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白寿彝的史学生涯
内容
试读章节

白寿彝的母亲钱相云,是河南开封朱仙镇人。因她能诵读并讲解《古兰经》,而受到当地妇女们的尊重。他的母亲对家人很好,对她的公公极尽孝心。那时白家大家庭里人口多时面达23人,但她总是默默地操持家务,任劳任怨。白寿彝始终深爱着他的母亲,她去世时仅69岁,白寿彝时常怀念他可爱的母亲。

回族人,通常都有习武健身的传统习惯,白寿彝自幼练武。他每天踢腿一百五十下。他自幼身体较弱,为了使他强壮身体,他的父亲经常督促他去练武,也常让他去放风筝。白寿彝的父亲为此,也在庭院里专门为他搭起了秋千,让白寿彝玩耍健身。经过长期练习,后来白寿彝的石锁舞得非常好,一次可舞上百下,身体也就比过去强壮多了。

1932年,白寿彝的父亲因病故去,那年他老人家已82岁高寿,遗产所留不算很多,当时只因支出并无收入,没过多久,白冢几乎一无所有。当时的白家,也只好被迫搬到了烧鸡胡同,租借了许亚青先生的家房居住,日子也就更难维持了,前景暗淡无光。

河南开封,历史悠久,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发祥地。古往今来,河南孕育着许许多多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史学家、外交家、文学家和诗人,如大家熟知的老子、墨子、贾谊、韩愈、程颢、程颐、李敏修、张嘉谋、曹靖华、稽文甫先生等,都曾为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过卓越的贡献。开封是一座有着2700多年历史的名城,位于河南省东部。1982年又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历史文化古城。开封和西安、洛阳、北京、南京、杭州一起,统称中国六大古都,又称“七朝都会”,即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梁、晋、汉、周,以及北宋和金的封建王朝都曾在此建都。开封最辉煌的时代应为北宋,当时开封改名东京,在北宋长达167年的历史中皆为首府。当时的开封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人口多达150万,也是世界著名的大都市之一。宋徽宗时期,张择端描绘的“清明上河图”。形象地呈现从开封郊外到市内汴河沿岸的神奇风景,生动地体现出中国封建社会全盛时期开封的繁荣景象。如今,依然让人们观赏的有开封“铁塔”,原名为“开宝寺塔”,塔壁为茶色琉璃砖瓦所筑,观之似铁,故此也巧取名为“铁塔”。铁塔建造于1049年,其高55.88米,康有为称之为“天下未有之奇宝”。

白寿彝儿时就喜欢经常围绕在铁塔脚下玩耍和读书,直到少年时就更加为故乡深厚的历史与文化的内涵所陶醉、所打动、所熏陶、所感染。因为开封是孔孟留下足迹的地方,也是著名文学家、女诗人蔡文姬,“竹林七贤”之一阮籍,《唐书》和《贞观政要》的编者吴兢,盛唐时代的著名诗人崔瀛等等著名文人的诞生地,少年时期的白寿彝以故乡引以为荣,也更加敬慕故乡由古至今的大家们,也常找来有关他们的书籍阅读。开封自元代直至明代,兴建了许多书院,又创办了河南省最初的大学,那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在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历史长河中,都起到了文化中心的作用。民国年间的开封,是河南省会,这里人才荟萃,兴致教育,新思想统先。故乡的祖先们,世代开创的一切,都为白寿彝的成长提供了独特而超优的条件。这一切,不能不说对于白寿彝今后所要走的道路,其影响自然是十分重要而又十分深远的。

开封市的顺河区,那是回族自治区,是开封回族人民聚居生活的地方。她位于开封的东北部,为市区之一,同样也是白寿彝的出生和自家祖辈生活的地方,那秀美的惠济河从这里流过。顺河辖区内的文物古迹比较多,除铁塔之外,还有东大寺、北大寺、文殊寺、双龙巷、白衣阁,分别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当今的《开封顺河回族志》中也曾多处提及哲玛鲁丁·白寿彝,他这回族的名字,至今受到大众的称颂。

开封的东大寺(东清真寺)坐落在其他清真寺的东边,宏大肃穆,古色古香,应名东大寺,是我国古老的清真寺之一。东大寺建于唐代贞观二年(628年)。东大寺内至今仍珍藏着“精忠尚武”的匾额,那是朱元璋亲自从南京赶赴开封,给东大寺赠送的这块匾额。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的部下回族将领常遇春占领了开封,为了准备攻战北京,便在开封招兵买马,许多勇敢的回族青年应征入伍。这一举动深深地感动了朱元璋,这一开封回族前辈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和英雄事迹,也令年幼的白寿彝十分敬佩与崇尚,深受教育,并立志要像英雄们学习,同他们一样,做对于中华民族和回族人民有用之人!p4-6

