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的大学(双色版无障碍成长阅读)(精)/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我的大学》是一本小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之一,适合广大中小学生阅读。

《我的大学》一书讲述作者怀着上大学的梦想来到喀山的生活经历。虽然他上大学的梦想终究破灭,但是在社会这所大学里,他学到了很多东西,也逐渐走向成熟。读者可从作者的人生经历中汲取积极的人生力量,特别是作者强烈的读书欲与顽强的学习精神,更值得青少年学习。本书教育意义深刻,并散发永恒的艺术魅力。

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我的大学》一书体例独特,前有“名师导航”;正文中每章都包括“名师导读”“名师指津”“阅读鉴赏”“知识拓展”几个版块;后边,附录中有“读后感”和“考点直击”,并附有答案。这样的结构方式更适合学生使用,更有助于学生通过阅读积累语文知识,提升语文能力及素养。

内容推荐

长篇小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1923年在国外疗养期间完成的自传体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也是他在十月革命之后写的第一部重要作品。小说叙述16岁的主人公满怀着上大学的愿望,告别了年迈的外祖母,离开故乡来到了伏尔加河边的喀山市。到了喀山,主人公就清楚地认识到,严酷的现实生活使他上大学的美好愿望顿时化为泡影,因为他必须直面人生,必须首先为生存而受雇去干活。于是喀山的贫民窟、穷街陋巷和轮船码头变成了引导他踏上人生之路的一所“社会大学”。

目录

第一章 初到喀山

第二章 贫民窟里的人们

第三章 秘密行动

第四章 安德烈的小杂货铺

第五章 面包师助手

第六章 精神危机

第七章 导师洛马斯

第八章 第一次火灾

第九章 第二次火灾

第十章 踏上新征程

◎附录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初到喀山

就这样决定了,我要去喀山大学读书。我暗下决心,无论如何都要进入大学!

我上大学的念头是由一个名叫尼古拉·叶甫诺夫的中学生引起的。他有一双女人般温柔的眼睛,生着一副漂亮脸蛋儿,是个讨人喜欢的年轻人。当时他就住在我们那栋房的阁楼上,因为常见到我读书,就很留心我,于是我们相识了。认识没多久,尼古拉就下论断说我“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天赋”。

“您就是为科学研究而生的!”他蛮帅气地甩动着马鬃似的长发对我说。

那时我还不明白,即使是一只家兔,都可以为科学研究做出贡献呢。但尼古拉煞费苦心地向我证明,大学里面需要的正是我这种人。当然了,他也必不可少地讲述了米哈伊尔·罗蒙诺索夫的故事。他还说,到了喀山我可以住在他家,用一个秋天和冬天的时间完成中学的学业,然后,“随随便便”去参加一场考试(请注意他说的是“随随便便”),我就能申请助学金上大学,再用上大约5年的时间,我就是“文化人”了。听他讲得多么轻而易举,这也难怪,毕竟他还是个19岁的少年,又怀有一份菩萨心肠。

学校终考之后,他返回家乡。又过了两个星期,我随后而至。

临行前,外祖母一再叮嘱说:“你以后别动不动就向人家发脾气了。老是发脾气,就会变得冷酷无情。这都是跟你外祖父学的。你看不见他得了一个什么结果吗?可怜的老头儿,活来活去,到老成了傻子。你一定不要忘记,上帝不惩罚人,只有魔鬼才干这种事。你走吧,唉……”

她抹掉皱纹密布的老脸上的几滴泪水,接着说:“恐怕我们不会再见面了。你这疯了心的孩子,非要跑到海角天涯去,我将不久于人世了……”几年来,我常常离开这个好心肠的老人,几乎不怎么和她见面,当我想到这个血脉相通、真心爱我的亲人,真的要弃我而去时,心中不免生出一丝悲哀。

我一直站在船尾向外祖母张望,她在码头紧靠水边处站着,一只手画着十字,一只手用破旧的披肩角擦拭她的眼睛,那是一双永远对世人充满慈爱的眼睛。

打那以后,我就来到这座有一半鞑靼人①的城市了,住在一幢寂寞地栖身于一条僻陋小街尽头的土岗上的小平房里。房子对面是一片火烧之地,长满了茂密的野草,一大堆倒塌的建筑废墟从杂草和林木中突兀而出,废墟下是一个大地洞,那些无处安身的野狗常躲到这里,有时它们也就葬身于此了。这个地方令我永生难忘,它是我的第一所大学。

尼古拉的家由妈妈和两个儿子组成,靠少得可怜的抚恤金维持生计。我刚到他们家那几天,常见到这个面无血色的寡妇,每次从市场买回东西放到厨房里,就眉头紧锁,发一顿愁。她在思考如何解决面临的难题:把自己排除在外,怎样才能用一块肉做一顿满足三个健硕男孩儿的美餐呢?

她是一个异常沉静的女人,灰色的眼睛中蕴藉着温顺而倔强的精神,她就像一匹精疲力竭的母马,明明知道生活这辆车她已无法驾驭了,仍然勉为其难地拼命向前拉。

到她家的第四天早上,她的两个儿子还在熟睡,我去厨房帮她洗菜。她小心翼翼地悄声问我:“您来这儿干什么?”

“念书,上大学。”

只见她眉毛一挑,额头一蹙,原来手被切了,她一边吮着手指,一边跌到椅子里,随即又蹦起来,喊道:“哎呀,见鬼了……”

她用手帕包扎完伤口就赞许地说:“您削土豆倒挺有水平的。”

这算得了什么,雕虫小技。我顺嘴儿告诉了她我在轮船上帮厨的历史。她接着问我:“那么,您凭这点儿本事就能上大学吗?”

