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穿越洞庭翻阅大书
内容
编辑推荐

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第五届和第十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之“年度散文家”获得者——李辉作品!

李辉著的《穿越洞庭翻阅大书》告诉我们,那些人,那些事,如同一朵又一朵云彩在流动,装点着历史与文化的天空……幸或不幸,均在其中。其中包含《穿越洞庭,翻阅大书——沈从文与黄永玉》、《平和,或者不安分——沈从文印象》、《湘西原本多侠气——沈从文与丁玲》等故事。

内容推荐

人物印象、藏书故事皆可视为流云,装点历史和文化的天空。作者李辉以诚恳和温情的文字,叙写了巴金、沈从文、黄永玉、沈荃、周扬、田汉、袁昌英、杜高、李泽厚、柳鸣九等湖南人物印象,同时还实地寻访、收集原始档案,叙写了李根源、张问德、张佐周、项美丽等人物故事。李辉著的《穿越洞庭翻阅大书》具有较为重要的思想价值,并附有珍贵的历史照片,以飨读者。

目录

序题《穿越洞庭,翻阅大书》

穿越洞庭

 穿越洞庭,翻阅大书——沈从文与黄永玉

 平和,或者不安分——沈从文印象

 湘西原本多侠气——沈从文与丁玲

 历史之殇——沈从文弟弟沈荃的故事

 落叶——田汉随感

 附:我读《落叶》——田汉长子田海南致李辉

 摇荡的秋千——周扬随感

 往事依然苍老——周扬与丁玲

 珞珈山,历史之痛几人知——缅怀翻译家杨静远女士

 留在纸上的苍凉——整理“杜高档案”随感

 李泽厚走在美的历程上

 “盗火者”柳鸣九缝合历史

翻阅大书

 腾冲硝烟处,名士风流时

 世上已无张佐周,何时再唱石门颂

 风云莫干山

 “巴金的伟大在于敢否定自己”——读萧乾书简随感

 一个人与一个时代——巴金与文化老人群体

 萧红天空的流云——《黄金时代》随想曲

 美丽如斯——项美丽的中国故事

试读章节

关系一直非常密切。其中,还另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沈从文亲历黄永玉的父母相识、相爱的全过程,并在其中扮演着一个特殊角色。

一九二二年的湖南常德,一个小客栈里寄宿着两个来自凤凰的年轻漂泊者,一个是沈从文,另一个是他的表兄黄玉书。沈喜爱文学,黄喜爱美术。在沈从文眼里,这位表兄天性乐观,即便到了身无分文拖欠房租,被客栈老板不断催着他们搬走的境地,他依然于自嘲中表现出诙谐与玩世不恭。根据沈从文的回忆,黄玉书结识了同样来自凤凰的姑娘——杨光蕙,凤凰苗乡得胜营人氏,任常德女子学校美术教员,两人很快恋爱了。

关于黄玉书的这一感情进展,沈从文说得颇为生动形象:“表兄既和她是学美术的同道,平时性情洒脱到能一事不做整天唱歌,这一来,当然不久就成了一团火,找到了他热情的寄托处。”更有意思的是,沈从文说他开始替表兄写情书。每天回到客栈,表兄就朝沈从文不停作揖,恳请他为自己向杨姑娘代笔写信。沈从文在湘西从军期间,曾是长官的文书,代为起草文件,偶尔还为人书写碑文。当读到这篇《一个传奇的本事》时,我们方知他还是表兄的情书代写者。谁想到,在一九二三年前往北京闯荡社会走进文坛之前,他竟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开始了文学写作的预习。

就这样,两个相爱的凤凰人,在另一个凤凰人的帮助下,进行着浪漫的爱情。一九二三年,沈从文离开常德,独自一人前往北京,开始他的文学之旅。表兄说得不错,几年之后,他所欣赏的表弟真的成了文坛的新星。

