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学》是由西华大学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馆蜀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反映四川地区社会科学发展的学术论文集。其内容涵盖了对蜀地历史文化发展的溯源,对蜀中学术及人物的评价,对不同历史时期蜀中代表学人及其学术特色的探讨以及对蜀地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历程的总结等,代表了四川学术发展的大体趋向。总体来说,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书为《蜀学》第九辑(由潘殊闲主编)。
图书 | 蜀学(第9辑) |
内容 | 编辑推荐 《蜀学》是由西华大学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馆蜀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反映四川地区社会科学发展的学术论文集。其内容涵盖了对蜀地历史文化发展的溯源,对蜀中学术及人物的评价,对不同历史时期蜀中代表学人及其学术特色的探讨以及对蜀地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历程的总结等,代表了四川学术发展的大体趋向。总体来说,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书为《蜀学》第九辑(由潘殊闲主编)。 目录 揚雄對《文心雕龍》成書的影響 淺談揚雄對巴蜀文化的貢獻 《周易蜀才注》軼文補正及相關問題 《周易集解》李鼎祚案語彙考 孫光憲詞簡論 詩聖杜甫終焉之謎再考辨 張拭詩文編年考證(一) 明儒吴伯通與地方文化教育 明代最杰出的女散曲家黄峨初探 不同性别視角之下的怨歌一一黄峨與沈仕閨怨曲之比較 道學崛起、傳承與楊氏父子 任瀚著述新考 試述《函海》的版本及其編者李調元的著作總數 李調元《看雲樓集》摭談一一中國國家圖書館讀書札記之一 論李調元的詩歌創作道路 李調元詩歌風格以及文學史意義 李調元詩學札記 李調元論杜詩繹說 江浙詩學對巴蜀詩風的改造一一地域文化交流視野中的李調元詩歌創作 試析巴蜀才子李調元的經學成就一一以尚書學為例 張問陶儒家仁政理念探析 廖平《地球新義》成書研究 直探堂奥慧見卓識一一讀蒙文通師《巴蜀史的問題》 巴蜀史學通論 我所知道的王叔岷先生一一在“紀念王叔岷先生百年華誕研討會”上的視頻致辭 其事小,其功著一一讀王叔岷先生《孟子斟理》 先秦巫術習俗一一讀李安宅先生的四本人類學譯著札記 東山學人白敦仁生平及學術 《水明樓詩詞集》論略 “詩界革命”视阈下的《松遊小唱》研究 精神狂喜與靈魂苦鬥一一論郭沫若早期小說中的愛情書寫 新時期以來四川新詩的發展及特徵 蜀學一角一一《李源澄先生年譜長編(1909—1958)》讀後 稿約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蜀学(第9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潘殊闲主编 |
译者 | |
编者 | 潘殊闲 |
绘者 | |
出版社 | 巴蜀书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310518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4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500 |
出版时间 | 2015-04-01 |
首版时间 | 2015-04-01 |
印刷时间 | 2015-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44 |
CIP核字 | 2015062006 |
中图分类号 | K297.1-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2.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四川 |
长 | 260 |
宽 | 185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