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诺阿诺阿(芳香的土地你不可不知道的高更与塔希提手札)
内容
编辑推荐

“为什么还不赶快把代表太阳喜悦的金色倾倒在画布上?——不屑于此!那是欧罗巴的陈规陋习!是堕落了的种族在表现上的羞怯!”

保罗·高更与凡·高、塞尚并称为后印象派的三大巨匠,是一位划时代的艺术家,在世界美术史上享有广泛的声誉与崇高的地位。《诺阿诺阿(芳香的土地你不可不知道的高更与塔希提手札)》是他在塔希提岛长达两年的生活的自传作品,塔希提被认为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译者郭安定优美流畅的文笔,与岛上秀丽旖旎的风光一起,共同构筑了高更在那里的蛮荒生活和艺术理想。

内容推荐

《诺阿诺阿(芳香的土地你不可不知道的高更与塔希提手札)》是画家保罗·高更的一部自传作品,创作于1898年。高更出于对艺术中真、善、美的追求,到达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一块还处在野蛮社会的土著聚居地。在这片土地上,高更找到了自己所渴望的平淡、善良与温情。

本书所描述的就是高更第一次在塔希提度过的长达两年的生活。在此期间,作者选择了与土著人相同的生活方式,并与邻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过着一个普通“野蛮人”的生活。在一次短暂的探险中,他找到了他的塔希提新娘,他沉醉在爱情的狂喜中。但作为一个艺术家,作者从未停止过对生活的思考。塔希提这片土地以及这片土地上的女性滋养着高更的生命、艺术和灵感。

目录

译序——啸声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年表

图版目录

试读章节

Chapter 2

几乎所有的邻居都成了我的朋友。我穿的、吃的都和他们没有区别。我不写、不画的时候,也和他们一样,过着懒洋洋但是乐呵呵的生活。而他们并不总是这个样子,有时会一下子变得庄重、严肃起来。

夜晚,男人、妇女和儿童分成几组,坐在灌木丛前;椰子树蓬头散发,居高临下地注视着人群。这里有塔希提本岛的人,也有来自汤加群岛、奥莱岛及侯爵夫人岛的。他们的皮肤色调深暗,与四周苍翠的树叶搭配得异常和谐。从他们强壮的胸腔里发出一种震颤的旋律,颤音碰到椰子树粗糙的树干上,强度慢慢地弱下去。第一位女歌手率先唱了起来,歌声像只矫健的飞鸟,腾空而起,凌驾于篝火的精灵之上,时而直指云霄,时而盘旋回翔,有时又猛然向下俯冲。其他人像忠实的卫星,拱卫着女明星,伴唱和鸣。唱到一定时候,男人们发出一声整齐的狂吼,与女歌手的主音配合和谐;随着这声野蛮的喊叫,歌声戛然而止。这就是塔希提人的歌,借用一个法文词,可称作“颂诗”。

有时候,大家也集合到一问公用的大茅屋里唱歌、聊天。这就要先祈祷。有一位老者一本正经地诵经,他念一段之后,大家跟着重复某些叠句。祈祷完毕才能唱歌。有时候也讲故事,逗大家发笑。偶尔也谈论一些严肃的事情,提出一些明智的建议。

一天晚上,有位老人提出这么一条建议,我听了颇感惊奇。

“咱们村里,”老人说道,“近来不时有房屋倒坍,有的屋顶糟朽、裂缝、漏雨。这是为什么呢?人人都应该有避风雨的地方嘛。造屋顶又不缺木头和树叶!我建议:大家一块儿干,用不了多少时间,就能盖起一批宽大、坚固的房子。大家互相帮助,轮换着出工嘛!破房子就不要住啦!”

在场的人都鼓起掌来,异口同声地说:

“对,就这么办!”

老者的建议付诸表决,一致通过。

当晚,回家的路上,我感慨万分,心里想:“这里的人是一个多么明智的集体啊!”

