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岳飞传(精)/邓广铭宋史人物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邓广铭先生解放前就已经是举国知名的历史学者,陈寅恪先生也为其著作写过序。《岳飞传(精)》成书自1946年,正是抗日战争刚刚胜利的时候,邓先生身临民族危亡之时,在描写这位800年前的抵抗外族侵略的英雄,融入了很多的感情和精力。解放后此书又修订了两次,经过多年的补充和修正,本书应该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公信力。

内容推荐

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爱国将领,为国家民族建立了卓越功勋。他出生于北部中国的普通农民家庭,代表着苦难中的人民,怀着保卫乡邦、敉平祸患、拯救万千苦难同胞的强烈愿望,而毕生奋斗于酷烈的战场。

邓广铭著的这本《岳飞传(精)》初版于1945年抗战胜利之日,为作者宋代人物研究之力作,也是综括研究两宋之际政治军事的重要史著。书中真切地描述了岳飞的事功和丰采、思想和情操,对于这一彪炳史册的历史人物作出了公允评价,得到学界“以非凡之史才,写一流之史书”(周一良语)的高度称誉。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北宋、辽、金的对峙斗争。辽与北宋的相继灭亡

 一 北宋王朝晚年的腐朽残暴统治

 二 北宋境内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

 三 岳飞幼、少年时期的生活

 四 金政权的建立和它的抗辽斗争

 五 宋、金的海上盟约和辽政权的灭亡

 六 女真贵族的南犯和北宋政权的灭亡

第二章 宋政权的重建和南迁。岳飞在抗金战争 初期的立功与受挫

 一 宋政权的重建

 二 岳飞置身抗金斗争的最初阶段

 三 宋政权的南迁。两河人民的抗金斗争

 四 女真铁骑渡河渡淮继续南犯

 五 宗泽出师未捷身先死,

 六 赵构流窜到杭州。苗傅、刘正彦发动政变始末

 七 建康失陷和杜充降敌。岳飞从驻屯建康到撤离建康

 八 南宋王朝的流徙和下海

 九 岳飞驻军宜兴县

 十 岳飞收复建康府

 十一 岳飞班师回宜兴

 十二 从就任通泰镇抚使到退往江阴

第三章 宋、金对立斗争形势的剧变

 一 女真贵族树立伪齐傀儡政权

 二 张浚丧师和金人占领秦川五路

 三 女真贵族阴遣汉奸秦桧归南宋

第四章 岳飞讨平军贼李成、张用和曹成

 一 讨平李成和张用

 二 讨平曹成

第五章 南宋王朝建立初期对南方人民的残酷压榨

 一 南宋王朝的横征暴敛

 二 钟相领导的湖湘地区人民的起义。军贼孔彦舟扑灭了这支起义军

 三 王宗石领导的贵溪,弋阳的农民起义和刘光世军对这两县居民的屠戮洗劫

 四 范汝为领导的福建人民的起义及其为韩世忠军所扑灭

 五 虔,吉地区的农民起义及其为岳飞军所扑灭

第六章 岳飞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及其初步实践。支援淮西友军奋勇抗击敌、伪军

 一 把全副心神贯注在抗击敌、伪,收复失地的问题上

 二 收复襄阳府等六州郡

 三 援淮西

第七章 瓦解湖湘地区农民起义军的罪行

 一 湖湘地区的起义军在杨幺郎(太)领导下继续战斗

 二 岳飞用软硬兼施的手法瓦解了湖湘起义军

第八章 直捣中原的壮志难酬

 一 伊、洛、商、虢的相继克复

 二 没有实现的移屯江州拟议

 三 在京西陈、蔡地区又一次击退来犯之敌

第九章 合并刘光世军的拟议和曲折

第十章 关于请立赵伯琮为皇太子的一场风波

 一 赵伯琮的被选入宫

 二 岳飞奏请把赵伯琮正式立为皇子

