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莉编著的《河南曲艺赋赞》主要是对河南地区曲艺口传曲目中一些对人或事物的经典表述,并在不同场次、曲目中反复使用,近乎“套路”的传统的赞子、赋子(或统称为赋赞)进行搜集整理。这些程式性的赋赞,对推动戏曲、曲艺的发展和优秀口头文化遗产的保护及传承具有一定的作用。
图书 | 河南曲艺赋赞 |
内容 | 编辑推荐 吉莉编著的《河南曲艺赋赞》主要是对河南地区曲艺口传曲目中一些对人或事物的经典表述,并在不同场次、曲目中反复使用,近乎“套路”的传统的赞子、赋子(或统称为赋赞)进行搜集整理。这些程式性的赋赞,对推动戏曲、曲艺的发展和优秀口头文化遗产的保护及传承具有一定的作用。 目录 一、开场篇 (一)定场诗 (二)开书词 (三)纲鉴篇 二、景物篇 (一)山景 (二)花园 (三)街景 (四)路景 (五)城头景 (六)吊桥景 (七)河景 (八)湖景 (九)城门 (十)寺庙 (十一)夜景 (十二)风赞 (十三)火赞 (十四)林赞 (十五)雪赞 (十六)风花雪月 三、厅堂篇 (一)书房 (二)客厅 (三)金殿 (四)府门 (五)帅府篇 (六)堂口 (七)监狱 (八)灵棚景 (九)筵席 (十)店歌 四、人物篇 (一)美人赋 (二)公子赋 (三)男将 (四)女将 (五)丫鬟赋 (六)丑 (七)堂倌 (八)和尚 (九)道士 五、闺阁类 (一)梳妆赋 (二)绣楼 (三)绣花 (四)下绣楼 (五)小姐走路方法 (六)针线活赞 (七)花亭 六、兵刃篇 (一)刀赞 (二)枪赞 (三)剑赞 (四)锏赞 (五)锤赞 (六)棍赞 (七)鞭赞 (八)拳套赞 (九)多种兵刃赞 七、盔甲赋、五色条 (一)盔甲赋 (二)五色条 八、马、虎赞 (一)马赞 (二)虎赞 九、军营类 (一)辕门 (二)马趟子 (三)兵赞 (四)旗赞 (五)报条 (六)十阵图 (七)打斗篇 (八)擂口 十、杂篇 (一)骂篇 (二)比古篇 (三)婚庆篇 (四)辞朝 (五)农具赞 (六)梦语 (七)夸官 (八)巧要嫁妆 附录 一、谚语口诀、行话 二、艺人辈数 三、常用知识 四、参考文献 五、提供资料艺人简介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河南曲艺赋赞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吉莉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州古籍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485513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2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0 |
出版时间 | 2015-11-01 |
首版时间 | 2015-11-01 |
印刷时间 | 2015-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3 |
CIP核字 | 2015212222 |
中图分类号 | I239 |
丛书名 | |
印张 | 14.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河南 |
长 | 229 |
宽 | 154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