可是,第二天我前去打听何时动工,却发现此事已被置诸脑后,没有一个人放在心上。我问起来,人家只是支吾搪塞地笑一笑;这微笑,在他们宽阔的前额上堆起几条意味深长的皱纹,使本来就充满幻想的神情更增加了几分迷惘。我不再提了,心里却充满了种种纷杂而难以协调的念头:老者的建议受到欢迎是有道理的。但是,他的建议不付诸实施,可能也是有道理的。何必劳累呢?塔希提的神们会给善男信女当日之粮的。明天吗?也许会有明天。然而,明天太阳仍会升起,和今天一样,太阳还会和今天一样乐善好施,从容不迫。这种态度,到底出自无忧无虑的天性,还是由于轻率?抑或这里面包含着最深刻的哲理?力戒奢华,绝不可染上奢侈的习气,要防患于未然嘛!……

我的境况一天天好起来,还学会了当地人的话。他们所说的,我差不多都能听得懂。我的邻居们——有三家住得很近,其他远近不等,但为数不少——不把我当外人看待。我的双脚经常和石子碰撞,脚掌长满厚茧,赤脚在土地上走也非常自如了。衣服穿得很少,几乎终年赤身露体,太阳再毒,也不怕晒了。

文明慢慢地从我身上消退,我的思想也变得单纯了。对邻居们的怨恨现在所剩无几;相反,我开始喜欢他们了。我的生活自由自在,既有动物性的一面,又有人性的一面,其中自有无穷的乐趣。我逃离了虚假与矫饰,进入自然之中。我坚信明天会和今天一样,一样自由,一样美好。安宁降临我的心中,我各方面一切正常,种种无谓的烦恼皆不复存在。

我交上了一个好朋友。是他主动找我,当然并无不纯的动机。这是一个小伙子,住在附近,性格淳朴,长得也很精神。我那些五颜六色的画,以及我在树林里作画的情景,使他惊奇与困惑。他跑来问这问那,我的回答他似乎听进去了,并有所领悟;于是,他每天都来看我画画或雕刻。

到了晚上,我不工作了,我们俩便聊起天来。年轻人名叫若特发,真是个小野人,欧洲人的事情什么都想知道,特别是在爱情方面,他的问题常常使我不好意思启齿作答。然而,他回答我的问题比向我提问还要天真……

P34-38

序言

原始的呼唤

高更和他的塔希提之旅

朗朗书房编辑部

保罗·高更(Paul Gauguin)与凡·高、塞尚并称为后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作为一个划时代的艺术家,他对欧洲文明社会厌恶透顶,追求原始的生活9艺术。他曾三赴布列塔尼地区风景优美而富于野趣的阿凡桥,并两度抵达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与当地的原住民一样过着蛮荒的生活。他把他困顿窘迫却又热情洋溢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那里,1903年5月8日,高更病逝于当地侯爵夫人岛的阿图阿纳。

1848年6月7曰,高更出生于巴黎。他三岁时,父亲和母亲带着一家四口启程去秘鲁,但在途中,父亲不幸去世,母亲独自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抵达秘鲁。四年之后,他们一家返回法国,定居在奥尔良。1865年,高更到货轮上工作,开始在海上漂泊。之后在海军服役了6年,于1871年退役。随后,他的监护人阿罗萨把他送到证券交易所工作,在那里高更赚了不少钱。1873年,他与出身富裕家庭的丹麦姑娘梅特·苏菲·德加结了婚。他的人生一切如意,1876年,他的画作《维罗弗莱的景色》在沙龙正式展出。

从1880年起,高更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自己必须在经商和画画之间作出抉择。1883年初,他毫不犹豫地辞掉了在证券交易所待遇优渥的工作,对于画画的兴趣几乎到了狂热的地步。他抛弃了在哥本哈根的家,独自来到艺术之都巴黎。贫困迫使他在巴黎街头张贴广告,以教画糊口。巴黎的人们不理解他,更无情地嘲笑他。他也曾经放弃尊严,低声下气地去请求朋友们的帮助。但是,所有的磨难,都阻挡不了他朝绘画之路勇敢前进的决心。

