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浮士德/世界名著名译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浮士德》是德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诗人歌德的名作。浮士德为了寻求新生活,和魔鬼梅非斯托签约,把自己的灵魂抵押给魔鬼,而魔鬼要满足浮士德的一切要求。如果有一天浮士德认为自己得到了满足,那么他的灵魂就将归魔鬼所有。于是梅非斯托使用魔法,让浮士德有了一番奇特的经历,他尝过了爱情的欢乐与辛酸,在治理国家中显过身手,在沙场上立过奇功,又想在一片沙滩上建立起人间乐园……就在他沉醉在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中时,他不由地说,那时自己将得到满足。这样,魔鬼就将收去他灵魂,就在这时,天使赶来,挽救了浮士德的灵魂。

内容推荐

《浮士德》是歌德最重要的作品。根据16世纪民间传说写成。写浮士德博士为寻求人生的意义,以自己的灵魂换得魔鬼梅菲斯托的帮助,经历了爱欲、欢乐、痛苦、神游等各个阶段和变化,于生命的最后时刻,在与自然斗争中,领悟了人生的目的应当是为生活和自由而战斗。构思宏伟,内容复杂,结构庞大,风格多变,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于一炉,将真实的描写与奔放的想象、当代的生活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杂糅一处,善于运用矛盾对比之法安排场面、配置人物,时庄时谐、有讽有颂、形式多样、色彩斑驳,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目录

