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进生主编的《道南学派研究》是武夷学院举办的学术会议的论文合集,张品端为此论文集主编。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上编为“杨时、游酢研究”,中篇为“罗从彦研究”,下篇为“李侗研究”,内容大致涵盖目前道南学派研究的主要领域,体现了朱子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 图书 | 道南学派研究 | 
| 内容 | 编辑推荐 姚进生主编的《道南学派研究》是武夷学院举办的学术会议的论文合集,张品端为此论文集主编。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上编为“杨时、游酢研究”,中篇为“罗从彦研究”,下篇为“李侗研究”,内容大致涵盖目前道南学派研究的主要领域,体现了朱子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目录 上篇 杨时游酢研究 游酢理学三论 关于游酢杨时道南研究的几个问题 杨时“中庸”思想及其主要特征 杨时诗歌初探 杨时思想对朝鲜大儒的影响 作为文化符号的杨时的意义解读——兼论杨时出生地争论的符号学分析 中篇 罗从彦研究 罗从彦“静观躬行知止”说及其当代价值 罗从彦思想三论 罗从彦教化思想探析 罗从彦“君子寡欲”的当代意义 从罗从彦、李侗到朱熹之圣人治国政治思想——兼与西方柏拉图“哲学王”治国思想比较 论罗从彦对朱熹学术思想的影响——以《遵尧录》与《八朝名臣言行录》之异同为中心 朱熹三提先父问学豫章先生之解读 罗从彦文化旅游资源调查 罗从彦的地籍归属问题 罗从彦生平事迹略考 罗从彦与延平 罗从彦研究述评 下篇 李侗研究 李侗研究的几个问题 李侗的理学思想探微 李侗:从“外王”到“内圣”的思潮引领 李侗之“仁”思及践履 李侗“理一分殊”思想 李侗“静中气象”与为学功夫 李侗的为学工夫论 李侗著述版本考述 道隐:李侗归隐情结的价值蠡测 李侗画像考述 朱熹与李侗之一二 延平与朱子授受之主要特征 《延平答问》与李侗对朱熹的理学思想影响 李侗对朱熹四书学的影响: 从李侗投书罗从彦看其为学思想的转变 李侗在朱熹弃佛崇儒思想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逃禅归儒弃文崇道——李侗对朱熹早年思想的影响 李侗的“洒落气象”及其对朱熹的影响 《延平答问》与朱熹思想嬗变之考察 由“复卦见天地之心”一番答问谈李侗对朱熹的影响 晚年李侗期许面会朱子的迫切、缘由及境遇 师承与“心法”:以《延平答问》序跋为中心的考察——兼论明清之际朱子学的地位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道南学派研究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
| 译者 | |
| 编者 | 姚进生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1557846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411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430 | 
| 出版时间 | 2015-10-01 | 
| 首版时间 | 2015-10-01 | 
| 印刷时间 | 2015-10-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622 | 
| CIP核字 | 2015234545 | 
| 中图分类号 | B244.05-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6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福建 | 
| 长 | 240 | 
| 宽 | 170 | 
| 高 | 20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15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