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沉冤录
内容
编辑推荐

“死者”平安归来!

查赈官反腐“被自杀”!

恶性杀妻“依法”被豁免!

皇帝与草民打官司!

著名历史学者CCTV讲稿未删节本!

全景透析晚清八大要案!

深层解读中国古代冤案的产生及平反过程!

《沉冤录》由作者张程在央视“法律讲堂”主讲节目的讲稿改编而成。本书还讲述了晚清云南报销案、苏报案,展现了晚清政治和司法的另一面。

内容推荐

《沉冤录》由作者张程在央视“法律讲堂”主讲节目的讲稿改编而成。选取清朝后期的合州命案、霍邱失踪案、梁宽杀妻案、三牌楼案等案例,说明了在清朝司法体制下,冤案的产生有诸多的共同因素,几乎是必然的;而冤案的平反过程往往障碍重重,一波三折,是低概率事件。本书还讲述了晚清云南报销案、苏报案,展现了晚清政治和司法的另一面。

目录

第一案

 合州命案:冤案的产生与平反

 第一回 官员破案压力山大

 第二回 向氏喊冤

 第三回 黄宗汉翻案

第二案

 总督自戕案:高官如何申冤?

 第一回 督抚不和

 第二回 总督自尽

 第三回 高官申冤难

第三案

 霍邱失踪案:假案与哀矜之心

 第一回 如此“完美”结案

 第二回 “被害人”归来

第四案

 李毓昌案:查赈官员之死

 第一回 查赈官命丧山阳县

 第二回 自杀还是他杀?

 第三回 知县被查起杀心

 第四回 吏治腐败是真凶

第五案

 梁宽杀妻案:如此“依法办案”!

 第一回 无谎不成状

 第二回 一切为了口供

 第三回 官凶交易

 第四回 如此“依法办案”

第六案

 三牌楼案:“一案两说”疑云

 第一回 迅速结案

 第二回 真凶现身

 第三回 错案重审

 第四回 冤案如此造

第七案

 云南报销案:晚清如何报销费用?

 第一回 八万两银子的“通过”

 第二回 军机大臣躺枪

 第三回 扳倒王文韶

 第四回 晚清党派之争

第八案

 苏报案:皇帝与草民对簿公堂

 第一回 《苏报》激进化

 第二回 宽容还是镇压?

 第三回 强硬的租界

 第四回 法庭交锋

 第五回 僵持不下

试读章节

李毓昌案:查赈官员之死

第一回 查赈官命丧山阳县

嘉庆十三年(1808年)十一月初六夜里,江苏省淮安府山阳县知县王伸汉,邀请在当地出差的候补知县李毓昌等人到县衙赴宴。酒席上,王伸汉殷勤劝酒,李毓昌盛情难却,多喝了几杯,结果酩酊大醉。散席后,李毓昌在长随的搀扶下,回到了投宿的善缘庵。一回到房间,李毓昌衣服也没脱,倒头就睡。

十一月初七,天刚蒙蒙亮,善缘庵突然一片喧哗。有人大叫:“来人啊!出人命了!”善缘庵在山阳城区,喊叫声很快就吵醒了庵里的僧人和周边的百姓。大家聚拢过来一看,李毓昌的三个长随李祥、顾祥、马连升在主人借宿的房间里号啕大哭。再一看,李毓昌吊在房梁上,已经气绝身亡了!三个长随似乎被眼前的一幕给吓傻了,痛哭流涕,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是好。围观的百姓议论纷纷,有几个胆子大的簇拥着李祥、顾祥、马连升去山阳县衙报案。

朝廷命官死在了辖区内,可不是小事。接到报案后,山阳县知县王伸汉不敢怠慢,他马上带上幕僚、长随和仵作,赶往善缘庵查勘。

死者李毓昌,山东即墨人,三十七岁,嘉庆十三年,也就是案发当年的新科进士。明清时期新科进士的出路有很多,成绩最好的留在翰林院,成绩二等好的分配到中央各部院衙门任职,成绩不太好的就分配到地方各省任职,一般是知县。李毓昌因为成绩一般,被分配到江苏候补知县。

清朝后期,官员队伍臃肿不堪,职位有限,大批的官员分配不到实职,只好候补。很多官员候补了十年、二十年,都没有得到实职,甚至有的官员终身没有担任过一个实职。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便是新科进士,也只能候补,等待合适的机会。