第十一章 宋、金对立形势的又一次大变化

 一 刘豫傀儡政权的被废及其在南宋统治阶层中的反应

 二 汉奸秦桧重登相位

 三 金对南宋的诱降和南宋朝野的反应

第十二章 屈膝丑剧的扮演和岳飞的坚决抗议

 一 投降、受降仪式之举行

 二 秦桧、赵构恬不知耻地大肆宣传“和议”的成功

 三 岳飞对降敌罪行的激烈反对

 四 在反对无效之后愤请解除军职

第十三章 风范一斑。生活点滴

 一 岳飞初露头角时期所赢得的声誉

 二 喜欢和文士们谈论历史和现实问题

 三 对待部属恩威并用

 四 自奉菲薄。不蓄姬妾

第十四章 金人变卦撕“和约”,刘锖顺昌败敌军

 一 女真贵族撕毁了宋、金和约

 二 刘锜顺昌败金军

第十五章 从头收拾旧山河

 一 赵构连续以《御札》催促岳飞出师

 二 岳飞的战略部署及其“连结河朔”的政策所奏功效

 三 岳家军直捣中原,目标在于收复河朔

 四 十年之功废于一旦!——岳飞被迫奉诏班师

第十六章 金军再犯淮西。柘皋战役前后的岳飞和岳家军

 一 金军再犯淮西

 二 南宋军队在柘皋的胜利和在濠州的失败

 三 岳飞在移师淮西以后

第十七章 赵构、秦桧收兵权

 一 前此几次未能实现的收夺兵权的谋划

 二 赵构,秦桧收夺三大将兵权

 三 秦桧进一步摧毁南宋的国防力量

第十八章 丧权辱国的“绍兴和议”的签订

 一 兀朮诱和

 二 赵构、秦桧对南宋主权、领土和人民的大出卖

第十九章 秦桧、张俊肆意罗织诬陷,岳飞、岳雲和张宪惨遭杀害

 一 岳飞被劾罢官

 二 王鵰儿诬告张宪,意在牵连岳飞

 三 岳飞的入狱、受审和惨遭杀害

 四 事后炮制出笼的判决书

第二十章 秦桧是杀害岳飞的元凶

 一 认为杀害岳飞的元凶是赵构而不是秦桧的几种意见

 二 驳“区区一桧亦何能”说

 三 纠正对于“正资宗之名”的一种误解

 四 秦桧死后赵构坚持降金政策不变的问题

 五 岳飞的狱案“名曰诏狱,实非诏旨”

第二十一章 有关宋、金战争和岳飞评价的几个问题

 一 宋、金战争的性质

 二 岳飞是南宋的一员爱国将领,也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英雄人物

 三 论岳飞的“尽忠报国”

 四 岳飞是杰出的战略家和军事家

附录一 岳飞冤案的昭雪

附录二 有关“拐子马”诸问题的考释

 一 在有关宋、金战争史料中出现较早的“铁浮图”“拐子马”、“挖叉千户”、“河北签军”和“左护军”诸词

 二 对“铁浮图”和“拐子马”最早的错误解释

 三 岳珂《鄂王行实编年》所载郾城战役中的,拐子马”

 四 “铁浮图”和“拐子马”全都不是“三人为联,贯以韦索”的

 五 “拐子马”就是左右翼骑兵

 六 纠驳岳珂的“白海上起兵皆以此胜”和“拐子马由此遂废”诸谬说

后记

 一 南宋官修史书中关于岳飞生平事迹的记载

 二 私人著述中有关岳飞的记载

 三 家传系统中的一系列著述

 四 我对旧有资料的取舍从违的标准

编后

试读章节

三岳飞幼、少年时期的生活

北宋末年,如前节所描述,是那样一个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而我所要传述的这个历史人物——岳飞,就恰巧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内诞生、成长并开始其初期戎马生涯的。

岳飞是在崇宁二年(1103),也就是赵佶做皇帝的第三年,夏历二月十五日的晚上,生在当时属于河北真定府(今正定)路的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县)汤阴县永和乡的一个村落中。父亲名叫岳和,母亲姓姚。

根据传闻,正当岳飞降生的时候,正有一只大鸟在这个岳姓人家的院落上空飞鸣而过,因此,岳和就为这个新生婴儿取名叫岳飞。后来,不知是在什么年头上,岳飞又有了一个别号,叫鹏举。

