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古老的敌意(精)
内容
编辑推荐

北岛亲述个人的生命历程,“生活和伟大的作品之间,总存在某种古老的敌意,有如持久的钟声,绵延不绝,意味深长”。

《古老的敌意(精)》的文章虽然广涉具体的事象,但背后的思想和情感轴心都是来自于对“古老的敌意”的深刻体会,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危机四伏的时代,一个需要不断追问和质疑的时代。在这样的大背景中,‘古老的敌意’为以写作为毕生事业的人提供了特殊的现实感和精神向度。”

内容推荐

《古老的敌意(精)》是北岛的访谈、演讲和随笔结集,书中的文章是有关他个人的生命历程——写作、办刊、漂泊;对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的记忆、评判与反省,以及诗歌、文学乃至摄影对于生存的意义……两篇悼念网友的文章平和冲淡,情深意切。

目录

辑一

 一个四海为家的人

 野兽怎么活,诗人就该怎么活

 另一种声音

 诗歌是我们生存的依据

 越过王朔向老舍致敬

 我的记忆之城

 用“昨天”与“今天”对话:谈《七十年代》

 八十年代访谈录

 附录 致读者

 在历史偶然的钢丝上:关于“星星画会”

 我一直在写作中寻找方向

 越界三人行:与施耐德、温伯椿对话

辑二

 古老的敌意

 翻译与母语

 致2049年的读者

 诗意地栖居在香港

 缺席与在场

 失败之书

 远行

 附录 致读者

 硅谷的夏娃

 劝君更尽一杯酒:为葛小佳送行

 悲情往事:悼张枣

辑三

 用另一双眼睛寻找幽灵

试读章节

诗意地栖居在香港

著名的老报人萨空了先生曾在三十年代末这样写道:“今后中国文化的中心,至少将有一个时期要属于香港。”

我在香港定居两年半了,一直在寻找香港的文化定位,因为那是寻找我自身定位的重要的参照系。最近我读了陈冠中先生写的文章《九十分钟香港社会文化史》(收在牛津大学出版社《下一个十年:香港的光荣年代?》一书中)。这篇文章让我很震动:一是陈冠中先生把长达一个半世纪以来香港社会文化的源流讲得如此清晰透彻,再就是这香港社会文化的演变如此跌宕起伏惊心动魄,我为自己的孤陋寡闻而羞愧。

香港的文学与文化曾几度繁荣,花开花落,而萨空了先生的夙愿至今还未实现。不仅如此,今日香港离此目标越来越远,让我们不得不面对更加残酷的社会现实:在香港,金钱就是上帝,血压随股票升降,月亮为楼市圆缺;在香港,全世界最富有的资本家,为了卖掉自己的灵魂,甚至精心操控超级市场平日与周末的价格差;在香港,两极分化深如沟壑,在发达国家(地区)中基尼系数排第一,但不必担心穷人造反;在香港,平等的光滑表面下是森严的等级制度,在金字塔的最底层是流民、失业者和外籍佣人……

由于教书的缘故,我和年轻人接触较多。让我最担忧的还是香港的年轻一代。他们从出生那天起,就被送上一条生产流水线——他们的一生早已被注定。这条流水线看起来安全可靠,但代价是,他们的创造性与想象力被资本被父辈被媒体被网络劫持了——他们没有好奇心,没有视野,没有读书欲,没有独立性,没有自我表达能力,是的,他们一无所有。我相信,香港年轻人的自杀率与此有关,年轻人普遍的心理问题与此有关。

让我深感忧虑的是,年轻一代是香港的现在与未来,没有他们的创造性与想象力的加入,一个再富裕的香港也是没什么希望的。为了他们,必须改变香港这恶劣的文化生态环境,这是每个住在香港的作家与知识分子的责任。而我们能做的,是如何激发他们打开心灵的空间,诗意的空间,创造与想象的空间。

什么是诗意?“诗意的栖居”,如今几乎已成了房地产开发商的广告用语,甚至和“豪华典雅,高尚至尊,欧式风格”之类的陈词滥调混同。我想在这里有必要重温经典,看看二十世纪的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到底是怎么说的。