在鲁昂和哥本哈根住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于1885年再度回到巴黎,并开始经常往返于首都和布列塔尼之间。在阿凡桥,他结识了埃米尔·贝纳,并与另一位青年画家查理·拉克尔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后者成为他首次从文明世界中逃遁时的旅伴。1887年4月,他们俩启程去巴拿马,然后到马提尼克。同年11月,他们从马提尼克返回巴黎,这时的高更疾病缠身,受尽屈辱,身无分文。高更的友人许弗内凯帮助他在巴黎安顿下来,并将文森特·凡·高和西奥·凡·高两兄弟介绍给他,他们非常欣赏高更的作品。

1888年10月,他赴阿尔和凡·高重聚。但是他们两人的关系在三个月内日趋紧张,直到凡·高几乎发狂。高更只得返回巴黎,到许弗内凯那里停留了一阵子,接着重返布列塔尼。1889年世界博览会期间,他在沃尔皮尼咖啡馆举办了个人画展,虽然结果又是一败涂地,但是他的探索却引起了年轻画家和评论家们极大的兴趣。

1891年,高更又一次开始他的野性之旅,前往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他按捺不住对原始和蛮荒生活的热情,写道:“今天是这次航行的第63天。啊!对我来说,这是焦躁等待的63天,是对渴望抵达的陆地没完没了地遐想的63天。”航船停靠在法属波利尼西亚的首府帕皮提港内,但是过了不久,高更就开始对这里的情形感到失望,他“本来以为到了这里可以逃脱欧洲那一套东西;可是,殖民地冒充风雅的习气,以及幼稚而粗俗的模仿达到了不伦不类的地步,凡此种种,把这里搞得比欧罗巴还欧罗巴”。他决定走出帕皮提,远离欧化的居民中心,到乡间去,和土著居民们打成一片。于是,他和一个叫迪迪的女伴同行。迪迪是个一半毛利、一半英国血统的妓女,她对自己一半的白人血统骄傲不已,而且沾染了欧洲的贵族习气,这使得高更对她很不满意。

最终,他们抵达了当地的马达依埃亚县城。高更看中一座漂亮的草房,并居住下来。这里静谧得让人陶醉。夜晚,大自然奏出的乐曲伴着高更入眠,他终于逃离了欧洲监牢式的房屋,将自己置身于广阔无垠的天地之间。这里色调明快而热烈的景物,使他的创作变得简单,他欣喜地写道:“为什么还不赶快把代表太阳喜悦的金色倾倒在画布上?——不屑于此!那是欧罗巴的陈规陋习!是堕落了的种族在表现上的羞怯!”当地的居民与高更相互观察,并开始交往,他们送给他必需的食物,大胆的女邻居跑进来充当他的模特。那里的年轻女子每一个都希望被按毛利人的方式“抓”过去。一言不发,猛烈地抓过去。高更已经开始融入那里的生活,逐渐向“野蛮人”过渡了。顺理成章地,他与迪迪分道扬镳了。

高更继续往蛮荒的深处探寻。在一次环岛旅行中,他遇到了自己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女人——苔拉,后者很快成为了他的妻子。于是,他们开始了幸福美满的生活,高更如此描述他此时的心境:“我又投入工作,幸福住进了我的房舍,它随着太阳而起身,像太阳一样辉煌灿烂。苔拉脸上的金光,使茅屋内外洋溢着欢快的气氛与明朗的色调。我们俩是那么淳朴,生活得那么简单!早晨,我们一道去屋旁的小溪边洗漱,心中无比惬意,就像第一个男人与第一个女人一道走向天国。”他与苔拉无所不谈,从天上的星宿到毛利人的神话传说。他思考着世界的本源和演化,同时不断地进行创作,毛利人宽厚的肩膀和粗犷的线条在他的笔下一一呈现,岛上的生活显露出浓郁的原始风情,俨然是一个洪荒世界。他还跟随当地人一起出海捕鱼,此时的高更,已经真真正正地成为一个“野蛮人”了。

