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秋之水
内容
试读章节

第1章

两个翩翩少年走出市区,一直向南走。

天很蓝,秋高气爽。

高瘦的两个男孩,在河岸边疾步,像两棵风中的白杨。

蒋佩说,前方就是大海了。

宋朝说,对,沿着河走,前方就是大海。

你去奉县看过海吗?

没有。

你知道那里的海是什么颜色吗?

听说是黄色的。

黄色?……小时候经常跟叔叔下海钓鱼,老家青岛的海是蔚蓝色的,看上去……像梦一样。

青岛是个浪漫的地方。

你去过?

……爸爸活着的时候,有一年夏天带我和妈妈去那里疗养,我们住在宁静的八大关……沙滩像床,大海像梦乡,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海。

还想去吗?

嗯!

将来我们一起去青岛,看海、钓鱼、躺在沙滩上做梦。

宋朝茫然地看着他的伙伴,虽没当真,却记住了这句话。

看完你妈妈我们就去看海!

宋朝没有说话,他不知道这回能不能看到妈妈,上回来,就没看到妈妈,门卫不让。这次若不是有蒋佩陪着,他真没有勇气再来。

天越来越蓝,头顶上不时有海鸥掠过。

接近中午,他们来到了奉县农场。宋朝对站岗的警卫说,我找四队的林松如。

警卫说,请出示介绍信。

宋朝支支吾吾地说,我来看妈妈……没有介绍信。

警卫说,你们到门房说说看。

门房里的两个人在下军棋,一个胖子,一个瘦子。

瘦子头也不抬地问,什么事?

宋朝说,看我妈妈。

瘦子不耐烦地问,你妈叫什么?

宋朝说,林松如。

瘦子厉声说,林松如是汉奸的老婆,你不划清界限还来看她干什么?

宋朝小声说,妈妈不是汉奸,妈妈是人民教师。

一旁的胖子语气还算温和,回去吧!上面定的,劳改犯不能见家属。

宋朝无话,不知再说什么,默默把六块月饼和二两茶叶放到他们下棋的桌子上,说,请你们把这些东西转交我妈妈好吗?

瘦子歪着脖子端详着宋朝说,怎么好模样都给了你们这些人?好,只要你说句你是狗崽子,我就把东西交给林松如。

这样你就快乐了吗?你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呢?

那就快滚,狗崽子!狗崽子!

我是人民教师的儿子。

嗬!嘴还挺硬。

宋朝小声说,今天是中秋节……是亲人团聚的日子呀!

瘦子脸一横,厉声说,团聚,和谁团聚?和汉奸、叛徒团聚?好,我叫你团聚去吧……说完,把桌子上的月饼和茶叶一起扔出了窗外。

宋朝眼里溢满了泪水,他不愿叫伙伴看到他懦弱的泪水,边后退边悄悄拭泪。

站在宋朝身后一直没有出声的蒋佩,看到这一幕,早就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二话不说,像豹子一样扑上去,一阵耳光和拳脚……

瘦子声嘶力竭地喊,反了……快……快来抓人啊!

一个背枪警卫闻声向门房跑来,宋朝死命拉着蒋佩说,不好……快逃!

两人撒腿狂奔,蒋佩像一头咆哮的狮子,用奔跑宣泄着他的愤怒。不知跑了多久,跑到一片竹林里,宋朝拉住蒋佩说,他跑不动了。P3-5

后记

《秋之水》是我的第四部长篇小说。

从初写小说到现在,时光荏苒,外面的世界早已面目全非,无章可循。值得欣慰的是,回望自己的精神生活,倒是依稀可见一条脉络。借此梳理一下自己的创作,以作自勉。

2000年,我开始写《飞机场》。我童年的时光是在飞机场度过的,那是我生命的最初的样子,和幸福无关,也不尽美好,却显得明媚清澈,现在回望那时的万物都是未被遮掩的面貌。没有沉于思考,就是想写,就像饿了想吃一样急迫,甚至没考虑怎么去写。带着忧伤的思念去写,宛如把童年捡到了篮子里,有时光倒流的喜悦,也有失而复得的抚慰。凭借一腔的烂漫和激情,居然越过了写作的诸多屏障。当第一部长篇收官的时候,感觉很是神奇。现在回头审视,写得过于恣意,缺少控制,该铺陈的地方又没有用心写到位。每个人的心智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依我那时的功力也只能如此。感谢《收获》主编李小林和编辑叶开,我想他们在定夺采纳稿件的同时,一定也深思过这个稿件对于作者的某些意味。作为作者,我算是幸运的。