飞孙岳珂在《鄂王行实编年》中说,岳飞生未满月,黄河就在内黄县以西的地方决了口,洪流突然到了永和乡,姚氏仓皇抱起婴儿,坐到一个大瓮中,任洪流冲漂下去。但没多时就被冲到岸边,母子都安全上岸。实际上,这个故事全部是由岳珂虚构的。因为:一则北宋末年的黄河,并不经行内黄县境之内;二则在夏历的二三月内,也决非黄河可能决口之时;三则在许多种记述北宋一代水旱灾情的史书中,全都没有说黄河在这一年曾在河北地区决口的事。这就足可把这一故事断然加以否定了。

岳飞家的经济情况是比较穷苦的,他所占有的土地都比较瘠薄,每年耕种所得,并不能使一家人都吃得饱、穿得暖。因此,童年的岳飞,从他能够参加劳动之日起,白天便经常到野地里去拾柴捞草,供作烧饭和饲养牲畜之用。每到晚上,岳和便教他识字读书,也常向他讲述一些历史上英雄人物的事迹。岳飞的记忆力很强,理解力也很高,凡他读过的书和听过的故事,不但都能牢记不忘,而且也能从中体会得某些道理出来。

在体力方面,岳飞也从童年起就具有超人的力量。当他还没有成年的时候,就已能拉得开吃力三百斤的劲弓,能够引发吃力八石(约合现今一千斤左右)的腰弩。他的同乡周同,是一个善于射远的人,岳飞跟他去学习,很快就学会了他的全套技艺。

岳飞的外公姚大翁,对他这个少年外孙的勇力也十分赞赏,便又叫岳飞跟一个有名的枪手陈广去学习“技击”,这使得岳飞在使枪的技术上也成了一个“一县无敌”的人。

然而,由于家境的贫寒,不论读书、射箭或使枪,都不能作为岳飞可用以谋生糊口的专门行业,而为了谋生和糊口,他还只能倚靠从事农业劳动。因而,当他已能胜任农业方面的一些操作技术时,他便到相州安阳县的昼锦堂韩家做了一名庄客。

岳飞在十五岁那年就结了婚,娶了一个年岁比他大些的刘姓女子,次年就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岳霎。这大概都是他到安阳县韩家做庄客以前的事。

昼锦堂,是在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做过好几次宰相和其他高宫的韩琦所修建的一所厅堂宅院。古代有句谚语说:“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韩琦是在回到自己家乡做官时修建了这所厅堂的,是富贵而归故乡,所以就取名为昼锦。这也表明,韩琦专以自己的富贵向世人夸耀,是多么庸俗的一个人物。韩琦的一个儿子,在徽宗初年也曾做过宰相。当岳飞到韩家做庄客时,已经是韩琦的孙子和曾孙们在政治舞台上活动的时候了。例如韩琦的曾孙韩肖胄,就在1118年秋季充当了一员出使辽国的使臣,去祝贺辽国皇帝的寿辰。可能是从这一年起,岳飞到昼锦堂韩家去做庄客的。

岳飞力能使用劲弓、腰弩,长于射远,长于“技击”,这都是别的庄客们所不能相比的。而在那时,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的队伍,在河北地区也正普遍出现,世代官宦的大户韩家,随时可能遭受到起义群众的打击,因而,岳飞到韩家之后,除了从事农业劳动以外,还兼管保卫韩家宅院的事。有一次,有以张超为首的一小支起义部队,约有百人左右,前来包围了韩家,要抢取财物。既然负担了保卫韩家宅院的任务,在岳飞的头脑当中,除要尽好职责外,再没有任何其他想法。岳飞爬上院墙,施展自己的长技,引弓一发,正射中为首的张超,张超当场死亡。受到这一挫折之后,围攻韩家的起义群众随而四向散开。

