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盖军衔三赴南极日记
内容
编辑推荐

“南极英雄”盖军衔的日记首次公开!

走近南极、走近盖军衔!

感受“当代产业工人楷模”的正能量!

盖军衔创作的《盖军衔三赴南极日记》严格尊重原来日记的真实面貌,原原本本地将他的日记公知天下,让读者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盖军衔生命的律动。我们的时代需要英雄模范,盖军衔就是曾经鲜活地生活在我们身边的英雄模范。

内容推荐

十年时间,盖军衔同志三赴南极,一次比一次艰险,一次比一次令人震撼,他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辉煌的生命华章。作为带有某种私密性质的日记,没有虚饰,没有空话、大话,更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是真实地记叙他的工作、思想、感受、收获。盖军衔创作的《盖军衔三赴南极日记》在出版过程中,编者严格尊重原来日记的真实面貌,原原本本地将他的日记公知天下,让读者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盖军衔生命的律动。我们的时代需要英雄模范,盖军衔就是曾经鲜活地生活在我们身边的英雄模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目录

盖军衔人物简介

一赴南极(1995年11月20日~1996年4月6日)

二赴南极(1997年9月16日~1998年4月1日)

三赴南极(2004年10月25日~2005年1月6日)

编辑补叙

后记

试读章节

上午的天气灰蒙蒙的,海浪很大,风力有8级以上,四周什么也看不见,中午天气开始好转,今天在库克海峡航行,下午经过南阿尔卑斯山脉的北端时,山上的积雪还没有化完,此地正处于春末夏初,远处雪山倒是挺好看的。

17:00船已航行至东经174。、南纬42。22’,距离克赖斯特彻奇已不远了,大家都很兴奋,我们在甲板上又拍了一次日落,但效果可能没有前面的好。

23:20船到达锚地,克赖斯特彻奇的夜景灯火辉煌,但好像城市不是很大,明天到达港口后,我们就可以上岸游览,今天特意分给每人200美元。

7:30我们靠上加油的码头,8:10海关人员上班例行公务,我们10:20到岸上走了一趟。此处为利特尔顿港口,中午我们返回船上。

13:30,我们到银行换了新币,买了30元的电话卡,10元的电话卡打到中国只能用2分多钟,我打了一次找人就用掉了一张电话卡,我也给黄桂芳大使打了一个电话,转达了熊光敏和黄秀玲的问候,并寄回两张明信片给嫣明和小雷。

回船后我们在甲板上钓鱼,钓上了4条半斤左右的鱼,我钓了一条最大的,晚上我们做鱼汤、喝酒,玩得倒也开心。

今天参观了南极展览馆,里面收集了不少南极的标本,在南极考察方面新西兰的成绩卓越。展览馆里有假的冰川、雪地,并有模仿风吹雪地的呼啸声,而且有企鹅、海豹、鸟类等动物的标本、此馆的确建得不错。

在博物馆,我们看到一些英国的古代交通工具,动物的标本、骨架也不少,我特地拍了一张恐龙骨架的照片。

参观后我们到市区游玩,虽然距圣诞节还有半个月,但到处都充满节日的气氛,自发的演出队伍我们就碰到了3个,还有一对夫妻扮成小丑边弹唱边跳舞,我们也很高兴,与他们一起拍了录像,还有一些姑娘们在化妆,我与化妆好的两位姑娘拍了录像,很有趣。

这个城市很美丽,到处都很干净,就像一座花园城市,但没有很大的商场,可能都是居民自己开的商店。我们碰到一位女老板是闽南人,我和她用闽南语交谈,她来新西兰已经很久了,根据口音我猜她可能是漳州一带的人,她经营服装、羊皮,生意还是不错的。此地盛产羊皮,一张羊皮40~100新元不等,而且没有羊膻味,羊绒很细,手感很好,只是买回去没有用,要不真想买一件。

