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有什么舍不得(索达吉堪布说人生断舍离)
内容
编辑推荐

全世界具有影响力的佛教大德、《苦才是人生》作者索达吉堪布与你共同倾听一代人的执念与出离!由他编写的这本《有什么舍不得(索达吉堪布说人生断舍离)》是一部心灵成长之书。书中记录的烦恼与疑惑,或许是你正在经历或将会经历的,索达吉堪布以佛法精髓所作出的回应,必将使你获得不一样的人生体验,少走弯路。

内容推荐

《有什么舍不得(索达吉堪布说人生断舍离)》与《没什么放不下》互为姊妹篇。

在本书中,索达吉堪布与他的弟子展开心灵的交流。索达吉倾听学生讲述,结束后作数语点评。在谈话中,索达吉的学生用自己真实的故事集中提出了“人生到底应该有一个怎样的活法?你的人生及格吗?我们怎样才能驾驭自己的生命之车?什么才是真正的人生?”等几个问题。索达吉堪布以佛法精髓做出回应,带读者认识人生的终极意义与目标。

目录

壹 苦难是一场加冕

 难得明白

 再绚烂,终归平淡

 谢幕,是为了开演

 心若安,何须万水千山

 不褪色的时尚

 苦难是一场加冕

贰 人生有注定,也有逆袭

 真的勇士,敢于直面轮回

 死,无可救药

 苟且,不一定能偷安

 观无常是最好的保单

 五年之约,恍若重生

 人生有注定,也有逆袭

叁 心住何处?物从何生?

 缘聚缘散,你都在我心中

 每一声,都是绝响

 曾经沧海难为水

 在两条路上,与你同行

 心住何处?物从何生?

 活着,不是重点

肆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请接受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请接受

 这一生,不过是手术台到手术台的距离

 你只见他繁华,不见他落尽

 快乐的阳光下,总有痛苦的阴影

 别弄丢了你的西瓜

 完美结局

番外:一个皇帝的出家

试读章节

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的圆难,个子不高,在他看似单纯的脸上仍透着一股学生气,让人寻觅不到岁月的印痕。

提起出家学佛,一般人心里马上就会想到,那是人生失意者无奈的归宿。而圆难的学佛心路恰恰向世人证明,是不甘平庸的理想,让他在逐物的洪流中潇洒转身,去追溯那古老而纯澈的真理之源。

这是随波逐流者难以理解的。

我的家乡位于皖南农村,那儿山清水秀,物产丰富。小时候,无忧无虑的我在山间草地上尽情地欢唱、嬉戏。纯朴的童心,对世间大道理尚无概念,但有一件事,却激起了心中的涟漪。

七岁时,有次到邻居家玩耍,突然间肚子就痛了起来,母亲立即用一种特殊的方法止住了我的疼痛。对此神奇的疗法,母亲说是有东西捉弄我,而她已将其驱除了。母亲的话令我半信半疑,也许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相信,冥冥中有什么神秘的东西在主宰着我的命运。

此后不久,我开始上小学。学习难不住聪明伶俐的我,但美中不足的是,突如其来的疾病常常降临在我身上,这令我时常对未来感到恐惧。看着身边生龙活虎的小伙伴们,对照病恹恹的自己。经常会冒出疑问:为什么他们身体好,我却老生病呢?

一晃就进入初中了。那时,气功正热遍华夏,我对此也很感兴趣。当我得到一本《气功疗法选集》时,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立马开始理论联系实际,按书上的方法,有板有眼地练了起来。学打坐,练站桩,一副严肃认真的样子,常常令周围的人窃笑不已。可我似乎已入忘我之境,每天痴迷地练功成了生活的主要内容。

虽然当时很认真,也很投入,但除了一站桩就身上发热、一打坐就想睡觉外,也没什么更多的感受。不过,对气功的信心并没有因此而减弱,我总觉得在现实生活之外,一定还有一个更迷人的境界,我渴望能尽早达到那个境界。都说少年爱做梦,对这种飘忽不定、难以捉摸的神秘境界的向往,成了我当时的全部梦想。

