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瓶中人
内容
编辑推荐

巫昂著的《瓶中人》,纯文学与类型小说之混血。《三体》后,中国科幻小说的另一种可能认识一个人,就像认识一个星系。而真正的爱人,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路内,沈浩波,阿丁,周云蓬,张柠,吕约推荐阅读。俗世滔滔,不如归隐。大隐隐于瓶,你也在瓶中,只是尚未发觉。如果在我们可以感知的世界之外,什么也没有,那该有多无味,巫昂在小说里,为自己也为读者创造出另一个天地,一个超现实,更有意义的存在。

内容推荐

蹊跷的“漂流瓶”,来自深蓝星球的神秘“男子”,淹没于世俗生活中的芸芸众生,都市钢筋森林里无脚鸟般的寻找,宿命中刻骨的相遇与分离,霍金的迷之微笑……巫昂著的《瓶中人》透过大千世界中热闹浮华的表象,昭示人类灵魂的美丽与孤独。

《瓶中人》的故事内核,是一个来自深蓝星的瓶子,当女主人公陷入事业与爱情的双重瓶颈时,在一个偶然的机缘下,遇见了“瓶中人”以千计,由此展开了一连串迷离而动人的故事。爱是小说的主题,如小说中所说,爱是你自己装在身体里的物件,即便它发馊变质,也是你的珍藏,是他人永远无法触及的内在,是寒冬的火苗。此外,这不单是一个关于爱的小说,还在探讨,在我们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世界之外,到底有些什么。小说中的深蓝星,是一个乌托邦式的世外桃源,它负责照看另一种生活,在那片庞大星云笼罩下的陌生星球,有我们熟悉的欣喜与悲哀,也有我们陌生的残酷和分离。

目录

壹章

贰章

叁章

肆章

伍章

陆章

柒章

捌章

玖章

拾章

拾壹章

拾贰章

拾叁章

拾肆章

拾伍章

拾陆章

拾柒章

拾捌章

拾玖章

贰拾章

贰拾壹章

贰拾贰章

贰拾叁章

贰拾肆章

贰拾伍章

贰拾陆章

贰拾柒章

贰拾捌章

贰拾玖章

后记

试读章节

壹章

早起,初秋令人颤栗的美,在卧室的镜子里出现,那是窗外的一棵树,它好像感到冷……这是一段文学描写,我承认,我从你身上看到了初秋令人颤栗的美,只是它不应该在卧室,也不应该在镜子里,出现……这依然是一段文学描写。那么我该怎么办?发明一套密码,来真实地记录,初秋这令人颤栗的美吗?

每一天,都过得像一只正在飞向陌路的盲鸟。

下了班,坐的718路公交车,在北四环西路拐了个弯儿,到人民大学站下车,过马路,走回家。慢腾腾上楼。楼道很黑,每一层的灯泡不是被人偷了,就是用到坏。我有轻度夜盲症,对昏黑和光亮的辨识,有一个微妙的度,一旦超过了那个度,基本上什么也看不到,跟瞎子差不多。在光线不足的地方爬楼梯,是我的一大弱点。

摸出钥匙旋转防盗门的锁孔,向右边两圈,家里没人,一圈,有人。

一圈。

“昨天去哪儿了?那么晚回来。”杨少康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头也不回,这是我独自出门后他的例行公事,即便是昨天。

“出去,跟余怀春吃饭。”

“余怀春电话多少?”

“问那么多,告诉你,你就给她打?”

“那就告诉我先啦!”

“你永远都不会知道。”我在心里对他说。

在现实生活中,我还是给了他余怀春的手机,实际上他不需要找我要,他早就对我的手机了如指掌。何况余怀春是我成天系在裤腰带上的死党,她知道该怎么回答,她也很烦杨少康。

随后,我进厨房洗那堆积如山的碗筷,杨少康在家一整天的战果。

又是冗长无聊的一个白天,守着页面每半分钟刷新一次,眼睛盯着看显示器,直到眼球充血眼皮发涨,做饭可以缓解这种种不适。对一只被掏空的热水袋来说,能够站在抽油烟机跟前简直是幸福之极,一听到它呼啦啦的响声,整颗心,顿时顺着跟着油烟管道向外走,离开这栋楼,楼上的天空,天空上的云朵,往一万米之上漂浮。