如何理解歌德

译本序

 献词

 舞台序剧

 天上序幕

 悲剧第一部

 夜

 城门前

 书斋

 书斋

 莱比锡奥尔巴赫酒店

 魔女的丹房

 街头

 傍晚

 散步

 邻家

 街头

 花园

 园亭

 林中石窟

 葛瑞琛居室

 玛尔特的花园

 井边

 城边夹道

 夜

 教堂

 瓦普几斯夜会

 瓦普几斯夜会的梦或俄伯容与蒂坦尼亚的金婚纪念

 阴暗的日子,原野

 夜,旷野

 监狱

 悲剧第二部

第一幕

 风景优美的地方

 皇宫

 宏伟的大厅

 乐游苑

 阴暗的走廊

 灯火辉煌的大厅

 骑士厅

第二幕

 高穹顶哥特式小房间

 实验室

 古典的瓦普几斯夜会

 佩涅俄斯河上段

 佩涅俄斯河下段

 佩涅俄斯河上段

 爱琴海的岩湾

第三幕

 斯巴达墨涅拉斯的宫殿前面

 城堡内院

 舞台完全变换

第四幕

 高山

 前山上

 伪帝的营帐

第五幕

 旷野

 宫殿

 深夜

 子夜

 王宫广大的前庭

 安葬

 山谷

附录

 歌德生平及创作年表

试读章节

1774年

12月,同萨克逊-魏玛-埃森纳赫王储卡尔·奥古斯特在法兰克福初次会面。

写《少年维特之烦恼》《克拉维戈》《克劳迪内·冯·维拉·贝拉》《永世流浪的犹太人》。

1775年

4月,同莉莉·舍内曼订婚。

5月至7月,第一次瑞士之行。

9月至10月,卡尔·奥古斯特公爵邀请歌德前往魏玛。

秋天,同莉莉·舍内曼解除婚约。

写《施泰拉》《莉莉之歌》,开始写《埃格蒙特》。

10月30日,离开法兰克福。

11月7日,到达魏玛。

11月,同夏绿蒂·冯·施泰因夫人初次相见。

1776年

1月至2月,决定长期留在魏玛。

6月11日,参加魏玛公国的政务活动。被任命为枢密参事。

10月,赫尔德尔到魏玛任教会总监。

l1月,歌德着手准备重新开发伊尔美瑙矿山。

写《兄弟姐妹》《普罗泽平娜》。

1777年

6月8日,歌德的妹妹逝世。

9月至10月,在埃森纳赫和瓦尔特堡。

12月,乘马翻越哈尔茨山。

写《莉拉》《感伤的凯旋》,开始写《维廉’麦斯特的戏剧使命》《冬 日游哈尔茨山》。

1778年

5月,偕同卡尔·奥古斯特公爵前往柏林和波茨坦旅行。

写《人类的界限》。

1779年

1月,歌德接任了战争和公路委员会的领导职务。此后他多次在公国旅行。

2月至3月,写《伊菲革涅亚在陶里斯》。

9月,被任命为枢密顾问。

9月至1780年1月,偕同卡尔·奥古斯特公爵第二次前往瑞士旅行。

写《水上精灵之歌》《耶吕和贝特吕》。

1780年

歌德开始研究矿物学。

着手写《托夸多·塔索》。

1781年

夏天和随后的年代,歌德参加梯福尔特的魏玛宫廷社交生活。11月至1782年1月,在魏玛自由绘画学院讲授解剖学。

写《渔家女》《埃尔佩诺》。

1782年  3月至4月、5月,前往图林根进行外交旅行。

5月25日,歌德的父亲逝世。

6月2日,歌德移居在弗劳恩普兰的住宅。

6月3日,歌德接受约瑟夫二世皇帝颁发的贵族证书。

6月11日,歌德被委任主持税务署的工作。

12月至1783年1月,前往德绍和莱比锡旅行。

1783年

9月至10月,第二次哈尔茨山之行,前往格廷根和卡塞尔。

写《神性》。

1784年

2月24日,歌德开发伊尔美瑙的新矿。

3月,发现人的颚间骨。

8月至9月,偕同卡尔·奥古斯特公爵前往不伦瑞克,第三次哈尔茨山之行。

写(《诙谐、诡计和复仇》(《秘密》。

1785年

歌德开始研究植物学。

6月至8月,在卡尔斯巴德。

11月至1。786年春,多次前往伊尔美瑙和耶拿。

完成《维廉·麦斯特的戏剧使命》。

1786年

7月至8月,在卡尔斯巴德。

9月3日,由卡尔斯巴德秘密前往意大利。

9月28日至10月14日,在威尼斯。

10月29日,抵达罗马。

把《伊菲革涅亚在陶里斯》改成韵文体。

1787年

2月至6月,前往那不勒斯和西西里岛旅行。

4月,在巴莱摩植物园里,思考原始植物的发展规律。1787年至l788年,完成《埃格蒙特》;计划写《瑙西卡》;写《浮士德》和《托夸多·塔索》。

1788年

4月23日,离开罗马。

6月18日,返回魏玛。

6月,辞去伊尔美瑙委员会之外的所有政务工作。在随后的年代多次接受公国的各种科学和艺术机构的领导工作。

7月,同克里斯蒂安娜·符尔皮乌斯结合。

9月7日,在鲁道尔施塔特同席勒初次会面。

写《罗马哀歌》。

1789年

9月至10月,前往哈尔茨山旅行。

12月25日,歌德的儿子奥古斯特诞生。P623-625

序言

如何理解歌德

高中甫

去解读、去阐释伟大作家的作品,有时是无须去了解、去认识作家的。我们读《三国演义》、《西游记》时,可以不必去知道罗贯中和施耐庵的生平;我们读莎士比亚的戏剧、《人间喜剧》、《卢贡一马卡尔家族》,可以不必去更多地知道莎士比亚、巴尔扎克和左拉;不了解这些作家并不会太妨碍我们去理解他们的作品。但有些伟大作家的作品,为了阐释和解读,了解作家本人则成为必不可少的条件了。因为只能从作家本人的身世和经历才能解读作品中的密码。不了解曹雪芹的家世和遭际,只能是“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读卢梭、拜伦、托尔斯泰等人的作品,更多地认识这些作家,才会更深地理解他们的作品。在这后一类的作家中,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德国伟大的作家歌德了。歌德所写的一切,如他本人所说的是“巨幅自白的片断”。

面对歌德的作品,要想能理解它们,能理解得更深些,首先我们要知道歌德这个人。在所有伟大作家中间,也许没有一个人像歌德那样,写了那么多关于他本人生活的著作:除了自传《诗与真》和自传性的《意大利游记》、《随军征法记》、《美因茨的围困》等之外,他还为我们留下了一万五千多封书信、五十二年的日记及大量的第三者整理的谈话记录。这些材料有助于去复制出一幅歌德的肖像,写出一部歌德的传记。描绘出一幅外貌酷似的图像,详细地叙述他的生平也并不难,但绘出一幅表现出他灵魂深处的画像,写出一部展现他精神世界的传记却非易事。在歌德的这些大量的著作中,既有真,也有诗,还有大量的相互矛盾的东西。这后一点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歌德在他漫长的八十多年生活中,思想、精神一直处在“死与变”的过程中,正如他仿约伯的箴言而写的几行诗一样:

看,我还未看见,他就消逝在我的面前,我还未曾觉察,他就已经改变。

而前一点是与歌德本人所持的观点有关:他既对苏格拉底的格言“认识你自己”不以为然,又不愿意过多地触及他的内心世界。关于他的生平他谈了许多,但是一旦接触到他的灵魂深处,涉及他的本质性的东西、他的独特的性格,他往往用抽象的格言或纯文学的形象去掩饰或者去折射出来,而很少径直地表达;他把真正的自我遮蔽在“诗与真”的朦胧之中。

像歌德这样一个智者,一个思想深邃的伟大作家,很难说他不能认识自己。就在1829年4月10日对艾克曼的谈话中,他虽然一再说我就不认识自己,可随后他又说:“但愿上帝不让我认识自己!”他写到自己的大量著作不可能都是诗,关键是我们去判断、去思考哪些话最真实、最深刻、最本质地回答了“他是什么人”这一既困扰他自己也困扰学者和读者的问题。我们可以摘出许多这一类的歌德言词,可他在1797年描述自己的一份草稿却被许多歌德研究者看作是最恰当、最深刻的,它是作为遗稿直到歌德死后在1895年才发现的;有趣的是在这份手稿中歌德是以第三者的身份对自己进行了解剖。它的篇幅稍长了些,但其重要性值得把它抄录下来:

永远活跃的、不停顿地向内向外发生作用的诗歌创作冲动,是他的存在的中心和基础。理解了这点,其他一切表面上的冲突便迎刃而解了。因为这种冲动是永不止息的,因此,为了不至于把自己消耗用尽,他就得转向外部世界;因为他不是静观的,而只能是实践的,同外界极对抗的。因此产生多种错误倾向:去从事绘画艺术,可他缺少天赋;去投身职业生涯,可他不善于屈伸迎合;去进行科学研究,可他没有足够的毅力。但是,由于他对这三者均抱着求知的态度,由于他处处坚持题材和内容的现实性与形式的统一和适当,这样,就是这些错误的奋斗方向无论是进入内心还是转向外界不会是没有收获的。在绘画艺术方面他不断探索,直到把握住对象及其处理方法,达到一个既纵观对象的全貌,又能看到自己的能力不及的高度才罢手;正因为如此,他的热切的观察力才变得清晰了。在职务方面,如果有某种程度的连续性,并且最终以某种方式产生出持久性的成果,或者至少在中途显示出他受过一定的训练,那么他是可以胜任的。遇到障碍他不能随机应变,但是他会让步或者奋力反抗,他会坚持到底或者甩手不干,这要视他在这一瞬间的信念或情绪而定。凡是发生的一切,凡是需求、艺术和技艺带来的一切,他都会让其出现;唯有人们按其本能行事却又自诩是有目的地行动时,他才不加理睬。他认识到,在科学上需要的是更多的从事科学的精神素养,而不是对象本身。从那以后,他就有了先前只不过是偶然的、游移不定的奋斗目标,他不曾放弃这种精神活动,而仅是更多地加以调节和更热衷于去获得。同样,他也不完全放弃其他那两种倾向——这部分是由于已养成习惯,部分是由于环境变得不可避免——

……

这样,歌德就理解了塑造了他本人所没有经历和体验过但却是他灵魂中所经历所体验过的。在这样的艺术创作进程中,显现出了一个与伟大作家歌德并立的伟大思想家歌德的形象。像《维廉‘麦斯特》、《浮士德》这样的作品,如果仅是一个作家而不同时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那是创作不出来的。在《维廉·麦斯特》这部发展小说中,歌德不是在讲述一个人的发展,而是通过一个人的成长去阐述人的完成和生活的意义,去描绘一幅人类未来社会的图画。在《浮士德》中,歌德不是在讲述一个德国民间故事中的人物,而是赋予这个形象以一种族类的意义,去探索人生的真谛和生活的最终结论,去解答哲学家穷究终生的问题:人生为何,存在的意义。歌德借助浮士德这个艺术形象去表现了人类的精神发展,使这部悲剧成为人类精神发展的形象史。著名的歌德研究者弗.斯特利希说得不错:“歌德的《浮士德》有着一种象征的深度和广度,是任何其他作品所没有的,这诱使每一个时代都像是在其中看到了它的世界图像和人的图像,它的镜子”。。

正因歌德作品中具有丰富内涵和思想深度,有一些学者,特别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一些学者,阐释歌德时,首先视他为思想家,认为他的文学创作与哲学是一种不可分离的统一,他的任务是表达他的时代的思想世界;认为只有从这个立足点出发才能理解歌德。哲学家马克斯·温德特是这类学者中的代表人物,他在《歌德和哲学》(1932)一文中说道,过去人们不想知道思想家歌德,而只把他看作是诗人,“今天则相反,我们寻求的不再首先是诗人,而是思想家、先知和哲人,他的诗歌适用于我们的首要的是因为智慧在它中间闪光,是因为它使我们确实认识到了以明显可见和可触摸的形象显现的某些‘事物的本质’。歌德的思想包容了他的创作”。这样一种观点对从更深层次上去理解歌德和歌德的作品是有益的,但走得太远就显得偏执些。歌德创作的独特性是诗人歌德和思想家歌德、精神和情感、观念与体验的相互渗透、共时性的显现。当这两个世界,一个思想的和一个形象的交融在一起时,便产生了伟大的作品,它们既是人类思想领域里的杰作,也成为艺术王国的珍品。

我认为应当这样来理解歌德。是为序。

书评(媒体评论)

歌德不只是一个伟大的优秀的人,而且是一种文化。——[德国]尼采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浮士德/世界名著名译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德国)歌德
译者 樊修章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西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289083
开本 16开
页数 6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49
出版时间 2016-11-01
首版时间 2016-11-01
印刷时间 2016-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854
CIP核字 2016184922
中图分类号 I516.34
丛书名
印张 42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29
148
3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9:3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