晚饭后我们又去钓鱼,我们4人钓了12条,我钓了2条,夜宵的问题又解决了。

今天商店都休息,我们7人一起去爬山。利特尔顿的山虽然不是很高(海拔800~100O米),但羊肠小道弯来弯去也有一定的难度。一路上,小道边上的草有近半人高,山上都围成一块块的牧地,因为草很茂盛,牛、羊和马都又肥又壮。我们爬上山顶,到达索道的机房,在那里可以看利特尔顿港区的全景,也可看克赖斯特彻奇市区及海湾的全景,虽然天气不太好,海湾上灰蒙蒙的,但远处的山脉还是看得清楚,有的山顶上积雪白茫茫的。山顶上风很大,风吹得人都会摇动,可能摄像的效果不会很好。

下山时,我们走了另一条稍大一点的山路,路上遇到有跑步爬山的,有骑自行车(山地车)爬山的,但都很吃力,一个个满头大汗,看来老外很注重身体锻炼。

在下山的路上,我抓到一只很小的知了,跟厦门的绿头苍蝇差不多,叫声不大,这是我看到最小的知了。

一座小屋引起我们的兴趣,它坐落在山坡上,周围环境很美,我特意将它拍摄下来。

今天的夜宵又有11条鱼,这里的鱼很好钓,不用鱼竿,用鱼线绑上钩子,手拉鱼线就能钓鱼,这也是最原始的钓鱼方法之一吧。

晚上写了3封信,明天寄回厦门。P17-19

序言

岁月飘飞,转眼之间,盖军衔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两年多了。然而,在我的感觉中,他并没有远去,他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重读他三赴南极的日记,更是令人怦然心动。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情感的细腻、内心世界的丰富和灿烂,乃至触摸到他脉搏的跳动。这是他生命之旅最真实、最生动的记录,也是他留下的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盖军衔是中国现代产业工人的骄傲,他在爱岗敬业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达到的高度,都无愧是时代的标杆和典范。“盖军衔精神”已经成为厦门精神中富有时代特征的组成部分。

南极是神秘的,处处冰封雪盖、瑰丽无比,但也险情四伏。南极科考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和对世界勇于担当的情怀。十年时间,盖军衔同志三赴南极,一次比一次艰险,一次比一次令人震撼,他的壮举不愧是跌宕起伏、激情洋溢的史诗。他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辉煌的生命华章,淋漓尽致地展示了这位极地英雄的无穷魅力和崇高精神。并非每一个人都有他那样承担国家重大任务的机遇,然而在这个物欲横流,社会的道德、精神、信仰频频出现危机的时代,盖军衔无疑是一座风光奇秀的高山,一面呼唤春风、阳光的旗帜,一棵高扬理想、梦想之光的精神大树。他再一次用言行甚至生命证明:信念无敌。

盖军衔第三次赴南极的时候,已经患了高血压和糖尿病,身体状况大不如前,但朴实的他说“难得有国家需要我的时候”,依然慷慨出征。他义无反顾的勇气、毅力、胸怀,都充分展示了一位共产党员崇高的品德和无私的境界。人是应当有点精神的,尤其是面临党和国家需要的时候,不惧艰险,迎难而上,才是心中有党、心中有国,有责任和担当的公民。国家利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细读他的日记,人们不仅可以重温这位可敬、可佩、可爱的极地英雄这段壮美的生命历程,而且可以更为深入地了解、认识、感受他独特的精神世界,进而丰富自己、提升自己,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盖军衔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走过的道路却充满传奇色彩:1975年,他进入厦门工程机械厂成为一名学徒,20岁的他只有小学文化水平,在同一批进厂的工人里,他的文化水平是最低的。数十年过去,他却成为厦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培训中心总监,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福建省首席高级技师、福建省技术能手、厦门市拔尖人才、感动厦门十大人物、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周年优秀建设者等殊荣。尤其是在2012年12月8日,北京传来喜讯,他获得了中国第11届“中华技能大奖”,这是中国政府对工人技能水平的最高奖励,被誉为产业工人的“诺贝尔奖”。在福建省有幸获得这一大奖的人,多年来只有三人,而制造业仅有他一人。他从普通学徒工起步,成长为享誉国内外同行的著名机械工程师。如果从蓝领的视角看,他已经登上了此行的“珠穆朗玛峰”。他“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人生经历和脚踏实地、胸怀理想、不懈追求卓越的精神,不仅是一代产业工人的榜样,而且赢得了全社会的崇敬。从这本日记中,人们可以发现,盖军衔之所以能够创造奇迹,并不是偶然的,他的一言一行,无不告诉人们:平凡创造非凡,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神话。

