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水的纳蕤思:中国现代派诗歌的艺术母题》一书权威,学术中坚:作者吴晓东为知名学者,北大中文系教授,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多年专注于现代派诗歌、小说研究,精于文本细读,在学界广受认可。本书内容丰富深刻,角度新颖:作者试图从理论建树和文本分析层面建立现代派诗歌研究的意象—母题诗学,表现出一种理论和方法论的原创性思维;而且对文学性和诗性分析颇有心得,字里行间表现出一种对文学文本的悟性。
| 图书 | 临水的纳蕤思(中国现代派诗歌的艺术母题)/文学史研究丛书 |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临水的纳蕤思:中国现代派诗歌的艺术母题》一书权威,学术中坚:作者吴晓东为知名学者,北大中文系教授,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多年专注于现代派诗歌、小说研究,精于文本细读,在学界广受认可。本书内容丰富深刻,角度新颖:作者试图从理论建树和文本分析层面建立现代派诗歌研究的意象—母题诗学,表现出一种理论和方法论的原创性思维;而且对文学性和诗性分析颇有心得,字里行间表现出一种对文学文本的悟性。 内容推荐 吴晓东著写的《临水的纳蕤思:中国现代派诗歌的艺术母题》探讨的是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截止到抗战之前崛起于诗坛的一个青年群体——现代派诗人群,作者认为,临水自鉴的纳蕤思形象历史性地构成了以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等为代表的现代派诗人群的一个象征性原型。现代派诗人的笔下由此也集中出现了临水与对镜的姿态,甚至直接把自我拟想为纳蕤思的形象。本书选择了一系列母题意象作为研究现代派诗歌的微观化视角,通过对现代派诗歌派的文本细读,深入探讨了现代派诗人的主体心灵世界和审美化的艺术形式 目录 “文学史研究丛书”总序 陈平原 导论 心灵与艺术的双重母题 纳蕤思的神话:诗的自传 临水的沉思者 母题:一种观察形式 一 辽远的国土 远景的形象 在异乡 “失乐园” 二 扇 中介的意义 “只有青团扇子知” 扇上的“烟云” 齐谐志怪的境界 三 楼 “泛滥”的“古意” 记忆的法则 规定的情境 “楼乃如船” 四 居室与窗 室内生活 落寞的古宅 临窗的怅望者 五 姿态:独语与问询 心灵的形式 自我指涉的语境 个体生命的境遇 “写不完的问号” 六 乡土与都市 荒废的园子 古城 老人 陌生的都市 两种时间 七 有意味的形式 梦 幻象的逻辑 表象的世界 拟喻性的语言 八 镜 “付一枝镜花,收一轮水月” “我”与“你” 主体的真理 结语 关于生命的艺术 附录一 尺八的故事 附录二 西部边疆史地想象中的“异托邦”世界 参考文献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临水的纳蕤思(中国现代派诗歌的艺术母题)/文学史研究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吴晓东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264089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320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25 |
| 出版时间 | 2015-11-01 |
| 首版时间 | 2015-11-01 |
| 印刷时间 | 2015-1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84 |
| CIP核字 | 2015247198 |
| 中图分类号 | I207.2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0.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10 |
| 宽 | 145 |
| 高 | 15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