国笔下人物的名字也很有讲究,多是大地上的植物名之,他用“兰花草”这美好常见的物件寓意他心中的农村优秀女性的品质,表示对乡亲特别是女性们的生活和命运的美好寄托。

树国写人纪事,多用白描,这虽是传统写作路数之一种,却是文学做法中多见且不易用好的。中国史传文学产生于远古竹简文字流传不便的年代,因而要求简洁传神,多以寥寥几笔,神情毕肖,文言的“立片言而居其要,乃一篇之警策”(陆机:《文赋》),当以此视之。当代作家写作中,白描功夫是考验人的,只有像孙犁、汪曾祺等人的功力才为人所认可。所以,白描的手法虽是小说或者文学刻画人的本原之道,对作者也是个考验。树国的人物故事,也多是简明的细节和简单的情节,这样以一当十的表现方式,殊为难得。只是,丰富的人物故事,也可以展开更多的文学路数完成,简洁不一定是简略单薄,但过分单一化的手法,如把握不好,容易流于单调而简单,也会失掉丰富的艺术张力,这里说得远了些。

因为人物的活灵活现,因为鲜明的性格和生动的情节,我是把树国的这些文字当作在真实的故事上有合理的加工,也就是说,类似于纪实性作品看待的。所以,从文体区分来看,这些作品是介乎散文与纪实小说之间,是真实与加工杂陈汇集。当然,时下的散文多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虽然,作为一个文体样式,在当下文学分工趋于细化时,却仍然有被广义泛化的问题。这一点,不利于文体的纯粹。散文可以有不同的界定,但短小精粹,真隋实感,却是散文的基本要义。时下的不少散文,综合了思想性的杂文随笔和虚构性的小说元素,或过于理性,或过于渲染人物性格形象,真实性打了折扣颇为常见,也为人所诟病。我以为,树国的文集中,有的篇章是散文,有的像小说,有的类似于两者间综合。有人说,散文的小说化,是其撷取了小说刻画人物的丰富性之长,描写人物的典型化效果。但是,这有可能失掉了散文的真实性原则。但我宁愿把树国的这些刻画人物的篇什当小说看,它们是作品中的绝大多数。话分两头说,我只是感到,从篇幅上看,是轻巧直观地描写了乡里人物,抒发家乡情怀,以这种方式表达更为直接也有意义,可是,从另一面看,他模糊了散文和小说的界限,在两者间游走时,也许都可能没有得到充分的表达,是在放与收之间的拘谨状态,容易有轻浅直白之嫌。也就是说,这些作品还可以有更大的思想艺术的张力,更有深意的开掘。已经有过长篇作品和多部散文、小说集出版的树国,是有潜力的,完全能在更大空间和气韵上,不囿于纪实或写实的束缚,给自己定以高标格。这不是难事,有了目标,或者有了决心,就有了一种自信。还是那句话,无论是阅历还是创作经历、创作水准,树国可以担当得了。

希望他有更多的目标和收获。我们期待着。

2014年10月

后记

收入本书的,是我近几年对家乡的思念写出的散记,也有几篇被认为是小说的文字。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记录的都是我家乡黄河故道上的人和事。我对文体不慎研究,只要有话说,能表达我对家乡的情感,就想到哪写到哪,不拘一格。不少作家和评论家说我的文字别样,非牛非马,是散文又是小说,是小说又是散文。散文过于实写,不能虚实相生;小说缺少抓人的情节,用笔清淡,这或许是我久不能成大器的原因。几十年笔耕不辍,痴心不改,形成的天然习惯,难以改变。同行们对我的忠告,令我汗颜。

我的家乡地处苏豫皖交界的黄河故道上。这里风景优美,气候独特,乡风醇厚,土质肥沃,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好去处。我已在城市生活多年,时光悠悠,人生茫茫,但对家乡的思念却越发强烈。我喜欢家乡的田园、河滩、庄稼,喜欢黄河故道上的花香鸟语,喜欢跟父老乡亲拉家常,过平凡的生活。尽管秃笔滞涩,文不对题,故道乡愁,点点滴滴,罗列于纸上,想给人生留下一点浅浅的记忆。

著名作家王必胜先生为本书写的序言《黄河故道上的风情画》,令我感动,颇为受益,虽多美言,却也是对我文字的一个客观说法。他的期望,我会做出努力。谢谢他的辛苦。

安徽文化学者李廉民先生为本书的出版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也正是由于他对成书以前文章中肯评论,使有关我的文章有幸出现在了高考、中考语文试卷中。

安徽画家齐跃生先生为每一篇文字配画,也一并感谢。

2015年2月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故道乡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树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375063
开本 16开
页数 27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5-10-01
首版时间 2015-10-01
印刷时间 2015-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68
CIP核字 2015205620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66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1:4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