盖军衔是个蛮拼的人,他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自己无比热爱的工作上,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工作时常常废寝忘食,他长期用方便面充饥,一年吃的方便面居然超过200包。他不追求名誉地位,不计较个人得失,在金钱、权力等诱惑面前不为所动。因此,作为带有某种私密性质的日记,没有虚饰,没有空话、大话,更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是真实地记叙他的工作、思想、感受、收获。此书在出版过程中,编辑尽量维护日记的真实面貌,原原本本地将他的日记公知天下,让读者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盖军衔生命的律动。

厦门出了盖军衔不是偶然的。从文化层面看,厦门是个东西方文化交融并有深厚积淀的现代城市。文化的意义就在于能够间接甚至直接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沿着盖军衔生命的印迹,人们可以发现在他的精神、品格中,既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勤劳、纯朴、坚韧、忠诚、执着的特质,又洋溢着现代文化中面向世界的开拓、创新、激流勇进、追求极致的丰富内容。深深扎根在厦门这片沃土上的盖军衔,成为厦门精神和厦门优秀文化的杰出代表就具有了必然性。

我们的时代需要英雄模范,盖军衔就是曾经鲜活地生活在我们身边的英雄模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时代为证,日记为证,盖军衔是党的好儿子。在中国共产党诞生94周年的日子里,郑重向读者推出这部曰记,其义大焉!

中共厦门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2015年5月6日

后记

在迎接中国共产党诞辰94周年的日子里,我们郑重地推出《盖军衔三赴南极日记》这本书。

盖军衔同志三次赴南极留下了珍贵的日记,前两次赴南极的日记是用钢笔书写在两本老式笔记本上的,第三次赴南极的日记保留在电脑中。他第三次赴南极时,因《厦门日报》计划做一个南极科考的系列报道,于是盖军衔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记录下南极工作的情况并口述给记者王海青(全国首位穿越南北极的记者)。王海青曾以《挺进冰穹A——南极日记》为题,在《厦门日报》连续报道了此次有盖军衔参与的南极科考工作。因此,此次出版的盖军衔第三次赴南极日记,是经由王海青做了一些整理与文字加工的,特此说明并感谢!

盖军衔是个朴实、厚道、低调的人,日记中虽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无比真实地记叙了他三次上南极的详细过程和他的心声。斯人已去,读他生前留下的珍贵文字,恰似聆听他深情的诉说。他的音容笑貌,宛如就在眼前。

南极考察,丰富多彩却险象环生,一般的人难有盖军衔这样传奇式的机遇和经历。他杰出的表现和所创造的奇迹,充分地证明,他不愧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儿女,不愧是厦门、福建乃至中国现代工人阶级的骄傲,不愧是值得崇敬的“极地英雄”。从某种角度看,他同样代表了一个时代,他既是一代蓝领的楷模,又是在科研领域中不断攀登并做出突出贡献的模范。他的日记,是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尤其是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壮阔历程中,更是难得的典型教材。

厦门市委组织部、宣传部鼎力支持并指导此书的出版。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的沈世豪教授,以一个作家的敏感,首先发现了这部日记的重大价值,并积极地推荐出版。他热情地参与此书的策划、编辑等工作。  .

感谢盖军衔的家人,特别是他的妻子王嫣明。她精心地保存了这部日记,并给这部日记的出版提供了许多方便。

感谢盖军衔同志生前的工作单位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他的母校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中国南极科考队为此书出版提供的支持和帮助。

编者

2015年5月31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盖军衔三赴南极日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盖军衔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鹭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909432
开本 32开
页数 1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9
出版时间 2015-06-01
首版时间 2015-06-01
印刷时间 201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4
CIP核字 2015122869
中图分类号 I267.5
丛书名
印张 6.375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10
148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3: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