沈从文走后,黄玉书仍留在常德。同一年,黄玉书与杨光蕙在常德结婚。一年后,一九二四年八月九日(农历七月初九),他们的长子在常德出生。几个月后,他们将他带回凤凰。

不用说,这个孩子就是黄永玉。

漂泊中“翻阅大书”

世上能让黄永玉心悦诚服的人并不多。但在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中,沈从文无疑排在最前面。多年来与黄永玉聊天,我听到他提得最多、语气颇为恭敬的,总是少不了沈从文。在黄永玉与文学的漫长关联中,沈从文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我认识黄永玉其实与沈从文有关。一九八二年,在采访全国文联大会时我认识了沈从文,随后去他家看他,在他那里第一次读到黄永玉写他的那篇长文《太阳下的风景》。看得出来,沈从文很欣赏黄永玉。我的笔记本上有一段他的谈话记录,他这样说:“黄永玉这个人很聪明,画画写文章靠的是自学,他的风格很独特,变化也多。”当时,我主要研究现代文学,对沈从文、萧乾有很大兴趣。这样,我也就从沈从文那里要到了黄永玉的地址。由此相识,几近三十年。  不少人写过沈从文,但写得最好的是黄永玉。一九七九年岁末,黄永玉完成了长篇散文《太阳下的风景》,文章中的最后一段话,总是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感触良多:

我们那个小小山城不知由于什么原因,常常令孩子们产生奔赴他乡的献身的幻想。从历史角度看来,这既不协调且充满悲凉,以致表叔和我都是在十二三岁时背着小小包袱,顺着小河,穿过洞庭去“翻阅另一本大书”的。

的确,他们两个人有那么多的相似。

他们都对漂泊情有独钟。沈从文随着军营在湘西山水里浸染个透,然后独自一人告别家乡,前往北京。黄永玉也早早离开父母,到江西、福建一带流浪。漂泊中成长,在漂泊中执着寻找打开艺术殿堂大门的钥匙。

两人有很大不同。沈从文到达北京之后,就基本上确定了未来的生活道路,并且在几年之后,以自己的才华引起了徐志摩、胡适(P4-6)

序言

题《穿越洞庭,翻阅大书》

钟叔河

李辉写了沈从文,写了袁昌英,写了周扬和田汉……这些人或为“旧教授”“官太太”,或为大领导老党员,处境悬殊,情况各别,结果却无一例外,都成了“整”的对象,成了悲剧人物。田汉死前还吟诗“跟着主席道路走”,周扬被通知出狱还要在牢里多坐几天给毛主席写检查,尤为可悲。

谁可为之,孰令致之呢?

李辉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他只在抽引着读者的思绪,使大家开始思索,这就够了。

他还写了“鸡连长”。黄永玉笔下这只昂扬气派的大公鸡,在它身上,我明明看到了沈荃的影子。这个循着田兴恕、陈渠珍足迹走出凤凰的人,替哥哥沈从文圆了“将军梦”,淞沪抗战中出过力,“由地方上再杀一批”的指示一下来,也只能跪在自己铺下的军毯上,手指额头说:“朝这儿打。”

读至此处,更加使人惊心动魄,觉得悲哀。

说真的,原来我并不怎么看好李辉,正如不怎么看好我自己一样。鲁迅不是最鄙薄“拙劣如报章纪事”的文字么?而李辉和我可都是记者出身,都是以“报章纪事”为业的呀!

现在我却很看好李辉,愿为他写下这几行。自己虽已去死不远,总算可以在祖师爷圣像前伸伸脚,也就够了。

二零一六年三月一日于念楼

书评(媒体评论)

他只在抽引着读者的思绪,使大家开始思索,这就够了。

——钟叔河

走故国山河,觅历史遗痕,传人文薪火。感谢李辉以诚恳和温情的文字,为我们留下了又一幅文化中国的悲欣长卷。

——韩少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穿越洞庭翻阅大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341293
开本 32开
页数 2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6-05-01
首版时间 2016-05-01
印刷时间 201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74
CIP核字 2016059532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9.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4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5:5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