2002年,我开始写《鲜花朵朵》。这是一个我熟悉的题材。我小姑有七个子女,个个活色生香,特别是他们的活法很叫我感到新鲜。同样的现实世界,他们的似乎更无垠广阔。写之时,他们的影像都在眼前,一派实景生活的繁华与热闹。这个长篇写起来似乎比《飞机场》容易。这种与素材似隔非隔、似熟非熟的状态,我以为是最佳的状态,它叫我在一个可控的时空里游刃有余。

2005年,女儿中学即将毕业。我开始写《中国宝贝》。女儿是我用情最深的人,铺天盖地的情,就像播撒了一地的种子,抚育、辛劳过后,到了收获的季节,而且这种收获,伴随着不可言说的喜悦。这个长篇写得非常顺畅,几乎一气呵成。回想恋爱时期的几个短篇,于我来说,如果写作果然有什么捷径的话,用情写作无疑是条省力的捷径。当然由于阅历、气质不同,作家也是分门别类的。

相继写完《飞机场》《鲜花朵朵》《中国宝贝》三部长篇之后,最想写的写了,最熟悉的写了,用情最深的也写了,这时,我面临的问题是:我还能写什么?我们偶尔会产生一种颠覆自己的冲动,于是我想,能不能虚构一个故事,以此来测试一下自己的想象力呢?

那个时期,我相信出色的小说要有一个好故事,尽管我不相信好故事就一定能成为好小说,不是很赞成“故事为王”的小说理论。我只是想在小说创作上作一些尝试,走一条自己不曾走过的新路一故事先行。

这个故事不知怎么就来了,像凭空飞来的一样。

故事中的几个人物栩栩如生地出现了,这些人物的关系以及结局一下都有了,像是冥冥中都安排好了,只能是这样的结局。

接下来这个还悬在空中的故事,衍生出绵密的细节叫我处于一种亢奋状态,那些天我沉溺在故事的细节中不能自拔,想象的世界原来如此美妙,竟然迟迟不愿动笔。后来我知道,这是小说创作中最令人愉快的阶段,就像一段朦胧的暗恋……

我把这个故事讲给朋友听了,大家几乎不约而同地认为这是一个好故事。在小说未动笔之前就把故事讲得如此完整,这对我来说是破天荒的第一次。我以为接下来的写作应该在掌控之中。

其实不然,构思可以天马行空,写作却是要一笔一画来完成。故事有了,但该怎么讲呢?叙述的节奏和细节的取舍该怎么把控?问题接踵而至,有想象力难以抵达的盲区,和意想不到的阻隔;是不是阅历和积累不够,是不是耐不住性子?常常会急于揭开谜底而忽略其过程,放弃了真正该写的东西。肯定又否定,在小说的章节中迂回反复,像一个迷路的孩子。

尽管如此,小说收笔后,我还是异常喜悦。从无形到有形,从酝酿到成篇,这个过程真叫我感到神奇。但这种欢愉并没有持续多久,出乎我的意料的是,小说屡遭退稿。我不得不反思,为什么一个好故事不能成为一个好小说呢?

人的想象有时真是一个迷宫。始于哪里又止于何处?

想象有多宽有多广?它到底能走多远?

难道只有天才才具有天马行空无边无际的想象力吗?