保卫韩家宅院的这一职责,使得岳飞能够经常和韩家的子弟相接触。而在长年累月的经常接触过程当中,岳飞一方面从他们口中时常听到一些国政和时事的谈话,另一方面也能随时把自己的文化知识加以提高。但是,还有关系最为重大的一个方面却是,严重的封建道德观念和伦理规范,也在这时大量而且深深地灌输到岳飞的脑海当中,使他此后在考虑和处理任何问题时,决不再从一个农民立场出发了。而且,无疑也和经常与这些官僚豪绅子弟的接触有关,岳飞在这期间还染上了嗜酒的恶习。

在刚满二十岁的那年,不知出于什么因由,岳飞不再做韩家的庄客,而被差派到相州的某个市镇充当了一名游徼,即弓手。P12-14

序言

岳飞,一个出生在北部中国的农民家庭,代表了当时生活在和曾经生活在宋王朝统治区域内的一切爱国农民,也代表了在苦难中的南部中国人民而置身战场上的人物,在他的禀赋当中也具有一些比较突出的特点:单纯、质直、坚定、强项。当一个惊天动地的祸变降临到他的时代和乡邦中时,要保卫乡邦、敉平祸变、拯救万千苦难同胞的强烈愿望,便冲动在他的生命脉搏当中。一念所至,勇往直前。当那些上层执政者们还在议论未定,彷徨无策的时候,他先已为这一意念所驱使,挺身走上战场,参加在对南犯金军的斗争当中。而从此以后,对于这个明确的意念和选定的道路,他始终不渝地把握着,坚持着,为它而生,为它而死。

对国家民族建立了卓越功勋的岳飞,竟被民族败类秦桧、赵构等人以“莫须有”的罪名惨酷致死。当其时,秦桧奸党凶焰炽烈,多方肆虐,以致没有人敢在岳飞惨遭横祸之后,立即把他的生平事迹和言论丰采全面系统地记载下来,写成行状或墓志铭之类。相隔六七十年后,其孙岳珂才为他编写了一部《行实编年》。其后作者继起,从13世纪前叶直到20世纪的40年代之初,先后刊布的有关岳飞传记的作品,为数确已不少。但就这些著作的内容看来,都不免具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或则虚夸,或则诬枉,或则不尽,或则不实。而且陈陈相因,互相蹈袭。以史识论,全无“独断之学”;从史实看,全少“考索之功”。

为补正上述有关岳飞史传中的那些缺失,我在1944年就写亍一本《岳飞》,努力要把岳飞传记的述写提高到学术研究的水平上来。然而那时我对于马克思主义,对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还仅仅是一知半解,在立场、观点和方法上,自然还都是陈旧、落后乃至反动的老一套。而在史实的考订方面,对于旧史籍中的谬误的纠正,为数也很有限。

全国解放以后,经过思想改造运动,经过持续的理论学习,在立场、观点、方法方面都稍稍有了一些转变和提高,我便于1954年把十年前所写的《岳飞》进行了一次改正,并改书名为《岳飞传》。对于有关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一些问题,全都做出了与《岳飞》当中大不相同的处理。对于旧史籍中的记载,也进一步做了不少订正。

“四人帮”被粉碎之后,我又把1954年所写的《岳飞传》再次改写,断断续续,亘时凡五年之久,迄今才把它修改完毕。这次修改的幅度较上次更大,粗略估计一下,改写的部分至少应占全书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在这次改写的过程中,有一些情况、想法和问题,须在此略作交代:

——不论汉族或女真族,都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论金王朝或南宋王朝,都是属于历史上的中国内部的一个割据政权,亦即国中之国。因此,汉族与女真族虽可以互相称为外族,南宋与金国虽可以互相称为外国,但这决不意味着把其中的任何一方,排斥在整个中华民族或历史上的中国之外。宋、金双方虽长时期以兵戎相见,那也只能从战争的性质上区别双方之谁是谁非,而决不能沿袭旧来的民族偏见,诬蔑说,由于女真族的本性凶狠残暴,变诈无信,所以才发动了这场战争。恰恰相反,我把发动这场侵宋战争的责任都写在女真军事贵族身上,认为他们的这些军事行动,所代表的,也仅仅是金王朝统治阶级的私利,与女真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不相符合的。