根据家里的凌乱程度,他又一整天没有出门,更不要说上班了,那家小破广告公司半倒不倒的,老板从上礼拜起已经取消了盒饭,要他们午饭自理,即便上班也没饭吃。在家还好点,玩玩网络游戏,在BBS上灌水,跟网友吹水。

然后,早饭、中饭、晚饭的餐具,连根小勺都不落,都攒下来了,层层叠叠,积在水槽里。这种没事窝家攒餐具的生活习惯,是他作为独子从小养成的习惯,拜乃母所赐。我还在洗碗,每一只碗的油腻程度,不亚于我的生活本身。洗碗盆的下水管老化,总是堵塞,发出了一股令人生疑的气味,好像水管里烂了一朵菊花。我用一根筷子使劲地捅入水口,终于疏通了一点点,然后,把那根筷子,扔回乌黑的筷子堆里,懒得用水再冲一下。

水声哗啦啦响,杨少康在客厅突然大喊:“自来水不要钱啊?”

我在龙头上罩了条百洁布,水声顿时转为柔和。

这套房子,是我们租来的,确切地说,是我先租来,他后期入伙的。他住进来后,我们说好了平摊,各出一半租金和各种费用,我交网费、电费,他交水费、煤气费,暖气费房东交。为了避免扯皮,没安装固定电话,手机费各交各的,我倒是有网站给的三百块通讯补贴,足够了,倒也不吃亏。

这是一个带了客厅、卫生间和厨房的一居室,户型狭长,在七楼顶上,只有朝南的主卧室,光线勉强算好,其他的房间,成天都处于昏暗中,北边不远处有一座三十五层的塔楼,塔楼的阴影把我们这个小楼彻底罩住。

厨房从来都笼罩在高层塔楼的阴影之下,有个小窗户跟没有一样,要开着节能灯,才能看得清燃气灶和其它的锅碗瓢盆。不管什么时候做饭,都像是半夜爬起来做。半夜就半夜,无所谓的,从小做饭做到大,我即便闭上眼,也一样可以做出来一顿可以吃的晚饭。(P1-3)

后记

听说,这世上有一种读者叫作前言后记读者,他们不读书的内馅,只看作者的边角料,这个后记是专门为他们写的。作为生这个蛋的母鸡,我最担心的是人们读毕这本小说,草率地得出一个结论:“每个女人心中都有一个‘瓶中人’。”这陈词滥调,与我的初衷相距甚远,何况,女人的世界也可以足够完整。我们甚至不需要文学,小说,虚构的时空,这绝不存在的男人,对改变所有女人的爱情观起不到任何作用。

我要说,爱是你自己装在身体里的物件,即便它发馊变质,也是你的珍藏,是他人永远无法触及的内在,是寒冬的火苗,这不单是一个关于爱的小说,还在谈论,在我们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世界之外,到底有些什么。我一边写一边想:也许平行空间是存在的呢,是啊,不仅存在而且找不到肉眼可见的证据。它们是天体物理学家们算出来的,借助公式存在于一个黑漆漆的所在,那么遥远而盲目。

如果在我们可以感知的世界之外,什么也没有,那该有多无味,所以,至少,请允许我在小说里,去创造个人坚信的存在,一个超现实,更有意义的存在。

这个存在的具象,或是那空空如也的瓶子,无数次在幻想中,在生之迷雾中,我的意念中自然地出现了一只瓶子的轮廓,模糊,彻底透明,完全静止,当它出现,光线也跟着出现。我总觉得,下意识有价值,一个人在下意识中反复出现的景象,便是召唤。如果你闭上眼睛,会出现一个遥远大陆,看起来好像非洲,那你就该辞职,打预防针,办理赴非签证,就那么简单。

那个模糊具象对我的召唤,促使我开始写这么一个小说,从此步入完全陌生的丛林,它有纯文学和类型文学混血的痕迹。

每当有人问我你的小说处女作是个什么?我总是犹豫再三,回答:科幻爱情小说?因为创作是件无拘无束的事,科幻小说不一定要像阿西莫夫那么写,庞大的设置,无法穷尽的细节,技术和知识。