我把她的话信以为真了,因为当时我还不懂什么是幽默与嘲讽。我向她详细介绍了我的行动计划,并强调指出,这样一来,上大学就不成问题了。

她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嚷着:“唉,尼古拉,这个尼古拉……”

这时,睡眼惺忪、头发蓬乱的尼古拉跑来厨房洗漱。跟往常一样,他心情舒畅。

“妈妈,要是吃顿肉馅的饺子该多好啊!”

“好,那就包吧。”母亲同意了。

这正是我显示烹饪技艺的好时机,我赶紧接过话来说,要包饺子这点儿肉太少了。

这下可坏了,瓦尔瓦拉·伊凡诺夫娜动怒了,她把我数落得面红耳赤,又把手中的胡萝卜扔到了桌子上,扭头就走。

尼古拉给我使了个眼色,解释她的行为说:“心情不好……”

他坐在凳子上接着对我说:“女人比男人爱生气,这是与生俱来的。关于这一论断有关人士包括瑞士的大学者和英国的约翰·穆勒都曾做过探讨。”

尼古拉很喜欢教育我,凡是遇到恰当时机,就对我谆谆教诲,我呢,每次都是如饥似渴地听训诫。后来,听来听去,我居然把弗克、拉劳士弗克和拉劳士查克里混为一谈了,还有我怎么也分不清是拉法杰砍了杜莫利的头,还是杜莫利砍了拉法杰的头。尼古拉一门心思要“把我教导成人”,他也蛮有把握地答应要这样做。可惜他没有时间,更没有条件认真地好好教我。还可惜的是,他那种青年人的轻佻浮躁和只顾自己的都市青年作风,使他对妈妈的含辛茹苦熟视无睹;他弟弟是一个抑郁呆板的中学生,对母亲的艰辛更没有体会。

倒是我很早就发现了这位可怜的的妈妈的厨房哲学,她的厨房技艺着实令人叹服。她是数着米粒做饭的,每天只用一点点东西就能变戏法似的做出丰富的菜肴,养活自己的两个孩子,还有我这个相貌平平、不懂礼貌的小流浪儿。分给我的每一片面包,在我心中都如岩石般沉重。我决定出去找点活儿干,我要自己养活自己。

为了不在他家吃饭,我早上起来就躲出去,要是碰上刮风下雨,我就到那个大地洞里避一避,听着洞外的倾盆大雨和狂风怒吼,闻着动物尸体的腐烂味儿,我突然顿悟:上大学——美梦而已,如果我当初去的是波斯,也许比这儿强。我开始发挥我的想象力,幻想自己变成了一个白胡子法师,可以让一粒谷子长成苹果那么大,一个土豆长到1普特重,我在为所有受苦受难的人民寻求出路,我想拯救他们。

我当时很热衷于幻想伟大的冒险事业,因为苦难的生活需要幻想来调剂。苦难的日子多么漫长!我的幻想已经成癖了,苦难的日子里我变得更加坚强了,我并不奢望他人的救助,也不渴望好运的降临,生存环境越艰苦,越能磨炼人的意志,增加人的智慧,这个道理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

P1-5

序言

认识作者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是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的笔名,他是沙皇俄国后期和苏联初期的著名作家,是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政治活动家。高尔基出生在伏尔加河畔的一个木匠家庭,由于父母早亡,他十岁时便出外谋生,到处流浪,当过鞋店学徒、在轮船上洗过碗、在码头上搬过货物、给富农干过活,还干过铁路工人,面包工人,看门人,园丁……这在小说《童年》里都有反映。在饥寒交迫的生活中,高尔基通过顽强自学,掌握了欧洲古典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只上过两年小学的高尔基在24岁那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说《玛卡尔·楚德拉》。

高尔基留下了大量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和书信、政论文章等。尤其是他作于1901年的散文诗《海燕之歌》,塑造了象征大智大勇的革命者搏风击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预告革命风暴即将到来,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这首诗受到列宁的热情称赞。

高尔基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也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组织成立了苏联作家协会,并主持召开了全苏首次作家代表大会,培养文学新人,积极投身于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高尔基的作品自1907年就开始被介绍到中国并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和欢迎。

内容梗概

长篇小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1923年在国外疗养期间完成的自传体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也是他在十月革命之后写的第一部重要作品。小说叙述16岁的主人公满怀着上大学的愿望,告别了年迈的外祖母,离开故乡来到了伏尔加河边的喀山市。到了喀山,主人公就清楚地认识到,严酷的现实生活使他上大学的美好愿望顿时化为泡影,因为他必须直面人生,必须首先为生存而受雇去干活。于是喀山的贫民窟、穷街陋巷和轮船码头变成了引导他踏上人生之路的一所“社会大学”。

作品鉴赏

《我的大学》不仅是一部有着深刻教育意义的作品,还是一部有着巨大艺术魅力的作品。全书塑造了多姿多彩的人物形象,运用了丰富传神的修辞手法,使用了幽默丰富的个性语言。

在《我的大学》里,高尔基用自己的笔触反映了当时俄国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民粹派反抗沙皇统治的活动,展示了这一时期俄国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在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中,我们看到青少年时期的高尔基就已经对俄国的丑恶现实十分憎恶,一直努力探索生活的道路。他曾经幻想自己做一个强盗,用劫富济贫或者祈祷上帝的方式来改善人们的生活,当然这只是天真幼稚的幻想。在大量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中,他也未能找到曾苦苦思索的“我该怎么办”的问题的解答。接触了许多具有革命情绪的知识分子,高尔基又想从他们那里找到新的生活道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的大学(双色版无障碍成长阅读)(精)/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联)高尔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8427957
开本 32开
页数 166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6-06-01
首版时间 2016-06-01
印刷时间 201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少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2
CIP核字 2016124168
中图分类号 I512.45
丛书名
印张 5.5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18
15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5:5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