高更在塔希提居住了两年,因家庭事务须返回法国,他无比留恋地感叹:“我比来时长了两岁,却年轻了20年;我比来时更像个蛮子,却拥有更多的知识。”航船离开码头驶向大海,他依依不合地跟苔拉告别,船驶出好久,他还能看见岸上的女人们嘴一张一合,似乎在唱着古老的毛利歌曲。高更的第一次塔希提之旅就这样结束了。  1895年2月,高更重返塔希提,并决心不再回法国。他寂寞孤单,身染重病,痛苦万分,一些永远找不到答案的悲惨问题不时萦绕在他的心头:“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往何处去?”他感到非常绝望,1898年还曾企图自尽。1899年8月,为了能完全自由地批判他认为不公正的社会现象,他自己创办了一份论战性的报纸——《微笑》。他与岛上的殖民当局发生了冲突,当局对这个居住在土著中的白人并不友善。高更遂于1901年离开塔希提,到拉多米尼克岛的马克萨斯群岛避难。但是,马克萨斯群岛的殖民当局把这个住在岛上、维护当地居民权益的白人看作危险分子,于是在1903年5月判处他三个月的监禁。由于高更对这些无理取闹的做法十分恼火,同时深受疾病的困扰,高更的身体与精神越来越差,最终于1903年5月8日在阿图阿纳去世。

高更一生一直不为文明社会所容,他痛苦地追寻着“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往何处去”这样的问题,似乎在毛利人的神话里,他找到了答案。苔拉告诉他,塔阿罗阿是天地的创造者。“塔阿罗阿存在于虚无之中,比天早,比地早,比人早。……他是唯一的存在物,他自己乃变化成宇宙。”而中国的老子早在《道德经》中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之不谋而合。高更从毛利人的自然崇拜中受到启发,认为世界分为两项基本要素。“一个要素是阳性的:灵魂与智慧,塔阿罗阿等。另一个要素属于阴性,纯粹是物质的,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了造物主自身的身体。”《周易》有云,“一阴一阳之谓道”,又说“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永恒的精神永远追求运动着的物质,与它结合,不断地孕育出新的生命。而生命,包括人在内,终究是要消亡和湮灭的。毛利人在神话里已经预见了自己种族的死亡,认为它不可能再生,不会有得救的希望。

高更厌弃了欧洲的文明社会,他把自己放逐到这个偏远蛮荒的岛上,与老子所说的“绝圣弃智”和“小国寡民”是一脉相承的。庄子在《逍遥游》里写道:“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高更即如姑射山上的神人,“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他死前虽然疾病缠身,但他的精神和灵魂是纯净的。他至死不渝地反抗文明社会,与虚伪丑恶的现象作斗争,这一点是与中国魏晋名士“越名教而任自然”相通的。我们很自然地能够想起著名导演凯文·科斯特纳的史诗巨作《与狼共舞》,在白人与印第安人的文明冲突中,邓巴中尉最终抛弃了白人社会,成为一名十足的印第安人。高更也一样,他做到了返璞归真。

高更去世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欣赏他的画作,仍能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原始气息。他一生穷困悲苦,却在塔希提得到了慰藉。南太平洋温暖的风依旧吹拂着这片丰饶的土地,也许在某个宁谧的月夜,我们能听到高更内心深处的呐喊,那是来自远古的野性的呼唤。  二○一五年十二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诺阿诺阿(芳香的土地你不可不知道的高更与塔希提手札)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保罗·高更
译者 郭安定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205694
开本 16开
页数 15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2
出版时间 2016-03-01
首版时间 2016-03-01
印刷时间 201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2
CIP核字 2015003130
中图分类号 I565.64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6
166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4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