小说中所谓的深蓝星,是一个乌托邦,世外桃源,也许是真的。

它负责照看另一种生活,在那片庞大星云笼罩下的陌生星球,有我们熟悉的欣喜与悲哀,也有我们陌生的残酷和分离。以此为参照,这个“我”,这个曾经在《星期一是礼拜几》中有同样名字的莫莉,她执拗笨拙的爱便显得质朴,她毫无技巧,没有成见,只是依照直觉行事。

她选择与瓶中男以千计在一起,(读过《星期一》的同志,都知道以千计在那里面是个周星驰式的怂人)宛如多数人会选择走开。

故事的前半,完成于2009年的波士顿,当是冬末到初秋,每天去我当时住的培根山,剑桥街对面有家小到不能再小的社区图书馆,跟一群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抢位置。我最喜欢里边有个小间,两张桌子,要是能独自抢到靠窗右边的位置,右边较大的桌子,固定会有两个流浪汉在下象棋,他们几乎不聊天,下一整天,两人身后都有一架装满他们杂物的购物车,那是他们的家。

图书馆的暖气是他们竞争的重点,有时,还有警察进来巡视,不管是谁,只要在图书馆打盹或者趴在桌上睡觉,立刻会被请出去。在这家图书馆,我被一个黑人哥们追求过,递过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他的手机,吓得我跑出三条街。也被管理员训斥过,因为不小心把《纽约时报》放到《波士顿环球报》的格子里去了,他们希望你放在桌子上,不要帮着归类。

这中间,也许是三月初,我曾经写email给任教于波士顿大学的作家哈金,希望跟他见一次面,他恐怕是我在美国见过的唯一一个作家。也是曾经的诗人。我们相约在他上课的那个周二,中午,一起吃简单的教工餐。跟哈金的见面,对我而言,有特别意义,因为我处于踉踉跄跄学走路的婴儿时期,十分害怕小说写得越长,越多的缺点,和不可掌控的因素出现。哈金是一位踏实的作家,他以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等待》,对我来说,是一本小说的教科书,如何写小说,用老实的方法,确乎比投机取巧的持久。

吃饭的过程中,我们聊了许多,跟小说无关的,有些话,并不适合写在这里。

我斗胆问他:“长篇的结构,怎么办?”

他的回答让我印象深刻:“你的情绪就是结构,你按着你天然的情绪走,读者就会跟进去。”

那是我在那段时间唯一的社交,回来后,依然每天写一丁点儿,越写天气越暖和,到了最热的八月份,波士顿街头曾经庆祝过凯尔特人队获得NBA总冠军,游行的彩车,熙熙攘攘的人群,我站在街边,周边都是欢呼的大学生和球迷,每个人身上披满了绿色三叶草的标示物。还是去社区图书馆例行报道,入夏后,流浪汉们不喜欢来图书馆了,他们在波士顿大公园过得很快乐。

天气瞬间转凉之后,为了当年出版的两本随笔集和换签证回国,谁料到,得到了我平生的第一个小说合同,但不是《瓶中人》,我没能成功地说服编辑出版它,而是手中一个字也没有的另一个新长篇,便是2010年6月出版的《星期一是礼拜几》。作为一个长篇的新手,如同小学徒获得第一次亲自打铁的机会,当然以合同和截稿期为首选,而《瓶中人》如大家今日所见,是一个虚构性更强的小说,《星期一是礼拜几》呢,则有一定的现实生活垫底,我猜测,那样会更容易一点点。

再度回到波士顿,停下了初稿写了三分之一的《瓶中人》,转而开始写《星期一是礼拜几》,从头开始构思,那本书经历了何等的难产煎熬,似乎在属于她的后记里头讲了一点。

始终相信,我并非一个真正意义上有文学天赋的人,我也没有专门被从人群中甄选出来,说:就是你,你可以写小说。这些年来,我在半自学的状态中学习写小说。从短篇开始,那时候,我还在一家周刊当新闻记者,经常会在差旅当中开写,最好的场所就是机场和飞机上,然后是一大早,六七点钟起来,算是非常早,花约奠一个小时,在所住的旅馆,写几段,再出门采访。