——岳飞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很多民族英雄中的一员,是南宋王朝最杰出的一名爱国将领,这不仅从他一生抗金的战斗实践中可以得到证明,从他生平的言论和他所撰作的各种体裁的诗词文童(包括经他授意而由幕僚代作的),也同样可以得到确凿证明。而通过后者,或者可以更真切地体认出岳飞的精神面貌。因此,在这次改写过程中,我除了把岳飞在抗击金军的战场上所立功勋详加记述外,还把他自己抒发爱国情操、表述雄伟胸怀的作品,也尽量引录了来,并择要作了一些阐释和分析,以期更易于理解。

——宋、金的战争,距今已经八百多年,已经成为历史陈迹。今天,我们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都正在为振兴中华这个同一目标而贡献其智能和才力,在兄弟民族之间自然再不会发生互相征战挞伐的事。因此,我们之所以对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如岳飞其人者进行述写和赞扬,决不是由于担心中华民族内部各兄弟民族之间还会发生对抗性的矛盾,希望届时能再出现一些岳飞式的人物。绝非如此。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把岳飞那种对民族对国家的忠贞热爱,扩而充之,发扬光大为对整个中华民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忠贞热爱,一心一德,同仇敌忾,随时起而对付妄图侵略我国的帝国主义和大小霸权主义者,以保证各兄弟民族的安全,使其能得在安全环境中共同从事于振兴中华的大业。

——清人钱彩编写的通俗小说《说岳全传》,在乾隆时虽曾一度成为禁书,但书的内容并不好:既与历史事实相去太远,还夹杂了大量封建糟粕;文笔既不见长,虚构的情节和场面也太多,且都不见精彩;就其思想性和艺术性来说,全少可取之处,是不能像《三国演义》那样称做历史小说的。但在近几年内,却有人把它稍加删改,改称《岳飞传》,大量印行。它几乎全是从钱彩书脱胎而来,对于钱书中与历史事实颠倒错乱之处大都未予纠正,思想性和艺术性也很少提高,甚至连封建性的糟粕也未能彻底清除。倘使取名为《岳飞演义》或“外传”、“歪传”、“别传”、“野史”之类,那倒无所不可,而却偏偏取名为“其实难副”的《岳飞传》,颇不可解。因为,不论述写任何类型人物的传记,全都是属于史学领域的工作,即全应恪守史学研究方面的一些准则,决不容许肆意编造。因此,那部已经印行了的《岳飞传》,既不配称为历史著作,连历史小说(如上举的《三国演义》)的水平也够不上。而广大读者却大都误认它为一部信史。经过我三次改写的这本《岳飞传》,尽管在内容方面还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缺点,但在述写过程当中,我却一直是要把它写成一本严格意义上的历史著作。所以,要想认识岳飞的庐山真面目,只应到我的这本著作中来认取。在这里看到的岳飞,固然还不可能惟妙惟肖,然而我相信是可以得其仿佛的。

——对于民族败类秦桧、赵构之流,我是要尽情加以鞭挞的。然而,我也仍须恪守史学著作的原则,以我所能够掌握并确定其为可信的史实为不可逾越的界限,既不能作任何夸张,更不敢有任何虚构。

——本书所用纪年办法为:凡属于宋或金单方面之内部问题者,即只采用宋或金之年号及年次,并于其下注明为公元某年;凡涉及宋、金双方的事件,则间有仅标出公元某年,而不再标举宋、金双方之年号及年次的。

—-本书引文较多。引录时所用原则是:凡属奏章、诏令、书札、诗文,以及长篇对话(如第十九章所引录的王鹛儿的《告首状》)等皆一律照录原文,间亦加以校勘,以补正其间的讹脱。但对于简短的对话,原文语意又不甚通畅、难遽理解者,则改写为现代口语,然亦力求其能与原意全相符合。

——近些年内正在讨论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例如岳飞的《满江红》是否后人伪作,岳飞曾否在朱仙镇大败金军,等等,我均写有专文,加以考释、论证,不再在这本书中进行探讨。只有关于“拐子马”的事,谬说流传将及干载,“三人为伍,贯以韦索”的错误解释已可谓“深入人心”,牢不可破,我便特地把《有关拐子马诸问题的考释》一文作为本书的附录,以期清除这一传统的误解。