在《人诗意地栖居》一文中,海德格尔是从引用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诗句开始的:“‘……人诗意地栖居……’说诗人偶尔诗意地栖居,好像还勉强过得去。但这里说的是‘人’,即每个人都在诗意地栖居,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一切栖居不是与诗意格格不入吗?我们的栖居为住房短缺所困扰。即便不是这样,我们今日的栖居也因劳作而备受折磨,因趋功逐利而不得安宁,因娱乐和消遣活动而迷惘……”

他接着写道:“这一诗句说的是人之栖居。它并非描绘今天的栖居状况。它首先并没有断言,栖居意味占用住宅。它也没有说,诗意完全表现在诗人想象力的非现实游戏中……进一步讲,也许两者相互包容,也就是说,栖居是以诗意为根基的。如果我们真的如此推断,那么,我们就必得从本质上去思考栖居和作诗。如果我们并不回避这一点,就要从栖居方面来思考人们在一般意义上所说的人之生存……”

最后的结论是:“无论在何种情形下,只有当我们知道了诗意,我们才能体验到我们的非诗意栖居,以及我们何以非诗意地栖居。只有当我们保持对诗意的关注,我们方可期待,非诗意栖居的转折是否以及何时在我们这里出现。只有当我们严肃对待诗意时,我们才能向自己证明,我们的所作所为如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对这一转折作出贡献……”

总而言之,所谓栖居是指人的生存状态,所谓诗意是指通过诗歌获得心灵的解放与自由,而诗意的栖居就是寻找人的精神家园。从海德格尔这一论断出发,我们不得不进一步追问,人如何诗意地栖居在香港?

值得庆幸的是,与内地相比,和大中华地区的许多城市相比,香港有众多的优势:一、行政主权的相对独立;二、基本完善的法制社会;三、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

P172-176

序言

窗户,纸和笔。无论昼夜,拉上厚窗帘,隔绝世上的喧嚣,这多年的习惯——写作从哪儿开始的?

面对童年,与那个孩子对视。皆因情起,寻找生命的根。从十五岁起,有个作家的梦想,根本没想到多少代价。恍如隔世,却近在咫尺:迷失、黑暗、苦难、生者与死者,包括命运。穿越半个世纪的不测风云——我头发白了。

按中国人说法,命与运。我谈到俄国诗人曼德尔施塔姆。除了外在命运,还有一种内在命运,即常说的使命。外在命运和使命之间相生相克。一个有使命感的人,必然与外在命运抗争,并引导外在命运。

十九岁那年当建筑工人,初试动笔,这是出发的起点。众人睡通铺,唯我独醒。微光下,读书做笔记,静夜,照亮尊严的时刻。六年混凝土工,五年铁匠,劳动是永恒的主题——与大地共呼吸。筑起地基,寻找文字的重心;大锤击打,进入诗歌的节奏。感谢师傅们,教我另一种知识。谁引领青春岁月,在时代高压下,在旱地的裂缝深埋种子。

四十不惑,迎风在海外漂泊。重新学习生活、为人之道,必诚实谦卑。幸运的是,遇上很多越界的人,走在失败的路上。按塞缪尔·贝克特的说法,失败,试了,失败,试了再试,多少好点儿。谁都不可能跨越,若有通道,以亲身体验穿过语言的黑暗。打开门窗,那移动的地平线,来自内在视野。

写作的人是孤独的。写作在召唤,有时沉默,有时叫喊,往往没有回声。写作与孤独,形影不离,影子或许成为主人。如果有意义的话,写作就是迷失的君王。在桌上,文字越过边缘,甚至延展到大地。如果说,远行与回归,而回归的路更长。

我总体愚笨。在七十年代地下文坛,他们出类拔萃,令我叹服,幸好互相取暖,砥砺激发。我性格倔强,摸黑,在歧路,不见棺材不掉泪。其实路没有选择,心是罗盘,到处是重重迷雾,只能往前走。

很多年过去了。回头看,沿着一排暗中的街灯,两三盏灭了,郁闷中有意外的欣喜:街灯明灭,勾缀成行,为了生者与死者。

北岛

2014年12月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古老的敌意(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北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54630
开本 32开
页数 231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13
出版时间 2015-10-01
首版时间 2015-10-01
印刷时间 2015-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94
CIP核字 2015194393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7.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3
135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
定价
印数 2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3:2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