考上市里的重点高中后,练功虽然荒疏了很多,但少年之梦依然让我难以忘怀。每当应付完枯燥、繁重的学习任务,校图书馆丰富的道家典籍便成了我最喜欢吃的一道休闲菜。当时,虽不懂道经所云为何物,但那些高深的境界却令我没来由地羡慕不已。一有时间,我就琢磨如何配料、如何炼丹、如何把握火候……拜这个所赐,我的化学学得特别好。高中毕业后,我如愿以偿地考上了武汉大学化学系。

武大校园的风景很美,学习紧张而有序。课余,我还是喜欢泡在图书馆里博览群书。一天,无意中翻到一则文摘,里面说:现代生理学家发现,人体每秒钟发生数千万次的化学反应,这么一个庞大的系统,不可能是人现有的身心所能控制的。为此,他们设想有一个相当于道家“元神”的东西,是它在控制着这一切……看了这则科学报道,我的心不禁怦怦直跳。是啊,如此伟大而奇妙的生命现象到底是谁在支配?在现代的各种分类学科中,有没有哪一门揭示了生命的奥秘?

不久我又看到一则报道:现代物理学家因为物理学前沿研究无法进展下去,便将研究方向转向了中国道教的老子和佛教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等经典,以求从宗教中获得理论支持。这则报道又令我惊讶不已,我想:当科学研究发展到高级阶段时,居然能和古老的宗教理论接壤,是否古人的智慧早已洞悉了宇宙人生的奥秘?

这两则报道再次勾起了我的“少年之梦”,当时的我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要把放下多时的对佛道二家的研究重新拾起来,我要遵循古人的观察与研究方法去探索人生的奥义。

在学校的宗教文艺阅览室里,佛道两家的书籍很多,我在那儿流连忘返。但苦于没有师父指点,对道家那艰涩难懂的修炼方法实在没法入门。于是,我把注意力转向了佛法。渐渐地,佛法博大精深的理论深深吸引了我,佛陀的开示也解开了我的许多疑惑。

第一次听到佛法中所说的“无我”和“空性”时,我真好似当头挨了一棒,心中既恐惧又好奇:为什么佛不说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本体,通过修行回归那个本体,不是更简单更易于接受吗?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外境还是内心,我们都能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这不是实实在在的有吗?可为什么佛陀却说这一切都是假立显现、非实有、本性为空的呢?

这个疑惑困扰了我很长时间,直到后来学习了因明及中观论典后,我才从偏狭的思维定式中走出来。原来,凡夫之所以成为凡夫,根本原因就是执著于万法实有。实执是最大的敌人,我们常常受它的欺骗,为它感受痛苦而不自知。实际上,当我们用理智去观察所执著的人或物,就会发现根本没有一个真实的本体。比如用佛法中的“析空观”去破析任何一个物体,分析到最后,连一个微尘都了不可得。这和物理学上的分析方法(分子一原子一电子、质子一夸克一?)十分相似,只不过物理学尚未达到空的层次,还在执著一个有形有相的物质的最小微粒。

P2-5

序言

“我从哪里来,会到哪里去?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这是困惑了无数人的古老问题。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况下,一般人选择避而不想,闷头继续过日子,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然而,偏偏有这样一群人,放下世间的名利荣华,来到佛教的智慧海边,涉水成为弄潮儿,一心只为求答案。

虽然他们的身份千差万别,在世间的经历也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曾受过高等教育,并最后选择了出家。

他们的这一选择,也许不被大多数人所理解和接受,但他们对人生的深度思考、从佛法中得到的心灵感悟,想必会引起你的深思和共鸣。

十多年前,我在稍微有点空闲时,为了与更多人分享他们的经历,用大半年的时间到处采访,对每个人的故事做了详细的笔录。书中事迹为尊重个人隐私,所有当事人以化名出现。

当然,之所以编写此书,并不是劝你舍俗出家,即使是佛陀在世,弟子也多数是在家人,学佛不一定要与出家画上等号。分享这些,只因这些人曾经所经历的烦恼与疑惑,是你也正在经历,或者也会经历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愿他们的心路体验,能让你的人生少走弯路。

索达吉

2015年3月12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有什么舍不得(索达吉堪布说人生断舍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索达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8202300
开本 16开
页数 22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5-11-01
首版时间 2015-11-01
印刷时间 2015-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2
CIP核字 2015203146
中图分类号 B821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6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0:0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