我的愿望是:通过这本书,能把岳飞生活的时代轮廓勾画出来,把他一生所建立的事功,他的形象和丰采、思想和情操,都能如实地、真切地描绘、表述出来,并对这一彪炳史册的历史人物作出正确的和公允的评价。我恳切盼望亲爱的读者,直截了当地以我的这种愿望作为衡量的尺度,把我所写成的这本书加以衡量,看看其中与我的愿望相符合或不相符合的各有几多,而凡其不相符合的地方,都请给予指明和教正。

邓广铭

一九八二年一月三十一日写于北京大学历史系

后记

四传二谱(即《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岳飞传》、《陈龙川传》、《辛弃疾(稼轩)传》与《韩世忠年谱》、《辛稼轩年谱》)六部著述,是先父邓广铭宋代人物传记系列的代表作。这几位杰出人物,依其在历史上活动的时间顺序来讲,是王安石(1021~1086)、韩世忠(1089~1151)、岳飞(1103~1142)、辛弃疾(1140~1207)和陈亮(1143~1194);而就先父个人的研究而言,则是自陈亮(龙川)开始而延展至辛弃疾(稼轩),又至韩世忠、岳飞和王安石的。

自青年时代起,先父即对历史上一些建立了大功业、具有高亮奇伟志节的英雄人物有着无限憧憬之情;受罗曼罗兰《悲多芬传》等传记题材的文学作品影响,他发愿要把文史融合在一起,希望像司马迁写《史记》那样,以自己的文笔去书写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以宋代历史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向,以撰著宋代杰出人物谱传作为治学生涯的重要内容,这一学术道路的选择,与先父求学期间所居处的人文环境、时代思潮、国家民族的现实境遇以及他从之受业的硕学大师密不可分。上个世纪30年代中期,先父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正值民族危亡迫在眉睫,南宋的爱国志士例如“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的陈亮,“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的“一世之豪”辛弃疾,“尽忠报国”而战功卓著、襟怀雄伟的岳飞,相继引起了他的注意,震撼着他的心灵。在胡适先生的指导下,从《陈龙川传》出发,他终于走上了谱传史学的路子。而到90年代后期,已届九十高龄的先父,最终修订成就了《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一书,完成了他笔下最后的一部人物传记。

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是先父至高无上的学术理想。在他一生中,许多著作都经过反复的修订、增补乃至彻底改写,仅就四传二谱而言,《辛稼轩年谱》改写过一次,《岳飞传》改写过两次,《王安石》修订和改写了三次。按照他的计划,原准备在有生之年把四部宋人传记全部改写一遍,惜因疾病而未竟其志。

先父辞世前,曾经吟诵辛弃疾祭奠朱熹的文字:“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这段沉郁而又慷慨的话语,正是先父倾尽毕生之力抒写刻画的宋代历史人物共同形象的概括,也体现着他心之所思、情之所系的不懈追求。

由衷感谢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当年对于先父修订宋代人物传记工作的宝贵支持,感谢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在先父百年诞辰之际的鼎力襄助,使四传二谱今天得以整体呈现在读者面前。

邓小南

丙戌岁杪于北京大学朗润园

书评(媒体评论)

与一般史学家不同的一点,他不但研究历史,而且写历史。他的几本传记,像《王安石》《岳飞传》《辛弃疾传》等等,都是一流的史书,表现出他的史才也是非凡的。

——周一良

家父辞世前,曾经吟诵辛弃疾祭奠朱熹的文字:“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这段沉郁而又慷慨的话语,正是家父倾尽毕生之力抒写刻画的宋代历史人物共同形象的概括,也体现着他心之所思、情之所系的不懈追求。

——邓小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岳飞传(精)/邓广铭宋史人物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邓广铭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58881
开本 32开
页数 479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81
出版时间 2017-03-01
首版时间 2017-03-01
印刷时间 2017-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656
CIP核字 2017013795
中图分类号 K825.2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9
144
2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7:00:56