书评(媒体评论)

白寿彝同志治学严谨、深邃、独识、渊博。

——楚图南

寿彝同志的心是淳朴的、开朗的、正直的、敦厚的。……作为一个人,一个朋友,寿彝同志是这样子。作为一个学者,他同样对我有极大的吸引力。

——季羡林

寿彝老友:学海探珠六十秋,银丝赚来半满头。黄牛负轭桑榆路,该罢休时不罢休。

——臧克家

目录

前言

自序

1.“我要了解世界,要多多了解世界上的新鲜事情,好的事情”

2.发表《整理国故介绍欧化的必要和应取的方向》

3.《咸同滇变见闻录》与《中国历史体裁的演变》

4.《文讯》杂志永远保持着新生的气象

5.从相识楚图南先生到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6.中国回族和伊斯兰教新学科的开拓与发展

7.中国史学思想之社会责任与理论追求

8.中国史学成就是多方面的并异彩绽放

9.中国史学的学风和文风深深浸润着学术之根基

10.从梁启超到白寿彝,穿越了中国史学史的生与盛之时空

11.他用年迈的生命铺建了中国史学的丰碑

12.当家作主的学者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笑了

13.最后的教学改革意见

附:白寿彝论著要目年表

序言

中国民主同盟成立于1941年3月,正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遭到国民党独裁统治破坏的危难之际。民盟以贯彻抗日主张、实践民主精神、尊重思想自由、提倡依法治国为政治纲领。民盟凝聚了当时绝大多数进步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可谓群贤毕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黄炎培、张澜、沈钧儒、杨明轩、闻一多、李公朴、梁漱溟、史良、胡愈之、楚图南、吴晗、费孝通……这些民盟前辈精英纵横捭阖、开阔放达,本着知识分子的人文良知和社会责任“奔走国是”,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社会等领域都提出了明确的纲领和主张,将平等、民主、自由的思想播撒在中国的土地上。

在那苍黄翻覆、陵谷变迁的大时代,在那风云变幻、波澜壮阔的动荡岁月里,历史的浪潮将中国民主同盟,将有志于民族振兴的贤良才俊推上了风口浪尖,他们在改变中国命运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他们为历史的进程,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民主政治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将自己的荣辱与民族存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为中国的民主、繁荣奋斗了一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探索,至今仍具有巨大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在和平盛世的今天,为了保存这珍贵的历史财富,为了让后人记住先辈们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以及他们为国为民、励精图治的奋斗事迹,我们通过多年的精心准备和积累,出版了《民盟历史文献》丛书,这不仅仅是追忆往昔、缅怀先贤,也不仅仅是为了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去厘清历史、臧否人物,更重要的是:通过回顾那段曲折的历史,传承民盟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真挚感情;纪念民盟先贤为新中国做出的巨大贡献;呈现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嬗变和进步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同时也是为了民盟薪火相传、与时俱进的需要;为了让那些隽永传奇的人物和可歌可泣的历史再现后人的眼前。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民盟历史文献》丛书的出版,是对先贤们多党合作历史的尊崇和传承。

《民盟历史文献》编委会

内容推荐

白寿彝同志是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和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同时又是杰出的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一生投身进步事业,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事业,以共产主义为最高信仰,为史学研究、高等教育事业、中外文化交流和国际和平友好事业献出了他的全部智慧和生命。《白寿彝的史学生涯》是白至德作者对父亲白寿彝一生史学生涯的回忆和总结,包括白老与楚图南、臧克家等挚友的交往轶事。

编辑推荐

能文能武的回族少年如何成长为一代史学大师、国之栋梁?

少年志在强国御侮,青年旧衣破履苦读燕京大学,风雨如晦中主持点校《廿四史》,几次三番拒评一级教授、坚持只当二级教授,90岁高龄主编完成22卷本《中国通史》,这就是《白寿彝的史学生涯》。

《白寿彝的史学生涯》是白至德作者对父亲白寿彝一生史学生涯的回忆和总结,包括白老与楚图南、臧克家等挚友的交往轶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白寿彝的史学生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白至德编
译者
编者 白至德
绘者
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9300814
开本 32开
页数 2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5
出版时间 2016-05-01
首版时间 2016-05-01
印刷时间 201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92
CIP核字 2016073448
中图分类号 K825.81=76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6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8:4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