饶那么着,产量还是非常低,比起所写的报道,后者简直汩汩如永不枯竭的山泉,悲哀的是,内心从不认为后者是作品,或值得展现于人前的事物。这就逐渐显见我真实的价值观:在我看来,文学作品才是我所认为的作品,而不管文学作品如何不被人赏识,卖得出去钱,我依旧以它为内心的指针,最硬的通货,并为此付出我所能付出的所有的代价。

第一次拿到出版合同的长篇,实际上写得非常苦,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不提,那跟春晚演员自诉吃盒饭没什么两样。最要命的是创作范围内的问题,压根不知道如何解决。举例说明,我不知道该在一个长篇中布置几个人物,于是乎随心所欲想起来~个就让他出场,有时某个人物在我的键盘上失宠,我居然会好几童忘掉他,直到收尾了才又捞回来,这是新人易犯的错误。

而在一群人不断出现后,他们该如何互动,情节怎么走,故事的中心在哪里,我宛如面对一群裸体的未成品玩偶,束手无策。该如伺给他们穿衣,喂食,该给他们怎样的灵魂,说什么样的话,做什么样的事,有怎样的快乐和伤痛。对此我一无所知,经验的匮乏,或者说我内在的货仓终于触底,顷刻面临旱季,河水千涸,露出了水底的石头和暗沟。

一向被认为好像做什么事都不费劲的我,其实是一个自虐成性的普通到不能更普通的人,独处的时候毫无美感可言,完全是一个披头散发的疯子,自闭,心不在焉,很怕接到电话以至于心偿所愿地逐渐没有人给我打电话,真正意义上关系很黏的朋友少之又少。我跟学生们说:我从未体会到跟人交融的感觉,而跟自己的工作却宛如情人,只有在面对电脑,我的内心是完全开放和毫无保留的。

感谢发明电脑的一批又一批的技术先烈。

说句真的,我也曾拿出在幼儿园常用的手段,面对电脑屏幕呜呜大哭,妄图祈求大人过来搭把手,甚至会梦到生下一群小孩,不知拿他们怎么办,满地满屋子跑着叫着。就那么学着做一个勉强合格的母亲,学着把乳头塞到孩子的嘴巴里,换尿布,哄他入睡,吃完这顿再为下一顿发愁,和不断地打起精神来。

在这个过程,我学到一点儿没有办法称之为经验的微小的经验。

在《瓶中人》中,用得更多,熟练一点点,以微米为单位往前爬。

人类好不容易穿上了衣服,有了所谓文明,人类中的一小撮人,再想把它脱回去,忘掉文明,忘掉身上的紧身衣,这就是创作最终的意义。那些在漫长时间内积累出来的必须如此,唯有在以禁忌为美的小说中可以彻底冲垮。

当然了,这本书,是我想要过上与世隔绝的生活的又一个借口。

包括对世事无可无不可的热情。

我生活的中心。

与之深深交融、灵肉纠缠,宛如爱侣的每一个字符。

在上帝给予我的这一次生命的第三十七个年头。

2016年2月25日,修定于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我这辈子读过好的小说,我都忘了是巫昂写的。

——沈浩波

《瓶中人》对中国文学大的冲击就是挑战了贫乏的想象力。

——张柠

有人可以不必跳到外太空就能探知宇宙的隐秘。霍金和爱因斯坦无力的,思维的轻盈可抵达。“幸好我们还有身体”,肌肤与肌肤的摩擦就能制造出足够强度的“引力波”,“进入外人无法进入的空间,超出普通生物的界限。”那种得大自在的态,导致牙龈痒胀。我嫉妒巫昂,压抑了杀心,沉默着读她。

——阿丁

我一点儿不奇怪她会写出这样的小说,她的脑袋瓜里没有一件寻常事。

——吕约

恭喜巫昂终于长大成为一个女巫,写出北漂女孩和小王子的星际之恋,我也想要一个瓶中人,但希望是个女瓶中人。若《瓶中人》改编成电影,希望能为它创作主题曲。

——周云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瓶中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巫昂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699644
开本 32开
页数 2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0
出版时间 2016-06-01
首版时间 2016-06-01
印刷时间 201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4
CIP核字 2015320674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4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3: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