接下来的五六年时间里,一直在改,反反复复,有时,甚至绝望地认为,神不助我也。这几年,说不清是沉迷其中,还是被它裹挟纠缠,总之无法进入别的写作。这个小说对我而言,真像是面对让人既爱又恨的“红颜祸水”,明知未来叵测,但还是要和她轰轰烈烈谈场恋爱。

问题出在哪里呢?这时,我自觉地进入了关于小说创作的思考。也许讲一个有张力的故事不难,但寻找支撑这个故事的细节并非容易,比如光线、颜色、植物、家具等等,叫这些东西落到实处很难。

如果想象力可以赋予我们一切,真的能让我们嗅到芬芳、看到光影、听到晨钟,那我们还要世俗的生活干什么呢?

小说和现实所处的时空是不同的,所以小说的真实和现实的真实是有别的。小说的逻辑和现实的逻辑也是有别的。

小说最终改好的时候,还是有余音未了的意思,竟然对文本平添依恋,以为它是可以永远修改下去的。我无数次地阅读它,每一次的沉心阅读,都会多一份自信,我坚持认为它可以成为一个好小说,感觉它真的不错。对我个人来说,我喜欢这类气质的小说,缘于此,有可能我只顾自己而忘了读者。

毋庸置疑,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写作训练。它让我沉迷其中,痛苦并快乐着。

即使迷路了,我也知道,我还在其中,在小说这个局中,这样我也就安心了。

小说是我的精神生活,它几乎和现实生活并列,是我的另一种生活。

感谢朱耀华在读此书稿时对文字、细节的推敲和苛求,他让我看到了一个编者对文学的敬重及良好的职业素质。

2016年5月2日

目录

正文

序言

《秋之水》分两条线,看似不相干的两个故事,皆以悲剧终结。

蒋佩和宋朝,两人一起长大,患难与共。蒋佩,人中翘楚,有王者风范。宋朝,有精神洁癖,慎独、孤傲、低调,谦谦君子。蒋佩娶了令宋朝心仪的女人满秋水,不如说是宋朝的华丽“退让”,他们之间有一种超越友谊的兄弟之情。那又是什么叫两个男人以离殇收场呢?其中蕴含着命运的诡异以及人性的复杂性,耐人寻味,终究难用是与非来界定。

另一个故事也是三个人,女主角却是同一个人……

诚然,小说是虚构的,但从某种程度上看,小说也许比现实更真实。现实是有局限有边界的,而小说显然更宏阔。小说中,人心是裸露的,所有的心思都是白纸黑字落在纸上的。这是一个探索人性诸多可能性的小说,有些情感难以定义……读者自忖。

2016年3月27日

内容推荐

刘迪著的《秋之水》分两条线,看似不相干的两个故事,皆以悲剧终结。

蒋佩和宋朝,两人一起长大,患难与共。蒋佩,人中翘楚,有王者风范。宋朝,有精神洁癖,慎独、孤傲、低调,谦谦君子。蒋佩娶了令宋朝心仪的女人满秋水,不如说是宋朝的华丽“退让”,他们之间有一种超越友谊的兄弟之情。那又是什么叫两个男人以离殇收场呢?其中蕴含着命运的诡异以及人性的复杂性,耐人寻味,终究难用是与非来界定。

另一个故事也是三个人,女主角却是同一个人……

诚然,小说是虚构的,但从某种程度上看,小说也许比现实更真实。现实是有局限有边界的,而小说显然更宏阔。小说中,人心是裸露的,所有的心思都是白纸黑字落在纸上的。这是一个探索人性诸多可能性的小说,有些情感难以定义……读者自忖。

编辑推荐

刘迪,女,上海作家,祖籍山东。1983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散文集《只有香如故》,中短篇小说集《落花成泥》,长篇小说《飞机场》《鲜花朵朵》《中国宝贝》。即使迷路了,我也知道,我还在其中,在小说这个局中,这样我也就安心了。《秋之水》是该作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秋之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618231
开本 32开
页数 2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5
出版时间 2016-09-01
首版时间 2016-09-01
印刷时间 2016-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
CIP核字 2016173893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7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0:2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