进士分配到地方,名为“即用知县”,意思是一旦有知县的空缺,就优先分配他们去担任。即用知县的候补顺序,排在其他候补群体的面前。在等待分配的过程中,进士们往往会被分配到各地出差,办一些差事。要知道,清朝官员没有实职,就没有俸禄。候补官员是没有工资的。但是办理差事,可以拿到一定的补贴。所以,候补官员抢着办差。各省会优先安排新科进士去办事,其实也是对他们的一种照顾。

李毓昌到江苏候补没多久,就分到了第一份差事。当年,苏北地区暴雨连绵,导致黄河决口,江苏淮安一带洪水泛滥成灾,房倒屋塌,老百姓生命和财产损失严重。嘉庆皇帝知道后,专门拨银九万九千两赈济灾民。银子下拨到淮安灾区后,江苏省照例要派遣官员监督、核查银子的使用情况。江苏省一共派遣了十一名官员查赈,李毓昌就是其中一名——他担任山阳查赈官。到了山阳后,李毓昌多次谢绝应酬,找了清静的善缘庵居住。他马不停蹄地到灾区乡村实地调查,查看受灾情况,核对人口,检查资金的发放,等等。他工作很认真,眼看就要完成核查工作返回省里了,想不到这个时候死在了借宿的房间里。

李毓昌案的报案人,同时也是此案的目击者,是李毓昌的三个长随。什么是长随呢?

明清时期的长随,表面看是官员家的奴仆,但和卖身为奴的家仆并不一样,长随是有服务期限、有人身自由的。长随和主人的关系更类似于现代的雇佣关系。明清时期雇用长随的一般都是官宦人家。当时的读书人当官后,发现所读非所用,苦苦读了几十年的圣贤书,并不能指导实际工作。比如,李毓昌当官后,发现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大到税赋钱粮如何征收核销,司法刑狱如何审判执行,小到官场如何交际应酬,日常如何穿戴言行。怎么办?他需要雇用熟悉这些情况的人来协助自己。于是长随这个职业就应运而生了。

长随未必读过书或受过专门的教育,但是他们知道官员应该如何穿戴言行,知道各个衙门都有哪些老爷,老爷们之间的关系怎么样。长随成为一种职业,官场的许多门道也在这个职业内部代代相传,所以,新任官员们迫切需要他们协助自己开展工作。尤其是那些外放地方的官员,他们来到人生地不熟的辖区,不得不自带一帮人监督政令执行,控制辖区官府,不得不雇用几个长随。长随们代表主子在衙门间执行公务,在官场上展开应酬。老百姓和衙门的书吏、差役往往尊称长随为“大爷”“二爷”。官员们则往往称呼长随为“朋友”。可见,长随离不开官员,官员也离不开长随。

有时,一个读书人考中进士后,长随会不请自来,主动上门来求职。有时,一个读书人当官后,长官或者同僚们会向他推荐长随人选。如果找不到合适的长随,新任官员也会利用各种关系,物色合适的人选。而那些以长随为职业的人,往往都有个吉利的名字,不是“吉祥”就是“升迁”。

李毓昌在北京的时候,就雇了自己的山东老乡,三十一岁的聊城人马连升当自己的长随。到了江苏后,他又雇了另外两个长随,他们都是江苏长洲县人,一个叫李祥,三十八岁;一个叫顾祥,三十二岁。他们三人的名字都很吉利。这三人和李毓昌签订合同,约定给李毓昌当多少年的奴仆,每月薪水多少。P66-68

书评(媒体评论)

青年学者张程少年老成,说历史正襟危坐,不走戏说那一路。我看他读史,选点准,眼光毒,下嘴狠,是个角色。《沉冤录》史海撷英,见微知著,事事桩桩,能让你惊出一背脊冷汗。

——著名学者 北大教授 张颐武

看《沉冤录》,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张程用微观笔触,分析了案件的来由走向,解剖了当事人的心理考量。大历史的草蛇灰线无形中摆在了读者眼前。

——群言出版社社长 肖玉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沉冤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759465
开本 16开
页数 2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5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54
CIP核字 2015260487
中图分类号 K252.05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40
165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3 9:0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